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讯     
《世界建筑》2003,(11):14-17
中国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0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WORK IN PROGRESS建筑展将在上海举行,在传统与未来之间——德国杜塞尔多夫建筑师之家将举行“中国当代建筑展”,盖里与纽曼联手打造康涅狄格大学美术学院新楼,柏林新博物馆重修,CONTENT:库哈斯/OMA/AMO展将在柏林举办,  相似文献   

2.
源于美国城市问题的新城市主义在柏林的城市理论研究与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柏林在城市片段化这一历史基础之上,新柏林的建设获得了良好的可供精确设计的城市尺度。柏林的历史内城重构与城市片段重构可以对应于新城市主义的内城与外城策略。结合诸多的理论依据,柏林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这种探索,对中国当今的城市发展,尤其是上海的内城与卫星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柏林和上海在城市历史演变和住宅建筑发展过程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城市在住宅发展过程和住宅类型上呈现出的相似和不同,反映了各自受到的社会因素、规划设计思路以及地理气候的不同影响。本文对柏林和上海1949年以来的城市住宅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住宅发展的各种社会背景因素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吸取柏林住宅高速发展中的教训,为上海住宅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9):143-143
由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上海工业设计中心、德国柏林空间策略局三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主题为“更新德国——让未来更美好”的展览暨2008年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德国馆作品将于9月17日~12月15日期间在上海市工业设计中心展出。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一行二十多位建筑师踏进柏林。如同上海,柏林到处是新建筑与建筑工地,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城。来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总想在匆匆而过的几天里,找出众多建筑中的精华。《德国当代博物馆建筑》引人遐想的封面吸引着我。这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丹尼尔·利保斯金德(DaniclLibeskind)的代表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不容错过,建议同行们参观此博物馆,得到一致认同。1989年6月,柏林犹太博物馆扩建工程国际竞赛,在165份方案中,丹尼尔·利保斯金德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获得头奖。竞赛原旨将新旧…  相似文献   

6.
胡玎  王峰 《园林》2005,(6):16-17
许多人爱把上海和柏林放在一起比较。上海的黄浦江把城市分成两个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两侧各自发展,联系很不方便:柏林有一条特殊分界线~柏林墙,虽然只有一墙之隔,1961年后的近三十年中,城市被割裂成两个独立发展的部分。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个城市几乎同时进入了整体发展的阶段。上海自1991年南浦大桥飞渡浦江两岸后,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依次落成,越江隧道也将从目前的6条增加到2010年的20多条,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福斯特建筑:国会大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欢 《世界建筑》1999,(10):40-46
德国国会大厦随着它的修复和改造的完成,正逐渐成为新首都柏林民室的象征。在此,设计师诺曼福斯特展示了一个寻求历史与未来、旧与新、民主与政权相平衡的很好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两座变化中的大都市——上海和柏林——为例,指出“变化”是这两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同特点,但是,文章同时突出了“变化”在两座城市中的不同表现。文章对柏林城市历史变迁中的几个节点,例如选侯大街、勃兰登堡门、菩提树下大街,波茨坦广场等予以了更多的笔墨。  相似文献   

9.
图底城市     
随着对新柏林所缺失的城市记忆的热烈讨论,柏林中心城区地图成为众多柏林相关出版物中的类。1945,1953,1980,2000和2010年的图底平面图将柏林中心城区的命运清晰地展示在大众眼前,它们不仅记录了柏林城市在二战后各种破坏与重建的情况,从中还可以读出在各个历史阶段影响柏林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种种事件与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14日,88岁的建筑师李承宽在德国柏林去世。他将自己理解为跟随“新建筑(Neues Bauen)”运动的建筑师。从下文里他与柏林艺术大学(Akademie der K焠ste)档案馆馆长马蒂尔斯·席伦(Matthias Schirren)的讨论中体现了这一点。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看法将融入到关于李先生在20世纪建筑史上担当的角色的关键性论述中。从上海到柏林李承宽1915年出生于浙江省吴兴。1920年代初李先生全家移居到上海,在那里他接受了正统教育。童年时的李承宽经历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熏陶。那时的上海充满着电影院、咖啡屋、酒吧与爵士乐等新鲜事物的气息。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1980年代和1990年代末上海和柏林的两版城市总体规划各自的前后比较,使得两个城市有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空间发展内在任务的相似性。自1990年至今两个城市完成了世界大城市今日少有的大量规划设计的国际招标,罕见的大规模城市更新建设和空间结构重组。透过这些纷繁的规划设计活动,可以看到一个潜在的目标始终在控制着这两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创作,这个目标就是:缝合东西柏林和缝合东西上海。  相似文献   

12.
几座新型火车站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莲 《山西建筑》2008,34(1):26-27
以柏林火车站、中国的南京火车站和上海南站为例,详细介绍了三座新型火车站的设计,探索了现代化新型火车站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新型火车站的宽敞舒适与方便快捷,同时能促进异地交流及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黎姣 《山西建筑》2008,34(14):39-40
首先从柏林波兹坦广场的开发案例入手,分析其在开发中的得失,然后比较波兹坦地区开发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上海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相同与不同点,最后通过比较,对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晓娟 《南方建筑》2006,(11):101-105
本文选取上海与柏林这两个国际化大都市,在比较其历史、城市定位与发展变化的异同后,深入分析德国“批判性重建“对城市发展的益处,并就此对比思考中国目前“超城市化“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德两国不同的城市更新背景出发,撷取柏林哈克雪庭院群与上海田子坊为例,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工商住混合型历史街区的更新中如何以文化为主题,实现居住、文化、商业功能的和谐再生,在保护其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升地块活力,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的地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上海与其他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圣保罗、柏林、墨西哥城和孟买进行了比较。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性指标的对照,包括城市规模和人口、城市密度、城市的形态特征、交通出行以及经济和就业概况等方面,作者分析了上海作为一个“世界城市”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增长,上海的总人口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另一方面,未来上海的发展也面临人口文化素质偏低,老龄化,少子化、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等问题的挑战.通过分析上海人口发展变化特征,预测上海未来人口增长态势,进而总结出上海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六项具体建议和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上海人口与经济相互间的长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下上海天然气市场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天然气在未来世界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世界金融危机下全球天然气的发展概况,上海天然气的多气源发展战略,上海天然气阶梯式增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上海天然气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