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会阴中药外敷在会阴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9月-2010年7月期间的300例存在会阴伤口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湿敷护理会阴伤口,对照组采用碘伏、硫酸镁热敷护理会阴伤口。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水肿消失例数多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甲级愈合率达到9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外敷护理方法对产后会阴伤口的水肿疼痛消失、伤口愈合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对于产妇的心理护理有积极作用,增加了产妇的舒适感,提高了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伤口软,无红肿,愈合良好,但一部分患者可因伤口局部血肿,伤口感染形成脓肿及脂肪液化等导致伤口局部肿块,影响伤口愈合.我院妇产科自1995~2000年对118例术后伤口有肿块者用皮硝加大黄粉外敷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熏洗治疗伤口不愈合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伤口长期不愈合者,其伤口细菌常对多种抗生素均不敏感,甚至全部耐药,因此常规的无菌换药和抗生素应用效果不明显或无效。为此,我们选用中药进行熏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甘石创愈散是湖北普爱药业有限公司研究的中药制剂,其对手术伤口具有止血、修复、止痛的作用,本人观察此药对肛肠术后伤口的促愈作用,磺胺过敏禁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口愈合一直是外科所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文章主要提出了难愈合性伤口采取健脾益气类中药为主的治疗观点,并根据此类中药对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中各个环节的作用,从而展开其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疡液治疗外伤性手部足背部感染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外伤性手部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40例外伤性足背部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治疗后和随访期伤口创面的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手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治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72.6%,治愈率37.2%,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1)。足背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74.5%,治愈率34.1%,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中药治疡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药治疡液有杀菌抑菌、抗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结果显示中药治疡液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特别是对外伤性手部足背部感染伤口创面有促进愈合作用,对局部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口预防感染的治疗。方法:选择260例侧切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在缝合侧切口前用0.5%甲哨唑液冲洗伤口,术后48小时用神灯照射伤口;对照组直接缝合会阴伤口,术后肌注青霉素或洁霉素。结果:观察组会阴伤口甲级愈合128例,乙级愈合2例(占1.5%),无1例裂开。对照组甲级愈合116例,乙级愈合14例(占10.7%),伤口部分裂开1例,两组间切口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甲硝唑冲洗会阴伤口加神灯照射,可预防会阴伤口感染,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联合康复新液藻酸钙银离子抑菌敷料湿敷对肛肠疾病术后伤口愈合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八珍汤加减联合康复新液藻酸钙银离子抑菌敷料湿敷治疗;对照组30例予八珍汤加减联合龙珠软膏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比较2组治疗1、3、7、14 d后伤口疼痛评分、分泌物评分、创面面积及创面缩小率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7%,平均愈合时间(10.89±1.27)d,对照组愈显率80.0%,平均愈合时间(16.37±1.53)d,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7、14 d后伤口疼痛评分及分泌物评分与本组治疗1 d后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7 d后疼痛评分、治疗7、14 d后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3、7、14 d后创面面积与本组治疗1 d后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7、14 d后创面面积及创面缩小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联合康复新液藻酸钙银离子抑菌敷料湿敷可明显促进肛肠术后伤口创面愈合,减轻伤口疼痛,减少伤口分泌物渗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药促进创口愈合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伤口愈合 (Woundhealing)的研究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祖国医药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大青叶等中药处理伤口使其速愈的记载 ,近年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更有长足的进步。笔者对近几年来中药促进创口愈合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中药促进新鲜创口愈合的研究现已证实 ,人体细胞外间质中的自由基清除剂含量极少 ,活性很低 ,因为少量的氧自由基即可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 ,创伤形成的大量氧自由基可促使局部结缔组织的胶原肽键发生降解、透明质酸解聚而影响创口正常愈合 ,中药创愈散外敷肛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产乐贴外敷治疗会阴侧切伤口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试验组13例用产乐贴外敷,对照组17例用苦柏洗液纱块湿敷。结果:两组疼痛在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时VAS评分接近;但静息状态时,试验组在术后第一天的VAS评分为1.44,对照组的VAS评分为2.30,显示出低于对照组的趋势。试验组"很满意"的构成比为92.3%,对照组"很满意"的构成比为76.5%,显示出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产乐贴应用于会阴侧切伤口可行并有乐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锡类散在难愈性浅部伤口换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锡类散治疗难愈性浅部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难愈性浅部伤口按来院换药的单、双日分为2组,治疗组用锡类散药糊覆盖于创面,对照组用0.1%雷佛奴尔纱布常规换药,观察2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5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锡类散治疗难愈性浅部伤口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许多患者对术后伤口疼痛、出血及换药治疗感到恐惧,而产生抵抗情绪,十分不利于伤口愈合。2010-01—2013-08,我们采用柏硝祛毒洗剂溶液坐浴联合当白生肌膏外用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50例,并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联合凡士林纱条外敷干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蒌叶煎剂湿敷会阴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用0.5%碘伏湿敷会阴伤口,观察组用蒌叶煎剂湿敷。结果:两组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蒌叶煎剂湿敷和0.5%碘伏湿敷均有较好效果;观察组会阴局部肿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蒌叶煎剂湿敷会阴伤口止痛作用强、消肿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伤口分泌物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VITEK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伤口分泌物中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31株菌株中,以G-杆菌为主(66.2%),其次为G+球菌(26.8%)和真菌(6.9%)。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是伤口分泌物的优势菌。55.4%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最敏感;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敏感。结论伤口分泌物中以G-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问题严重,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普外科术后伤口愈合的管理方案,并评估中药辅助管理方法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1月期间在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路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辅助管理方法。采用Bates-Jensen伤口评估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价,并设计普外科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手术前的咨询和解释程度、手术过程的顺利程度、手术后的疼痛管理、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照顾程度、术后的康复过程、提供的信息和指导材料以及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总体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辅助管理方法在普外科术后伤口愈合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中医药辅助管理方法应作为一种有效的策略纳入普外科术后护理中,以促进患者康复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湿敷治疗产后会阴伤口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产后会阴损伤的产妇6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1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湿敷护理产后会阴伤口,对照组患者采用碘伏擦洗硫酸镁湿敷进行护理,对所有产妇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结果:经治疗后,疼痛评分中实验组2分159例,观察组3分157例;肿胀程度实验组轻度134例,观察组中度211例。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熏洗联合湿敷治疗产后会阴伤口可快速减轻会阴疼痛,促进会阴组织水肿吸收及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010年全年全院科室伤口分泌物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全院十六个科室391份伤口分泌物标本用血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培养,采用法国梅里埃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对真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91份标本中真菌总分离率占8.99%(16/ 178),而肿瘤科占19.05%;肾病科占14.71%;内分泌科占3.16%,ICU占40%.结论:真菌的感染率为8.99%,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目前我院伤口分泌物真菌的感染率还不算十分严重,但仍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防止菌群失调的情况加剧.  相似文献   

18.
换药是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要根据患者的伤口情况、性质、全身状况进行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和施药。换药过程要手、脑并用,既要看伤口,又要观察病情。评估伤口不但需要操作技术,而且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常会碰到一些因伤口经久不愈而转我科的病人,多由于存在认识误区及伤口处置不当而影响了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阴道分娩时常做会阴侧切,并常发生自然裂伤。因此常伴有会阴伤口部疼痛、会阴部水肿、血肿及产褥感染的可能,给产妇带来痛苦及不便,也冲淡了初为人母的喜悦,这一直是产科临床上尤为关注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临床上常采用95%乙醇及硫酸镁外敷等方式积极干预护理会阴伤口,及时止痛、消肿,预防感染,以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后会阴伤口愈合。较以往使用的硫酸  相似文献   

20.
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是阴道分娩的常见并发症,与产前阴道炎、外阴炎、卫生巾过敏、营养不良、贫血、缝合技术等多因素有关,导致会阴伤口疼痛,愈合时间长,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的康复。笔者采用中药清热活血汤外洗治疗会阴伤口愈合不良4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