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摄食-吞咽障碍表现为食物和水吸纳困难,食物向咽部移动困难,饮食返呛等.可造成水和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进食障碍是脑卒中主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率高达50%~70%[1-2].神经科护士是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功能评定和早期康复的参与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又是患者和家属的康复咨询者.在临床工作中,大家不断地学习和反复实践总结出,对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器官瘫痪严重的患者先采用非经口摄取营养的方法,同时预防颈的伸展位挛缩并等待恢复,一旦意识清楚,能听从指令,且全身病情稳定时,可试进食糊状食物、水和成形食物.为确保进食安全,需要在进食方式、进食体位、食物性状等几个方面进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
高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416-417
摄食-吞咽障碍是指疾病或创伤导致的口部、咽喉或食管功能的不正常、无法正常进食的功能障碍状态。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占6%~34%,若得不到及时的早期康复护理,可引发误咽性肺炎,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一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抵抗力。现将急性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急性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早期摄食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急性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摄食训练和常规摄食指导,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进行饮水试验及吞咽困难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饮水试验及吞咽困难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前饮水试验及吞咽困难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饮水试验及吞咽困难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摄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4.
罗少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21-1222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2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26例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不再进展,48h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吞咽摄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分级摄食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以医生为主导的摄食管理,观察组采用护士主导的分级摄食管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病人吞咽功能,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及误吸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Ⅰ级19例、Ⅱ级18例、Ⅲ级10例、Ⅳ级2例、Ⅴ级1例)较对照组(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Ⅳ级11例、Ⅴ级3例)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展护士主导的分级摄食管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王晓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70-2471
目的:对10例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1)基础训练对摄食—吞咽障碍的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了协调能力。(2)摄食训练:注意选择适合患者的体位、食物的形态、一口量;(3)摄食—吞咽障碍的综合训练。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疗效评价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使患者恢复了经口吞咽进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摄食管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15例,其中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87例。将87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A组与B组,分别采用经口摄食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评估不同管理方案对患者吞咽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误吸率(40.91%)低于B组(6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口摄食管理可以减少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摄食训练联合改良康复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摄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44例予以摄食训练联合改良康复吞咽操,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舌骨喉复合体的活动度、摄食-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渗透-误吸等级量表(PAS)评分比对照组低,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则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舌骨前移、上移活动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藤岛摄食-吞咽功能评分为(8.66±1.12)分高于对照组的(7.57±1.01)分(P<0.05);观察组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I-QOL)评分是(180.19±18.76)分,比对照组的(165.29±20.30)分高(P<0.05)。结论 摄食训练联合改良康复吞咽操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提升其康复效果及舌骨喉复合体的活动度,促进患者摄食-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ICU吞咽障碍高龄患者引入学科交叉式团队管理的膳食干预对其吸入性肺炎的影响,为其临床诊疗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96例吞咽障碍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学科交叉式团队管理的膳食干预。记录2组患者发生呛咳、拒食的例数及每餐摄食时间;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2周末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呛咳发生率、拒食率分别为4.2%、6.3%,低于对照组的16.7%、20.8%,每餐摄食时间为(17.3±2.1)min,短于对照组的(26.9±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6.3%(3/48),低于对照组的1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科交叉式团队管理的膳食干预应用于ICU吞咽障碍高龄患者,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36-39+43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摄食功能和进食途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留置鼻饲管的吞咽障碍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摄食训练,观察组rTMS 后行摄食训练。治疗前后,两组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MMASA)和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并比较治疗后拔管人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MASA 评分、FO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ASA 评分、FOIS评分分别为(85.03±9.01)分、(5.64±1.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27±18.66)分、(4.62±1.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例数(27 例)多于对照组(19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患者吞咽摄食功能水平,帮助患者尽快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经口进食。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87-1188
摄食-吞咽障碍在急性脑卒中较常见,尤其是脑卒中后出现的假性延髓性麻痹,若得不到及时早期的康复护理,可引起呛咳、吸入性肺炎,甚至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吞咽障碍者必须尽早介入吞咽功能的训练,改善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与水分,从而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我科对42例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进行系统的饮食护理,实施了吞咽障碍为主的康复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进食日记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摄食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10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进食日记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结果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吞糊实验在脑卒中亚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摄食指导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呼吸与危重症科2020年3月—2021年5月接收的脑卒中亚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洼田饮水实验(WST)行常规摄食护理;研究组患者由吞糊实验确定适宜摄食的稠度及一口量大小,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摄食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CT图像病灶表现特征。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和近期预后观察表"调查,并按首次CT图像病灶特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吞咽障碍者71例(44.65%)。梗死病灶组、大面积病灶组、双侧病灶组和其他区域(脑干、小脑、丘脑等部位)病灶组摄食-吞咽障碍发生例数均明显多于梗死病灶组、小面积病灶组、单侧病灶组和皮层及皮层下病灶患者(P〈0.01,P〈0.05),前、后部病灶组和左、右病灶组之间摄食-吞咽障碍发生例数分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梗死、大面积、双侧以及其他区域CT图像病灶卒中患者较容易发生摄食-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 1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一对一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采取群组管理模式进行康复训练,时间均为5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总体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7%vs 68.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和SS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干预后的NHISS评分和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2±2.1)分vs(10.3±2.2)分,(23.1±4.5)分vs(25.1±4.8)分,P均<0.05]。结论与常规的一对一模式相比,群组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更突出,神经功能和吞咽功能的恢复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高龄患者静脉输液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静脉输液服务质量。方法:将16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照组采用输液常规护理;分别发放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护理措施患者满意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肤青紫瘀斑、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的调查,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对高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减少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龄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侯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3):2303-2305
目的:探讨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联合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通过红蓝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传统组(56例)、实验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式进行干预,传统组加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干预,实验组在传统组基础上加用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及饮食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吞咽障碍及生活质量评分、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表面肌电图。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比传统组显著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吞咽功能(SAA)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比传统组显著更低;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实验组比传统组显著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实验组比传统组显著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吞咽时程均较护理前显著缩短,且实验组比传统组显著更短;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实验组比传统组显著更高(P<0.05)。且实验组的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科就诊的125例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加用吞咽—摄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吞咽功能,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高龄患者的共同特征是一人多病,症状与体征隐匿、不典型,发展迅速,突发易发,临床护理存在很大风险。如何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有针对性的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住病人的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对减少护理缺和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