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刘广英 《铁道勘察》2004,30(6):27-29
石太客运专线盂县南进石家庄方案横穿巨城地堑。对该地堑区域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进行了分析 ,初步研究了该地堑对规划线路方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百年石太新通途——石太铁路客运专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路走向与工程概况 石太客运专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山西省中东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基本与既有石太线平行,线路东端始自河北省会石家庄,西端连接山西首府太原.沿线途经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井陉县,阳泉市盂县,晋中地区寿阳县,太原市阳曲县,太原市区,正线长度189.93公里.  相似文献   

3.
石太客运专线东起河北省石家庄市,西至山西省太原市。近期线路由既有石家庄西站引出,途经河北省鹿泉、井陉后进入太行山脉,经山西省盂县、寿阳,由北端接入太原市。线路全长189.929km。设计近期为200km/h客货共线标准,远期为200km/h以上客运专线标准。结合石太客运专线的技术标准,简要介绍桥涵工程概况、桥梁长度的确定、桥梁上部结构形式的选择、新结构的采用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最优线路方案,综合地形、地物和环境影响等8个因素,包括:坡度、坡向、土地利用、道路、建筑用地、水域和湿地、植物群落和文物古迹等,作为区间铁路线路方案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层次分析法(AHP)线路方案比选模型。以辽宁省康平站—法库站区间铁路线路方案比选为例,进行了基于 GIS 的 AHP 线路方案比选评价分析。该线路方案比选模型对于铁路线路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工程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是国内最早进行勘测设计并开工建设的高速铁路.针对石太客运专线勘测设计初期两大走向方案(阳泉南平定方案和阳泉北孟县方案),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在收集和掌握大量地质基础资料的前提下,综合阐述、分析、对比了两大走向方案沿线的地质构造,采空区,特殊岩土,岩溶等不良地质;评估了这些不良地质时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及风险;结合两大走向方案中工程地质的利弊,风险性高低,投资规模大小,推荐位于阳泉北的盂县方案.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多目标决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对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决策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的建立,开展了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提出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中数据管理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数据仓库结构以及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功能结构,实现了客运专线线路基本走向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运用开发的"客运专线线路方案优选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进行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经反复筛选确定了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的五个非劣方案,建立决策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和分析,确定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7.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于豫鲁两省交界处跨越黄河,控制线路走向因素众多。为确定合理的黄河桥位及两端引线线路方案,通过分层次分析多种控制因素并梳理线路方案比选逻辑关系,对桥位方案及局部线路方案进行比选以及组合方案的验证,推荐了最终线路方案,提出了类似情况下方案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建的沪昆高速客运专线贵州东段在线路方案确定时期,通过对线路引入既有凯里站整治站内插旗山古滑坡方案和绕行新建车站方案的比较,以确定线路区域走向,选择出最优线路方案。从工程地质状况、病害整治条件、设站条件、工程数量及造价、地方发展规划等方面比较,结合高速铁路技术特点和安全要求,对影响方案重要因素的插旗山古滑坡目前的稳定情况、既有的工程状况、整治工程规模及工程安全等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该滑坡的整治与绕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方案比较,为线路方案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通过方案研究,最终选择了绕避插旗山古滑坡采用新建凯里南站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天水至平凉铁路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线路方案研究情况,阐述了杨家碾至周家村线路方案的提出、比选及决策过程,进而分析了铁路线路局部方案比选的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对线路方案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禹毫宿铁路(安徽段)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生产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将层次分析方法应用于线路方案比选过程中去,为有效解决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困难问题探索合理思路.研究结论:(1)基于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需充分分析论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优缺点情况,以合理建立判断矩阵.(2)在解析判断矩阵,计算相对重要度和各方案的综合重要度过程中,全面比较各层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选择出最优目标的科学性.(3)针对禹亳宿铁路(安徽段)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的实例论证,充分论证了层次分析方法可应用于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局部方案比选等多目标决策领域.  相似文献   

11.
详细阐述了TCN网络管理监视配置软件的实现功能和技术架构设计,该软件支持站服务、MVB链路服务、WTB链路服务、变量服务、信使服务、域服务和时钟服务,由网络管理监视和网络管理配置两大部分构成.软件功能符合IEC61375标准的规定,可为标准TCN网关设备和车辆控制单元提供配置数据库和实时在线网络监视.软件界面友好,采用可视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便了车辆设备的调试与测试.  相似文献   

12.
铁路原有的运输生产力布局不适应内涵挖潜、提高运力资源使用效率的要求,不适应建设现代化检修基地、提高设备质量的要求,不适应运输企业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不适应建设发达铁路网、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铁路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为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创造了更加成熟的条件。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分为规划方案与全面推进、优化完善与深化微调两阶段向前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新增资源的生产力布局,做好既有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站段、车间的制度管理,整合生产作业流程,不断提高站段和车间的管理创新能力。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解决了运输生产站段规模小、数量多和主要干线分割严重,作业区段短的问题,为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和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技术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秦沈客运专线为代表的技术积累阶段、以国产化为主的积极推进阶段、以全面自主化创新为标志的自主提升阶段和智能化阶段。本文概述了铁路列车荷载图式、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及轨道部件研发、路基结构变形控制、大跨度桥梁和长大复杂地质隧道建设等主要技术成就,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智能化、绿色化、装配化和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线形、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和车站枢纽等提出了下步的工作重点,可为国家科技部门和铁路部门的技术政策制定与科研课题立项提供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铁路长隧道弃碴环境影响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搜集有关资料和具体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铁路长隧道由于弃碴占地引起耕地面积减少及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浆砌片石、干砌片石、码砌片石、片石笼及新型的塑料土工格栅工程防护措施与覆土造田、生物治理环保措施,以达到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提出了弃碴作为二次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的途径,使之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取得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三统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生产线一直存在的工序多、单车生产成本高、生产效能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以精益制造与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为依据,结合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生产线的建立原则及管理原则,围绕安全环境、质量、生产、成本、设备、人事、信息等7大任务,利用40个发明原理、物质-场分析及76个标准解等创新方法,对影响生产效能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剖析,通过求解创新了精益管理及精益生产手段,实现了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并有效建立起一套可复制、可移植的精益制造工位制节拍化生产线。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有铁路统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流向、层次结构和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后,结合铁路运输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铁路统计信息化规划》提出,以服务运输生产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满足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求为目标,至2020年,建成技术先进、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铁路统计信息系统,并据此目标,制定铁路统计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研究,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全局和宏观视野层面,综合国家城镇化进程、社会汽车保有量和道路交通容量、国际大都市的公共交通承担出行比数据、中国特大型及大型城市的城轨交通规划和建设等多方面情况,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和阐述中国城轨交通发展的社会内在需求和环境背景;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当代的前沿技术、城轨交通各种制式的适应性、行业技术发展以及地方财政和投融资模式等各种因素,深入分析中国城轨交通未来5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预估未来5年中国城轨交通发展的十大趋势,即:规模扩大化、发展差异化、结构网络化、制式多样化、行业标准化、系统智能化、技术自主化、资金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地位战略化,并提出对策和策略,为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城轨交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成客运专线铁路桥隧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成客运专线十岔沟中桥、清凉山隧道作为BIM研究实际工程背景,结合铁路桥隧BIM模型具有规模大、接口复杂、数据量大等特点,以BIM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对铁路桥隧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进行研究,包括外业勘察阶段的水文数据分析,设计阶段的模型创建、设计方案汇报展示、碰撞检查、协同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数量计算、施工过程模拟等应用研究。研究认为,现有BIM软件平台基本能满足铁路桥隧工程BIM设计要求,但须按桥隧工程的设计特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桥、隧BIM模型手工创建耗时、费力,专业化率较低,操作复杂,有针对地进行二次开发,将是桥隧BIM技术推广运用的突破口。虽然桥隧BIM出图率低,图纸不规范,但对各种数量信息的传递和汇总相对比较容易,用动画来表述施工过程,使复杂的工法变得清晰明了,这些都体现了BIM技术的优点,且技术也比较成熟,值得在铁路桥隧实际生产中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市域D 型车辆是专为市域(郊)铁路自主研制的一款新型宽体客运车辆,车宽3 300 mm、25 kV供电,融高速动车组技术优势和城轨车辆运营特点于一体.针对市域铁路运营对车辆的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解决了大载客量与宽车体轻量化、快速运行与频繁起停、噪声控制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制了市域D 型车辆;进而论述了温州S1 ...  相似文献   

20.
32t大轴重交流传动机车转向架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世界各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以及目前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大轴重交流传动机车转向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大轴重机车转向架的结构、牵引方式、轮对定位方式、一二系的悬挂方式、动力学性能、曲线通过性能和牵引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悬挂方式和参数配置,并且对构架强度、轮对结构强度和参数以及轮轨接触应力进行了校核。综合各种分析和论证结果,最后认为设计32 t机车轴重转向架的方案是可行的,并且能够满足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