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25 I粒子瘤内放疗治疗胶质瘤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w,x±s)及生存率比较(%)n复发时间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治疗组1892.39±17.01◇116.39±27.8761.11◆38.89◆对照组1978.42±13.8598.74±16.2826.3210.5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P<0.05选择我院近几年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1)治疗组(手术切除加瘤巢内放疗组)男11例,女7例;年龄15~45岁,平均32.3岁。临床症状:呕吐、头痛17例,轻瘫或偏瘫15例,癫痫3例,视力减退2例,二便障碍2例。肿瘤病理性质:星形细胞肿瘤Ⅱ~Ⅲ级7例,Ⅲ~Ⅳ级5例,多形胶质母细胞3例,少枝-星形混合胶质瘤Ⅱ…  相似文献   

2.
1对象与方法 术后放疗胶质瘤病人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2~49岁。额叶2例,颞叶1例,顶叶2例,额顶叶2例。第1次手术显微镜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胶质瘤Ⅰ~Ⅱ级2例,Ⅱ级1例,Ⅲ~Ⅳ级4例。行放疗。  相似文献   

3.
1 对象与方法胶质瘤术后放疗病人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2~49岁,平均39.7岁.额叶2例,颞叶1例,顶叶2例,额顶叶2例.第1次手术显微镜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胶质瘤Ⅰ~Ⅱ级2例,Ⅱ级1例,Ⅲ~Ⅳ级4例.放疗后0.5~1.5年CT扫描示手术区低密度病灶,有占位效应,并逐渐出现高颅压表现,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6~8周,临床及CT表现改善不明显.CT增强扫描及MR检查发现手术区有类肿瘤病灶出现.均行第2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同位素32P内放射治疗复发性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男13例,女15例。年龄5~64岁,平均34.2岁。肿瘤位于额叶12例,顶叶7例,颞顶叶5例及小脑4例。28例均已行2~3次肿瘤切除手术,术后肿瘤复发时间为2~37个月。其中星形细胞瘤Ⅰ级4例,Ⅱ级10例,Ⅲ~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  相似文献   

5.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45例首次手术的胶质瘤标本为实验组,术前均未做放疗及化疗,男24例,女21例,年龄12~65岁,平均40.2岁.按1999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Ⅰ~Ⅱ级20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10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术后脑、脊髓播散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而又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 ,其浸润性生长的特性是造成手术切除残留的主要原因。胶质瘤通常向周围浸润蔓延 ,而较少播散和转移。我们统计了近十年所收治的脑胶质瘤 16 3例 ,其中 6例发生了脑、脊髓播散转移。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6~ 37岁 ,平均 2 6 .5岁 ,胶质瘤原发部位及病理诊断 ,右枕顶叶星形细胞瘤Ⅱ级 2例 ,左颞叶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1例 ,Ⅳ脑室室管膜瘤Ⅱ级 1例 ,小脑星形细胞瘤Ⅱ级 1例和小脑星形细胞瘤Ⅲ级 1例 ,发生脑、脊髓播散转移距原发灶手术时间最长 5年 (37岁女性 ) ,最…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手术疗效欠佳,全身化疗及超选择颈内动脉灌注卡氮芥(BCNU)问题较多。为了探讨提高治疗此病疗效的方法,1993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们对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脑胶质瘤的32例,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超选择颈内动脉灌注替尼泊甙(VM26)和口服环已亚硝脲(CCNU)联合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4~68岁,平均345岁。病理类型为:星型细胞瘤Ⅰ~Ⅱ级历例,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7例。选择条件1全部病人经手术治疗并有确切的病理诊断;2肿瘤切除后以CT扫描证实有肿瘤残余或术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8.
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对象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科手术治疗5例(6个)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59岁,平均37岁。病程7~32d,平均21d。均以突发头痛、呕吐发病,伴意识障碍2例。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2例。CT示均为第四脑室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经DSA、CTA、MRA证实PICA起始部动脉瘤1例,远端动脉瘤4例(5个);其中囊状动脉瘤5个,梭形动脉瘤1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血浆NSE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02-2014-06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6例(治疗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40~82岁,平均(70.5±1.4)岁;RL A认知功能为Ⅱ级6例,Ⅲ级16例,Ⅳ级18例,Ⅴ级16例。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68.3±1.4)岁。结果治疗组RLA认知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RLA认知功能分级Ⅲ级、Ⅳ级及Ⅴ级 NSE水平与Ⅱ级比较有差异, RLA认知功能分级Ⅲ级与Ⅳ级及Ⅴ级NSE水平比较有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浆NSE水平与认知功能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男16例.女19例:年龄35~65岁,平均45.6岁。大脑前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动脉瘤直径4.0~18.0mm。首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大脑中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5例。Hunt-Hess0级6例,Ⅰ级19例,Ⅱ级7例,Ⅲ级3例。手术时间:发病48h14例,3~10d3例,11~16d18例。手术方法:瘤颈夹闭32例.瘤颈夹闭加包裹术2例.大脑中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行部分切除加夹闭术。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对脑内胶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57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7-68岁,平均30.8岁,病变位于大脑半球27例,丘脑及基底节区22例,脑干2例,小脑2例,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7例,Ⅱ级5例,1Ⅰ-Ⅱ级18例,少枝胶质瘤4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Ⅲ级2例,Ⅳ级2例,Ⅲ-Ⅳ级13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周边剂量为12-22Gy,平均为16.5Gy。结果:随访时间为6至42个月,平均为23个月。36例低恶度胶质瘤的影像学复查结果:显效6例(16.7%);有效14例(38.9%),微效5例(13.9%),无变化6例(16.7%);恶化5例(13.9%),有效率为55.6%。21例高恶度胶质瘤中2-3个月及远期影像学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3.8%。6,12,24,36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5.2%(20/21);81.0%(17/21);47.1%(8/17)和33.3%(3/9)。15例病人(26.3%)于治疗后12个月内出现放射性水肿。结论:伽玛刀对体积较小,边界相对较清的低恶度胶质瘤的治疗是有效的,对高恶度胶质瘤在短期内可有效地杀死靶区内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的生长,但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周边肿瘤细胞生长和复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我科收治多发性颅内胶质瘤3例,结合文献及典型病例就其诊断与治疗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男2例,女1例,年龄30~60岁,病程2月~2年。3例术前均经头颅CT扫描,显示颅内有多病灶、多部位病变,即左颞及左额,右颞,左颞及左顶。3例共8个病灶。3例均经手术切除肿瘤或活检后病理证实:少枝胶质细胞瘤Ⅱ级1例,垦形细胞瘤Ⅲ级1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例。2例经开颅肿瘤切除后加放疗均好转,1例行活检后放疗加化  相似文献   

13.
星形细胞瘤IL-13Rα2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40例脑星形细胞瘤蜡块取自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02-2004年手术标本,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8岁,平均43.63岁.包括星形细胞瘤Ⅰ级9例,星形细胞瘤Ⅱ级10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Ⅲ级)8例,胶质瘤母细胞瘤(Ⅳ级)13例;对照5例正常脑组织取自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过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脑胶质瘤手术中同位素胶体32P内放射治疗19例脑胶质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23~62岁,平均36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17例,其中位于额叶深部6例,颞叶深部7例,基底节区2例,顶叶、额叶浅表各1例;小脑半球2例。病理结果:胶质瘤Ⅰ~Ⅱ级6例,Ⅲ~Ⅳ级13例。肿瘤直径4~11cm,有囊性变者9例。1.2方法:均采用常规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降低颅内压。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脑胶质瘤,仔细止血后,采用北京同位素总公司提供的胶体32P,按…  相似文献   

15.
MMP-2及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对象与方法 胶质瘤标本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平均38岁.依据WH0(1993年)脑肿瘤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级:Ⅰ~Ⅱ级28例,Ⅲ级11例,Ⅳ级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均为急性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时获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分析并探讨了64例小脑幕脑膜瘤的分型、手术入路和方法。方法:本文总结了1990年至2006年期间,64例小脑幕脑膜瘤(女39,男25)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9~73岁(平均43岁)。临床表现为头痛(38例)、共济失调(33例)、头昏(28例)、听力下降/耳鸣(15例)、癫痫(8例)、颅神经损害(29例)。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幕上型):肿瘤主体位于幕上17例;Ⅱ型(幕下型):肿瘤主体位于幕下32例;Ⅲ型哑铃型(幕上下型)15例:肿瘤向幕上下发展。其中,又根据肿瘤主体发展方向分为两个亚型:Ⅲa型4例:肿瘤主体位于幕上,向幕上发展;Ⅲb11例:肿瘤主体位于幕上,向幕下发展。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幕下入路38例,单纯幕上入路19例,幕上幕下联合手术7例。手术切除的64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和Ⅱ级56例,Ⅳ级8例。无手术死亡的病例。结论: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方向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尽量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肿瘤周围组织及血管的损伤。此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作为小脑幕脑膜瘤的补充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伽玛刀对脑内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1996年11月至1999年12月对57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7-68岁,平均30.8岁。病变位于大脑半球27例,丘脑及基底节区22例,脑干2例,小脑2例。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7例,Ⅱ级5例,Ⅰ-Ⅱ18例,少枝胶质瘤4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Ⅲ级2例,Ⅳ级2例,Ⅲ-Ⅳ级13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周边剂量为12-22Gy,平均为16.5Gy。结果 随访时间为6至42个月,平均为23个月。36例低恶度胶质瘤的影像学复查结果:显效6例;有效14例;微效5例;无变化6例;恶化5例。有效率为55.6%。21例高恶度胶质瘤中2-3个月及远期影像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3.8%。6,12,24,36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5.2%(20/21);81.0%(17/21);47.1%9(8/17)和33.3%(3/9)。15例病人(26.3%)于治疗后12个月内出现放射性水肿。结论 伽玛刀对体积较小,边界相对较清的低恶度胶质瘤的治疗是有效的,对高恶度胶质瘤在短期内可有效地杀死靶区内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的生长,但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周边肿瘤细胞生长和复发。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临床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首次手术肉眼全切并电凝瘤周正常组织的脑胶质瘤病人,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39.6岁。术后复发时间为5~34个月,平均11个月。肿瘤部位:额叶13例,颞叶4例,枕叶5例,顶枕6例,额颞8例,颞顶4例。星形细胞瘤Ⅰ级3例,Ⅰ~Ⅱ级5例,Ⅱ级3例,Ⅱ~Ⅲ级6例,Ⅲ级12例,Ⅲ~Ⅳ级6例,Ⅳ级5例。1.2 CT检查首次手术前后及复发时均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首次CT示瘤周围水肿32例。术后首次CT扫描均未见肿瘤残留,22例原瘤周围有水肿带。复发后CT示复发肿瘤位于原水肿区者17例。2 结果第2次手术见复发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30例后颅底肿瘤患,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均的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结果:30例患病理学分类为听神经瘤(12例)、脑膜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以及畸胎瘤、神经鞘瘤、脊索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80.00%),良4例(13.33%),差1例(3.33%),死亡1例(3.33%)。结论:术前精确诊断对手术的成功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范围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1对象与方法 2011年1月~9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第十病区收治158例大脑半球胶质瘤,其中男92例,女66例;年龄11~67岁,平均44.1岁。病变位置:额颞顶枕部116例,岛叶32例,丘脑基底核区10例。术前有癫痫发作63例。本组病人均于住院期间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