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探讨绞股蓝总甙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采用绞股蓝总甙2.973 g/(kg·d)、辛伐他汀2.275 mg/(kg·d)灌胃8周,模型对照组、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ULK1、Beclin1、LC3、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TG、TC和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管腔见较大粥样斑块,ULK1、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绞股蓝总甙组和辛伐他汀组TG、TC和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管腔粥样斑块明显减少,ULK1、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P0.01或P0.05)。结论绞股蓝总甙可能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及MEK1/2抑制剂U0126药物组合对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药物组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喂养的对照组、吡格列酮喂药组和U0126与吡格列酮组合喂药3组。药物处理16周之后,将小鼠安乐死,收集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剥离小鼠全主动脉并制备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检测斑块大小;小鼠肝脏组织冰冻切片后油红O染色,提取肝脏组织中的脂类,定量检测TG含量。结果药物处理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同时血清脂质水平和肝脏TG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吡格列酮抑制雄性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吡格列酮与U0126组合喂药则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吡格列酮与U0126药物组合增加斑块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结论吡格列酮和U0126药物组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不引起肝损伤及肝脏脂肪性病变等副作用。我们的结果揭示了一种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内膜钙化的影响。方法 12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小鼠予以高脂饮食,干预组小鼠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在第8周予以静脉注射人重组Angptl2蛋白,每周一次,持续1个月。两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至16周龄时处死,测定血清脂质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von Kossa染色观察主动脉钙化,测定血管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判断血管钙化程度;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血管Runx2(核心结合因子α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干预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壁Runx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可见粥样硬化斑块,von Kossa染色斑块内未见明显黑色钙盐沉积,而干预组小鼠主动脉HE染色可见内膜较对照组显著增厚,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且von Kossa染色斑块灶状黑色钙化团块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干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壁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gptl2会使高脂饮食ApoE-/-小鼠主动脉血清TG、TC、LDLC水平及Runx2的表达水平增高,同时增加小鼠主动脉中钙含量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的钙化。Angptl2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的钙化,控制和降低血浆中Angptl2的水平似乎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从而为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瘀祛痰方调控HIF-1α/VEGF/VEGFR-2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脂质斑块的影响,探讨化瘀祛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实验组45只。实验组45只家兔通过免疫性内皮损伤合并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8周后,将实验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及辛伐他汀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后取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家兔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测定CD31平均光密度值;ELISA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HIF-1α、VEGF、VEGFR-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TG、TC、LDLC水平较对照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TG、TC、LDLC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病理染色可见模型组主动脉内膜细胞增生,有大量泡沫细胞和脂质沉积,经化瘀祛痰方和辛伐他汀治疗后均可见明显改善。模型组内膜、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而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1)。模型组主动脉CD31平均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血清HIF-1α和VEG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主动脉HIF-1α、VEGF、VEGFR-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化瘀祛痰方和辛伐他汀治疗后,两组主动脉HIF-1α、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稳定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α/VEGF/VEGFR-2通路抑制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鸢尾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鸢尾素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生理盐水、高脂饮食+生理盐水、高脂饮食+鸢尾素,饲养至12周后处死,处死前测体重,用化学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和整体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大小,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主动脉CD36、NF-κB p65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CD36、NF-κB p65、SOD的蛋白表达。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内膜明显增厚,而鸢尾素组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斑块面积减少,内膜增厚程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小鼠体重、TC、TG、LDLC、MDA水平升高,NF-κB p65、CD36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血清SOD活性、HDLC水平减低(P0.05)。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小鼠体重、TC、TG、LDLC、MDA水平降低,NF-κB p65、CD36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而血清SOD活性、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鸢尾素能减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这可能与其降低小鼠体重和血脂、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霍山石斛(DH)对高脂食物诱导的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管钙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霍山石斛组(DH组)。喂养18周后对小鼠处以安乐死,收集血清、主动脉、肝脏等。分析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对全主动脉及其根部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根部切片分别做天狼猩红和茜素红S染色,分析斑块稳定性和血管钙化程度;再对肝脏及其冰冻切片进行检测,分析其脂质积累情况。结果 霍山石斛喂食LDLR-/-小鼠1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DH组小鼠血清TG水平下降(P<0.05),但不影响血清中转氨酶及其他脂质水平。与对照组比较,DH组小鼠全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减少约20%(P<0.05);斑块损伤区域的胶原纤维含量增加约70%(P<0.05),从而提高斑块的稳定性,且斑块中坏死核心的发生发展也受到明显抑制;对主动脉根部切片的茜素红S染色发现,对照组主动脉根部钙化面积占比1.34%,而DH组主动脉根部钙化面积占比为0.88%,减少了约34%(P<0.01)。结论 霍山石斛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普洱茶饮料对高脂喂养的Apo 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干预作用及血清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比值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6 w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立普妥(阳性对照组)和茶饮料组(n=10),给予药物干预6 w,另设正常组同品系小鼠(C57BL/6J家系)6只。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TXA2、PGI2、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水平和DNA甲基化水平。HE染色和VG染色,图像分析测量小鼠主动脉As斑块面积、斑块内细胞外脂质成分和胶原成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茶饮料组和立普妥组小鼠血清TC和TG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校正后主动脉As斑块面积、斑块内细胞外脂质成分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清DNA甲基化、DNMT及胰岛素水平、小鼠血清TXA2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PGI2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复方普洱茶饮料可以降低血清TXA2/PGI2比值和DNA甲基化水平,从而达到抗ApoE~(-/-)小鼠主动脉As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宁心解毒汤、血塞通、瑞舒伐他汀对小鼠血脂、炎性因子和斑块结构的影响。方法高脂喂养80只8周龄ApoE~(-/-)小鼠4周后,随机分为宁心解毒汤组、血塞通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药物灌胃8周后处死。处死前测量体重、尾动脉血压,小鼠尾静脉取血,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分离主动脉,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结果对照组ApoE~(-/-)小鼠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且瑞舒伐他汀组与宁心解毒汤组、血塞通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ApoE~(-/-)小鼠体重、血压较其他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ApoE~(-/-)小鼠IL-6、IL-1β、TNF-α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较其他3组(P0.05);而宁心解毒汤组、血塞通组、瑞舒伐他汀组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动脉斑块分布弥漫,而其他3组的整个动脉也有斑块,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ApoE~(-/-)小鼠+高脂饮食能够理想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宁心解毒汤、血塞通、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脂、减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抗As作用。瑞舒伐他汀控制斑块发展的效果更好,考虑与其调脂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烟酸姜黄素酯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7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高脂组、辛伐他汀组[5mg/(kg·d)]、烟酸姜黄素酯低剂量组[33mg/(kg·d)]和烟酸姜黄素酯高剂量组(99mg/(kg·d)],其中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连续干预6周之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油红O染色法和HE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斑块及肝脏脂质蓄积;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中小凹蛋白1和SREBP-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多。与高脂组相比,烟酸姜黄素酯组小鼠血清中的TC和LDLC明显降低,TNF-α和IL-6水平下降,而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肝脏脂质减少;烟酸姜黄素酯组肝脏小凹蛋白1蛋白表达高于高脂组,而SPEBP-1蛋白表达低于高脂组。结论烟酸姜黄素酯预防性给药能抑制高脂喂养所致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减少SREBP-1、增加小凹蛋白1蛋白水平,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提取物(GSP)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7-8周龄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一组喂饲普通饲料并予以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其它三组喂饲高脂饲料(含0.5%胆固醇和20%猪油),并分别予以生理盐水(高脂模型组)、5mg/(kg·d)依折麦布(阳性药物组)和750 mg/(kg·d)葡萄籽多酚,依折麦布和葡萄籽多酚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溶液后给予。12周时取血检测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研究GSP对小鼠血脂的影响;小鼠主动脉全长及流出道取材,油红O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其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进行定量,研究GSP对AS病变程度的影响;对主动脉根部进行Mac-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对斑块的浸润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中与脂质合成、氧化等脂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GSP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TC和TG水平;减少AS斑块的形成及斑块中巨噬细胞的浸润;上调肝脏中LDLR相关蛋白1(LRP1)和线粒体胆固醇27-羟化酶(CYP27A1)的表达。结论 GSP具有降低小鼠血脂水平和改善As的作用,GSP降脂可能与通过胆固醇代谢中的替代途径和中性合成途径增加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促进脂质的转运有关;其抗As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TC和TG水平、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51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单纯NAFLD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42例为研究对象.用高效气相色谱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ω-3PUFA,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同时检测所有对象的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TC、TG、LDL-C、HDL-C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伴NAFLD组的HOMA-IR(4.90±2.54)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2.38±1.23)、单纯NAFLD组(2.20±1.15)及对照组(1.13±0.42),P值均<0.05;2型糖尿病伴NAFLD组的ALT、AST、GGT、TC、TG和LDL-C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单纯NAFLD组、对照组(P值均<0.05);2型糖尿病伴NAFLD组的ω-3PUFA总量[(5.68±2.02)%]显著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7.17±2.38)%]、单纯NAFLD组[(6.97±2.32)%]及对照组[(10.08±2.76)%],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ω-3PUFA与HOMA-IR及TC、TG、LDL-C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1及-0.376、-0.462、-0.408,P值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血清ω-3PUFA总量显著下降,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米拉贝隆(mirabegron)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As模型(n=16)并分为米拉贝隆组(n=8)、安慰剂组(n=8),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n=8)。米拉贝隆干预6周后,采集小鼠心脏及主动脉标本,油红O及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面积,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小鼠主动脉斑块表面积(P0.05)、横截面积(P0.05)显著增大,斑块中平滑肌数目(P0.05)、巨噬细胞数目(P0.05)、胶原纤维(P0.05)均明显升高;与安慰剂组相比,米拉贝隆组小鼠主动脉斑块表面积(P0.05)及横截面积(P0.05)显著减小,斑块中平滑肌数目(P0.05)、巨噬细胞数目(P0.05)及胶原纤维成分(P0.05)均显著下降。结论:米拉贝隆可延缓Apo E~(-/-)小鼠As的发展,具有潜在的防治As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C57小鼠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同品系22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1)、干预组(n=11),高脂喂养8 w后,干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悬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12 w后所有老鼠处死,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脂,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态及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粥样斑块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可见明显粥样斑块;Bcl-2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小鼠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小(P0.05),Bcl-2表达明显增多,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Apo E-/-小鼠主动脉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变化,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Bcl-2、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JAZF1基因过表达对ApoE-/-小鼠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空载(GF组)及高脂+JAZF1质粒组(JAZF1组)、高脂+生理盐水组(HF组)。检测各组血脂、生化指标、组织脂质含量、粪便胆汁酸及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病变。采用[1-14 C]醋酸盐腹腔注射,免疫荧光观察JAZF1基因过表达对ApoE-/-小鼠肝脏TC合成代谢及斑块巨噬细胞聚集的影响。结果JAZF1组肝脏JAZF1表达以及HDL-C/TC高于HF、GF组(P均0.05),而FBG、FIns、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血脂综合指数(LCI)和肝脏TC含量低于HF、GF组(P均0.05);与HF组和GF组比较,JAZF1组血管内膜脂质堆积减少,主动脉内斑块泡沫细胞聚集较少,斑块面积、斑块面积/管腔面积、主动脉粥样斑块内巨噬细胞CD68表达、肝脏14 C标记TC放射活性及肝和小肠14 C标记TC放射活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 JAZF1基因过表达可减少ApoE-/-小鼠肝脏TC含量,并抑制TC合成,改善脂代谢,抑制巨噬细胞在斑块内的聚集,减轻和延缓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化瘀祛痰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粥样斑块以及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化瘀祛痰方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组[20 g/(kg·d)]和辛伐他汀组[0.005 g/(kg·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结构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沉积,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及主动脉CD3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CD36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管腔中形成较大粥样斑块,管壁形成大量脂质沉积,肝脏LDLR、LCAT 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主动脉、巨噬细胞CD36基因表达显著上调。通过药物干预,与模型组相比,化瘀祛痰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主动脉管腔中粥样斑块面积和管壁脂质沉积量明显减少,肝脏LDLR、LCAT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主动脉、巨噬细胞CD36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化瘀祛痰方可抑制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脂及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LDLR、LCAT及CD3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TPNS)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高脂饮食喂养,小鼠20周龄时分为模型组及TPNS大、小剂量组。用药组分别给予TPNS 40 mg/kg、120 mg/kg灌胃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HE染色观察斑块形态并计算斑块面积/管腔面积;ELISA法检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A、IL-10和TNF-α表达。结果 TPNS可以降低Apo E-/-小鼠的血清TC、TG、LDLC浓度,大剂量组TC、TG、LDLC浓度分别为16.4±2.2 mmol/L、1.36±0.23 mmol/L和5.9±1.2 mmol/L,模型组TC、TG、LDLC浓度分别为28.2±4.0 mmol/L、2.08±0.17 mmol/L和10.0±1.9 mmol/L,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TPNS有延缓As斑块形成的作用(模型组及大、小剂量TPNS组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分别为31.3%±5.1%、14.1%±5.0%和24.2%±4.9%,P均0.05)。大剂量TPNS可以提高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L-10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40.9±2.2比36.3±2.8,P0.05),小剂量TPNS组略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NS可以降低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A和TNF-α的表达,以大剂量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A 18.1±1.5比22.8±3.1,P0.05;TNF-α18.3±1.2比22.9±0.7,P0.001)。结论 TPNS可以降低Apo E-/-小鼠血清TC、TG、LDLC的水平,升高脾脏单个核细胞IL-10的表达,同时降低IL-17A和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As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以高脂饮食为基础,建立C.pn感染诱导ApoE-/-、ApoE-/-+Toll样受体2(TLR2)-/-、ApoE-/-+TLR2-/-+AMD3100小鼠As模型,ELISA检测ApoE-/-小鼠血清C.pn IgG、IgM抗体水平,PCR检测肺组织C.pn特异性DNA,油红O染色和HE染色观察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和As病变面积,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 [结果]ApoE-/-小鼠C.pn感染模型成功建立。与对照组相比,C.pn感染后ApoE-/-小鼠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量增加89.08%和71.83%,As病变面积增加34.12%(均P<0.05);与C.pn感染组相比,TLR2-/-+C.pn感染组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量减少46.16%和75.73%,As病变面积减少63.37%(均P<0.05);与TLR2-/-+C.pn感染组相比,TLR2-/-+AMD3100+C.pn感染组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量减少26.19%和56.94%,As病变面积则减少22.24%(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pn感染后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升高0.62倍、1.43倍和1.34倍,血清IL-1β和IL-6含量分别增加4.10倍和6.00倍(均P<0.05);与C.pn感染组相比,TLR2-/-+C.pn感染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降低56.96%、50.41%和66.64%,血清IL-1β和IL-6含量分别减少66.72%和69.54%(均P<0.05);与TLR2-/-+C.pn感染组相比,TLR2-/-+AMD3100+C.pn感染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降低52.18%、58.56%和60.61%,血清IL-1β和IL-6含量分别减少28.84%和43.18%(均P<0.05)。 [结论]CXCR4可增强TLR2在升高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含量中的作用,进而参与C.pn感染诱导的As病变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6只大鼠一次性给予维生素D3腹腔注射(6×105 u/kg)后高脂饲养6周,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饲以高脂饮食,血脂康组在饲以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300 mg·kg-1·d-1血脂康;另选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饮食。12周末,观察大鼠主动脉斑块面积、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血脂、肝脏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活化物激活受体-gamma及小凹蛋白-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物(MDA)明显增加(P<0.05);过氧化物酶体活化物激活受体-gamma(PPAR-gamma)蛋白表达下降(P<0.05),小凹蛋白-1表达增加(P<0.05)。血脂康组TC、LDLC、TG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肝脂肪变性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明显改善;PPAR-gamma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小凹蛋白-1水平下调。结论血脂康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水平,上调肝PPAR-gamma的表达,下调小凹蛋白-1的水平,减少脂质进入肝细胞,从而减少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脂肪肝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 apo E~(-/-)小鼠,随机分成五组,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低剂量CK组(高脂饮食+1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中剂量CK组(高脂饮食+3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高剂量CK组(高脂饮食+9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每周记录1次小鼠的质量变化,12周后观察小鼠的血脂水平、主动脉及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及肝脏内脂滴沉积情况。结果:(1)5组apo E~(-/-)小鼠在12周内质量均明显增加,各高脂饮食组的质量增长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但高脂饮食组间质量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的TC,TG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CK组和高剂量CK组的HDL-C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3)模型组小鼠肝脏内有明显的脂滴沉积,脂滴所占面积为(31.03±4.46)%;而中剂量、高剂量CK组肝脏内脂滴明显减少,分别为[(10.60±1.97)vs.(5.21±1.23)%];(4)模型组有明显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斑块面积为(15.34±2.00)%,中剂量、高剂量CK组在CK的作用下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少,分别为[(6.64±1.11)vs.(3.56±0.48)%];(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泡沫细胞内的CE水平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高剂量CK组泡沫细胞内的CE(胆固醇酯)均明显降低(P<0.05);(6)主动脉可见泡沫细胞、纤维斑块和钙化灶等各期的病理改变,以纤维斑块为主。模型组小鼠的脂质沉积最多,内皮细胞可见损伤和脱落,而高剂量CK组小鼠情况要好于模型组。结论:人参皂苷Compound K可降低主动脉内的胆固醇的含量,减少泡沫细胞中胆固醇酯含量,促进脂质代谢,减少肝脏中脂质的沉积,显著抑制apo E-/-小鼠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微生物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高脂血症豚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高脂喂养8周复制高脂血症模型。第8周末测定豚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剖取肝脏、主动脉和结肠,HE染色观察肝脏、主动脉和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 16S rDNA测序检测豚鼠肠道内容物微生物组成和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豚鼠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豚鼠均出现重度脂肪肝病变,但仅1只模型组豚鼠出现少量泡沫细胞聚集。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门分类学水平上,模型组豚鼠肠道互养菌门细菌比例显著增加(P0.05);在属分类学水平上,模型组豚鼠肠道毛螺旋菌NK4A136、瘤胃球菌、幽门螺杆菌、Odoribacter、Allobaculum和Caldicoprobacter细菌比例显著降低(P0.05),依赖杆菌、毛螺旋菌XPB1014、锥形杆菌和Enterorhabdus细菌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脂血症豚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及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该实验结果为基于肠道菌群研究高脂血症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