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暴露人群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一步推广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方法 将狂犬病暴露人群根据其暴露程度分别采用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仅注射狂犬病疫苗.对这两组人群在首针免疫后3d及全程免疫15d后的体内抗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其抗体阳性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痛免疫球蛋白进行狂犬病预防的人群,其首针疫苗注射3d后的抗体阳性率为91.1%,全程接种15d后的抗体阳性率为98.8%,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3%;单纯使用狂犬病疫苗,相应时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和95.2%,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1%.两者抗体阳性率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使体内更早出现抗狂犬病病毒抗体,全程接种后抗体阳性率也高于单纯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群.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序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190例Ⅱ级狂犬病暴露者所接受的不同免疫程序分为两组:"2-1-1"程序免疫组采用"2-1-1"程序接种疫苗(n=93),常规程序免疫组采用常规5针法免疫程序接种疫苗(n=97)。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狂犬病毒IgG抗体,观察疫苗接种72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疫苗接种14 d抗体阳转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疫苗接种45 d抗体阳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2-1-1"程序免疫组抗体产生迅速、阳转率也高。两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程序免疫组接种周期缩短7 d,人均医药费用节省20%。结论 "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Ⅱ级狂犬病暴露中和抗体产生迅速、安全性好、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人用狂犬病疫苗(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1-1程序能否对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达到预防效果。方法把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按照原卫生部处置规范分成Ⅱ级暴露组(n=10)、Ⅲ级暴露组(n=19),其中Ⅱ级暴露组按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检测抗狂犬病中和抗体;Ⅲ级暴露组首次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还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同组采用狂犬病中和抗体阳转率及平均滴度进行效果分析。结果狂犬病高危暴露者全程使用2-1-1程序后有效得到保护;针对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处置后调查,两组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Ⅲ级暴露组(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与Ⅱ级暴露组(不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7.31±2.03)U/mL和(8.27±2.39)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不同年龄段均产生较相近的阳性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P〉0.05);不同性别暴露者产生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结论结合正规的伤口处置,人用狂犬病疫苗2-1-1程序对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能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咸宁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6年就诊的Ⅲ级狂犬病暴露者的防治效果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前来门诊就医的154例被动物Ⅲ级致伤者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根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进行局部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三管齐下的原则进行处理,全程免疫后15-25d采集静脉血液测定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暴露人群男性高于女性,7-15岁所占比例最高;73.38%的Ⅲ级致伤者在乡镇和城乡结合部;咬伤部位多为下肢,伤口以2处以上常见;致伤动物以犬最常见,占85.72%;所有病例均在2h以内就诊及处理伤口;154例患者经过疫苗免疫后均产生≥0.52U/ml的中和抗体,抗体阳转率100%。跟踪观察1年,所有伤者均健康存活,存活率100%。结论 及时、规范彻底的处置伤口,足量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全程接种狂犬疫苗能有效地预防Ⅲ级狂犬病暴露者发生狂犬病,其保护效力达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蒋垛镇2010-2013年狂犬病暴露和发病情况,分析狂犬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情况、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为更好地预防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3年蒋垛镇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簿和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登记簿,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对716例狂犬疫苗接种者的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10-2013年蒋垛镇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共使用狂犬疫苗716份;Ⅲ级狂犬病暴露者101例,47例接种了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42例;走访660例接种者,471例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1例狂犬病病例暴露后死亡。结论蒋垛镇狂犬病暴露率较高,应加大狂犬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科学、规范地养犬,加强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强化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狂犬疫苗三种不同免疫程序对供血浆者抗体效价的影响,筛查可供生产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最佳的免疫程序。方法根据628名献浆者所接受的免疫情况归纳为三组,第一组有215人接受WHO推荐的传统常规免疫程序,第二组有184人接受WHO推荐的211程序,第三组229人接受改良的221程序。观察每针次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记录接种后20,45 d的抗体效价,将效价>7 IU/ml的供血浆者作为采集高效价特免血浆的人员。结果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及全身反应,三组程序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分别为96.7%,96.2%,73.8%。全身不良反应分别为2.8%,2.2%,1.3%。抗体效价有明显差别,应用改良的221程序可产生较高的抗体。结论通过对三组的结果比较,三组免疫程序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用改良的221程序产生高效价抗体的比例高,接种者痛苦小,易于接受,相对采浆过程更为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狂犬病的防治对策。方法对1036例暴露后狂犬病预防处理患者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对患者进行暴露分级判定、暴露后处置程序、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等资料。结果致伤动物中,犬致伤的患者最多占94.76%;致伤动物中未免疫动物占59.94%,而免疫史不详高达23.75%;在被咬伤的人群中,Ⅲ度暴露60.49%,但在接种疫苗后又接种免疫球蛋白患者仅占5.44%。结论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小剂量皮内注射的接种反应及其免疫原性.方法 对256名Ⅱ级狂犬病暴露受试者进行暴露后免疫,按照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皮内注射组:皮内注射法组128人,按照0,3,7,28,90d作2点、2点、2点、1点、1点皮内注射,每个部位0.1ml;肌肉注射组:肌肉注射法组128人,按照0,3,7,14和28d接受全量(0.5ml)三角肌注射.使用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观察皮内及肌肉注射疫苗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情况.采用夹心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暴露后皮内注射组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27%、0.29%、0.49%、11.43%,肌肉注射组分别为1.09%、0.16%、2.81%、1.41%.暴露后皮内注射组发热、皮疹、头痛、疲劳乏力等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1%、0.16%、0.31%、1.09%,肌肉注射组分别为0.31%、0.31%、0.63%、1.09%.所有副反应常发生在第1、第2次注射之后.暴露后免疫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狂犬病疫苗后14d抗体阳转率分别是94.53%、95.31%,免疫后42d抗体阳转率分别是96.83%、97.64%.暴露后皮内、肌肉注射法,狂犬病疫苗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冻干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接种反应轻微,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郭建华  闫绒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525-1526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畜)共患的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多由携带狂犬病毒的犬、狼、猫等食肉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因其无特异的有效治疗,发病后几乎100%死亡,因此,做好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工作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关键。狂犬病暴露后紧急处理包括三方面,即局部处理,疫苗接种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据报告国内有很多失败病例,都是由于缺乏以上三方面的正确处理或某一环节处理不当而导致狂犬病的发生。除Ⅰ级暴露不需处理外,不管是Ⅱ级还是Ⅲ级暴露都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暴露后的处理,即正确地伤口处理;及时注射疫苗,如果是Ⅲ级暴露还应同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同时,全程接种后尽可能做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测定。  相似文献   

10.
液体与冻干狂犬病疫苗副反应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液体与冻干狂犬病疫苗的副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对850例暴露狂犬病病人进行常规5针注射,分别是345例使用Vero细胞液体狂犬病疫苗,505例使用Vero细胞冻干狂犬病疫苗,观察每针注射后的局部副反应和全身副反应,在免疫后14d~42d(全程注射后14d)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液体与冻干狂犬病疫苗局部副反应分别为14.2%、6.0%,全身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2.4%,免疫14d后抗体阳性率分别是62.5%、89.9%,免疫42d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7%、98.6%。结论国产冻干狂犬病疫苗的副反应和免疫原性优于液体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的不良反应及免疫效果,为人用狂犬疫苗免疫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狂犬病暴露后到预防医学门诊注射人用狂犬疫苗人群为对象。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接种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采用随机双盲方法观察接种疫苗后72 h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宁波天润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狂犬病毒IgG抗体测定试剂,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人用狂犬疫苗注射后人血清中狂犬病毒IgG抗体。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24.03%,B组8.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 P<0.01);抗体阳转率A组97.5%、B组97.6%,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46 P>0.05)。结论: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相比较,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小,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巴彦淖尔市806名狂犬病暴露者抗体检测结果,了解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为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06名狂犬病暴露者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并进行狂犬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g G抗体。结果在806名暴露者中,有716名抗狂犬病毒抗体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8. 83%;男性和女性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 04%和90. 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95,P<0. 05);各季度接种人群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75,P <0. 05); 0~20岁组、21~50岁组、50~岁组阳性率分别为98. 35%、84. 71%、77. 54%,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67,P<0. 05),50~岁组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53,6. 45,P<0. 05),0~20岁组与21~50岁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78,P<0. 05)。结论暴露者疫苗注射后绝大多数能产生有效抗体,但抗体的阳性率并非达到100%,必须及时注射疫苗并进行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我单位就诊的动物致伤人群,采用两种不同疫苗全程足量免疫后进行效果评价,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方法174例被动物致伤人群,按免疫接种程序0、3、7、14、28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对严重致伤者,于0、3d加倍接种Vero细胞疫苗。接种后48d于静脉采血4.0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人狂犬病病毒IgG抗体。结果观察使用液体无佐剂型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的137例接种者中抗体总阳性率为91.24%,包括24例阴性者于48d和55d各加强1针同型疫苗,注射后7d再次检测抗体有19例阳性;使用冻干高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的37例,抗体总阳性率为83.78%,包括2例阴性者加强2针同型疫苗,再次检测抗体全部阳性;在致伤人群中,年龄以21~40岁组为主,占47.13%,最小2岁,最大86岁。结论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尽可能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动物致伤人群除及时、规范、全程接种优质狂犬病疫苗外,还要强调伤口处理、疫苗及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以及免疫后48d进行抗体检测,及时对结果为阴性的接种者加强免疫,才能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暴露者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内产生抗体情况,为今后狂犬病的门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博白县疾控中心预防门诊接诊的453例暴露者,按0、3、7、14、28d的免疫程序单纯接种冻干或液体型狂苗,于第7d和45d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体。结果453例免疫接种者中,男性抗体阳性率93.8%和女性抗体阳性率93.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使用不同剂型的狂苗,抗体阳性有显著差异,冻干疫苗、液体疫苗5针抗体阳性率分别占96.0%和90.2%;各年龄组的抗体随着年龄增加有逐渐降低趋势,以0~10岁组抗体阳性最高。结论对暴露者使用高效价、高质量的狂犬病疫苗,及时足量进行全程免疫,同时重视暴露前的预防和被动免疫,以保证预防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来我单位就诊的动物致伤人群,分别采取两种方案全程足量免疫后,其血清中抗体阳转率,以推断免疫效果。方法 528例被动物致伤人群,皮肤黏膜有轻度抓、咬伤者,使用精制人用狂犬纯化(Veto细胞)疫苗,对严重致伤者,于0、3天加倍接种Vero细胞疫苗的同时,并于0天的同时,联合使用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完成5次注射后第15天、75天各加强1针Vero细胞疫苗。对就诊者都在接种5针后的10~15天,抽血备用,采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 应用Vero细胞疫苗免疫的208例,抗体阳转率为88.50%,使用Vero细胞疫苗和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320例,抗体阳转率为97.50%,在致伤人群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40.90%,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73岁。结论 要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伤口处理、疫苗及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免疫后45天进行抗体检测,对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才能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惠州市犬咬伤人群全程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到保护的情况,为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狂犬病疫苗暴露后人群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8,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产生较为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率,为儿童及老人安全有效地使用狂犬病疫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儿童组、普通组、老人组。观察记录研究对象每一剂次接种30 min后的即时反应及72 h内的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统计分析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未发生III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在72 h内自行恢复。其中儿童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8%;普通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6%;老年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各组间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P0.05);各组间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9,P0.05)。结论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儿童和老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普通人群相当,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放心应用于儿童和老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南京市江宁区418名狂犬病暴露者抗体检测结果,了解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为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进行狂犬抗体检测的狂犬病暴露者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g G抗体,χ2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在418名暴露者中,全程免疫15~20 d后检测381人,未完成全程免疫者15人,接受全程免疫后6个月~1年的检测者22人。全程免疫人群抗体总阳性率为98.16%;男性和女性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81%和9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各季度接种人群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05);0~20岁组、21~50岁组、50~岁组阳性率分别为100.00%、99.10%、90.38%,50~岁组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9.53,P0.01)。未完成全程免疫人群抗体总阳性率为53.33%;全程免疫后6个月~1年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为86.36%,以上两种特殊免疫人群阳性率均低于全程免疫15~20 d后的检测人群。结论绝大多数暴露者疫苗免疫后能产生有效抗体,但抗体的阳性率并非100.00%,进行狂犬抗体检测是有必要的。疫苗的接种必须按时按量,接种后6个月~1年内再次暴露者建议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被犬、猫、鼠等动物咬、抓伤者接种不同种类狂犬病疫苗免疫后的效果。方法将被犬、猫、鼠等动物咬、抓伤者随机分为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A1)组和接种国产人用液体狂犬病纯化疫苗(A2)组。均按五针法(0、3、7、14、28d)程序进行。五针疫苗接种后7-10d采血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对检测抗体阴性者,再增加二针于0、7d各接种一针,即七针接种后再检测抗体。结果第一次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显示,A1、A2组抗体阳性分别为95.25%(703/738)。89.0%(438/492)。A1组明显高于A2组(P〈0.01)。第一次检测抗体阴性者再接种二针后狂犬病毒抗体均达到阳性。结论两种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均良好,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优于人用液体狂犬病纯化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08年泉州犬伤特点.方法 对每例犬伤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共接诊病人5981人次,犬伤后24h内就诊者占88.4%;家养犬及宠物犬伤者占89.5%;伤口及时自行处理者占19.4%伤口属Ⅲ级暴露者占34.8%,Ⅲ级暴露者同意注射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者占73%.结论 犬伤患者只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及时使用合格的狂犬疫苗.Ⅲ级暴露者联合使用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达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