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于测井目标函数极小化的常规单纯形算法主要缺点是收敛速度不快,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寻找不到最优点。改进后的最优单纯法主要思想是,用一维最优点X~*来代替当前单纯形中的函数最高值顶点x~h。对于测井解释中最优化问题,不管初始值如何选择,都能找到全局的最小点,并比常规算法收敛速度快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Ż��⾮���͵��Ŵ��㷨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遗传算法是具有全局寻伏特点的一种新型最优化方法,它适合于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近年来已经在复杂函数的优化求解、结构优化设计、自适应控制、系统控制、模式识别等领域取得成功应用。文章将遗传算法引入列井最优化解释中,实现了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优化测井解释,充分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特点,研究多参数、非线性最优化测井数据处理问题;同时在充分讨论常规遗传算法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常规时齐遗传算法的强不收敛性,引入了非时齐遗传算法,从结合整体模拟迟火算法、引入动态记忆宙解决成熟前收敛问题两方面对常规遗传算法作了改进,经正演模型模拟运算和实际测井资料的解释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更易于收敛,可以较好地研究多参数、非线性最优化测井资料解释。  相似文献   

3.
Powell优化算法是利用仪器测井理建立误差函数(非相关函数),借助Powell方向加速法求出非相关函数达到最小时的解,对于气,水两相流动,从预设的气,水流量初始值出发,沿不同的广向进行搜索,可求出气,水两相流动中可能最大产量。与目前常用的生产测井解释方法相比,文中提出的方法具有精度高,实用性强等优点,在测井曲线有缺陷时,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吴春  孔祥荣  苑洪瑞  时桂平 《特种油气藏》2005,12(4):28-29,i0009
在裂缝和溶孔发育井段由成像测井解释得到的面孔率来刻度常规测井,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初步得到不同的常规测井曲线的相对权系数组合,确定出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贡献的相对权系数,同时还建立了成像测井求取的裂缝孔隙度与裂缝常规测井孔隙度的经验关系,它们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噪音干扰,感应测井曲线的反演不会得出完善确切的地层电阻率剖面。此项研究应用三种算法,对感应测井曲线进行反演,第一种算法运用了最大均匀性标准,目标是想使电阻率剖面尽可能变成一个常数;第二种算法是最大油算法,目的是储层电阻率剖面变得最高;第三种是最小油算法,以得出最低电阻率剖面为目的。所有这三种算法受一定条件限制:即计算得出的测井曲线在预置值内和现场测井曲线必须相吻合。由于在现场测井作业中噪音和深  相似文献   

6.
针对垂直井中油水两相流动的最优化测井解释,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ACPSO).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能以较大的概率收敛到全局最优解.然后,针对用仪器测井值和理论响应值建立的误差函数(非相关函数),用ACPSO算法进行优化处理,对实际井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函数型连接神经网络的算法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函数型连接神经网络具有结构简单,训练速度快的优点,它避免了隐含层及其节点个数选择的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权值修正公式,无须将输入模式归一化,而且适用于任何输入模式。该算法成功地将函数型连接神经网络应用于石油测井资料的研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带有启发式搜索规则的多元测井数据序列最优分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应用测井资料根据方差分析原理反演地层界面的经典方法--多元测井数据最优分割算法。为了克服该算法存在的3个缺点,给出了最优分割算法的收敛条件和避免给出假地层界面及减少计算工作量的启发式搜索规则。多元测井数据最优分割算法的收敛条件是基于测井资料分层过程中构造的均方和序列(以下称测井资料分层均方和序列)的单调非递减特性给出的。它要求每增加一个新地层,分层均方和的增量相对于其最大值要小到可以被忽略的程度。同时,要求新增地层的分层均方和与其最大值的比值要达到一定的程度。通过定义3种曲线模式:跳跃、渐变和峰来限定寻找地层分界点的搜索范围,从而避免了假地层的出现,同时也减少了计算工作量。给出了如上所述方法的实际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钻测井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钻测井主要特点是边钻边测,在完成钻井任务的同时完成测井任务,解决了常规电缆测井无法施工的高难度井的测井问题。文章对随钻测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近几年随钻测井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常规电缆测井与随钻测井进行了对比,展示了随钻测井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最终指出,随钻测井必将取代电缆测井。  相似文献   

10.
确定剩余油的测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为提高采收率对油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测井是获取可靠剩余油饱和度剖面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按照评价的范围可分为单井测量,井间测量和油藏描述等三类,在单井测量中所采用的每种测井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限制,根据井眼条件,将剩余油饱和度的测量分为两类:眼井测井和套管井测井;裸眼井测井包括电阻率测井,核磁测井,电磁波传播测井和介电常数测井,套管井测井包括脉冲中子俘获测井,碳氧比测井和重力测井。  相似文献   

11.
ELAN_PLUS软件是从国外引进的复杂岩性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软件,可以对储层进行准确合理的定量解释,但该软件未公开算法,不能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针对这一问题,在其提出的地层是由冲洗带和原状地层组成的梯级侵入剖面等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层组分模型、常规测井仪器响应方程及测井最优化目标函数,通过起作用集法求得各地层组分的最优解.利用该方法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处理,与ELAN_PLUS软件处理结果及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常规测井资料处理解释需求.  相似文献   

12.
反褶积是感应测井数据处理的主要手段,而反褶积因子是提高感应测井反褶积效果的关键,本文利用最小二乘反褶积(LSD)法,经过白噪化处理,能量保持和希望输出函数选择等处理,可设计出最优的最小二乘反褶积因子。文中提出了的模型算实例表明,用最优设计的反褶积因子进行感应测井数据处理,可获得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龚福秀 《江汉石油科技》2004,14(4):25-26,33
概述了利用Forward提供的丰富的平台工具和SDK开发函数,对Forward平台中不适应江汉油田测井资料实际情况的各个部分进行了改进和补充,包括开发解编模块、移植测井分析程序(包括常规解释和特殊测井分析)模块、预处理模块,进一步完善了Forward平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余厚全  屈万里 《测井技术》1998,22(6):447-451
研究了换能器非理想波束对超声电视测井图像分辨率的影响,介绍了图像恢复的迭代算法及迭代收敛的条件,利用正性约束的迭代算法对模糊图像进行了恢复处理,结果表明:换能器非理想声斑会使超声电视测井成像分辨率降低,图像恢复的迭代算法用于改善超声成像的担质量不仅避免了直接求以观测系统的逆,而且可以利用约束条件恢复由于带限而失去的信息。在已知换能器指向特性的条件下,能较好地提高超声电视测井图像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薄层评价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华云  何长春 《测井技术》1999,23(6):441-445
提出了一种提高常规测井曲线垂向分辨率的薄层评价技术--沃尔什函数法。由于薄互层地层具有层状分布特点,地层参数常用阶梯函数表示,用传统方法解第一类积分方程效果往往不好收敛速率慢,计算量大,精度低,沃尔什函数法大大改进了这些问题。数据模拟和现场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曲线的垂向分辨率和数值和得到了提高,可分辨0.25m厚的地层,数值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6.
目前,钻井地质特征参数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地震、测井资料,对待钻井而言,则只有地震信息.而若缺乏详细的地质信息,利用地震信息很难精确地推算各种地质参数.可首先利用已钻井地震信息和测井信息的映射关系,结合待钻井的地震信息,来预测待钻井的测井信息.采用PSO优化的RBF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地震测井反演,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永字号井.该算法与最小二乘RBF神经网络算法和梯度下降RBF神经网络算法相比,在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最大误差、相关系数、数据方差以及收敛速度等方面都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7.
孔隙度成像是用图象的方法表示由测井曲线计算的岩石孔隙度的横向分布情况,本文提出基于两种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利用解释算法形成地质成像,这完全不受解释人员的主观干预。第一种方法基于神经竞争层,用于完成常规的中子-密度交会图的自动解释。计算出测井层带和孔隙度,第二种方法是一种前馈式神经网络,使用基于半径的函数。分两步综合处理空间数据。第一种方法用作测井对比,第二种方法预测孔隙度的横向分布。该方法有助于解释人员提出地质模型。或许更重要的帮助解释人员提出有效的油气开发方案,孔隙度成像与常规的地质横剖面相似。尤其是对碎屑岩沉积相。成像图用彩色表示。以孔隙度为单位进行标定,表示孔隙度的分布及在横剖面上沉积的地质层位的几何展布。  相似文献   

18.
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裂缝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裂缝系统是个复杂的地质体,其储层物性(主要是渗透性)的改善作用是非线形的,各种评价参数与裂缝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也是非线形的,导致对裂缝进行定量评价十分困难,单纯依靠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存在主观不确定性及多解性;成像测井虽然直观准确,但成本较高。本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开展了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评价裂缝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裂缝性储集层常规测井识别,与成像测井对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最大熵在感应测井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张庚骥 《测井技术》1992,16(6):441-450,462
常规的反演方法是对感应测井资料进行线性反褶积。由于感应测并获得的响应曲线是地层非线性时变滤波的结果,感应测井响应随地层电导率发生非线性变化。本文把熵的概念引入到感应测井反演中。用最大熵方法分别设计出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所对应的反滤波因子,两条反映测井响应随电导率非线性变化的非线性函数也被拟合出来。文章最后用设计出的滤波因子及被拟合出的非线性函数对模拟相量感应测井资料进行了相量反褶积。处理结果表明,围岩效应和趋肤效应基本被消除。本方法与常规的三点反褶积法相比,克服了过聚焦现象,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成像(MRI)测井是使用核磁共振来精确测量自由流体、束缚水(MBVI)和有效孔隙度(MPHI)的一种测井方法。之后利用一种数学函数,插入这些测量的参数,即可计算出渗透率值。本文描述了使用通过常规测井,如SP、伽马射线、井径和电阻率测井的数据,推导产生合成MRI测井的方法。产生的这种合成测井称为虚拟核磁成像测井或简称为“V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