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CT血管造影术及其临床应用康永军综述高鸿举审校CT血管造影术(CTangiography;CTA)是螺旋CT的一项特殊应用。临床实际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的诊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发病率低等优势。但是,要想把CTA灵活...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像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夹层动脉瘤及血管瘤。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一种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本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脑血管上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合理的颅内血管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的技术。方法 对45例患者作3D-SCTA,在快速注射造影剂(3-4ml/s)后,收集计算机上的全部资料,用三维软件重建三维影像。结果 43例显示了非常清晰的三维颅内血管影像,仅2例因注射造影剂速度较慢而三维影像不满意。结论 3D-SCTA是一种无创性和有用的显示颅内血管三维解剖的技术,在各种技术因素中造影剂注射速度和CT阈值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于探讨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检测颅内动脉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SCTA取代常规血管造影的可能性。方法25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SCTA和常规血管造影。结果25例动脉瘤中,SCTA准确检出了23例另2例小于3mm的动脉瘤未被SCTA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于探讨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SCTA取代常规血管造影的可能性。方法25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SCTA和常规血管造影。2例单独经SCTA诊断后直接手术治疗。结果25例动脉瘤中,SCTA准确检出了23例另2例小于3mm的动脉瘤未被SCTA检查发现。与传统血管造影相对照,SCTA的诊断准确率为92%。对于检测血栓性动脉瘤SCTA优于传统血管造影。结论本组研究表明SCTA结合MIP图像重建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3mm以上的颅内动脉瘤,并判断其大小,形态,瘤颈以及瘤内血栓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 检查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以及用SCTA代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可能性。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NASCET标准对照比较SCTA 与DSA 的颈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并参考部分病例的手术所见,以分析SCTA 检查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本组29 例患者的33 个颈动脉狭窄中,SCTA对照DSA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7-9 % 。其中严重狭窄组的相符率为100 % 。结论 SCTA不仅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而且能够显示DSA 难以发现的附壁钙化以及血栓。有望取代DSA 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螺旋CT血管造影 (spiralCTangiog raphy ;SCTA)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由于脑血管细且迂曲 ,颅内解剖结构复杂 ,其成像技术及应用较复杂 ,本文对脑血管SCTA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脑血管SCTA成像技术1.1对比剂的使用[1,7,13 ]  包括延迟扫描时间、注射速度及总量。由于靶动脉内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个体差异大、脑动脉及静脉的循环间隔时间仅 6~ 8s,因此 ,确定注射对比剂后延迟扫描时间的最佳方法是行小剂量试验或靶血管内对比剂到达预设阈值时自动启动扫描(如SmartPrep)…  相似文献   

8.
经脾门静脉造影CT技术配合介绍张英①张雪林吴韶兰罗永丽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是我科1996年以来开展的一项新的检查技术,对于显示肝内占位病变,特别是1cm以下的占位病变能达到与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同样效果,且方法较CTAP简单,现...  相似文献   

9.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武洪林综述卢光明审校螺旋CT血管成像(spiralCTangiography,CTA)是一种损伤性很小的新的血管成像技术,是滑环CT扫描与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两种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过时前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在受检者靶血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5例混合性中风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和血管成像,了解其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形态和改变。1 材料与方法本组混合性中风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1~72岁,平均61岁。在入院7天内所有病例均行第一次螺旋CT检查,部分病人行2次或2次以上螺旋CT扫描检查,2次间隔最多不超过1个月,采用SiemensPlus4Power螺旋CT扫描机行CT平扫并CT血管造影(CTA)扫描。CT平扫条件120kV,280mA,T1:1s,层厚10mm,间隔10mm,CTA扫描条件120kV,240mA…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显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往只能通过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来检查 ,但有创且复杂 ,无法随时进行。随着螺旋CT的应用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 ,进行连续薄层扫描 ,三维重建后获取脑血管三维立体影像 ,具有快速、简单、微创伤及可靠性 ,现回顾我院对 2 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的CT血管显影 (CTA)检查 ,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从 1998年 9月~2 0 0 0年 7月 ,对 2 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 ,其中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2 1岁~ 6 7岁 ,平均40 5岁 ,临床上均有头痛或…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少见肺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94年4月—96年10月间使用ElscintCTTwin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出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少见肺血管病变26例进行了分析,所有病例进行了计算机三维立体重建及断面切割。结果: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出肺动脉栓塞7例,肺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2例,肺段隔离症1例,肺动静脉畸形1例,特发性肺动脉扩张4例,肺动脉狭窄8例,肺动脉缺如2例,肺动脉悬吊1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肺动脉病变影像诊断方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肺循环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CT血管造影 (spiralCTangiog raphy ;SCTA)是一种新的损伤性小的血管成像技术 ,应用于肺循环中可使 2~3mm的肺血管清晰显示 ,且比常规血管造影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1 成像技术1.1螺旋扫描参数设计 血管成像长度一般为 10~ 12cm ,自主动脉弓至双下肺静脉水平以下 2cm ,扫描时尽可能选择较薄层厚和较大螺距 ,近几年来 ,内插算法和亚秒扫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螺旋CT空间分辨率 ,层厚 5mm ,Pitch值为 1,及 36 0度线性内插法重建图像的有效层厚为 6 .5 7mm ,其缺点在于小血管水平的部分容积效…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穿刺脾脏门静脉造影CT(CTPSP)的扫描技术昌仁民①张雪林众所周知,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是显示肝内占位病变最敏感的方法,但此项检查需在X线引导下行动脉插管后才能进行CT检查。张雪林等在此检查的基础上,认为经皮穿刺脾脏门静脉造影CT(...  相似文献   

15.
螺旋 CT经动脉门脉造影(spiral CT during  arterialportography,SCTAP)是一种将螺旋CT(SCT)与血管造影相结合的影像学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对肝肿瘤最为敏感的检查方法,优于除术中超声以外的其它影像学手段[1,2],主要用于小和微小肝肿瘤病灶的检测和肝肿瘤切除前的评价。现将近年来有关SCTA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基本原理 众所周知,肝脏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其中门脉供血占 80%~85%,而肝动脉供血仅占 15%~20%;与此相反,肝癌的血供90%以上来自…  相似文献   

16.
3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3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SA检查诊为颅内动脉瘤,但瘤颈、载瘤动脉或产体形态显示不满意的患者11例,行3D-SCTA检查,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SD)。全部病例 手术证实。结果:11例术中共发现15个动脉瘤,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与DSA均检出14个动脉瘤,漏诊1个脉络膜前动脉瘤,检出率为93.3%。在DSA检出的14个动脉瘤中,  相似文献   

17.
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 SAH)是一种危重疾患 ,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早期明确出血原因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近年来问世的CT血管造影(CTA)已被证明是显示脑血管的一种快速、简单、无创及可靠的方法[1 ] 。我院较早开展脑血管病的CTA检查 ,现报道我院连续收治的 180例s SAH患者行CTA检查的结果 ,并与同期进行的DSA相比较 ,探讨CTA在s SHA病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共连续收治s SAH患者180例 ,其中男 72例 ,女 10 8例 ,年龄17~ 82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对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胆总管囊肿的病人先进行上腹部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CT检查后第二天进行MRCP检查,于CT检查后第三天进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胆道造影,将CT胆道造影及MRCP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准确地做出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利用SSD及MIP重建的方法,囊肿与胆总管之间的关系被清楚地显示出来,并且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有无及其扩张程度,其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准确的方法用于胆总管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CT血管成像(CTA) 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进行对照性研究,评价CTA 诊断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34 例患者均行CTA 及MRA 检查,其中5 例同时行DSA 检查。分析每个病人血管影像相应部位不同影像方法显示的程度与部位分布,并用双盲法验证。结果 34 例病人MRA 显示血管狭窄共100 处,其中1°~2°16 处,10 处CTA 相应部位显示无狭窄;3°~4°84 处,49 处相应部位CTA 显示无狭窄,11 处CTA 相应部位显示为1°~2°狭窄;3 处MRA 无狭窄而CTA显示狭窄。5 例行DSA 检查患者的MRA 显示脑动脉狭窄23 处,其中仅7 处DSA 显示相应部位血管狭窄,MRA假阳性率696 % ,过度诊断率957 % ;CTA 显示动脉狭窄7 处,与DSA相应血管部位表现相同,未出现假阳性。作者及双盲法的统计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257 列联表确切概率法) 。结论 CTA 显示脑动脉狭窄较MRA 更接近实际情况,影像更为可靠。进一步改进影像编辑方法后CTA可为临床怀疑动脉狭窄或其他病变更为可靠的影像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经动脉门脉造影 (spiralcomputedtomographyduringarterialpor tography,SCTAP )是将螺旋CT(SCT)与血管造影相结合的影像学新技术 ,是目前肝肿瘤最敏感的诊断方法[1~ 4 ] ,主要用于肝肿瘤的检测和肝肿瘤切除前的评价。SCTAP需在导管室和CT室共同完成 ,术中需转移患者 ,易导致导管脱位和污染。我院自1999年 3月以来 ,共采用SCTAP检测肝肿瘤 30例 ,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 2 4例 ,女6例 ,17~ 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