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肝脏移植的大规模开展,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源性营养不良,胃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黏膜损伤。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在创伤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中作用的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2.
曹晓东  王世平  王佳 《护理研究》2007,21(28):2592-2594
[目的]对1例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进行循证护理。[方法]根据病人情况,用主题词"liver transplantation;nutrition-support;nutrition-therapy;early-enteral-nutrition;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and so on"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4期)、Medline(1966年—2006年)、CBMdisc(1978年—2006年)、CNKI(1979年—2006年)、VIP(1989年—2006年)获得相关证据。[结果]检索到系统评价1篇,Meta分析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31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该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可行的,与全胃肠外营养相比,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12例患者通过鼻肠营养管在术后 2 4h给予肠内营养素“能全力” ,观察临床表现和监测营养支持 7d前后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浆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体重。结果 所有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减慢输注速度或调节输注液温度没有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和手术并发症。各项生化指标及体重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 ,防止感染性并发症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虹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12-113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途径,肝移植前后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术后又因手术创伤、应激,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原因,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加上移植肝在术中经历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术后早期移植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还不能正常进行营养代谢,更加重了营养不良,增加感染率与死亡率,影响到肝移植的结局。因此肝移植术后合理的代谢及营养支持对移植肝脏功能的恢复和机体营养状态的改善十分重要。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的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术前由于消化道受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加上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1].研究证实[2],对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EN)明显优于肠外营养(PN),因小肠具有强大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多数营养物质都在小肠消化吸收.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51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翔军  梁军铭 《现代护理》2006,12(29):2798-279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不良反应;监测术前及术后第9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所有患者在观察期无死亡、无严重不良反应,E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为少(P<0.05);而同期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细致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不良反应;监测术前及术后第9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所有患者在观察期无死亡、无严重不良反应,E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为少(P<0.05);而同期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细致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最佳选择。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进行肝移植术后需早期肠内营养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空肠造口置管组(n=44)和鼻胃管组(n=41),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与鼻胃管组比较,空肠造口置管组术后营养管开始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0.53)d vs(0.75±0.23)d,t=36.34,P<0.01]。空肠造口置管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9.1%,4/44)低于鼻胃管组(26.8%,11/41),胃潴留发生率(13.6%,6/44)亦低于鼻胃管组(34.3%,14/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腹泻、管道堵塞发生率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急性排异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进行空肠造口置管能够在术后第1天即进行肠内营养,有效降低胃潴留和胃食管反流发生风险,不增加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方法以肝移植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鼻胃管组42例和经皮经胃空肠管组54例,统计两组病例的术前一般状况、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对比观察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结果与鼻胃管组比较,经皮经胃空肠管组术后营养管开始时间显著提前[(2.33±0.25)d比(0.52±0.12)d,t=46.770,P〈0.01],营养管有效使用时间延长[(8.7±3.9)d比(28.6±17.9)d,t=7.071,P〈0.01],术后第3—7天通过营养管的补充量均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eld评分〉15分的情况下,经皮经胃空肠管组胃潴留[5.1%比25.0%,妒:5.736,P=0.035],管道意外脱出发生率[0.0%比12.5%,X2=5.166,P=0.037]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一期出院费用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P〈0.05),而腹泻和管道堵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eld评分情况下,两组间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急性排斥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Meld〉15分的患者,采用经皮经胃空肠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监护措施的应用及效果,以便更好地进行手术后护理工作.方法 对316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采取规范化的肠内营养监护措施,强化导管护理、患者体位的管理、胃肠道并发症的监测与血糖监控.结果 316例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中.3例由于全身状况恶化、腹内压增高而终止肠内营养,其余均过渡到完全经口进食,平均肠内营养时间(82.6±7.5)h.未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结论 规范化肠内营养监测可保障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促进肝脏及各脏器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两种。近年来,营养支持正在向更新、更广的方向发展,代谢调理营养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倍受重视。目的:探索肝移植后早期安全、有效和可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肝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7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摸球法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支持组、代谢调理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精氨酸),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通过检测肝功能、测定氮平衡、观察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等手段,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和代谢调理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受者移植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代谢调理营养更有利于改善受者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有其优越性。结果提示,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两种。近年来,营养支持正在向更新、更广的方向发展,代谢调理营养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倍受重视。目的:探索肝移植后早期安全、有效和可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肝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7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摸球法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支持组、代谢调理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精氨酸),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通过检测肝功能、测定氮平衡、观察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等手段,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和代谢调理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受者移植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代谢调理营养更有利于改善受者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有其优越性。结果提示,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婴幼儿肝移植作为肝移植领域的难点,技术难度很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管理困难,目前在国内开展时间短,病例数量少,临床经验相对缺乏.目的:探讨婴幼儿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6-09/2010-01完成的14例婴幼儿肝移植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2岁8个月,其中活体肝移植8例,劈离式肝移植6例.记录分析术前情况,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结论:14例婴幼儿肝移植术后早期有13例存活,1例患儿术后第5天因原葛西式手术吻合口溃疡穿孔致重度感染死亡;其他术后近期并发症依次包括:病毒感染6例次、腹腔感染3例次、胆道逆行性感染3例次、胆漏3例次、乳糜漏2例次、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次、急性排斥反应1例次、药物性精神症状2例次.结果表明婴幼儿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感染及手术并发症为主,对其合理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PA)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SP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营养状况及平均住院天数、感染率及高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升高。EN组的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早期EN在SPA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合理应用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曹晓东  王世平王佳 《护理研究》2007,21(10):2592-2594
[目的]对1例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进行循证护理。[方法]根据病人情况,用主题词“liver transplantation;nutrition-support;nutrition-therapy;early-enteral-nutrition;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and so on”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4期)、Medline(1966年—2006年)、CBMdisc(1978年—2006年)、CNKI(1979年—2006年)、VIP(1989年—2006年)获得相关证据。[结果]检索到系统评价1篇,Meta分析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31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该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可行的,与全胃肠外营养相比,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早期脑卒中患者68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方法。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监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含量。治疗期间给予精心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含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结论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