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8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总检出数及阳性检出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总检出数55例,其中鼻骨3例,肩关节6例,腕关节6例,髋关节6例,膝关节12例,踝关节18例,足骨4例;多层螺旋CT总检出数46例,其中鼻骨2例,肩关节5例,腕关节5例,髋关节4例,膝关节11例,踝关节16例,足骨3例,核磁共振成像阳性检出率(94.83%)高于多层螺旋CT阳性(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层螺旋CT相比,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显影率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97.44%明显高于螺旋CT扫描检出率91.03%,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螺旋CT扫描相比,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更高,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50例肋骨细微骨折患者,分别对其实施X线平片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使用X线平片诊断的检出率为72%,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检出率98%,同时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64%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对肋骨细微骨折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取得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同时也能够明显的提升临床检出率,在对肋骨细微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本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2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在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84.38%)低于核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95.8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数据,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检出率,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科学的依据,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均接受X线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诊断,比较2种检查诊断方式的结果。结果 CT组的诊断阳性率为95%,明显高于X线片组的诊断阳性率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准确地检出隐匿性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MRI、CT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5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均实施MRI检查以及CT检查,全面观察以及分析患者的骨折情况,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情况进行分析,予以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检出显示,肩关节检出8例,鼻骨折检出5例,膝关节骨折检出5例,踝关节骨折检出7例,腕关节骨折检出7例,足骨骨折检出6例。共检出38例,总检出率76%;MRI T1WI的骨折检出例数为47例,检出率为94%;T2WI以及STIR的骨折检出例数为50例,检出率为100%;MRI的骨折检出率较高,与CT检查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MRI检查,其显影率以及骨折检出情况优于CT检查,对复杂骨折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膝关节创伤后隐匿病变及软组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诊治的膝关节创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64层螺旋CT检查,其中X线疑为胫骨平台骨折病例55例,比较两种方法对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效能,并对比X线、64层螺旋CT对各型胫骨平台骨折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下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显示程度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100例膝关节创伤患者中55例疑为胫骨平台骨折,占55.00%;64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灵敏度80.00%、准确度70.00%明显高于X线60.00%(P0.05),而特异度78.18%、6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对Ⅰ、Ⅱ、Ⅲ、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检出率略高于X线,对Ⅰ-Ⅵ型的总检出率86.67%明显高于X线60.00%(P0.05);64层螺旋CT对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检出率(42.22%、48.89%)高于X线(17.78%、13.33%)(P0.05);64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隐匿病变、软组织损伤的显示较X线好。结论与X线相比,64层螺旋CT在膝关节骨折辅助诊断中更有优势,通过多平面、多角度成像更好显示创伤后隐匿病变及软组织损伤,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隐匿性骨折病人181例,入院后均进行X线片、计算机X线成像(CR)、常规CT以及MSCT检查。比较4种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结果:181例病人中四肢骨折46例,肋骨骨折52例,盆骨骨折30例,颈面部骨折25例,股骨骨折28例。4种检查方法的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均以MSCT最高,其后依次为常规CT、CR、X线片(P<0.05)。MSCT不同三维重建技术的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多平面重建的总检出率最高(100.00%),其后依次为表面遮盖成像技术(83.98%)、容积再现(66.30%)、最大密度投影(31.49%)(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X线片、CR诊断和常规CT,其中多平面重建技术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时,将多层螺旋CT与X线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被确诊为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患者72名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分析后,确认患者均为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并由医务人员按要求对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以及X线检查,对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度。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最终诊断准确率为70例(97.22%),高于X线诊断准确度58例(80.56%),2组诊断准确度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选择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后续手术方案的选择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故而在临床,上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断,为保障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医务人员可考虑应用多层螺旋CT作为诊断方案,而如果病情明显并且X线图像清楚的患者,单纯采用X线检查,也能够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故而临床上可酌情对诊断方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腕舟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上肢及手外伤所致腕舟骨隐匿性骨折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均通过手术治疗明确存在骨折。所有入组者均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实施手术治疗,并通过术中所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上,其中单纯接受X线检查者为X线片组,多层螺旋CT组则在进行X线片检查后加用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仪器为GE牌64层螺旋CT扫描仪,比较两组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率,比较两组对不同类型腕舟骨骨折的诊断耗时,比较两组对不同类型腕舟骨骨折的图像评分,比较两组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和约登指数,计算AUC值。结果 多层螺旋CT组对腕关节腕舟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为96.0%,高于X线片组的66.0%(χ2=12.736,P<0.05),多层螺旋CT组对隐匿性A型腕舟骨骨折和隐匿性B型腕舟骨骨折的阅片诊断耗时分别为(5.6±1.4)min和(6.9±1.8)min,均短于X线片组的(12.3±2.5)min和(13.3±1.3)min(t=16.533和20.382,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DR与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隐匿性骨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DR检查,比较CT、DR 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CT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DR诊断准确率为79.31%,腕舟骨骨折、胸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颈椎骨折、腰椎骨折、肋骨骨折等各项目CT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R,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R,有利于降低漏诊以及误诊率,可为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X线检查阴性且怀疑膝关节骨折患者61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骨折检出情况及对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显示率,并分析诊断效能。结果MRI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表现为T1WI呈片状不均匀低或略低信号,骨折线周围有模糊片状高信号,皮质下或松质骨内有条状信号影/不规则线,T2WI可发现骨折线或在骨折线周围有散点片状高或略高信号,MSCT可见骨质连续性中断或伴骨折线,移位骨折和局部骨折缺损吻合;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半月板损伤、少量关节腔积液及韧带损伤检出率较MSCT高(P<0.05),对严重骨折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的显示率均高于MSCT(P<0.05);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MSCT(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可提高对病变及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的显示率,整体诊断效能较MSCT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3.
温兆云  张志成 《中外医疗》2012,31(19):173+175-173,175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X线平片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情况。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2例胸部有明显外伤史的患者行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出率。P〈O.01。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可对肋骨骨折做出准确诊断,并且在骨折定位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韦灿辉 《吉林医学》2013,(36):7717-77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运用LightSpeed Ultra 16螺旋CT扫描机对其进行薄层扫描,然后行MPR重建和SSD重建,并与CT轴位图像(Axial)、X线平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患者中,X线平片、MPR和SSD的检出率分别为74.6%、81.3%和83.0%。在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方面,上述几种方法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重建的影像能够将骨折的立体形态清晰地显示出来;MPR影像则能够将骨折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明确显示出来。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将X线平片无法诊断的隐匿性骨折显示出来,三维重建和MPR成像技术能够帮助医师对患者骨折的形态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MS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16层螺旋CT机扫描,在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并与CT轴位图像(axial)、X线平片(X-rayplainfilm)比较。结果:37例创伤性骨折,依据轴位扫描及MPR、SSD、VR重建图像资料共发现骨折59处,CT轴位图像共发现骨折59处;MPR发现59处;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发现48处,检出率81.3%,容积重建技术(VR)发现49处,检出率83.0%;X线平片发现骨折44处,检出率74.6%。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几种方法检出爆裂性骨折的创伤量无显著性差异。16层SCT的重组影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骨折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表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M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隐匿性骨折;三维重组及MPR成像技术有利于全面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曹秀宇 《当代医学》2016,(34):40-4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对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行三维重建技术,并对比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 X线骨折检出率74.3%(101/13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98.5%(134/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清楚显示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64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和X线平片诊断,观察二者影像资料,对比二者胫骨平台骨折分型、骨折塌陷程度、骨折水平错位程度.结果:X线片检查,共有31例阴性,29例疑似骨折;64排螺旋CT检查,检查出60例隐匿性骨折;在对骨折塌陷程度和错位程度检查时,64排螺旋CT检出效果更好,二者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效能更高、结果更准确,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髌骨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对50例X线正侧位片阴性或可疑阳性的疑诊髌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加拍X线轴位片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结果并作比较。结果各型髌骨隐匿性骨折CT的骨折检出率均高于X线轴位平片,总体阳性率X线轴位平片为12.0%,计算机体层摄影为9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隐匿性骨折特异度达100%。结论 X线平片在髌骨骨折中应优先考虑选用,但CT检查清晰、快捷、准确,有利于临床决策,在各类髌骨隐匿性骨折中可权衡使用CT检查作为X线平片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以及MRI诊断方法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84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根据诊断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采用MRI实施检查,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经MRI TIWI及T2W2扫描,其膝关节骨折检出率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61.9%(P<0.05);观察组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9.4%、90.6%、95.0%和98.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4%、63.6%、33.3%和93.9%(P<0.05).结论: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具备良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椎X线平片、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重建、容积重建检查。记录并分析各种检查方式对脊椎骨折检出率与骨折位置、骨折类型及合并椎管狭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60例受试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检出全部骨折椎节(100.0%),且骨折位置及合并椎管狭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和95.8%;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结果(P0.05),略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脊椎骨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于患者针对性治疗措施的顺利开展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