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化学品分类和标签与GHS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我国现阶段实施GHS存在的问题,促使我国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满足GHS要求。研究了我国化学品分类标准、标签标准与GHS存在的差距。发现了《危险化学品名录》没有分类标准,并且未涵盖GHS爆炸物中的不稳定爆炸物和1.2项、1.5项、1.6项爆炸物,易燃气溶胶,以及除急性毒性以外的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有毒物质存在不同监管部门分类标准不统一,现行多套危险化学品标签标准问题。提出了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明确规定危险性分类标准;统一剧毒化学品、有毒品分类标准;在相关的危险化学品法规中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标签应符合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化学品混合物的安全监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我国化学品混合物安全监管技术出发,研究对比我国和国外在化学品混合物的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命名以及名录收入形式等安全监管技术方面的不同做法;指出我国在混合物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命名以及名录收入形式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完善化学品混合物安全监管技术是提高我国化学品混合物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认为借鉴欧盟RAECH、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及GHS的先进做法制定化学品混合物技术名称命名规则、修订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混合物条目、引进混合物健康及环境危害估算方法,对提高我国化学品混合物的安全监管技术水平,促进化学品混合物的安全监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国家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是指建设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的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项目,包括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和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生产化学品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项目。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新建项目,  相似文献   

4.
施倚 《劳动保护》2008,(4):113-113
编辑同志: 请问,柴油是不是危险化学品?柴油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是否可认为柴油不是危险化学品?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健康》2013,(4):37-39
为进一步做好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分析国内危险化学品生产情况和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国内外重点监管化学品品种、化学品固有危险特性及国内外重特大化学品事故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目前已予公布,同时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陈军 《安全》2015,36(6):54-57
为帮助公众正确理解《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本文从危险化学品的确定原则、危险化学品的增删情况以及其他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与《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的差异;从剧毒化学品定义、剧烈急性毒性判定界限、剧毒化学品条目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与《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的差异,提出了加强宣贯培训、建立全覆盖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模式、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措施三个方面的建议,以确保《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为进一步做好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分析国内危险化学品生产情况和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国内外重点监管化学品品种、化学品固有危险特性及国内外重特大化学品事故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目前已予公布,同时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静 《安全与健康》2011,(17):36-37
2011年6月21日,国家安监总局公布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目前,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监管三司有关负责人,就《名录》的制定背景、发布《名录》的意义、贯彻措施,以及相配套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国内外主要法规政策,进行了政策法规的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建议.解读好法规政策的内容,有助于理解其技术内容和要点,更好地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地减少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危险化学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11,(8):16-17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是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配套法规之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发布,极大地增强地方安监部门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危化品应急响应系统已经成为危化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国内外危化品应急响应系统进行了对比,得到我国的危化品应急响应系统存在比较显著的特点,并对于如何借鉴国外已有经验发展我国的危化品应急响应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炼化企业发生过多起因不明化学品使用不当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事故原因都表明企业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基于国家在一书一签安全管理上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分析企业在一书一签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如版本不符合要求、信息不全、关键数据缺失、传递环节中断、现场无一书一签等,导致一书一签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从一书一签在编制与索取、建档与维护、发放与传递、共享与应用等方面提出管理要求,确保化学品一书一签实现全流程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3.
欧日中实施GHS政策的对比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欧盟、日本和我国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基本情况,并从实施GHS的框架体系、实施GHS的时间节点、GHS的危险类别和GHS危险类别的判定,4个方面对欧盟、日本和我国实施GHS的现状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当前实施GHS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即缺乏实施GHS的综合法律、实施GHS缓冲期的设置存在问题、缺乏开展GHS分类的配套指南、没有合理的运用"积木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3个方面的建议:适时推动我国GHS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在各部门的协作下编制我国的GHS分类指南、合理的运用"积木原则"。通过分析表明:欧盟实施的GHS政策最为完善且力度最强,日本次之;由于充分利用"积木原则",欧盟的GHS类别与日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欧日中在数据运用和GHS危险判定原则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安全生产监管中,以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为重中之重.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信息化程度是降低监管强度、提高监管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构建了由管理Agent、采集Agent、故障诊断Agent、通信Agent组成的分布式信息采集多Agent系统,将安监局监管中心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监管的信息采集任务下移到企业端,利用多Agent系统实现危险源生产状态参数的采集、监控及分析;设计了该信息采集系统各类Agent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多Agent系统实现分散于各企业的危险源生产状态参数的信息采集、监控及分析,预测和诊断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状况.通过Agent之间的合作、并行求解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信息采集的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南通江海高纯化学品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和技改,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工作,通过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改进工艺参数等措施,提高了管理水平,企业实现了节能降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GHS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HS是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的简称,其主要内容是按化学品的物理、健康和环境危害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并统一危险公示要素.介绍了GHS及我国启程GHS的意义,阐述了各相关方为应对、健全和完善GHS所作出的努力,分析了我国GHS道路上存在的障碍,并展望了未来GHS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优化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路径优化选择问题,将多目标格序决策理论引入到路径方案评价比选中,结合指标选取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6个方面构建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比选指标体系:影响区域水源保护性(p1)、影响区域途径区域名胜古迹保护性(p2)、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性(p3)、影响区域人口规模(p4)、影响区域厂矿规模(p5)、运输路径综合运输效益(p6)。通过对各方案综合差异度的计算,实现了备选方案的格序化排序。此外在模型体系权重计算中采用了熵值法,实现了权重确定的客观性。最后,应用该模型结合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试算,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危化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检测标准化作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危化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检测方法,包括试纸法、气体速测管法和便携式分析仪器测定法。对硫化氢、氨、苯、可燃气4种典型有害物质的应急检测方法与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比对,结果表明其应急检测方法能够满足应急检测工作的要求。编写了危化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检测标准化作业文件集和《危化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检测作业指南》。文件集的建立能够规范应急检测工作流程、保证应急检测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危化品突发泄漏事件应急检测作业指南》,能够保证事故现场应急检测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必要安全保障,为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9.
Human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the prime causes of Chinese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s (HCAs).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 namely the HFACS-Hazardous Chemicals (HC),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human factors involved in Chinese HCAs. The ‘8.12’ Tianjin Port fire and explosion, the costliest HCA in recent years, was reanalyzed using this framework,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 accident inquiry report to determine their differences relat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interacting human factors from different levels in Ruihai Company led to this catastrophe, and the inquiry report had limitation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factors and the guidance for similar accident prevention. This study show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HFACS-HC in HCA analyses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to recommend this approach for future HCA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