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宓建业 《贵州气象》2000,24(2):38-40
毕节地区开展高炮防雹近20年,最深切的感受是对雹云规律掌握太少。为此,我们收集了1985~1992年的雷达、冰雹资料,对毕节的雹云分布和路径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我们将雹云回波分4步处理:①将不同观测时段不同强度回波进行分离;②按不同时段不同强度的回波重新原地复位;③对不同强度回波进行统计,绘制出不同时段、不同强度回波频率分布图,把毕节雹云的发生、发展、移动和演变规律展现出来;④根据回波分布规律绘制雹云路径分布图。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对毕节雹云的分布和路径有了全新了解。1重雹日回波分布的一般规律毕节1985~1992年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识别降水云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谱分析原理提出了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的概念及算法,利用宁夏银川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不同性质降水云的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并根据不同性质降水云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特征,提出了基于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识别降水云类型的方法,利用强回波面积(回波强度不小于40 dBZ的回波面积)占总回波面积百分比和基本降水回波面积(回波强度不小于20 dBZ的回波面积)占总回波面积百分比作为降水云类型判别的主要因子,提炼出基于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特征参数的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对流云等不同类型降水云的判别指标,建立了基于雷达回波的降水云类型自动判识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7年6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云类型判别试验,模型准确判别出6次强降水过程中2次为对流云降水、4次为混合云降水,判别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降水云类型,验证了判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天气雷达是预报短时天气的有效工具。不同的天气过程在雷达荧光屏上呈现的回波形状不同。对不同的雷达站,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测站周围地形不同,对同一个天气过程,同一个时间观测到的回波形状也不同。如图甲乙两部雷达同时在不同的位置上观测时,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甲观测到的是带状回波,乙观测到的是人字型回波,特别  相似文献   

4.
平凉冰雹云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用大量实测冰雹云过程回波资料,根据地面降雹大小和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200多例不同冰雹云的回波顶高、回波面积随反射率Ze变化的回波特征参量和各高度层反射率强度分布结构模型。表明在不同的冰雹云过程中,Ze≥30dBz的回波特征参量有明显差别,用这些强回波特征参量对认识强对流云的演变过程和识别冰雹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梅雨锋云系中尺度系统回波结构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梅雨锋云系中中尺度回波带主要有对流带和混合带二种类型,中尺度回波团一般为混合型回波。对流云回波带在初生、成熟和消散三个不同的演变阶段结构特征不同,下垫面对回波带的演变有一定的影响。中尺度系统能够产生高强度降水,多个中尺度系统相继通过一地或中尺度系统与对流回波群的汇集可以造成梅雨期的局地性暴雨和大暴雨。产生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常具有混合型回波结构,它们降水强度大,对降水的贡献也大。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雷达晴空回波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质量控制基础上,采用徐州雷达站2009年4月和9月雷达资料,统计并对比几种常见的降水回波与非降水回波特性,找出一种有效地识别晴空回波的方法。该方法在不同径向距离区间(小于25km及25~200km)采用不同的识别参数,能够较好地将非降水回波中对临近预报有用的晴空回波信息保留,而将其他非降水回波信息(地物回波、超折射回波等)剔除。依据该方法识别的晴空回波区域所对应Doppler速度可用于判别大气平流状况,从而为预报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赵瑞金  陈小雷 《高原气象》2010,29(4):1015-1025
利用CINRAD/SA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实况对2007年7月8日和8月23日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两次不同类型的大气波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波导与大气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密切相关,不同类型大气波导的气象要素垂直分布存在差异,并在CINRAD/SA雷达产生不同类型的超折射回波,当雷达站存在表面波导时,形成了2层模式超折射回波;当雷达站存在抬升波导时,形成了3层模式超折射回波。超折射回波能够反映低层大气的垂直结构变化,2层模式超折射回波预示着雷达站附近大气层结稳定;3层模式超折射回波表示雷达站附近存在低层湿冷、上层干热的大气垂直结构。超折射回波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部平原地区,超折射回波目标的可视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特别是高度偏差较大。不同类型的超折射回波对未来天气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可为雷达回波空间定位及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不同类型降水回波的自动识别方法。根据不同类型降水回波的特征,选择了4个识别因子——面积复杂度、强度梯度、强中心强度和面积因子,形成一个可以自动识别3种类型降水回波的3层判别系统。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2年夏季雷达观测到的雹云回波资料,分析了雹云在成熟阶段时在雷达回波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及对应的冰雹落区,结果表明,"V"形缺口回波顶端、指状回波及其指根处、钩状回波钩部对应地面冰雹落区.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沛源  杨洪平  胡绍萍 《气象》2008,34(1):3-11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制作临近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从天气雷达观测入手.需根据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需求制定观测方法.不同预报对象,要采取不同的雷达资料的数据处理方法,以便突出预报对象的回波特征.制作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主要依据是雷达回波分析,掌握回波演变的全过程是雷达回波分析的基础,根据回波特征判断识别影响本地区的天气系统,通过回波分析判断回波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从回波上识别灾害性天气,需要建立各种灾害性天气的识别判据和方法.预报的主要方法是外推法,但预报结果还需要预报员根据预报经验最后作出预报结论.为了做好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建立预报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甘肃省天水市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选取2013年7月8日和8月1日2次强降水过程,在考虑雷达系统标定偏差的基础上用雷达定量估计降水,对比2次降水过程的雷达反演风场、回波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雨水含量守恒方程对回波进行外推,利用反演结果检验发生冰雹和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预警条件。结果表明:不同降水类型采用不同Z-I关系估计的降水效果明显优于雷达默认的Z-I关系,并且由于C波段雷达回波信号的衰减,在使用前需对观测回波进行衰减订正;2013年7月8日的降水过程为低质心回波降水过程,2013年8月1日的降水过程为高质心回波降水过程,2次降水过程的回波强度与降水范围有很好的对应;对于低质心回波降水过程,外推回波与观测回波位置较为吻合,但强度偏强。对于高质心回波降水过程,外推回波较观测回波位置偏后,且强度偏强;考虑雷达系统标定偏差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对应的一些特征量关系符合相关预警条件。  相似文献   

12.
袁凯  庞晶  李武阶  李明 《湖北气象》2022,(4):458-466
基于PredRNN++、MIM、CrevNet和PhyDNet四种深度学习模型,利用武汉地区2012—2019年雷达和降水资料,通过定义回波面积指数,检验评估了四种深度学习模型对武汉地区不同面积雷达回波临近预报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随着回波强度的增加,所有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报能力均迅速降低,一般强度回波的命中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和临界成功指数(Critical Success Index,CSI)远高于强回波,而一般强度回波的虚警率(False Alarm Rate,FAR)则远低于强回波;(2)不论是一般强度回波还是强回波,随着面积增大各深度学习模型的POD均上升,FAR降低,因而CSI得以提高,但这种上升和降低的幅度,在一般强度回波下更显著;(3)无论是一般强度回波还是强回波,同一回波面积之下PredRNN++模型的POD和CSI均最高,CrevNet最低,MIM的FAR均最低,各模型之间的差异在一般强度回波时表现得更加明显,且这种差异性可能主要是由各模型之间不同的内在结构所导致;(4)从时间演变来看,无论何种面积、何种强度的回波,随着...  相似文献   

13.
罗义  梁旭东  王刚  曹正  文俊鹏 《气象》2022,(3):372-385
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选取跟踪单元大小的雷达回波交叉相关跟踪外推算法(ATREC).ATREC方法通过雷达回波的边界识别,得到不同尺度的雷达回波的特征运动信息,再不断地内部分化,得到不同次级尺度的内部运动信息,将特征尺度的特征运动场和次级尺度的内部运动场进行合成,最后得到外推的运动矢量场.ATREC方法可以在回波总体运动场...  相似文献   

14.
暴雨是我地区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我站历年暴雨天气过程的回波资料进行定型分类,得出影响我区暴雨的雷达回波系统。 一、出现暴雨回波系统的测区划分 经分析得出,我测区内的暴雨回波出现有如下特点:第一,暴雨回波系统出现与暴雨在各地的出现相一致。第二,回波系统出现时间与实际降水起止时间有滞后性。第三,从跟踪观测资料得知暴雨回波系统出现在晚上。为此,将我探测区划分为4个不同的暴雨回波活动区(见图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2年夏季雷达观测到的雹云回波资料,分析了雹云在成熟阶段时在雷达回波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及对应的冰雹落区,结果表明,“V”形缺口回波顶端、指状回波及其指根处、钩状回波钩部对应地面冰雹落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逻辑的地物回波识别方法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地物回波识别方法。通过统计典型个例的回波特性得到隶属度函数及权重,并根据反射率因子范围的不同设置相应的隶属度函数及权重。该方法针对降水强度量级的回波,即反射率因子不小于15 dBz,对于非降水强度回波则不进行处理,从而保留对短临预报具有指示作用、且强度较弱的特征回波,如晴空湍流回波以及阵风锋回波。根据雷达回波垂直方向连续性对剔除地物回波所产生的“空洞”进行填补,从而进一步减小地物回波对雷达数据质量造成的影响。最后通过两种方法对识别算法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地物回波有显著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晴空回波有助于认识大气的风温湿结构,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为探测晴空大气提供了丰富信息。本文以2015年夏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为例,结合探空资料分析大气风温湿结构及晴空回波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晴空大气的反射率因子Z、径向速度Vr以及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回波特征。研究表明:大气温、压、湿梯度造成折射指数分布不均以及背景风场引起的湍流增强,均可造成晴空回波,其回波机理为湍流散射;差分反射率因子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在风场及大气湍团干湿特性不同的情况下,晴空回波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呈现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有益于深入认识大气风温湿结构特征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的影响以及雷达资料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黄小玉  彭洁  毛紫阳  尹新怀 《气象》2019,45(3):371-380
本文首先对多普勒天气雷达有源干扰回波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有源干扰回波的PPI图像形态特征。提出反射率因子径向能量以及径向能量一阶差分的概念,并使用径向能量一阶差分识别有源干扰回波所在的方位。算法针对北京、长沙、汕头、岳阳等多个地(市)的雷达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各种形态的有源干扰回波,均能准确识别其所在方位。特别是当多处干扰回波同时存在,以及干扰回波与降水回波混合存在时,算法也能有效进行识别并滤除有源干扰回波,较完整保留降水回波。  相似文献   

19.
叶飞  梁海河  文浩  银莲  李林蔚 《气象科技》2020,48(3):322-330
为实现对全国天气雷达不同波段、不同型号、不同区域的回波差异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雷达组网数据的均一性,利用经过严格数据质量控制后的单站雷达CAPPI格点数据,建立了可靠的相邻雷达回波强度均一性检测算法,并根据我国天气雷达回波差异实际状况制定了均一性评估标准,实现均一性算法的业务运行,使雷达观测同一区域回波反射率的实时均一性评估成为可能。从评估结果来看:①S波段雷达整体均一性强于C波段雷达,SA雷达均一性状况最好,CC、CD雷达均一性状况较差;②以SA型号雷达为主的华东、华南地区均一性较好;③雷达波段不一,型号繁多的偏远区域均一性较差。均一性评估系统对有回波但回波强度、回波位置不正确以及雷达数据时间错位的情况,能有效弥补其他质控算法的短板,及时发现雷达回波异常,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高雷达数据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天气雷达回波区域拼图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天气雷达存在型号繁多、开机时间不定等问题,提出天气雷达回波图像功率、时间、空间的归一处理方法,将不同雷达的回波图像归一化,为拼图提供统一的数据源,利用重叠区域回波技术构成组网雷达回波图像,采用球面投影技术,得到较为理想的天气雷达区域回波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