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降低明显,本研究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探讨心率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经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OGTr)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对象,另选经OGTr检查糖代谢正常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上述117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包括SDNN,RMSSD,pNN50,SDNNindex和SDANN。结果对照组的SDNN为(121.61±34.49)ms,RMSSD为(54.07±31.91)ms,pNN50为(10.13±10.00)%,SDNNindex为(41.92±20.47)ms,2型糖尿病组SDNN为(103.93±29.98)ms,RMSSD为(44.22±19.62)ms,pNN50为(5.854±5.69)%,SDNNindex为(32.04±11.2)ms,2组之间的上述心率变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在对照组为(72.90±56.81)ms,在2型糖尿病组为(64.10±45.11)m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2.
66例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往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33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对99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行24小时跟踪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变异指标包括SDNN、RMSSD、SDSD、pNN50、SDNNindex和SDANN,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之间比较上述心率变异指标。结果SDNN在对照组为(122.56±31.58)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102.21±31.67)ms;RMSSD在对照组为(44.09±34.79)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9.58±17.42)ms;SDSD在对照组为(41.09±27.05)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3.53±16.80)ms;pNN50在对照组为(9.63±12.78)%,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4.88±3.95)%;SDNNindex在对照组为(42.15±23.01)ms,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31.67±11.22)ms。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SDNNinde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无创技术,用其来分析心率变异可用于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及其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与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通过监测动态心电图中的SDNN、SDANN、RMSSD和pNN50、LF、HF等指标,对352例冠心病者中不同年龄24h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RV时域指标SDNN-24h,SDANN,RMSSD,pNNS0在冠心病高龄患者中显著低于低龄病患者,冠心病合并高龄患者中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频域功率-24h,最小频域功率小时,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显著低于低龄患者。结论:HRV可对冠心病患者心电活动进行24h的长期监测和记录,并可作为临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Q-Tc离散度的临床特点。方法:入选78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入选6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两组的心率变异性和Q-Tc离散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Q-Tc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Q-Tc离散度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临床特点以及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h动态心电图(DCG)的SDNN,SDANN,rMSSD及pNN50等时域指标,对102例冠心痛组和57例健康组的24h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h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低于健康组,冠心病组SDNN,SDANN指标与健康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痛患者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  相似文献   

6.
邱正敏  王琼华 《西部医学》2008,20(5):987-98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HRV)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和104例老年健康志愿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HRV分析,同时检测空腹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与健康老年人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下降,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C反应蛋白与SDNN、SDANN、SDNNIndex、RMSSD呈负相关(r=-0.91~-0.76,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映蛋白与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12导联心记录仪采集80例冠心病患者及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人的动态心电图,观察ST—T改变,记录分析SDNN、RMSSD、PNN50情况,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每阵心肌缺血发作时最高心率(HMIT)和最低心率(LMIT)。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有临床症状组38例及无症状组42例,根据患者采集到的动态心电图情况,分析ST段变化。结果: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指标SDNN(ms)(P〈0.05)、SDANN(ms)(P〈0.05)、RMSSD(ms)(P〈O.01)、PNN50(%)(P〈O.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缺血发生情况表明,和冠心病有症状组患者相比,冠心病患者无症状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IV较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DCA3)可对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且安全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 《当代医学》2009,15(7):57-5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临床特点以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中的平均心率(HR)、SDNN、SDANN、rMSSD、PNN50等5项时域指标对7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A组)和38例健康成人(B组)的24小时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A组)心率变异性降低明显高于健康成人(B组),其中SDNN、sDANN两项指标,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A组)与健康成人(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SDANN lndex、RMSSD、PNN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与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对157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和17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等五项时域指标心率变异(HRV)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的HRV时域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均显著降低(P〈O.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不平衡。通过长时程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冠心病患者临床判断病性,估计预后,指导用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监测惊恐障碍、冠心病及其共病时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来探讨惊恐障碍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所有入选者需符合冠心病或(和)惊恐障碍诊断及剔除标准,将入选者分为4组:冠心病组40例,惊恐障碍组36例,冠心病合并惊恐障碍组27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观察HRV的时域、频域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组、惊恐障碍组、冠心病合并惊恐障碍组的HRV各指标均降低,其中冠心病合并惊恐障碍患者HRV降低最明显,其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RMSSD分别为(70.40±14.74)ms、(91.72±24.46)ms、(2.83±2.07)%、(15.66±7.45)ms,频域指标LF、HF为(647.54±129.24)ms2、(596.16±127.66)ms2,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惊恐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冠心病合并惊恐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明显.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PD). Methods All the subjects who met with the diagnostic code of CHD and PD were divided into CHD group(n=40) ,PD group(n=36) ,comorbid CHD and PD group(n=27) ,and 40physical examinee were recruit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y had a 24 hours Holter ECG monitoring by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OVA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statistic the collected data.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the patients of others groups had every indexs of HRV were reduced. The indexs of HRV of comorbid CHD and PD were lower than the patients of CHD or PD group. The score of time domain SDNN(70.40 ± 14.74)ms,SDANN(91.72 ± 24.46)ms,PNN50(2.83 ±2.07)%, RMSSD( 15.66 ±7.45)ms,frequency domain LF(647.54 ± 129.24)ms2, HF(596. 16± 127.66) ms2 in comorbid CHD and P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others groups(P < 0.05 ). Conclusion The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al of the patients with CHD and PD were in disorder. The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al disorder of the patients with comorbid CHD and PD was more severe.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目前主要使用阿司匹林及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治疗无效者需加用糖皮质激素,但传统观点认为糖皮质激素可改变迷走神经兴奋性,并促进血液凝固,增加冠状动脉瘤形成风险,不建议早期应用。对于早期具有IVIG耐药征象的患儿如果不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目前关于糖皮质激素对KD患儿自动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尚无报道。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对IVIG非敏感性急性KD患儿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01-01至2019-06-30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急性期KD患儿40例,按有无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分为合并CAL组(14例)和不伴CAL组(26例),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5例为对照组。观察3组儿童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全程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节段平均心搏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心搏间期差值>50 ms个数百分比(pNN50)、全程相邻心搏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并观察IVIG非敏感性KD患儿在应用甲泼尼龙治疗前及甲泼尼龙治疗后体温稳定48 h时24 h动态心电图HRV变化。结果 对照组、不伴CAL组、合并CAL组SDA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伴CAL组、合并CAL组SDNN、pNN50、RMS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AL组、不伴CAL组SDNN、pNN50、RMSSD较对照组均降低,合并CAL组SDNN、pNN50、RMSSD较不伴CAL组均降低(P<0.05)。共有6例IVIG非敏感性KD患儿,且均合并CAL。IVIG非敏感性KD患儿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后体温稳定48 h时SDNN、SDANN、pNN50、RMSSD与加用甲泼尼龙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KD患儿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可能与冠状动脉扩张有关。糖皮质激素对IVIG非敏感性KD自主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线性及非线性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变化及与室性早搏数目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24h长程及5min短程HRV指标对77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A组)和41例正常对照者(B组)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其中长程线性指标包括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 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短程线性指标包括低频功率标化值(LFn)、高频功率标化值(HFn)、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短程非线性指标包括中心边缘比(CER)、累积能量(CE)、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LEs)、心迷走指数(CVI)、心交感指数(CSI),并分析A组的HRV指标与室性早搏数目的相关性。结果   与B组相比,A组的SDNN、SDANN、SDNN Index、RMSSD 、pNN50、HFn、LEs和CVI显著降低(P<0.05),LFn、LF/HF、CER、CE和CSI显著升高(P<0.05),其中CER、LEs两项指标表现出随着室性早搏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的趋势(P<0.05),CER、CE、CSI与A组的24h室性早搏数目呈正相关(P<0.05),LEs、CVI与A组的24h室性早搏数目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HRV显著下降,室性早搏数目随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而增多,非线性HRV评价自主神经功能较线性HRV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R间期总体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标准差的平均值、平方根和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6.1±2.8) ms、(86.1 ±4.1)ms、(19.2±2.9) ms、(13.9±3.1)ms和(3.6±1.8)%,均低于对照组的(127.6±3.1) ms、(128.1±4.7) ms、(59.2±2.6) ms、(35.4±3.5) ms和(13.8±2.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状态时的时域性相关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平方根和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6.3±4.1)ms、(14.1±2.4) ms和(3.7±1.2)%,与清醒状态时的(85.1±4.7) ms、(13.8±2.7) ms和(3.6±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对象睡眠状态时的时域相关性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平方根和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31.3±4.2) ms、(39.5±2.6) ms、(16.5-1.9)%,均高于清醒状态时的(95.2±3.9) ms、(27.1±2.2) ms和(10.6±±1.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率变异性可反映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状况,可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损伤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痰热证和血瘀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时域指标的观察分析,探讨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特点。方法共收集经冠脉造影或既往心肌梗死等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5例,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痰热证组20例,血瘀证组15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结果冠心病痰热证组患者的HRV指标:24 h所有正常窦性心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每5分钟NN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低于血瘀证组;而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以及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痰热证组均高于血瘀证组。但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可能存在交感神经兴奋趋势,而血瘀症患者可能偏于迷走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常见病因,其发生多与自主神经调节失衡有关。心率减速力(DC)与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定量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新的心电指标,但是其在VVS患儿中的变化及应用,目前鲜见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VVS患儿无症状期DC与DRs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VVS患儿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性别、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其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窦性心律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DC值、DRs值,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SDNN、SDANN、LF小于对照组,RMSSD、HF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C值、连续5个心动周期中后4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4)、连续9个心动周期中后8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8)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连续 3 个心动周期中后2个心动周期相继发生心率减速现象(DR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VS患儿DC值与SDNN、SDANN、RMSSD、H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0、0.84、0.92、0.86),与LF(r=-0.85)呈负相关(P<0.05)。结论 VVS患儿DC值、DRs值明显升高,表明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且DC值、DRs值可以从不同侧面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高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的特征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各60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持续检测24h,分别记录SDNN、SDNN指数、RMSSD、和PNN50,并记录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缺血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每阵心肌缺血发作时最高心率(HMIT)和最低心率(LMIT)。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无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症状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均明显低于有症状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当阈值变化速度越快时,其心肌缺血的变异率随着特维变化情况加快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