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市农广校始终把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工作,逐步构建起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广校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形式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张树恭,李桂清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创办至今整整15年了。15年来,农广校从无校到有校,从无位到有位,从有位到有为,为提高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为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  相似文献   

3.
农民终身教育是农广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农民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需要农广校不断深化改革,开发调整办学职能。目前面对职能调整,农广校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注重适应性办学,改善办学环境,不断稳步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农业职业教育》2005,(5):19-20
宝应农广校办学二十五年来,围绕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工作中心,以培训农民、致富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全县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拓宽办学渠道,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学校的自身建设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5.
农广校作为一个联合办学、纵向垂直、横向沟通的开放系统,己建成一个拥有4.6万名专兼职教师,近2800所分校,2.3万个乡(镇)教学班,自上而下的五级办学体系,成为农业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力量。总结农广校20多年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面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面向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6.
农广校是农村、农民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和扩散技术的重要职能。新疆喀什地区农广分校经过几年努力,现已成为农业系统立足农业、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一支新生的教育培训力量。近年来,农广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得到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管理工作已步人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农广校的广大学员在生产实践中边学边用,在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平谷区农广校紧紧围绕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题,于2004年1月开始继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截止到2005年12月,已在全区16个乡镇举办了果树、蔬菜和畜牧等专业35个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912人,取得绿色证书3825人,荣获了“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平谷区农广校又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8.
农广校自1980年创办以来,在服务“三农”中发展成为拥有300万在校生,世界上最大的农村远程教育学校。二十四年来,近5万名农广校教职员工辛勤奔波在条件还相对艰苦的农民教育培训第一线,千方百计把课堂办到农民家门口,1.2亿农民在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致富技术,800万农村实用人才从这所大  相似文献   

9.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面向广大农村、农业、农民办学的一所综合性学校,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各类产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阵地。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优势,把科教兴农战略落到实处,是一所办学特色很强的学校。作为五级办学体系中的县级农广校,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我校实践看,只要能抓住机遇,紧跟科技发展步伐,适时更新办学思路,拓宽生存空间,县级农广校就能办好,而且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山市农广校自被确定为唐山市首批市级科普基地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市、县、乡镇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师资水平的优势,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结合各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实际,扎实推进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农广校教育是以广播、电视、卫星网络等现代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有着电化教学等现代媒体的优势。我们咸阳市农广校运用现代媒体每年举办各类农民技术教育的培训班800多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农广校教育培训的农民,绝大多数已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农村农业的总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方面,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除做好村容、村貌的整体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科技管理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新农民,才能宴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要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充分发挥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以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依托,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培讥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提高农民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农广校是符合国情民情、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是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应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呢,笔认为应该实施“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学校,她担负着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实施,这要求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为此,农广校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非农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们对迁安市市区附近农村的部分学员、村民进行了走访、座谈,历时一个多月,通过详细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针对调研结果,结合农广校职能,对城郊农民的教育培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让百名农民上大学、让千名农民出国门、让万名农民进工厂、让十万农民学技术、让百万农民受教育”五大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进步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结构调整给目前处于低谷中的农民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能够启动农民教育的发展,同时,发展农民继续教育也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市农业科技人员根据本地实际与农民需要,编撰培训教材,扎实开展培训教育,采用联基地、联大户等多种形式,努力指导农民提高农业技术应用到位率,把提高农民种养生产技术水平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相结合,促进市场导向下的农业结构全面优化调整,从而达到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民生产的技术需求和生产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仅靠原有的农业技术培训方法远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的需要。充分认识农民培训新需求、探索培训新方法、改变培训新观念、提高培训新效果是摆在农广校面前的新课题,为此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农广校现有培训资源,结合农村新情况,从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途径、把培训与科研、推广相结合等方面,开展了农广校培训工作新途径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肩负着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重任的各级农广校,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如何抓住大好发展机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本人从事昌吉州农广校十几年的工作体会,认为办好县、市级农广校是进一步发展农广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群众的生产观念和技术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型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各级农广校亟待破解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坚持从舟山实际出发,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搭建平台,灵活设置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