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SUPERFICIALVIEWONTHEPROBLEMOFMARRIAGEANDFAMILY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阶级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制度都具有~定的法律形式。婚姻家庭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婚姻家庭不是自始存在永恒不变的,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简单地说家庭包括婚姻,家庭离不开婚姻,婚姻组成了家庭,婚姻产生了家庭。婚姻家庭有其本身自然属性,男女的性差别,生理本能上繁衍后代等都说明了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婚姻家庭还有其社会属性,它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地阐明了婚姻与家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婚姻与家庭形态是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也就是説,有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婚姻与家庭。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律师》2007,(1):94-95
婚姻家庭是民商法中最为传统又最寓时代感的内容。是古老又现代的永恒话题。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位,家庭演变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4.
网络婚姻是指在网上组建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根据网络婚姻的社会功能,可将其分为角色认知型、求偶见习型、情感补偿型三种。网络婚姻有悖于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使家庭观念产生变异、婚姻形式多样化、性关系更为随意,破坏现实夫妻感情,导致现实婚姻破裂,影响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婚姻是产生一个家庭的前提条件,家庭是婚姻双方缔结婚姻的一个结果。每个家庭都可以说成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婚姻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应该是纽带作用,现在婚姻出现裂变已经成为现在我国社会的一个比较严重的不安定因素。从社会背景上来看,离婚率大幅上涨,这导致了亲子之间的关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此之中,探望权的行使和满足就成为了考验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婚姻契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或程序,即婚姻当事人之间的相互结婚阶段、婚姻当事人对双方家庭(包括父母)的结婚阶段、婚姻当事人对社会结婚阶段以及婚姻当事人对国家结婚阶段.  相似文献   

7.
杨堪 《法学论坛》2005,20(1):46
自从婚姻和家庭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 ,就和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婚姻家庭。由婚姻和血缘关系所构成的家庭 ,是人们的基本生活单位乃至生产单位 ,是社会的细胞。以婚姻为前提而构建的家庭 ,承担着生育、抚养、生活、生产、教育乃至社会保障等许多功能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备受政治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及教育家的关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婚姻家庭的传统 ,历代王朝为此而制定了许多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礼法律典。近代以来 ,从孙中山领导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到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  相似文献   

8.
婚姻是家庭的支柱,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所以就某种意义上说,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生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婚姻”这种在我国靠媒妁之言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传统,也并入了信息的网络。眼下,随着电脑、报刊、电视征婚的应运而生,许多预婚青年男女纷纷走出自己  相似文献   

9.
无效婚姻是不具有婚姻合法性的一种民事行为,是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两性结合。当事人之间不具有夫妻间的人身及财产关系。我国现阶段无效婚姻仍然普遍存在,对当事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廖诗即 《河北法学》2002,20(Z1):79-82
改革开放的深入,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其中当然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风貌在内的嬗变,同时它也显隐、凸现在人们特别是特殊群体在婚姻道德观上的微妙变化。传统的婚姻道德文化作为积淀在中国人文化心理和行动习惯中的恒常因素,都将潜隐在法意识之下。通过转型期法家庭婚姻道德脱序的现状对当前婚姻道德与家庭法律的冲突与契合作一个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邓丽 《北方法学》2015,(4):64-74
在肯认婚姻法属于民法典组成部分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婚姻法与民法总则之间的内在逻辑,辨析婚姻法律制度与民法总则具体制度之间的同异,以期应用于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意旨上,民法总则通过界定调整对象、规定基本原则和阐释价值理念对婚姻法进行涵摄和指引。在体例上,身份法与人格法的分离是民法总则得以构建的重要前提,而身份法与财产法之间的实质性差异也决定了婚姻法的独立自洽是必然的。整体而言,两者的协调立法,需要民法总则有自省式的定位,而婚姻法则有选择性的出位。就条文设计而言,民法总则在界定调整对象、规定基本原则时应充分考虑婚姻法的制度特性和立法诉求。  相似文献   

12.
何群 《河北法学》2012,(10):131-140
世界范围内,同性婚姻为一些国家法律认可的事实,与中国大陆对该身份领域的变化,仅存于学者呼吁应保护少数人人权的现状,则提出了在中国大陆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问题。依据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有关规定,同性结合存在的客观事实,医学上界定其不是一种疾病的科学论断,及公平与正义、且具有全球视野的、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我们在法律观念与法律制度上应倾注切实可行的法律人文性。在一定的条件和法律环境下,适宜的冲突法或者直接调整方法运用于该领域,是保障人的自由权、契约身份权,维护依法设立的民事关系的稳定性,内外有别地对待与处理涉外民事身份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出发,本文讨论了中国婚姻法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三种婚姻形式的提出和分析,对离婚后当事人扶养安排、财产分割和子女监护权问题作了充分的讨论。从有效信号功能和有效分离功能的角度看,现代西方和中国婚姻法的改革都犯了有效分离功能不足的错误。经济帮助的方法由于缺乏合理的公共政策原理而应该在婚姻法中被删掉,婚姻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则可以通过婚姻法或一般合同法进行处理。如此的改革将使中国的婚姻法内涵更加合理,也更加适合婚姻市场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ohabitation that occurred in Norwegian law in the period 1972–2010. From being (officially) illegal until 1972, cohabitation in its contemporary form has become majority practice, a child-rearing institution, as well as recognized in law in ways that blu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habitation and marriage. Although cohabitation is common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Norway is one of the few to have gone full circl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hanges in politicians’ ideas and norms regarding intimate relationship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political documents and debates in the Norwegian parliament about cohabitation, marriage, single motherhood and the family.  相似文献   

15.
周艳波  曹培忠 《河北法学》2003,21(6):139-142
重婚案件的被害女如何被保护,如何立法来规范调整公民固有的民事权利——配偶权,婚姻法却未能规定。婚姻法只将上述的内容加以原则性规定,因此对于配偶权问题就有所回避,明显滞后司法实践,法学界对配偶权有严重的理论分歧。婚姻是一个伦理范畴。它需要法律、道德各种力量来共同维系。婚姻家庭问题需要由法律来调整,但法律不可能解决婚姻家庭中的所有问题。配偶权是受双重规范调整的民事权利,谨慎对待离婚和婚姻自由。  相似文献   

16.
民事伴侣关系法律认可的现状及其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金才 《河北法学》2007,25(5):65-70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民事伴侣的地位在不同的时代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虽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是被禁止、被压制或被忽视的.然而,自20世纪末至今的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民事伴侣关系已在5个国家获得完全法律认可,在16个国家的全国范围内及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获得承认,民事伴侣平权运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在5个法律认可民事伴侣关系的国家中,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及加拿大采用了婚姻式立法模式,即承认民事伴侣关系为婚姻关系,并适用婚姻法的相应规定.而英国则采用了伴侣式立法模式,即制定<民事伴侣关系法>以规制民事伴侣关系,从而创设了一种在形式上不同于异性配偶身份的新的民事伴侣法律身份.  相似文献   

17.
谭建华 《河北法学》2007,25(10):144-146
罗马法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婚姻制度经历了从"有夫权婚姻"制到"无夫权婚姻"制的演变,与此相适应,其婚姻制度的目的、缔结方式、婚姻身份条件及离婚制度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中反映了罗马婚姻制度不断走向进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的律条尤其是《唐律疏议》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在三从四德的宗法家族文化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汉族女性通过身份的变换取得了相应的法律权利;同时期,在黎族传统婚姻习惯法的作用下,黎族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虽有所变化,但与汉族女性相比却拥有较多的自由的权利,且黎族女性一直是处于崇高并被人尊重的地位。汉黎女性权利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却殊途同归,都是通过女性让渡权利这条路径来实现,这也许正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性主义法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萍 《法学论坛》2004,19(1):88-93
女性主义法学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剖析法律问题,提出女性问题方法、女性主义实际推论方法、提高觉悟方法以及用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从而展现出与以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同进路。女性主义法学是一种对女性及性别进行全方位认识的法学流派。其"硬核"已经并非单纯要求女性在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它更要求在分配和界定上述权利的过程中,乃至在以法律为核心的整个现代法治结构中加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生存体验与思维方式,要求立法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使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所著的法学著作涉及伦理问题的比较少,《论〈离婚法草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认为婚姻法必须合乎伦理,伦理是婚姻法的本质所在,是婚姻法存在的根本基础,婚姻法是社会认为必须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法律形式才能维护的婚姻伦理关系的上升。以青年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所阐述的伦理与婚姻法思想观察我国现行婚姻法,我们会发现我国现行婚姻法与马克思理想中的婚姻法有许多一致性,可见马克思法律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仍然具有深刻影响,继续加强马克思法律思想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