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春菊  蒋鹏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55-1056
心肺脑复苏术(CPCR)是针对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70年代强调心肺复苏术(CPR)要考虑到脑,由于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故目前把CPR扩展为CPCR,现对CPCR的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88例院前CPR病列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31例心肺复苏成功,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16.49%,心肺脑复苏成功率2.13%。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春菊  蒋鹏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1055-1056
心肺脑复苏术(CPCR)是针对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70年代强调心肺复苏术(CPR)要考虑到脑,由于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故目前把CPR扩展为CPCR,现对CPCR的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护理。方法:对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气道管理、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及护理,除1例电击伤后倒入水中误吸造成严重肺部感染,l例复苏后反应稍迟钝。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是内科的危重症,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合理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心肺复苏(CPR)术的推广与普及,使CPR的成功率有所提高,但脑复苏成功率仍较低。提高CPR术,对避免严重的脑功能损害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应用CPR术成功抢救4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肺脑复苏(CPCR)包括两大部分,即心肺复苏(CPR)及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对CPCR抢救护理有了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超长心肺脑复苏成功1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临床上进行心肺复苏 (CPR)时 ,通常是患者心搏骤停 (CA )后立即行 CPR2 0~ 30 min,然而未见自主循环恢复(ROSC) ,评估脑功能有不可逆的丧失 ,即宣告终止 CPR。超长 CPR的时间需要超过 30 min,它包括开始复苏前 CA时间和复苏抢救的时间〔1〕。目前国内外陆续有超长 CPR成功的个别报道。我们对近5年超长心肺脑复苏 (CPCR)取得成功的 10例病例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6 32例患者为 1999年1月— 2 0 0 3年底 5年间收治的 CA后进行 CPR超过 30 m in者 ,其中 10例自主循环、呼吸恢复 ,且脑复苏成功。其中男 …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从心肺复苏(CPR)已发展为心肺脑复苏(CPCR)。心肺复苏后脑功能是否恢复是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而意识能否恢复清醒为脑复苏的重要标志。因此,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进行脑功能监测,及早了解脑功能恢复动向和抢救效果,以便调整抢救措施,力争脑复苏的完全成功,同时对脑复苏的预后作出正确的估价,对已发生“脑死亡”者能早期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术(CPCR)是针对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70年代强调心肺复苏术(CPR)要考虑到脑,由于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故目前把CPR扩展为CPCR,现对CPCR的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重视“生存链”,提倡四早,充分体现抢救时间的重要性1.1早期启动EMS心脏猝死是院前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第一目击者的反应和急救技术至关重要。首先尽快判断患者反应,确认心肺骤停。现不再将检查脉搏作为诊断的一个金标准,要求非专业人员如发现患者没有呼吸、不咳嗽,对呼叫或摇动等刺激无任何反应,可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新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跚定的心肺复苏术(CPR)流程,应用其对临床50例心跳骤停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总结“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2005年新版CPR指南中“持续有效不间断地胸外按压”要求,在新的CPR流程中制定减少中断接匿时问的护理配合措施,对50例心跳骤停病人应用,统计CPR的每一步骤中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早期恢复自主循环成功率、24h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等指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版CPR抢救组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初期复苏成功率和24h成活翠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护理配合措施,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将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闻的护理配合措施贯穿临床CP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全部复苏成功。结论:现场心肺复苏是决定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电击除颤是院内心脏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抢救治疗2小时至14天,心肺脑复苏成功12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3例患者遗留有智力障碍,2例最终因MODS而死亡,1例放弃抢救;5例心肺复苏失败;心肺复苏成功总计18例,成功率78.3%,存活15例,存活率65.2%,死亡8例,病死率34.8%.其中一例分别于中毒后2h、d3心跳骤停2次,抢救成功.[结论]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尽早电除颤,积极的脑复苏,同时有效的毒物清除措施和解毒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了毒物对机体的继续损害和心跳骤停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程宝珍 《现代护理》2007,13(3):675-676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CPR)包括三大要素: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外电除颤;3个阶段:BLS、ALS、PLS。而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功能的恢复,故CPR又发展成CPCR。随着CPR扩展到CPCR的高层次,对CPCR的护理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的临床经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7年急诊抢救的5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果:50例中初步心肺复苏的12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该患者的原发病,心跳呼吸骤停时间,CPR的及时正确,电除颤的及时准确使用,及早气管插管以及脑复苏的正确及时实施有相关性。另外碳酸氢钠及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使用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管健  吴彪  张文  郭旭昌  朱永  钟淑琼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50-2651
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接受心肺复苏(CPR)后是否成功取决于脑功能是否恢复,这是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抢救的成功率约1%~18%[1],存活下来接受随访者甚少.我院急诊科根据历次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探索按压部位、深度及频率,根据不同病例灵活选择插管、按压、除颤的最佳时机,改变单一依赖肾上腺素,采用联合应用胺碘酮等;更重要的是重视脑复苏.现将2001-2010年10年间收集的1 847例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分别就复苏开始时间,插管、按压、除颤时机选择,用药及脑复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急救既是院前急救的延续和对院前急救的规范。又是对存活到医院伤员确定性救治的开始。心肺脑复苏的成功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有关。若能在心脏骤停4min内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8min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所以急诊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及完成心肺复苏术(CPR)的一项工作。笔者现将对院前心肺脑复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组织方窠,使心肺脑复苏的各项抢救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同步实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2例在心内科住院中确诊心脏骤停的患者,组织分工抢救的经验进行叫顾总结。结果Ⅰ期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56.3%,Ⅱ期复苏成功13例,成功率40.6%,Ⅲ期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31.3%。结论抢救工作有条小紊,减少人为浪费时间,能按生存链概念即4R序列进行心肺脑复苏,记录及时,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不同指南指导下成功心肺脑复苏49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出现不可逆性的脑死亡.心肺脑复苏(CPCR)技术从诞生至今一直处于不断的修正和发展之中.197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表了第一个心肺复苏(CPR)指南,并分别于1980、1986、1992年进行了3次修订.2000年AHA联合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表了第一个国际性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8.86%。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4 min与开始复苏时间≥4 min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复苏时间4 min能有效提高CPR复苏成功率(OR=13.64,95%CI:1.43~130.08);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过程中,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有目击者参与的情况下和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无目击者参与,CPR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电除颤是CPR复苏成功要素之一(OR=10.00,95%CI:1.14~87.59)。结论 79例患者临床分析表明,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早,抢救半径短,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少和有目击者参与是影响CPR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对10min内心脏骤停脑复苏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0min内心脏骤停在综合抢救的措施上应用β-内啡肽拮抗剂纳洛酮对脑复苏的作用。方法:对33例10min内心脏骤停患者(观察组)在采取综合抢救基础上,均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分析心肺复苏(CPR)成功率、脑复苏及48h存活率。并与既往未应用纳洛酮治疗的33例(对照组)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CPR成功率为58%(19例),对照组55%(18例),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脑复苏成功率为36%(12例),对照组12%(4例),48h存活率观察组为42%(14例),对照组24%(8例),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对10min内心脏骤停脑复苏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