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流航站低能见度天气的出现,在冬季不仅与辐射雾有关,还与烟、霾、浮尘、毛毛雨等天气现象有关。可将某时刻的低能见度预报值y看成是初始时刻的能见度值(VV)、总云量(N)、24小时变压(△P24)、相对湿度(u)及时间变量(t)的函数.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上低能见度的监测与预报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袁成松  卞光辉  冯民学  吴震  周曾奎 《气象》2003,29(11):36-40
介绍了对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的数学描述,从相变理论、能见度突变的实际表现及车辆制动距离的需求,论证了对低能见度监测与预报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在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应用了一年多的低能见度监测与预报系统,实例表明对高速公路上造成低能见度的浓雾、包括局地性雾和突发性团雾具有可预报性,减少乃至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长春龙嘉机场大雾低能见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因子出发,得出有关大雾低能见度的一些规律,对准确预判和观测大雾影响低能见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桂平机场能见度特征统计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浩宁  田玉华王森 《广西气象》2005,26(A02):30-31,35
能见度是影响军事活动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能见度不好会给各军兵种的军事活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对于飞行部队而言,能见度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极大,直接关系到飞行部队的作战和训练。它是决定训练简单或是复杂气象科目的条件,同时又是决定机场开放还是关闭,飞行起降是否使用仪表的重要依据。因此,掌握本区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并准确预报低能见度,对提高飞行气象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津机场全天雾日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智 《四川气象》1999,19(2):24-25
就新津机场全天低能见度天气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全天低能见度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出现全天低能度最多的月份是12月。讨论了易发生全天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6.
谢超  马学款  张恒德 《气象科学》2019,39(4):556-561
利用2000—2016年华南219个县级气象观测站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对应站点的再分析资料,统计发生低能见度天气的天气形势和特征,归纳低能见度天气的预报指标。将与能见度以及能见度变化相关的气象要素输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EC集合预报数据集获得能见度集合预报结果,通过对其离散度的统计分析以及经验公式最终获得具有泛用性、可靠性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集。通过输入EC确定场数据,获得华南219县级站长时效精细化能见度预报结果,2017年上半年的能见度预报试验显示,模型预报结果的误差与TS评分均优于CUACE模式能见度预报。  相似文献   

7.
张 《四川气象》2000,20(2):45-46
对广汉机场低能见度中的“回马枪”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同了“回马枪”现象的有利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从能见度变化的一般规律中寻找其变化的特征性,提出了气象能见度预报的准确性,增强了航空飞行气象保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神经网络方法在环渤海能见度预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海川  张恒德  朱彬  谢超 《气象科学》2018,38(6):798-805
本文基于2001—2015年中国气象局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及NECP再分析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环渤海沿海城市能见度预报模型,利用2016年ECMWF集合预报数据基于预报模型进行能见度预报实验,并与ECMWF集合预报产品中现有能见度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法对于环渤海沿海城市能见度预报的预报效果明显高于ECMWF集合预报中的能见度预报,12~72 h预报时效中,最小值对应1 km以下能见度的TS评分为0. 36~0. 43; 10 km以下能见度预报误差显著降低,与离散度的对应关系较好。因此,该方法对低能见度天气过程的能见度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就新津机场全天低能见度天气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全天低能见度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出现全天低能度最多的月份是12月.讨论了易发生全天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10.
王媛媛  赵玮  邢楠  付宗钰  李杭玥 《气象》2020,46(3):403-411
基于RMAPS-CHEM空间分辨率为3 km的逐小时能见度预报产品,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时效及不同级别的预报误差不同,对北京区域各站点能见度观测值与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时段逐级偏差订正,以2016年数据为样本,并对2017年数据检验。订正结果表明该统计订正方案对2017年能见度预报有较好的订正效果,不仅可以较好地改善其对高海拔地区的高估现象,也能更好地预报出低能见度现象。以2017年1月为例,北京观象台站能见度平均偏差及均方根误差都有所降低,0~24 h分级预报准确率均有所提高。同时,对优化后结果进行合理插值,并应用于北京iGrAPS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分析系统,得到北京地区1 km空间分辨率的0~96 h时效能见度预报产品,从而为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现象的预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地区大气低能见度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天依  王式功  尚可政  佘峰 《气象》2012,38(9):1087-1095
利用环渤海地区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大气低能见度出现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低能见度出现频率年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弱的上升趋势和周期振荡,主要周期为2、4和6~8 a;月际变化特征为双峰型,高峰值出现在夏季的7月,次峰值为冬季的12月,一天中的08时刻最易出现大气低能见度,整个地区大气低能见度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根据各季节大气低能见度出现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的不同将整个地区分为三个区域,Ⅰ区包括渤海湾东北角的辽宁靠近黄海的小部分地区及渤海西北面的辽宁与河北毗邻的一部分地区,Ⅱ区包括渤海北部的辽宁小部分地区和京冀大部地区及南部的鲁北部等地区,Ⅲ区为黄海沿岸地区,各区高湿度、小风速是造成大气低能见度的相对重要的气象条件;大气低能见度出现前期或同时刻,低层基本都会维持一个逆温层或等温层和湿层。  相似文献   

12.
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春季浓雾的实时监测和若干特征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0年 2月到 4月沪宁高速公路 ,共监测到 7次低能见度 (<2 0 0m)的春雾。本文应用环境气象监测仪AMW自动气象站 ,每分钟实测的有关资料和相应的环流背景场 ,对 7次春雾形成的物理过程作了研究分析。揭示了春雾形成过程中的若干特征和设计了实施临近预报制作的思路、流程。并论述了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AMW自动气象监测仪的基础上作出低能见度的预测是可行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能见度是影响军事活动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能见度不好会给各军兵种的军事活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对于飞行部队而言,能见度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极大,直接关系到飞行部队的作战和训练.它是决定训练简单或是复杂气象科目的条件,同时又是决定机场开放还是关闭,飞行起降是否使用仪表的重要依据.因此,掌握本区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并准确预报低能见度,对提高飞行气象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广州市能见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广州市能见度变化特征及低能见度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广州市环境监测站2007-2009年的空气污染物(PM10、SO2、NO2)监测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10min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气压、24h降水量)观测资料筛选出主要的预报因子,用径向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型,并对2009年9月1日到12月25日的能见度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径向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在能见度低于10km时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统计回归预报方程.采用分级方法统计得出在未出现低能见度情况下,中低能见度,中高能见度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69.6%,均高于线性回归预报方程(40%,47.8%).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视野数字图像的能见度估算方法是将全视野图像大气透射率与大气能见度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建立联系,得到估算模型进行能见度估算。首先通过历史全视野图像和对应时刻的大气能见度建立样本数据集,再利用暗原色先验理论获取全视野图像大气透射率,通过多项式拟合方法建立离散样本数据集中大气透射率与对应时刻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即全视野图像能见度估算模型,最终将所需估算时刻的数字图像输入估算模型进行能见度估算,得到大气能见度数值。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全视野数字图像能见度估算模型在环境光照均匀时大气能见度估算值与能见度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前向散射仪的补充观测方法,弥补其采样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95年至2002年天气史料记载,得出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山西、京津地区由于雾导致低能见度多发时间。从产生低能见度的各种因子变化规律入手,讨论了它们形成时的日变化规律,气压场、湿度及流场特征,为初冬山西、京津地区低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报工作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厦门能见度的准周期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厦门机场2000~2002三年白天(08~20时)逐时能见度及相应的相对湿度、风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发现厦门能见度有显著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内和准两周等不同尺度的变化,并且分析了这几种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每天有记录的时刻08~20时,能见度日变化明显,在清晨、傍晚最低,午后最高;能见度存在季节变化,在一年中3~5月能见度最低,这正对应着厦门的雾季,厦门地区的能见度与当地的雾关系密切;能见度还存在显著的季节内(30~60d)变化和准双周(10~20d)变化,这与东亚季风区内的大气振荡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能见度自动仪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制定的《对比观测期间监测资料评估技术方法》,对2008年嘉兴气象观测站能见度仪资料与人工观测能见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仪资料与人工观测值在低能见度多发季节(秋、冬、春季)相关较好,而夏季(能见度总体较高)则相反。对能见度进行分级后的比较得出,低能见度(2km)时能见度仪观测效果较好,和人工观测值之间的对比差值及粗差率低、一致率高,具有很好的代替作用,而随着能见度的逐渐升高(2~5 km,5 km),两者之间的差距加大,能见度仪的可替代性降低。最后通过比较两种数据的各项统计指标发现,能见度仪数据序列离散度较低,精密度及精确度都要高于人工观测值,通过订正后未来有望取代人工观测。  相似文献   

19.
冬季大气污染与天气条件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霞  潘志利 《山西气象》2001,(3):10-11,63
本文用能见度的好坏来表征大气污染程度,通过对能见度与风速,风向的相关分析,从500hPa大气环流和地面气压场相结合入手,预报风速、风向及能见度,从而得到夜间和白天大气污染预报。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低能见度区域分布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赵习方  徐晓峰  王淑英  孟燕军 《气象》2002,28(11):55-57
选用了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低能见度作为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的一个指标,并研究了低能见度在北京地区时空分布特征。按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出现频率,多年日均变化曲线及全年日均、月均、季均变化特征,将北京地区划分为3个区,即东南部平原地区、西北部山区及东北-西南部过渡区。同时讨论了雾、浮尘等天气现象对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影响,得出影响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主要因子是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