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患者女,60岁,住院号27973。因发热40余日,伴四肢关节疼痛收入院。发病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颈部胀痛,继而畏寒、发热,体温达39~40℃,以午后明显,伴四肢关节疼痛,无明显心悸、气短,胸痛咳喘不著。病后自觉乏力,纳减。1971年曾患“肝炎”,对去痛片有过敏史。查体:慢性病容,T39℃,P90次/分,R20次/分。BP120/90mmHg。左腮腺肿大,无压痛。左颈部可扪及3个蚕豆大淋巴结,活动无压痛。皮肤、巩膜无黄染。住院期间全身皮肤曾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5岁.左胸壁肿块4个月,迅速增大15天.4月前自觉左胸壁可以触及一肿物,如拇指甲大,光滑无触痛,无活动度.4个月来虚弱,易疲倦,但无低热及盗汗.无其它不适,近15天肿物增长较快。体检:颈前部可见凸起之肿块,触之光滑,面积4×3×3cm,界限清楚,无触痛及波动,可以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追问病史,该肿块已20余年,曾诊断为甲状腺癌)左胸壁锁中线外2cm第6、7肋间可见4×4cm  相似文献   

3.
姜苗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9-2969
1 病例摘要 患儿、男、11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11天,发热8天为主诉入院.患儿11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右侧淋巴结肿大,颈部稍有触痛,当时无发热,无皮疹,无咳喘,第2天到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做颈部彩超见右侧淋巴结肿大,左颈部、右锁骨上淋巴结显示.口服蒲地兰头孢克洛,并用仙人掌外敷,8天前出现发热,体温达38.5℃,每日发热2次,口服美林后热可退,又加红霉素口服3天,症状无明显好转,颈部淋巴结较前肿大,次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化验血常规见异型淋巴细胞,肝功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8.9℃,P109次∕分,R29次∕分,BP100∕75mmHg,神志清楚,呼吸稍促,无发绀,周身未见皮疹,双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较多,最大者约3CM×2CM,质软,轻触痛,活动度可,无粘连,咽充血,双扁桃体Ⅱo肿大,无脓点,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质Ⅰo,触痛(+),四肢末稍温.辅助检查:肝胆脾彩超:脾大,肝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彩超:右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左颈部、右锁骨淋巴结显示.血常规:WBC11.51×109∕L,N%10.0%,淋巴细胞计数:70×109∕L,异型淋巴细胞分数:15%,HGB125g∕L,PLT132×109∕L,MP-Ab:1:80,IgM(+),IgG(-),嗜异凝集实验(+),肝功:ALT120u∕L,AST101u∕L,GGT53u∕L,ALP257u∕L,EB病毒抗体(+),入院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上给予静滴头孢替唑、口服红霉素以抗炎,喜炎平抗病毒,静滴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以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因左小腿痛,于1988年3月24日入院。入院10个月以前双侧颈部出现数个肿物,伴低烧、乏力、食欲减退,但无咳喘及咳血。当时在本院诊为“颈部淋巴结核”,经抗痨治疗2个月效果不明显而放弃治疗。入院前2个月不慎从1.5米高处摔下,伤后感左小腿疼痛,3天后减轻未介意。10天后又因骑自行车摔伤,左小腿肿胀、剧痛,夜间尤甚,伴低热(37.9℃),无盗汗。在家用中药熏洗、疼痛曾一度缓解,后来症状逐渐加重。在当地县医院经摄片证实为“左胫骨骨髓炎”,住院后给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遂行骨髓炎病灶清除术(术中未发现髓腔内有脓液)术后创口迁延不愈,病人日渐消瘦,低热,以慢性化脓性胫骨骨髓炎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5.
对左下颌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6岁.因左面部腮腺区无痛渐增性肿块11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左面部腮腺区明显肿胀隆起,可扪及约鸡蛋大小的包块,皮肤无破溃,质软,边界欠清,有搏动感.左面部包块穿刺抽出可凝固血性液体.左面颈部增强CT考虑左下颌血管性病变.临床诊断:左下颌血管瘤,遂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5 cm×4 cm×3 cm,包膜尚完整,切开有出血囊性变,内有少量胶冻状物,部分囊壁有疣状突起.病理报告: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彩超示双侧甲状腺实质回声均匀,未见确切占位.查T3、T4、TSH均正常;核素扫描示:双侧甲状腺腺内显像剂分布不规则,甲状腺吸131I功能低于正常.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服甲状腺素片,未行放化疗.本例随访4 a余,定期行颈部甲状腺B超、胸片、T3、T4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42岁,因“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0余天”于2006年5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人院查体:左锁骨上扪及2~3个肿大的淋巴结,大者约1.0cm×1.5cm,质韧、触痛、可活动,余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不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无哕音,心腹未见异常。鼻咽、双肺、腹部CT未见异常。颈部彩超示左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乳腺、妇科彩超未见异常。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肠镜未见异常。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转移腺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行胸上段食管癌切除,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三年来共收治的8例胸上段食管癌行了左胸、组颈部两切口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分层吻合术的病例。结果8例病员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基层医院行经左胸、左颈部两口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分层吻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病例 患儿,男,1岁7个月,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5kg,母乳喂养。4月出牙、会翻身,8月会坐,1岁半能扶站。父母非近亲结婚,双方皆健康。患儿出生时,左侧面部大于右侧。2个月时发现左手拇指,无名指、小指小于其他指。4个月左足肥大,随后左小腿亦肥大。7个月时后颈部隆起,1岁2个月右腹部大于左侧腹部。患儿6个月前常患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1岁,住院号:17740。贫血2个月,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1986年12月发现贫血,突然腰痛,尿呈果汁色,无尿频、急、痛症状。某医院疑为肾炎、肾结石,经治疗不见好转。发现颈部、耳垂下数个肿大淋巴结而转某肿瘤医院,经“B”超发现脾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取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非何杰全氏恶性淋巴瘤。因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低下,于1987年2月23日入我院。查体:面色苍白,T36.4℃,P84次/分,R20次/分。BP16/15kPa。皮肤无结节、丘疹、出血点及蜘蛛痣。睑结  相似文献   

10.
患儿 男,9岁,主因左颈部发现肿物7 d,门诊以左甲状腺肿物收入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否认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入院后查体:体温36.6℃;脉搏91次/min;呼吸频率24次/min;血压95/50mm Hg(1mm Hg=0.133 kPa).左颈部可见一略隆起肿物,触之约2.0cm×1.5cm,质硬,边界欠清,无触痛及压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钟某,女,37岁。因左分泌性中耳炎于1996年9月4日下午到某医院行左侧咽鼓管导管法吹张术。患者诉在吹张管导人时左侧鼻咽部突然感到较剧烈的刺痛感,吹张后数分钟即发觉左侧面部左颈部胀满不适,同时发现上述部位皮肤肿胀。至晚上6时许左侧鼻咽部刺痛感加重,尤以进食和呼吸时明显,稍感气急,遂到浙医二院耳鼻喉科急诊。接诊时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异常,鼻窦内窥镜检查见左侧咽鼓管咽口后上方粘膜局部损伤并有血迹,鼻咽部左侧粘膜局部肿胀。左面部、左颈部、颈前左侧皮下气肿,触诊有捻发感。治疗给予穿刺放气及口服先锋霉素防止损伤部位感染。2周后随访患者。气肿消失。  相似文献   

12.
例1,男,26岁,2000年5月2日入院,骑摩托车肇事致左锁骨上区颈部受伤及左锁骨骨折,伤后出现颈部肿胀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予以气管切开,以后气管切口处流出乳糜样液,量达2000 ml/24 h,经禁食,颈部加压,观察流量无明显减少,于伤后第8天清创探查结扎破裂胸导管而治愈.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1月来,我科收治碰撞性肿瘤3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34岁。左乳头溃疡流黄水6个月,左乳肿物2个月住院。查体:左乳头有0.6cm×0.5cm溃疡面,袁面有薄黄色结痂,脱痂后有少量黄色透明掖流出。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2.0cm×1.5cm肿物、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好,无触痛,无乳头内陷,无桔皮样改变。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为恶性肿瘤,行左乳癌根治术。病理诊断:左乳内上象限导管浸润性腺癌,左乳头鳞状细胞癌。随访至现在53个月,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例2,女,67岁。左乳无痛性肿物2个月住院。查体:左乳增大,乳头内陷,下极表面静脉怒张。乳晕区和下极可触及7.0cm×5.0cm肿物,加压后肿物缩小。行左单乳切除。剖开标本,肿物内流出谈黄色透明液体约10ml。剖面暗红色,质软,肿物占据乳腺近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2003年12月收治1例因臂丛神经血管变异致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5岁,因“左上肢抬高后酸痛,麻木,无力,左手肌肉萎缩一年半”入院。曾于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肌营养不良,经治疗后无好转。查体:左颈部压痛,左前臂内侧、小指及环指尺侧麻木、刺痛觉减弱,左手大小鱼际肌轻度萎缩,左手指内收外展肌力及握力减退,肌力3级,Adson征( ),Wright征( ),肌电图示左臂丛神经下干神经源性损害,颈部X线未见骨性异常,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择期在全麻下行左臂丛神经探查术。左锁骨上2cm,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旁横行切口,显露前斜角肌、膈神…  相似文献   

15.
《社区医学杂志》2012,(1):77-77
<正>人体从外形上可分成10个局部,每个局部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小部分。人体重要的局部有:头部(包括颅、面部)、颈部(包括颈、项部)、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后四部合称躯干部)和左、右上肢与左、右下肢。上肢包括上肢带和自由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7岁,因发现颈部肿物2个月于1999年5月11日入院。缘于1999年3月因颈部骨质增生,做磁共振检查发现右颈部有一约3×4cm大小圆形肿物,突出皮肤,无疼痛,怕热多汗,无疲乏无力及体重减轻,无易激动,烦燥,多虑,无呼吸困难及吞咽难等症,B超检查显示:右侧甲状腺体内可见4.2×3cm无回声肿块,边界欠规则,其内探及形态不  相似文献   

17.
病例报告患者男,16岁,住院号6947.于1979年7月6日入院。入院前4小时被人推倒头部下地,俯卧位胸腰部被其双腿夹住,并抓住头部向后猛拉。事后颈部运动障碍,左上下肢不能活动。诊断脑挫伤。检查:体温38.5℃,呼吸30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120/70毫米汞柱,神志清楚,瞳孔右侧0.8毫米,左侧0.5毫米。对光反射均正常,左鼻唇沟稍变浅,左眼睑部轻度下垂。两侧颈肌无痉挛。颈椎1~2棘突处压痛,有凹陷现象.左上下肢运动呈弛缓性瘫痪。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1~2级。左肢体浅感觉存在,深感觉与位置觉消失。左上肢痛觉过敏,左下肢巴氏征阳性。右上下肢肌力4~5级,痛觉迟钝,位置觉存在,无病理反射。X 线摄片检查:示环椎向前半脱位,伴  相似文献   

18.
杨红  覃方乔 《现代保健》2009,(23):196-196
1病例介绍患者,男,61岁,发现左颈部包块3年。无音哑,咳痰带血,吞咽不受限。患者自诉有左肩周疼痛间断发作史1年。体格检查: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1/2处可见一大小约2.5观cm×2.5cm包块,质地偏硬,活动度不明显,压痛阳性。双上肢各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辅助检查:B超示实性包块,无回声。临床诊断为颈部包块,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19.
一、病例报告 张某,34岁,孕3产2。末次月经:92年1月9日。因二次不良产史,来作产前诊断。B超提示胎儿多发畸形。6月19日住院水囊引产一畸形儿。本人及丈夫外周血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均正常。 1.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4.0cm,内有无回声区。2.6cm×1.3cm。颈部可见宽2.1cm无回声区。胎心规律。左肾3.5cm×2.5cm×2.3cm,内有多个无回声区,最大1.4cm×1.0cm。羊水1.8cm。胎盘前壁。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颈部持续疼痛2个月,双下肢水肿伴食欲不振、乏力20 d于2005年1月14日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腰痛、血尿,尿量700~1200 ml/24 h.查体:颈部呈前伸强迫体位,无压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腹软、无压痛、无包块,右肾区叩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