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微创改良的国产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6例,年龄59~89岁,平均73.2岁,按AO分类:AⅡ型10例,AⅢ型5例,BⅠ型3例,BⅡ型3例,BⅢ...  相似文献   

2.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2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得13~21个月随访,21例均一期愈合,1例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2个月。按Neer评分:优15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5.45%。【结论】肱骨近端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等优点,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林谦  毛坤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10-2112
[目的]评价门静脉、下腔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腹部肿瘤血管侵犯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7例肝脏、胰腺及腹膜后等肿瘤患者门腔静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原始数据,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多平面重组(MPR)两种方法重建血管影像对血管是否存在侵犯进行术前评估.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并总结血管受侵的相关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存在血管侵犯,门静脉侵犯18例、肝静脉侵犯4例、下腔静脉侵犯5例.CE-MRA成像技术对门静脉系统血管侵犯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0.1%,94.4%,阳性预测值为:89.4%,阴性预测值为95.2%;对下腔静脉-肝静脉系统血管侵犯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5%,88.9%,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96.6%.血管受累主要表现为:血管腔的突然狭窄中断、狭窄,远侧血管不显影;血管壁缺损;血管腔内向心和偏心性充盈缺损;侧支循环形成.[结论]3T磁共振CE-MRA多种方法血管重建能清晰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在腹部肿瘤术前血管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漯河市医专二附院2009-01-2010-12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9%。术后未见骨折再移位、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以及肱骨头坏死、肩关节撞击症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AO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近端骨折系临床常见骨折。自2003~2005年5月作者对18例肱骨近端两部分以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爱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66-4466
锁定钢板(LPHP)作为近年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材料,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6—02—2009—08应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2—05/2007—05应用锁定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4例,取得满意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5—03—2009—12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 MIPPO 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3个月 X 线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肩关节 Neer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6±9.7)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71.9±9.2)min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49.7±37.1)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245.4±46.1)mL ;观察组切口直径为(7.8±0.7)cm ,明显小于对照组(15.2±1.4)cm 。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4/3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等情况,骨折均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情况,但有1例腋神经损伤,骨折均愈合。【结论】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传统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1个月。结果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或内固定失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16周。结论针对粉碎性肱骨骨折,采取锁定型钢板"生物学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8.17±2.62)周、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11.15±3.64)周、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部位固定稳固,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按其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组(A组)和闭合手法复位高分子石膏固定的保守治疗组(B组),通过影像学资料比较桡骨远端各项指标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侧腕关节的疼痛程度、采用改良Garland Werlery评分系统及腕关节功能评分(Patient 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估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结果】两组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长度及关节面塌陷程度等桡骨远端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A组各项指标优于B组(P〈0.05); A组VAS评分低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rtland Werlery优良率评分显示:A组优良率为88.5%,显著高于B组7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RWE评分低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但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更好的恢复和维持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及关节面平整度,减少桡骨缩短长度,从而使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优,还能更有效减轻关节疼痛,减轻患侧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症状,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状况及患者个人意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9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n=54)和开放组(n=39),开放组患者采取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微创组患者采取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踝关节和膝关节功能。【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患者踝关节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3.33%、90.74%,均显著高于开放组的69.23%、74.3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并发症更少,踝关节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万向双柱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应用 AO 2.4 mm 桡骨远端万向双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随访疗效。【结果】患者均获为期6~12个月的术后随访,X 线片示术后达临床愈合。2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折端再次发生骨折再移位,无切口感染病例。根据 X 线片测量,术后掌倾角平均9.4°(6°~15)°;尺偏角平均18.9°(11°~26)°。根据 Garland&Werley 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万向双柱 LCP 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刘帆  鲍喜郎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160-216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0)治疗老年(〉65岁)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LCP结合MIPP0治疗,术中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骨折线长度选择适宜LCP,并根据生理弧度给予预弯,选择内踝向上作切口,置入钢板,透视对位良好后,螺钉固定。对照组给予开放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93.3%VS7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820.0%,P〈0.05)。【结论】老年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LCP结合MIPPO治疗可取的满意疗效,且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1例不稳定上胸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节段为T3~T8,均为高能量损伤。所有患者实施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处理,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手术前后患者的①基本情况;②影像学评价(包括椎弓根螺钉位置、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度);③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 );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4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78±6.25)个月。术后48 h及随访时的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均较术前降低( P <0.01),但随访时的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则均较术后48 h有所增加( P <0.05)。术后48 h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无明显变化。随访时,50.0%病例的脊髓损伤ASIA分级得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在随访时得到显著提高( P <0.05) ,平均提高(22.11±9.64)分。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的有效方法,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是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改进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倒置股骨髁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钛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7例采用PFNA固定(PFNA组),30例采用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固定(LISS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6个月大腿疼痛(V A S法)评分、术后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结果】本组中5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个月。PFNA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内固定失效例数小于LISS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满意疗效,但PFNA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优于使用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骨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35例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轴锁定钢板技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内翻和后倾角变化等各项参数.[结果]试验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91.8±10.3)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113.5±47.4)显著优于对照组(82.2±11.9/102.6±43.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47,2.382,P<0.05),试验组术后、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内倾角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方便的复位,且内固定稳定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