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必要性。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1875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实验。结果 18751份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用NAT检测共检出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0.08%。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上海科华的核酸检测系统对自愿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核酸检测。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血液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本血站2012年4月17日至11月27日22688人份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合格包括单检阳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为一个pooling的模式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2688份血液标本中核酸检测有6例阳性。其中5例为HBV阳性;一例标本HIV阳性;HCV未检出。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减少输血性艾滋病病毒(HIV))、乙肝(HBV)、和丙肝(HCV)的感染情况,缩短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献血者可行性归队方案。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韶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中HBV NAT反应性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无反应性的献血者。召回63例进入归队流程,分别于第3、6个月时进行追踪随访检测,采用ELISA与病毒NAT复检反应性项目,统计2次复检结果合格率情况,评估献血者归队献血资格,分析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可行性归队方案。结果 2015—2020年献血人数共146 319例,共召回63例归队复查;63例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第1次追踪检测结果 ELISA筛查反应性1例,占1.59%;NAT筛查反应性9例,占14.29%;53例ELISA无反应性/HBV DNA无反应性献血者第2次追踪检测结果 ELISA筛查反应性为0例,NAT筛查反应性为5例,占9.43%;经2次追踪复查结果显示,有76.19%(48/63)的献血者ELISA无反应性/HBV DNA无反应性,符合归队献血资格。结论 HBV NAT反应性献血者中存在假反应性结果,也存在感染康复期群体,开展献血归队方案可为献血者归队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5.
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新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的引入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文综述了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以期对我国血液筛查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196-199
目的探讨河源地区实施核酸检测后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出情况,为血液安全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站无偿献血者样本的HBsAg及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格样本按献血者献血年份、年龄和是否重复献血进行分组比较。对128例HBsAg-/HBV DNA+样本进行QPCR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河源地区60 351例无偿献血样本中检出HBsAg 667例,检出率为1.11%;57 594例ELISA及ALT检测结果阴性的样本中检出HBsAg-/HBV DNA+128例,检出率为0.22%。不同年份HBsAg、HBsAg-/HBV DNA+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846、8.402;P=0.145、0.150)。不同年龄、不同献血次数间的HBsAg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513、492.800;P均=0.000)。不同年龄、不同献血次数间HBsAg-/HBV DN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17、15.617;P均=0.000)。128例HBsAg-/HBV DNA+样本,其中95例病毒载量范围为0.210~1383.929IU/mL,中位数26.786 IU/mL,其余33例均不可定量。结论河源地区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出率较高,ELISA联合NAT检测有效降低了输血传播HBV风险。从固定献血人群特别是低年龄段人群采集血液,可有效降低输血传播HBV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病毒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与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相比,NAT检测敏感性高,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病毒特异抗原和抗体免疫检测的"窗口期",还可检测因病毒低载量、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期感染等原因的漏检,从而减少输血风险,提高输血安全性。因此,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而我国由于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核酸检测(N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血液标准内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2014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先进行ELISA检测,对ELISA无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NAT,跟踪随访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0140份血液标本中,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6份,单试剂阳...  相似文献   

9.
张翙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931-2932
血液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各种血液、血清病毒检测新技术在不断研发和引入,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在不断提高,使得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已显著降低.但是由于存在"窗口期"、隐匿性肝炎低病毒载量、病毒变异等原因,使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依然存在.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在不断探索研发新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技术和策略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不同的检测物(同时取全血与血清)检测其HBVDNA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全血和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对36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全血和相应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发现:1.全血HBVDNA检出率为97.0%,血清HBVDNA检出率为89.8%,两者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2.在HBV血清标志:HBsAg( )HBeAg( )HbcAb( );HBsAg( )HbeAb( )HbcAb( );HBsAg( )HbcAb( );HBsAg( )各组中,其全血和血清的HBVDNA检出率和含量按其排序均逐渐下降;但血清比全血下降得快;3.在不同类型乙肝患者中,除88例急性肝炎全血和血清HBVDNA检出含量相近外,其余的全血HBVDNA含量均高于其血清含量。结论除急性肝炎外,全血标本检测HBVDNA含量高于其血清的HBVDNA含量。全血检测结果更能反映其病毒的实际含量,在临床治疗监测中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输血安全领域研究的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输血残留感染HBV风险,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献血员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 11456份HBsAg献血员血浆中有41份(0.358%)HBVDNA阳性;对其中34份HBVDNA例阳性标本于3-6月后进行随访检测,有4例HBsAg呈阳性,4例HBVDNA仍为阳性。结论目前我国存在输血残留感染HBV的风险,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在输血领域对HBV检测存在技术互补性。HBVDNA检测可以缩短献血员感染HBV窗口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浙江温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反应性归队检测结果,为完善当地无偿献血归队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筛选并召回温州市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申请归队的血液筛查反应性既往献血者,进入召回检测流程后对感染性标志物进行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合核酸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印迹、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归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申请归队的献血者160人中,进入归队检测流程82人(51.3%),成功归队51人(62.2%,51/82);再次献血25人(49.0%,25/51),共献血124次(全血21次,机采血小板103次),总献血量32 750 mL。结论 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流程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献血者的流失,恢复献血者的献血权益,也缓解了临床用血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丙酮酸氧化酶法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泽旭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6):12-13,15
目的 探讨丙酮酸氧化酶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这一方法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用丙酮酸氧化酶法、赖氏法和酮体粉法检测 5 2 78例体检标本 ,比较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精密度。结果 丙酮酸氧化酶法的初筛阳性率为 7 0 7% ,复验阳性率为 1 97% ,CV <5 %。结论 酶法ALT检测可实现试验的自动、微量、快速、结果传输的网络化 ,且能够保存每份样品的原始记录 ,便于查询。ALT丙酮酸氧化酶法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在1遍ELISA结合1遍核酸扩增技术(NAT)的血液筛查模式下,HBV感染的检出情况.方法 采用HBsAg ELISA试剂和美国诺华Procleix Ultrio Assay系统对福州地区2014全年的86 183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结合HBsAg中和确证试验排除HBsAg ELISA检测的假阳性标本,分析HBV感染检出情况以及经HBsAg ELISA筛查后标本中残存HBV DNA的阳性率.对检出的HBsAg(-)/HBV DNA(+)标本按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是否重复献血进行分组比较,并对其中部分标本进行HBV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HBsAg ELISA检出HBV感染标本800份,经中和确证后HBsAg(+)标本合计700份,检出率0.812%,其中有175份HBsAg经确证阳性的标本,NAT结果为无反应性.本研究中共检出62份HBsAg(-)/HBV DNA(+)标本,HBsAg(-)标本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0.073%.HBsAg(-)/HBV DNA(+)在>40岁年龄组的检出率高于<25岁和25~4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和是否重复献血者组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48份HBsAg(-)/HBV DNA(+)标本HBV血清标志物补充试验发现,2份标本HBV相关血清标志物全阴,40份标本HBcAb阳性伴或不伴有HBsAb阳性,检出率高达83.3%.结论 NAT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目前的血清学检测,但是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检测手段,与ELISA结合检测,能够有效降低由于窗口期和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OBI)引起的输血传播HBV的风险,提升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正>我国血站自2015年来,除了对血液筛查采取原先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遍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外,还对血液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核酸检测(nucleic acidamplification techniques,NAT),而核酸检测可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检测到隐匿性的病毒感染及病毒变异株等,提高血液安全,对原先只用ELISA方法学的固有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血源筛查核酸检测应用现状及企业研发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以期提高我国的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源筛查中的应用及研发水平。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要求,针对我国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筛的研究现状和核酸检测血筛试剂研发中应关注的几个具体问题,对比该技术应用较先进的国家或地区,结合我国血源筛查核酸检测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的核酸检测技术领域的发展相对较落后,因此除了引进成熟的核酸检测血筛技术外,还应提高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和自动化,逐步完善国产血液核酸检测系统。结论我国要通过不断完善国产血液核酸检测系统,以降低相应的检测费用,使新技术更广泛的在国内推广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血液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27855份血液标本,经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27855份血液标本中,经ELISA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数为52份(0.19%),经NAT 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数为64份(0.23%),两种检测方法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中,将ELISA与NAT PCR法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吕允凤 《中国药事》2013,(9):967-969
目的阐述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临床研究要点。方法结合体外诊断试剂现行法规和此类试剂自身的特点,对其管理分类、研究方法、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样本选择、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以及临床试验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与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临床研究应从试剂本身的临床预期用途出发,重点针对试剂定量准确性、特异性进行科学的临床考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变化与HB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HBV DNA含量高低分为A(〈103拷贝/ml)、B(103∽105拷贝/ml)、C(106∽108拷贝/ml)3组,分别检测3组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结果 A组的HBeAg为(3.971±14.47)S/CO,B组为(446.7±785.8)S/C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e、HBeAg、HBsAg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BeA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抗-HBs、抗-H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抗-HBc与HBsAg含量与HBV DNA无相关性,抗-HBe与HBV DNA呈负相关,HBeAg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对于传染性评价、乙型肝炎诊治及疗效观察均具有指导意义;定量检测HBV M虽在HBV复制程度的判断及传染性评价方面无明显价值,但可为乙型肝炎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