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术后视力、生活质量及医患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进行治疗的120例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将2组患者术后视力、生活质量及医患关系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视力、生活质量及医患关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人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因素常常引发白内障,导致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加上对医院和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患者常焦虑不安,拒绝手术,一般在子女的强制陪同下或是视力极低情况下才到医院寻求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在救治中往往没有考虑患者的心理需要,不能很好调动患者的内在积极性,不仅影响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还会造成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异常.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本研究对来我院施行白内障手术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硬核硬核白内障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试验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情况、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情况、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角膜散光度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更好(P<0.05)。结论 临床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了视力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和护理。方法 对400例(432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术后视力与其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进行分析和护理。结果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与其糖尿病病程有关,与术前空腹血糖无显著性相关,术后400例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与糖尿病病程有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周密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纽曼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纽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发生率、SAS、SDS等。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0.62±0.10)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10.86±2.07)、并发症发生率(3.13%)、术后SAS及SDS评分(36.96±4.87、38.86±4.9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纽曼护理可显著提高术后视力、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有效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人术已成为主流术式,关于成功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力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成为白内障手术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主要包括人工晶体前移、黄斑水肿、手术源性散光、角膜水肿等因素对术后早期视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X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损伤原因、严重散光、角膜疤痕、继发性青光眼、虹膜缺损、瞳孔变形移位、瞳孔前膜、后囊膜混浊和人工晶体移位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明显相关(P〈0.05或P〈0.01)。结论针对影响外伤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高危因素,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是提高其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安刚  路璐  卢憬  许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4040-4040
通过回顾52例儿童白内障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时机、术后弱视治疗与术后视力康复的关系。术后脱残率为59.3%,经弱视治疗后脱残率76.3%。不同年龄的手术脱残率也不同。提倡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强调随访,治疗弱视是恢复和巩固远期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方健  吕红  刘芳 《浙江临床医学》2006,8(9):935-935
由于高度近视白内障发展程度不一,一眼可手术时,对侧眼多数存在有用视力,采用同期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眼内组织稳定性强,眼内组织损伤轻,术后双眼视力同时恢复等优点。作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熟练掌握本术式基础上开展高度近视白内障及对侧眼的手术,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进行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及术后的影响。方法 对12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编入实验组(进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和对照组(接受所在病区的一般心理护理),对两组病人进行手术时间,术中病人配合程度,病人满意度,术后视力,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病人配合程度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术后实验组的病人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中病人配合程度及病人满意度,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术后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湘潭市中心医院2003年以来收治的135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结合手术准备行术前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后重点强调眼部护理;出院后指导糖尿病相关知识及用眼卫生。结果135例患者顺利地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平均视力提高0.5以上,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5%。结论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进行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干预,特别是做好术前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前眼部准备可将患者身心调整至最佳状态以迎接手术,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各大医院的不断发展,很多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满意.虽然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视力的恢复[1].青光眼白内障术后(PHACO)角膜后弹力层部分脱离偶有报道,但同时又并发恶性青光眼报道极少.我科于2011年6月1日收治1例PHACO术后角膜后弹力层重度脱离并发恶性青光眼的病例,经一次后弹力层脱离复位手术(角膜板层放液联合前房注气术)及一次恶性青光眼玻璃体积液抽吸术(玻璃体液抽吸、前房角分离联合前房重建术)配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于 6月 22日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98年9月~2005年4月12例有完整病例记载的外伤性白内障12例的处理方法,观察疗效。结果:此12例中,手术11例,术后视力改善10例,1例因存在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结论:对于外伤性白内障,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由于视力障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对白内障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以挽救患者的视力,使患者的视力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的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以为,手术是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晶体植入术(IOL),更为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伤口愈合快,术后视力矫正佳、恢复快,减少术后配镜等优点,是白内障患者的最佳选择。而做好Phaco+IOL患者的术前准备与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恢复,达到视力矫正的预期效果,尤为重要。其术前准备与护理要点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患者视力及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230例,记录术后近期和远期的视力情况,并使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检测术前、术后的房水蛋白浓度,记录闪光值。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d、1周、1个月眼房水的平均闪光值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和远期视力≥0.5患者的百分率高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好且稳定、手术并发症少,术后短期内影响术眼的血房水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符合本次研究的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眼科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视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和术后的患者自护的宣教对减低术后意外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视力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尹学兵 《康复》2014,(7):58-58
上海金山的101岁“人瑞”曹小妹,右眼患白内障多年,看了许多医院都无法根治。听人说,长征医院眼科主任魏锐利教授的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治好自己的白内障,她便从金山来到长征医院眼科,结果仅花了十多分钟时间,便重获光明。术后她的视力恢复得非常好。魏锐利教授指出,百岁白内障患者经手术治疗恢复视力虽已非个例,但不提倡白内障患者等到高龄或者眼睛完全失明了再做手术。那么。白内障手术到底什么时候做才更好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济宁市社区与农村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分析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及术后视力情况。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眼科检查。眼科检查包括裸眼及矫正视力、检影验光、眼压、裂隙灯检查及眼底检查。结果2084例受检者中,白内障患病率为15.89%。随着年龄的增加,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增高。在女性和农村人群中的白内障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9.90%及18.32%)。对白内障手术需求女性大于男性,随年龄增加,需求上升。已行白内障手术者共46例56只眼,总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为13.90%,其中农村为11.8%,城市为17.2%,女性为14.8%,男性为11.7%,农村男性的手术覆盖率最低,为10.2%。白内障手术后矫正视力〈0.05者占10.71%。结论白内障手术需求农村高于城市,白内障手术后总体视力提高欠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优化配备对白内障防盲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将人工晶状体优化配备前后,南充和雅安两地各300余例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准确度和术后视力作对比研究,分析了人工晶状体优化配备对术后视力的影响。结果优化配备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准确度由61%提高到90.2%,患者术后平均视力由0.29提高到0.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的优化配备能够明显提高白内障防盲手术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49眼)。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裸眼视力为0.1~0.3的比例、裸眼视力为0.4~0.8的比例较低,裸眼视力为0.8~1.0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可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