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人心态调查表对20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调查,同时用4种精神科症状测量表在心理干预前后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前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干预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心理干预是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芳 《吉林医学》2010,(30):5431-543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干预组59例,两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初期心理辅导、动员社会支持、术前指导、心理放松疗法、认知疗法、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随访至产后4周。结果:干预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进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2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之外加入心理干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一个月之后将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进行对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入院期间分别进行生活方式调查评估,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重点实施行为干预,分别在出院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调查评估,同时对干预组巩固教育,9个月后进行效果调查结果干预组的健康相关行为(P ﹤0.01)、血压控制(P ﹤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行为干预能帮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健康相关行为,降低血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戒烟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戒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作一般性戒烟劝告,对观察组进行戒烟健康教育并联合行为干预。对两组的近期戒烟成功率进行比较,1年后随访两组的近期戒烟成功者,比较两组的复吸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戒烟成功率88.7%,对照组戒烟成功率43.3%,两组戒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观察组近期戒烟成功者,复吸率7.5%,对照组复吸率3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戒烟效果较好,复吸率低。  相似文献   

6.
王莹洁  林梅 《中外医疗》2009,28(29):175-17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指导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纠正不良的健康行为因素,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变冠心病患者情绪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效果。方法:将108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4例)进行对照研究。实验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于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1个月末及3月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因子分、人际关系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明显低于临床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SAS(45.44±10.27)分、SDS(52.86±10.13)分,标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予健康教育干预,抑郁自评表和焦虑自评表评定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观察两组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而且住院天数较少,病情也较干预前明显好转(P&lt;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住院天数,病情加快好转。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予健康教育干预,抑郁自评表和焦虑自评表评定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观察两组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住院天数较少,病情也较干预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住院天数,病情加快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对其进行健康行为因素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总有效率91.7%,干预前总有效率60.4%。P<0.05,具有显著性意义;患者干预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指导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纠正不良的健康行为因素,建立合理的健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娥娥 《吉林医学》2009,30(12):1098-109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9例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于术前1d、术后1、3、5d进行调查,统计SAS、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1、3、5d SAS、SDS评分及阳性率分别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5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护理、饮食指导、运动锻炼、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采用自身对照法,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进行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生活质量调查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控制体重、合理膳食、规律睡眠、戒烟限酒情况、运动锻炼、社会限制等健康行为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使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永城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日常行为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日常行为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不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兰红巧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90-1791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陈楠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01-101,10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院内、院外行为干预以改善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并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方法将250例行急诊PCI术及冠心病择期PCI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常规对照组、急诊PCI术院内行为干预组、择期PCI术院内行为干预组、急诊PCI术院内院外行为干预组、择期PCI术院内院外行为干预组,各5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术后不良生活行为改善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院内院外均给予行为干预的两组术后不良生活行为显著改善(P〈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显著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的统称,无论冠状动脉有无病变,都可发生严重痉挛,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又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环境压力或性格因素与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压力可激活血小板,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栓并发症的发展中有肯定作用。因此,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再次发病几率和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有积极作用。根据马斯洛(Maslow)人类需要层次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综合心理干预(CP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1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给予健康宣教及综合心理干预,共7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共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2. 3±3. 6)分、(25. 3±3. 6)分,而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4. 9±5. 4)分、(26. 9±3. 7)分,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7)。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心内科PCI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心病。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迅速攀升,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慢性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1],包括摄人过多动物脂肪及胆固醇、不经常运动、吸烟饮酒、工作压力大等。有研究报道,生活  相似文献   

19.
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治疗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成功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 2001年 1月至 2003年 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二、方法1.两组患者的手术及药物治疗相同。手术前后分别采集空腹 12h静脉血常规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80-12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初诊患者治疗前后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初次确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48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治疗,并给予评定。结果干预组治疗后恐惧心理评定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总结11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和护理观察,认为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冠心病初次确诊患者治疗后的恐惧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