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胃间质瘤治疗中内镜联合腹腔镜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中两组均采用内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腹腔镜,均随访6~18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6.3±15.7)min、术中出血量(12.4±5.9)ml、无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8.3±12.5)min、术中出血量(27.6±6.1)ml、术后并发症19.23%、复发情况15.3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间质瘤治疗中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安全有效,术后无并发症和复发,效果优于单用内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腹腔镜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胃间质瘤患者微刨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内镜组23例,腹腔镜组10例,双镜联合组13例.结果 内镜组病灶均成功切除,1例术后13 h出现胃出血;单纯腹腔镜组病灶均成功切除,1例术后第3天出现肠梗阻;双镜联合切除13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48个月,内镜组2例复发,单纯腹腔镜组及双镜联合组无复发病例.三组均无死亡病例.免疫组化结果:CDI17阳性41例(89.1%),CD34阳性32例(69.6%).结论 与单用内镜或腹腔镜相比,双镜联合应用在胃间质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胃间质瘤是来源于胃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较为少见,仅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2%~3%。以往分为良性、恶性及交界性胃间质瘤,现在认为,所有的胃间质瘤都应当视为潜在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双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胃肠道恢复等时间手术指标;核分裂象与恶性潜能分级等病理学组织检查;消化道出血、粘连性肠梗阻、贲门狭窄、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再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核分裂象、恶性潜能分级等病理学组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粘连性肠梗阻、贲门狭窄、伤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再复发患者。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疗效确定,能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LGCS)治疗胃间质瘤(GST)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全组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25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快速准确定位、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进行胃间质瘤切除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自我意愿将这3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一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对两组的随访结果、术后恢复状况和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术中或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腹腔镜组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较开腹手术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安全,可行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能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IST)和胃平滑肌瘤(GLMs)的内镜检查鉴别诊断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某院肿瘤科收治的87例患者(53例GIST患者、34例GLMs患者,分别视作A、B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确诊后实施内镜超声(EUS)筛查,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52例胃间质瘤患者,36例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方式(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近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相比于开腹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某些方面较开腹手术方式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52例胃间质瘤患者,36例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方式(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近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相比于开腹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某些方面较开腹手术方式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姚晖  刘庆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275-2276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8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间质瘤无明显的的性别差异,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好发部位为胃底部,其次为胃体部,胃窦部发生较少。其中恶性胃间质瘤占64.3%08/28)。免疫组化检查可见不同的阳性细胞。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上腹疼痛不适等。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等检查可以发现肿瘤。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胃间质瘤术前确诊困难,主要通过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52例胃间质瘤患者,36例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方式(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近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相比于开腹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某些方面较开腹手术方式有优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探究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随访半年,患者间质瘤无复发,无并发症.手术时长(51.2±11.3)min,术中出血量(38.5±8.8)mL,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2.1±0.5)d,术后下床时间(22.4±4.1),半流质饮食时间(47.9±8.1)h,术后住院时长(7.6±2.2)d.结论 对于胃间质瘤患者,使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因胃间质瘤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我院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完成ESD治疗胃间质瘤22例,其中位于胃底19例,底体交界2例,胃体1例,肿瘤平均直径1.28cm,大于2cm者共5例;除1例转外科切除外,其余21例均内镜下彻底剥离,内镜下切除率达95.45%;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50毫升以下,术后无1例呕血、黑便;13例术中发生穿孔(穿孔率59%),1例穿孔后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并闭合穿孔,其他12例均在内镜下修补穿孔。术后病理示1例高度危险性,2例中度危险性,19例低度危险性,随访3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或转移。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内镜下切除率高,疗效肯定。术中穿孔为常见并发症,多可内镜下修补,无需转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开放组以开腹术进行治疗;腔镜组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评价:(1)手术耗时、失血量、拔除胃管、恢复进食、下床、出院时间;(2)腹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率。结果:(1)腔镜组手术耗时、失血量、拔除胃管、恢复进食、下床、出院时间显著比开放组少,P<0.05;(2)腔镜组腹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率显著比开放组低,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和并发症,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尽早下床活动和出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比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评定与护理。方法选取胃间质瘤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组实行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等优势,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且并发症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胃间质瘤3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间质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半数以上可有消化道出血,还可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27例胃镜发现异常,28例腹部CT检查均发现异常。本组32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30例(93.7%),CD34阳性23例(71.9%)。手术切除后5例复发者二次手术治疗,2例行姑息性减瘤手术者于6月内死亡。结论电子胃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钡餐透视、腹部CT检查有助于手术前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确诊胃间质瘤,手术后应行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20.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1],其中以胃起源的最为常见,约占40%~70%[2]。随着病理临床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标准的明确,近年来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病例逐渐增多。笔者所在医院1999-01~2009-12共收治GST患者29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