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37例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霍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霍州市人民医院2005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院2010年度普外科213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结论 高龄、引流管放置、营养不良、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本院小儿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的小儿清洁手术病例93例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围术期使用抗生素的小儿清洁手术病例93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术后切口、呼吸道感染等发生率。结果非抗生素使用组术后伤口感染2例(2.15%),呼吸道感染2例(2.15%);抗生素使用组术后伤口感染1例(1.08%),呼吸道感染3例(3.23%)。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呼吸道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类切口手术非抗生素使用组与抗生素使用组术后伤口和呼吸道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小儿清洁手术一般情况下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2):313-315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给药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骨科手术患者24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干预组患者术前术中给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药;分析两组患者分别给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比较了术前术中与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切口感染,并无其他混合感染,其发生率为1.67%;而对照组患者发生21例切口感染(其中4例出现二重感染),其发生率为17.50%;干预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优于术后用药的预防效果,实施干预措施提高了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王芬  郑正 《安徽医药》2013,17(1):129-131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愈合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106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通过对体温变化及术后感染的检测与分析,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愈合良好,无高热、切口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或不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切口分泌物均为无菌性生长。结论腹股沟疝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没有必要,不主张术前预防性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涂黄  李小珍  詹亚琨 《江西医药》2014,(11):1228-1230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卵巢囊肿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6月某院卵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4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硝基类、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预防性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为81.03%;预防性用药多在术前>2 h和术后使用;术后持续用药时间>48 h的患者占82.76%;手术持续时间<2 h术后仍用药的患者占87.93%。结论:某院妇科卵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妇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控制不严;用药品种掌握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频繁;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选择不当;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不宜给药;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卵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688例临床手术患者,了解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手术前、中、后)和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对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前术后组发生切口感染率(4.18%)显著高于术中组(0.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切口发生感染率(0.68%)显著低于联合使用抗生素(9.6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抗生素时间和联合使用抗生素均能影响普外科临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必须合理用药,提高抗生素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得出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应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查分析与术后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结果对可疑切口感染的120例患者进行细菌学调查,发生切口感染7例,感染发病率5.83%。7例切口感染患者创面细菌学调查:大肠埃希菌5例,葡萄球菌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切口分类、糖尿病、切口引流、手术时间、肥胖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联。结论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为不可变因素,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中的可变因素可通过尽快完善术前检查,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及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的预防应用抗生素措施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制订抗生素的临床合理使用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内容。方法在病案室查阅普外科出院病历177份,编制调查表,包括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手术切口类型、术前或术后使用抗生素的种类、途径、天数、填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行手术者138人,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手术的)63人,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手术的)68人,污染严重或感染切口(Ⅲ类切口手术的)7人,术前使用抗生素28人,术后使用抗生素138人,抗生素使用率达100%,其中诊疗性用药29例,占21%,预防性用药48例,占35%,无指征用药61例,占44%,使用时间最长超过10天(9例),平均用药天数7.9天。结论普外手术科室抗生素使用率达100%,耐药菌株产生已相当普遍,手术科室如何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循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864例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用药的起止时间、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2例(2.75%),产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例(1.17%).864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共计5类14种,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术前给药32例(3.70%);术后给药832例(96.30%).结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生殖道感染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11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参考组(55例),观察组患者术前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参考组患者手术前后均给予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5%,参考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7%,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切口感染、发热、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感染等。结论术前给予患者抗生素能够起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同时减少抗生素过量使用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864例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用药的起止时间、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2例(2.75%),产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例(1.17%).864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共计5类14种,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术前给药32例(3.70%);术后给药832例(96.30%).结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雨春 《北方药学》2017,(12):188-189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神经外科清洁类手术患者340例,其中有176例为2016年1~6月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期间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另有164例为2016年7~12月围术期限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年龄、是否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为急性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因素是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年龄和手术时间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过程中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以降低术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_2013年12月66例合并糖尿病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在术后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2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是否应用抗生素对患者术后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无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切口感染表现,出院后第1、3、6、12个月电话随访,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血糖控制是关键,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7日至2011年5月25日胸、腹手术287例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87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8例,切口感染率为2.79%.其中:胸部手术67例,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7.46%;腹部手术220例,感染3例,切口感染率1.36%.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腹部手术患者在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术前医护人员手菌落数、术前手术室空气茵落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腹部手术患者抗菌药使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人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部位、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等是造成住院病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时间、程序洗手,同时应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中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方法调查分析我院43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联合用药等情况,观察切口感染率。结果使用的抗生素涉及11种,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居首位。43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共发生切口感染11例(2.56%),整个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比单纯在术中应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未联用药感染率更高。结论普通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韶关市中医院就诊的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非感染组50例和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住院时间情况。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空腹血糖、术前尿路感染比例、术前尿路梗阻比例、PCT、CRP高于非感染组,结石直径大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感染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例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空腹血糖、术前尿路感染、术前尿路梗阻、PCT、CRP、结石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尿路感染高危险因素给予提前干预,减少患者PCNL术后发生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干预措施,对患者住院时间、感染率、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1~6月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614人,以感染和未感染作对照,记录患者各项观测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麻醉方式、术前住院时间、预防用药时间等指标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糖尿病与感染未表现相关。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采用非体外循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后,一样可以安全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