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地区近45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喻彦  蒙桂云  张利才 《气象科技》2008,36(4):410-413
根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气象站1961年1月至2005年1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近45年来两双版纳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72 mm/10a),夏季降水量减少较明显(-24.28 mm/lOa),春季降水量却呈上升趋势(11.18mm/1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262℃/10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变暖最明显(0.483℃/10a);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0.545℃/10a)远远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0.088℃/10a).以20世纪70年代末为界将近45年西双版纳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三都站1960-2005年共46a的降水和温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三都降水及温度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三都县46a来,年平均降水量总趋势以0.555mm/a的变化率减少,平均气温以0.080℃/10a的微弱趋势变暖。  相似文献   

3.
利用锡盟地区12个站点1961-2005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锡盟地区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干旱发生特点.结果表明近45年来,锡盟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以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平均上升了0.66℃/10a.年平均气温波峰、波谷都呈明显上升趋势,波峰有9-14年周期,波谷有7-16年周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干旱出现的概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阳泉市五十年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俊玫  崔卫东 《山西气象》2006,(4):26-27,48
利用阳泉市气象观测站1955年~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旬降水量、暴雨日数、蒸发量等资料,对阳泉市50a来特别是近10a的气候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阳泉市50a来降水呈下降趋势(-35.8mm/10a),气温呈上升趋势(0.2℃/10a),日照时数变化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甘肃省内26个气象站的1963~2012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距平分析、和气候突变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近50a来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arcGIS10.0软件,对气温和降水的距平值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近50a来甘肃省年平均气温呈现增暖趋势,以0.3℃/10a的速率显著上升;近50a来甘肃省年均降水整体呈现减少趋势,以5.1mm/10a趋势明显减少,1997年的降水量只有191.3mm,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近50a来甘肃省年均气温和降水均无明显的突变时间区域。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大方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方县近5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其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近50 a来大方县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如下: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倾向率为0.15℃/10 a,比我国增温倾向率大,秋季对全年平均气温的上升贡献最大,夏季次之;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30.70 mm/10 a,比我国降水减少倾向率大,秋季对全年降水量的减少贡献最较大;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45.17 h/10 a,夏季对日照时数的减少贡献最大,春季次之.总体来看,近50 a来秋季对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和年降水量减少趋势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广州降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1959—2009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广州51 a来降水的变化规律。发现城郊增城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大暴雨降水日数有所增加;广州年降水总量总体呈波动变化,1991年以来有微弱的增加趋势,增率为105 mm/a。而从降水等级日数和降水负荷上分析发现,1982年以来,广州年降水日数有下降的趋势,减少率为72 d/10a;而1991年以来,广州大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负荷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大雨降水日数增长率为28 d/10a,暴雨降水负荷增长率为24%/10a;城市化造成了广州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等年强降水日数增加,相比1960—1979年,分别增加了6%、11%和23%;相对于城市化之前,从1991年开始,城市化过程使得广州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明显,城市化对广州城市降水增加的贡献率为447%。  相似文献   

8.
三都县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昌军 《广西气象》2006,27(A03):54-55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三都站1960-2005年共46a的降水和温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三都降水及温度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三都县46a来,年平均降水量总趋势以0.555mm/a的变化率减少,平均气温以0.080℃/10a的微弱趋势变暖。  相似文献   

9.
1961-2005年宁夏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61-2005年宁夏逐日降水量资料,将降水量划分为9个级别,分析了宁夏45 a来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降水量以平均3.6 mm/10 a的速率减少;近15 a来,冬、春季降水量明显减少,夏、秋季10.0 mm以下降水日数明显减少,25.0 mm以上降水日数明显增加。以1986年为界的气候变暖前后25.1~50.0 mm级别的降水日数夏季和年增加的显著性概率分别达到了5%和1%,降水频率分布呈现向高级别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05年宁夏逐日降水量资料,将降水量划分为9个级别,分析了宁夏45 a来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降水量以平均3.6 mm/10 a的速率减少;近15 a来,冬、春季降水量明显减少,夏、秋季10.0 mm以下降水日数明显减少,25.0 mm以上降水日数明显增加。以1986年为界的气候变暖前后25.1~50.0 mm级别的降水日数夏季和年增加的显著性概率分别达到了5%和1%,降水频率分布呈现向高级别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的55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山地针叶林林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2014年,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9℃,温度变化达0.168℃/10a,升温突变出现在2001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更为显著,其气温变率达到了0.232℃/10a;四季气温均有所升高,其中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幅度达到了1.42℃;年降水变化无明显趋势,主要呈现年际和年代际震荡,未发生降水突变,春季降水增加而夏、秋两季降水减少,春季降水增量为3.95mm/10a。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降水对气候变化的趋势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于做好本地预报服务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林口县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林口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4—4.8℃之间,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增长趋势系数为0.34℃/10a。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年均温、春季均温、秋季均温和冬季均温均在1981-1990年开始变暖,夏季均温在1991-2000年开始变暖。年降水量在316.6—685.0 mm之间变化,年总趋势变化率为4.16 mm/10a,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其中季节降水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和不同的变化强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嘉荫气象站1961-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和距平分析方法,对嘉荫近45 a温度降水进行分析,得出嘉荫的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三门峡市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09年三门峡市50 a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对三门峡市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门峡市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37 mm/10a;季节降水量也趋于减少,其中夏季和秋季减少幅度最大;从月降水的变化趋势看,5月、6月、8月的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从降水日数变化来看,全年大于0.1 mm和大于5.0 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大于10.0 mm的降水日数呈上升趋势,全年暴雨日数有减少的趋势;从干燥系数变化特征来分析,三门峡市50 a中25年干燥系数K≥3.5,干旱年份占50%.Mann-Kendall法检验三门峡市降水在1963、2000、2005年存在明显交点,特别是在2000年,三门峡市降水量出现了由多变少的明显突变点.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三门峡市降水序列具有3 a、5 a、10 a周期振荡变化,3 a振荡周期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陕西泾阳站近58a的常规地面资料,分析了该县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温度的长期变化特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4℃/10a,降水和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8mm/10a和-41.8h/10a。小波分析表明温度具有较为单一的28~30a的长时间尺度周期;降水则是以5~6a的短时间尺度周期为主;日照时数的周期变化不甚明显,存在一个22~23a左右的弱周期。  相似文献   

16.
利用贵州省雷山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55 a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雷山县近55 a来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近半世纪来,雷山县降雨主要发生在6月,月平均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分别为250.5 mm和18.9 d;年平均降雨量呈增多趋势,其趋向率为0.37 mm/10 a,而年降雨日数却呈减少趋势,其趋向率为--3.07 d/10 a,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强度增强、频次增多所致,其次为冬季降水;年平均气温以0.08?℃/10 a趋势上升,且近10 a气温呈明显增加趋势,波谷与波峰之间振幅明显,从各季节分析,各季气温均以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又以冬季和秋季贡献最大,增温率分别达0.12?℃/10 a及0.11?℃/10 a;贵州雷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降水量大、流水作用强烈、地表径流相对稳定,逐年降水量和逐年平均气温的上升引起的喀斯特地貌溶蚀性潜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逊克县1961~2005年共45 a的气候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出了逊克近45 a的温度要素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的结果:逊克县自1961~2005年,45 a平均气温以0.387℃/10 a的趋势变暖,年平均最高温度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增暖的趋势。一年四季中,夏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幅度略低于其他季节,春季、秋季和冬季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的变暖最为突出,平均温度以0.608℃/10 a的变化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范丽红  何清  崔彦军  潘晓玲 《干旱气象》2006,24(1):14-17,27
分析了40 a气温、降水及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 a石河子地区平均温度以0.3℃/10 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该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年、冬季、夏季气温呈降低的趋势,80~90年代气温呈增加趋势,80年代冬季升温比夏季升温明显,而90年代夏季升温比冬季明显。(2)降水总体趋势上升,降水增长率为12.5 mm/10 a,90年代平均降水比30 a均值偏多20.8%。(3)年平均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其减少率为-0.3/10 a。(4)石河子地区的温度、降水及干旱指数用M 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石河子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这对于本区绿洲的发展具有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对英吉沙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9 a来英吉沙气候增暖现象较明显,增温率为0.4℃/10 a,秋、冬季变暖的趋势大于春、夏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也较明显,增幅为4.6 mm/10 a;尤其是1985年以来英吉沙县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1951—2008年吉林市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滑动平均、滑动变异系数等方法对吉林市1951-2008年气温和降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吉林市气温旱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比全国高0.10℃/10a,但比东北区低0.03℃/10a;降水总体旱减少的趋势,春季降水有增长的趋势,夏季降水目前处于少雨段,秋季降水变化不明显,冬季降雪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降水的变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