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艳  王宝辉  贾濛濛  卢裕强  裘涛  章正祥  侯群 《浙江医学》2017,39(12):952-956,960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KD)对戊四氮(PTZ)点燃大鼠海马损伤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钯蛋白(mTOR)通路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5只雄性SD大鼠隔日腹腔注射PTZ制作癫痫动物模型直至完全点燃,另5只大鼠(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完全点燃后的4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食物(ND)+PTZ组、ND+PTZ+雷帕霉素(RAP)组、KD+PTZ组、KD+PTZ+RAP组,每组11只,均予侧脑室置管并再次给予隔日腹腔注射PTZ,共5次;其中ND+PTZ+RAP组、KD+PTZ+RAP组给药前30min侧脑室注射RAP,ND+PTZ组、KD+PTZ组予以等量人工脑脊液。观察并比较5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海马区神经元密度,海马区pS6、S6、pAkt、Akt、pAMPK、AMPK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KD+PTZ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明显低于ND+PTZ组(P<0.01);KD+PTZ+RAP组发作等级明显低于ND+PTZ组及ND+PTZ+RAP组(均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KD+PTZ组明显大于ND+PTZ组(P<0.05),KD+PTZ+RAP组大于ND+PTZ+RAP组(P<0.05),ND+PTZ+RAP组大于ND+PTZ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D+PTZ组pS6/S6、pAkt/Akt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其余4组pAMPK/AMPK蛋白表达均增高(均P<0.05);与ND+PTZ组相比,KD+PTZ组pS6/S6、pAkt/Ak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pAMPK/AMPK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ND+PTZ组相比,ND+PTZ+RAP组pS6/S6、pAkt/Akt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KD+PTZ组相比,KD+PTZ+RAP组pS6/S6、pAkt/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ND+PTZ+RAP组相比,KD+PTZ+RAP组pS6/S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AMPK/AMPK增高(P<0.05)。结论KD具有抗癫痫发作、减少神经元丢失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mTOR通路的抑制有关,且其上游可能通过抑制Akt通路的磷酸化、激活AMPK通路的磷酸化来调节mTOR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期生酮饮食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Balb/c 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或生酮饮食4 d,每天称量体重并检测血糖变化?在第4天,取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β-羟丁酸(β-HB)水平;称量肝脏重量,测定肝脏中TG?胆固醇以及糖原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中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制作肝脏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短期生酮饮食使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血糖明显下降,血TC?β-HB?FFA高于普通饮食小鼠?生酮饮食小鼠肝重/体重比增加,肝组织中的TG增多,糖原减少?real-time PCR显示生酮饮食组小鼠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以及酮体生成相关基因增加?显微镜下可见生酮饮食小鼠肝脏脂质蓄积明显增加?结论:生酮饮食可快速促进小鼠脂肪酸氧化和酮体生成?与长期生酮饮食不同的是,短期生酮饮食引起血TC显著增加和脂质合成基因FAS表达增多,而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特殊的心脏并发症,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阶段的左心室肥大和舒张功能障碍,直至发展为心力衰竭.因此,探索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具有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总结了糖尿病引发心力衰竭的途径和机制,阐述了生酮饮食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KD)对三氟乙醚所致新生期反复惊厥大鼠神经行为损伤的影响和载脂蛋白E(ApoE)表达的变化。方法48只日龄8d(P8,下同)的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惊厥组(Rs组),每组各24只。于P9RS组大鼠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反复诱导惊厥持续30min,每日1次,同样方法连续诱导8d;NS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于P28每组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再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对照组(NS+ND组)、对照加生酮饮食组(NS+KD组)、单纯惊厥组(RS+ND组)、惊厥加生酮饮食组(RS+KD组),每组各12只。于P42进行神经发育指标监测。于P58每组各随机取6只大鼠断头取大脑皮层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ApoE的表达。结果P42各组大鼠神经发育指标结果显示:平面翻正实验中,NS+ND组平面翻正时间[(1.04-0.14)s]与RS+ND组[(0.75±0.32)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KD组平面翻正时间与Rs+N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向趋地反应实验中,NS+KD组、RS+ND组负向趋地反应时间[(3.17±0.58)s,(6.754-0.75)s]与NS+ND组[(1.58±0.52)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0.05),RS+KD组负向趋地反应时间[(4.58±0.52)s]与Rs+ND组[(6.75±0.75)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崖回避实验中,NS+ND组、RS+KD组悬崖回避时间[(5.754-2.90)s,(9.50±4.36)S]与RS+ND组[(14.004-4.79)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RS+ND组ApoE在大脑皮层的表达(1.26士0.30)与NS+ND组(0.78±0.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RS+KD组(0.894-0.10)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酮饮食能够改善新生期反复惊厥所致的神经行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大脑皮层ApoE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编号:#312750)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RTT呈X连锁显性遗传,本病主要累及女性,男性患者罕见,RTT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15 000~1∶10 000,X染色体上的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基因(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 2,Me CP2)是其主要的致病基因[1]。典型RTT患者在6~18个月之前智力运动基本发育正常,之后发育停止,接着是智力运动退化,然后逐渐丧失语言和沟通技能,并丧失获得的运动技能且经常出现手部刻板的动作,可出现小头畸形、癫痫发作、自闭症、共济失调、间歇性过度通气和脊柱侧凸等[2-5]。  相似文献   

6.
目的生酮饮食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已证实它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作用研究甚少。文中旨在探讨生酮饮食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抗氧化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出生35 d的SD大鼠,建立自由落体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分别给予生酮饮食、正常饮食1周,然后处死测脑组织干湿重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测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 1,HO-1)蛋白及基因水平。结果给予生酮饮食后,脑水肿减轻,HO-1 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均增高。结论生酮饮食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抗氧化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及与多巴胺能系统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抑郁模型,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同时观察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D2受体阻滞剂舒必利对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中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的影响,研究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 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SCH23390、舒必利与罗布麻叶总黄酮联合ig给药10 d,能明显延长悬尾小鼠累计不动时间(P<0.05)。结论 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 KD)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的PD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规范的PD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KD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3.0进行症状评定,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为(44.36±5.56)分,观察组为(38.38±6.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满意度分别为(17.41±3.43)分、(19.77±3.26)分和84.6%,观察组分别为(15.31±3.38)分、(16.38±3.48)和9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退出治疗2例,对照组调整治疗方案4例。结论:KD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控制PD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运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3个中药处方的抗抑郁作用,筛选出抗抑郁效果最好的处方.方法 ICR雄性小鼠(1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米替林组,帕罗西汀组,处方一高、中、低浓度组,处方二高、中、低浓度组,处方三高、中、低浓度组,每组10只.通过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以及建立小鼠利血平拮抗模型,检测其眼睑下垂度、体温和自主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该院选出92例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n=46)和联合组(n=46),常规组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组加用生酮饮食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总二氧化碳(TCO2)、尿酸(UA)、丙氨酸转氨酶(ALT)、指尖血酮、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并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65.22%,联合组总有效率84.78%,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和指尖血酮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而AST、ALT、TCO2含量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4例(8.70%),常规组不良反应5例(10.87%),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生酮饮食对2型糖尿病长期血糖、体质量、血压、血脂管理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19年10月,利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生酮饮食在2型糖尿病长期治疗(≥12个月)中的作用.结果 检索数据库后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荟萃分析,纳入受试者531例.荟萃分析显示,生酮饮食组(n=267)与非生酮饮食组(n=264)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酮饮食组平均甘油三酯水平较非生酮饮食组低0.24 mmol/L(95%CI:-0.3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酮饮食组(n=241)与非生酮饮食组(n=238)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2型糖尿病的长期饮食治疗方案中,尚不能证明生酮饮食疗效优于非生酮饮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生酮饮食对癫痫患儿丙戊酸血浓度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监测26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接受生酮饮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期间的丙戊酸血浓度以及服药剂量、体重变化等,观察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发作控制情况.结果 26例患儿中,3例完全控制发作,5例发作减少50%以上,17例患儿发作无明显变化,1例发作加重.丙戊酸血浓度在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3.
生酮饮食对在体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兔45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行假手术,B组给予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缺血再灌注,C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6周后+缺血再灌注,B、C组结扎兔腹主动脉(A组只穿线不接扎)30 min后,再灌注48 h,观察三组神经功能评价、病理组织学观察神经元细胞,评价KD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A组神经功能评价、病理组织学观察神经元细胞正常。B组神经功能出现明显障碍,神经元细胞形态异常。C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神经元细胞形态异常较B组轻。结论用生酮饮食干预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难治性癫痫患儿在接受生酮饮食期间受到感染时的护理。方法:对41例癫痫患儿进行生酮饮食治疗,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有无感染症状,加强健康宣教及感染的护理。结果:治疗期间出现呼吸道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4例,经过对症处理后感染控制,症状缓解。结论:控制生酮饮食患儿感染的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强疗效,提高家属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槟榔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建立行为绝望模型和利血平拮抗模型,雄性ICR小鼠分为槟榔低、中、高剂量组(160、320、640 mg/kg)和阳性药组(氟西汀,20 mg/kg),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行为学检测小鼠旷场实验(OFT)、悬尾实验(TST)及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价槟榔的抗抑郁活性;采用利血平拮抗实验评价槟榔的抗抑郁作用和槟榔对单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其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小鼠神经递质含量;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反映槟榔抗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各组间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槟榔对小鼠的自发活动情况无影响。槟榔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悬尾不动时间(P<0.05,P<0.01),低、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P<0.05)。在利血平拮抗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槟榔低、高剂量组可拮抗利血平导致的小鼠体温降低(P<0.01),且3个剂量组均可显著拮抗利血平引起的小鼠眼睑下垂(P<...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生酮饮食( ketogenic diet,KD)对难治性癫痫患儿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66例难治性癫痫患儿,在告知相关生酮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后由家长选择入组,加用生酮饮食治疗的35例为生酮组,继续单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研究启动前对两组患儿进行情绪和社会行为评估,生酮饮食治疗启动后,分别在第3、6、12个月再进行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评估,将评分结果转化成T分进行分析,比较生酮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生酮组自身治疗前后患儿情绪和社会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生酮组生酮饮食治疗后第3、6、12个月,患儿的问题维度(忧郁、焦虑、冲动性、攻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能力维度(注意力、依从性、模仿)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在治疗初3个月改善最为明显。结论生酮饮食能明显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情绪和社会行为,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生酮饮食对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月经及生育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门诊的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给予生酮饮食干预12周,随访1年,比较患者干预前后体质量、月经周期、妊娠情况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52例患者,中位年龄29(23~39)岁,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中位时间5(1~8)年。生酮饮食干预后,体质量明显下降[(75.40±9.74) kg vs (65.48±8.30) kg,P<0.001],月经周期明显缩短[(74.71±45.36) d vs (31.44±4.48) d,P<0.001],月经紊乱率由71.15%降至21.15%。生酮饮食前有生育要求但不孕患者29例,干预后妊娠15例,其中1例胚胎停育,另14例均妊娠至足月,妊娠率为51.72%,活产率为48.28%。妊娠者怀孕时间距离干预结束平均2.4(0.5~10.0)个月,分娩孕周平均(39±1.13)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占85.71%,剖宫产占21.43%,新生儿出生平均体质量(3.26±0.48) kg,孕期仅有2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结论 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经过生酮饮食治疗,可以降低体质量,缩短月经周期,改善不孕症,同时减少孕期合并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川芎嗪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制备急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长期轻度应激+孤养制备大鼠慢性抑郁模型.慢性应激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基于糖水摄入实验结果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慢性应激)组、阳性对照(慢性应激+氟西汀)组和川芎嗪(慢性应激+不同剂量川芎嗪)组,每组13或14只动物.氟西汀(2.0mg·kg-1·d-1)和川芎嗪灌胃(10,20,40mg·kg-1·d-1),持续28d.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慢性应激期间测定动物的体质量和摄食量,旷场行为、液体消耗试验检查动物行为和液体消耗(糖水偏爱)的变化,实验末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 短期应用川芎嗪组大鼠强迫游泳(急性抑郁)不动时间[(89.0±37.0)s]明显缩短[对照组为(117.1±32.1)s,P<0.05].川芎嗪部分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动物的抑郁表现.实验第4周末,与模型组比,川芎嗪(40mg/kg×28)组液体总消耗和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P<0.05),糖水偏爱百分比升高,水平运动得分增加,慢性抑郁期强迫游泳不动时间[(91.9±31.5) s]显著缩短[模型组为(124.4±27.0)s,P<0.05].结论 川芎嗪有明显的抗抑郁样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脾肾两助丸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逍遥丸、甘麦大枣汤、养血归脾丸、脾肾两助丸等中药复方的抗抑郁药效结果。方法:以小鼠强迫游泳法、悬尾法制造抑郁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逍遥丸组、甘麦大枣汤组、养血归脾丸组、脾肾两助丸组,观察中药复方对小鼠自主活动、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逍遥丸、甘麦大枣汤、养血归脾丸对小鼠的自主活动、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均无影响;脾肾两助丸可增加小鼠的自主活动,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P<0.01)。结论:脾肾两助丸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期强迫游泳后大鼠焦虑抑郁行为以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及强迫游泳组(FST组),利用MORRIS水迷宫来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中在应激结束后第1,7,14,21天进行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第2,8,15,22天进行大鼠记忆能力测试,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来测定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结果 (1)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训练中,应激结束后第1天的第4,5组实验的上台潜伏期[(12.57±2.17)s;(14.56±2.17)s]低于CONTROL组大鼠[(29.13±5.04)s;(26.13±5.04)s](P<0.05);第7天FaT组大鼠的第1,3组实验的上台潜伏期[(16.88±2.82)s;(13.33±1.57)s]低于CONTROL组大鼠[(35.04±4.53)s;(23.66±4.04)s],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应激结束后第2天和第8天FST组在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穿台次数显著高于CONTROL组(第2,8天均为P<0.05).在应激结束3周后,CONTROL组和FST组大鼠的上台潜伏期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以及穿台次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2)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次P3T后大鼠的开臂停留时间[(2.48±2.22)s]显著短于CONTROL组[(40.82±8.33)s],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开臂进入次数也显著少于CONTROL组(P<0.05),这种差异持续到应激结束后第1天.应激结束7d后2组的开臂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已经基本一致.(3)旷场实验:应激结束后第1天和第7天的FST组大鼠的水平活动度和活动次数均显著少于CONTROL组(P<0.05).结论 慢性强迫游泳可以提高大鼠短期的空间学习、记忆,但并不影响大鼠长期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以使动物产生焦虑抑郁样行为但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