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85例胆内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诊断率为22.7%(18/79),其余均在术中发现的.胆囊内瘘67例,胆间瘘11例,胆管内瘘4例,混合瘘3例.术后十二指肠漏,切口感染,胆漏各1例,术后败血症3例,均痊愈.结论:胆内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对长期胆囊结石患者尤其发现胆囊萎缩,囊区内胆汁暗区消失或肝内胆管系统积气应高度怀疑.对胆道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减少胆内瘘发生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胆囊内瘘诊治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胆囊内瘘是胆囊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少见并发症 ,据文献报道发病率不足同期胆囊手术的 1% ,我们自 1990~2 0 0 1年共收治 13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9例 ,年龄 4 2~ 70岁 ,平均 6 2岁。病程均在5 a以上 ,其中最长 1例为 35 a。本组均有间断性右上腹痛 ,5例曾出现过寒战、发热、黄疸等胆管炎表现 ,1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呃逆、腹泻等胃肠道表现。B超检查均提示有胆囊结石、胆囊炎 ,术前确诊 2例 ,为 X线上消化道造影时意外发现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 :胆囊十二指肠瘘 7例 ,胆囊胃瘘 3例 ,胆囊结肠…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胆内瘘是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在发病过程中的并发症 ,术前诊断及手术处理有时较为困难。现将我院 1 988~ 1 997年收治的 54例治疗体会作一回顾。1 临床资料本组 54例 ,占同期胆道手术的 1 1 1 % ( 54/482 7)。男 1 4例 ,女 40例。年龄 2 2~ 84岁。病程 1~ 50年。发作间隙入院 2 4例 ,急性发作 30例。畏寒发热 33例 ,腹胀腹痛 45例 ,恶心呕吐42例 ,黄疸 2 3例。术前B超均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其中 5例肝内胆管见气体回声 ,考虑胆内瘘可能。 1例X片肝区见胆管状气体阴影 ,提示胆内瘘。另 3例GI诊断为合并幽门不全梗阻。术…  相似文献   

4.
胆囊内瘘是胆囊结石的少见并发症 ,诊断及治疗均较困难。我院 1985年 1月~ 1998年 6月共行各类胆道手术 16 40例 ,发现胆囊内瘘 1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 7例 ,女 10例 ;年龄 37~ 76岁 ,平均 5 4.6岁。病程 5月~ 7年 ,>4年 12例。伴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等合并症 9例。1.2 类型 胆囊十二指肠瘘 7例 ,胆囊胃瘘 1例 ,胆囊结肠瘘 4例 ,胆囊胆总管瘘 5例。1.3 临床表现与治疗 胆囊内瘘的主要症状是反复的胆道感染、右上腹痛、消化不良等。本组 4例胆囊结肠瘘患者有间歇性腹泻病史 ,1例…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9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病人,男53例,女43例;年龄19岁~70岁;病程3d~8d,平均4d;病例均经超声检查,其中胆囊结石65例,胆囊息肉31例。1.2治疗方法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3孔或4孔法,以电钩分离为主,术中顺利切除胆囊,酌情于网膜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2结果本组LC手术时间15min~90min,术后皮下气肿1例,胆漏1例,呕吐6例,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3护理3.1术前护理3.1.1术前…  相似文献   

6.
胆道内瘘是胆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并非罕见,现报告10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19~65岁。全部病例入院时均有上腹疼痛,畏寒,发热等急性胆道感染的表现,其中6例出现明显黄疸。上腹均有压痛和不同程度的肌卫。7例经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和/或ERCP(内窥镜逆行胆囊一胰胆管造影术)发现胆内瘘存在,其中6例手术证实,另3例术中确诊。诊断:胆囊胆管瘘3例,胆囊胃瘘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胆囊结肠瘘2例,胆囊腹腔瘘1例,胆总管十二抬肠瘘1例,胆管支气管瘘1例。9例手术治疗,术中胆囊、胆总管或肝管内发现结石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胆囊内瘘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自发性胆囊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43例胆囊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43例中胆囊十二指肠瘘28例,胆囊结肠瘘8例,胆囊胆总管、肝总管瘘9例,胆囊胃瘘3例,其中同时有两处瘘7例。术前B超检查41例,9例提示胆囊积气;1例提示胆囊壁腹腔面消失,右下腹探得结石影。7例术前行腹部平片检查,4例提示小肠梗阻;6例见结石影;2例显示胆道积气。8例行CT检查,其中2例显示胆囊、胆管气体。3例行ERCP,其中1例见十二指肠有异常造影剂溢出。术前仅9例考虑到胆囊内瘘的诊断,其余均在术中发现。43例均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37例胆囊胃肠瘘行瘘口修补,其中5例因瘘口过大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4例胆囊胆管瘘在取尽结石后,经瘘口置T管引流,瘘口较大者亦利用胆囊壁修补。术后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有少量胆漏,经引流治愈,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应警惕合并胆囊内瘘。出现以下情况提示胆囊内瘘:(1)B超、CT、腹部平片发现胆道积气。(2)CT、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有下列情况可确诊胆囊内瘘:(1)B超发现胆囊腹腔面消失。(2)B超、CT、腹部平片提示原有明确的胆囊结石消失或在异位出现。(3)ERCP、PTC等发现非胆管开口有胆汁或造影剂溢出。(4)口服造影剂或钡剂灌肠见造影剂进入胆囊。治疗应修补瘘口,瘘口过大可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胆系疾患已为临床广泛应用,但对于胆囊病变引起胆囊周围炎的报道甚少。本文就8例由胆囊病变引起的胆囊周围炎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胆囊病变、病程及胆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本组8例,年龄24~78岁,男3例,女5例。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例,胆囊穿孔3例,胆囊胆总管内瘘1例,胆囊炎性  相似文献   

9.
陈迅  唐才喜  赵志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66-1967
[目的]总结胆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例胆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均行B超检查,其中30例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5例提示胆管扩张、胆管结石;6例提示胆囊积气; 2例显示胆道积气.术前2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提示小肠梗阻,1例见结石影;8例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其中2例显示胆囊、胆管气体;2例黄疸病人分别提示肝尾叶或胰头占位,术中探查未见占位,仅发现肝门胆管或胆总管内有结石.术前仅5例考虑到胆内瘘的诊断,其余均在术中发现.30例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1例胆总管胃瘘行瘘管切除,瘘口修补, 3例胆囊胆总管、肝总管瘘在取尽结石后,经瘘口置T管引流.术后随访1~5年,无死亡病例,5例术后出现胆漏,经引流治愈,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X线、钡餐、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等检查对诊断胆内瘘有帮助.治疗时应修补瘘口,瘘口过大可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 985~ 1 998年进行胆囊切除术 982例 ,术中发生胆管损伤 5例 ,占胆囊手术的 0 5%。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8岁。均发生在胆囊切除术中 ,其中择期手术 3例 ,急诊手术 2例。 1例因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 ,胆总管因粘连移位 ,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而被切断 ;1例因术前B超将“萎缩性胆囊炎 ,胆总管结石”误诊为胆囊炎 ,胆囊结石 ,而术中探查未见胆囊 (实际胆囊 1 5cm× 1 5cm ) ,将胆总结石当作胆囊结石 ,胆总管远端当作胆囊十二指肠瘘而切断。术中沿结石继续向下分离时 ,见左右肝管方知…  相似文献   

11.
胆内瘘是指胆汁通过异常的通道流入肠道或其他空腔脏器,如胃、横结肠[1]。它是胆石症患者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4~2006年共收治胆内瘘患者12例。我们体会到,胆内瘘临床诊断相当困难,术中只有认真探查,正确处理,才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34~65岁,病程5~32a。本组均有右上腹疼痛病史,5例有畏寒发热史,3例有黄疸病史。1.2方法本组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均为术中探查和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后才确诊。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5例,行胆囊及瘘管切除、十二指肠壁修…  相似文献   

12.
胆囊穿孔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穿孔是胆囊结石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危急重症,多见于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患者,农村贫困病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胆囊穿孔发病率明显降低。我院自1996年1月-2004年2月共收治胆囊结石803余例,其中, 胆囊穿孔11例。均经手术治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4-78 岁,平均56岁,其中60岁以上者9例,占81%。胆囊底部穿孔7 例,颈部3例,体部1例。穿孔后形成胃瘘1例,十二指肠瘘2 例,胆总管内瘘1例。急性期7例,慢性期4例。 1.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畏寒、发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2 17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7例 ,男 47例 ,女 170例。年龄 18~ 86岁 ,平均年龄 5 4岁。其中胆囊息肉 12例 ,胆囊结石 2 0 5例。1 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术前不置胃管、尿管 ,连续硬膜外麻醉 2 0 2例 ,全麻 15例 ,放置腹腔引流管 3例。手术时间 40min~2 .6h ,平均 1.3h。1 3 结果  2 17例LC中 ,2 15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2例中转手术 ( 0 92 % ) ,住院时间 3~ 10d。并发轻型急性胰腺炎 1例 ,胆瘘 1例 ,均治…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1670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97年 7月~ 2 0 0 3年 4月 ,我科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 ) 16 70例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组 16 70例 ,因术中解剖结构不清而中转开腹者不计入本组 ,男 94 0例 ,女 730例 ,年龄 2 0~ 76岁 ,平均年龄 4 5岁。病程 2~ 18d ,平均病程 4d。术前B超检查 ,其中胆囊结石 90 0例 ,胆囊息肉 770例。2 .治疗方法。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对症、抗炎治疗护理。3 结果。本组 16 70例 ,手术时间 15~ 12 0mi…  相似文献   

15.
肝脓肿误漏诊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我院1992-07~2004-06共收治肝脓肿116例,诊治过程中误漏诊32例(27.59%).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4~75岁,平均51.69岁.其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2例,误诊为胆囊炎、胆系感染10例,误诊为肺内感染或肺炎6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4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系感染,而将肝脓肿漏诊的4例.主要临床表现:发冷发热、无右上腹疼痛6例,右上腹胀满伴寒战高热2例,其余24例中均有右上腹或肝区、季肋部疼痛伴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4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6例胆内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明确诊断7例,占19.4%;胆内瘘类型:胆囊十二指肠瘘19例,胆囊结肠瘘10例,胆囊胃瘘2例,胆囊肝总管瘘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1例;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胆内瘘术前诊断困难,漏诊率高;胆内瘘手术原则为切除胆囊、修补瘘口、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95年 8月~ 1999年 6月 ,对38例常规切除胆囊困难等情况采用不规则胆囊切除术 ,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6 2 5岁。 38例中 ,胆囊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 13例 ,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 11例 ,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10例 ,胆囊息肉 3例 ,腹部闭合伤腹腔内出血 1例。全组择期手术 18例 ,急诊手术2 0例 ,切除胆囊困难或情况紧急 ,不允许按常规切除胆囊等 ,均采用不规则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严重胆瘘 ,无术后黄胆。 3例腹腔感染者 ,术前均为胆囊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自发性胆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2000-2006年收治18例胆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例均行开腹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瘘口修补术,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应警惕合并胆内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极有帮助,应积极手术治疗,依据瘘口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5年6月~1998年5月对412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慢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其中69例为胆囊颈部和/或胆囊管结石嵌顿,现将本组病例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8例,女51例。年龄23~83岁,中位年龄53岁。既往有胆道病史54例,轻度黄疸7例。入院至手术时间最短3小时,72小时内手术24例。术中见胆囊最大纵径14cm。化脓性胆囊炎7例,胆囊坏疽5例,穿孔1例,积液9例。结石嵌顿在胆囊颈58例,嵌顿于胆囊管6例,胆囊管内有2~3个结石嵌顿2例,胆囊颈和胆囊管内同时有结石嵌顿5例。并发胆囊胆总管瘘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技术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确诊为肝外胆管损伤致胆漏,术中转开腹手术;10例被确诊为胆瘘(4例胆囊管瘘,3例迷走胆管瘘,3例副肝管损伤后胆瘘),4例胆囊管漏和2例副肝管损伤者行腹腔镜下缝扎或钛夹夹闭,另1例副肝管损伤采用腹腔镜下置T管引流,所有胆瘘病例均在右肝下置腹腔引流管,10例胆瘘腹腔镜探查术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断尤其是胆瘘的治疗方面能充分发挥其有效和微创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