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周建英  俞云松 《浙江医学》2005,27(11):818-82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27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美罗培南等15种抗菌药物对2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为66.7%,其它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55.6%)、头孢吡肟(51.9%),美罗培南敏感率为29.6%.三维试验结果表明,12株产碳青霉烯酶中金属酶2株;单产AmpC酶3株.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2株阳性,与三维试验结果相符.根据参考文献设计VIM-2特异性引物,PCR反应结果阳性,经克隆测序证实VIM-2型金属酶.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产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用2-巯基丙酸和头孢他啶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耐亚胺培南PA金属β-内酰胺酶(MBL)产生率,并提取各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各耐药菌株外膜蛋白与标准菌株的差异。结果:48株耐亚胺培南PA中8株产MBL;在外膜蛋白SDS-PAGE图上发现32株缺少外膜蛋白OprD2,其中8株还伴随其他外膜蛋白的改变。结论: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外膜蛋白OprD2缺失或含量减少以及MBL的产生,或由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谱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基因分布和流行特性。方法:分析20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的药敏谱,筛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ESBLs基因(TEM、SHV、OXA-10、OXA-2、PER、VEB)。结果:5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25.48%(53/208),且对头孢替坦(CTE)、头孢唑林(CZ)、氨苄西林/舒巴坦(AMS)、呋喃妥因(FTN)等耐药率较高;53株亚胺培南耐药菌经PCR检测,产ESBLs菌株23株,其中TEM型16株,OXA-10型4株,PER型3株,未检测出OXA-2和SHV型。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主要为TEM型,且为多重耐药,临床应结合药敏谱,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本地区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2007年7月~2009 年10月本地区住院患者送检标本4247份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 VITEK 2 Compact 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 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测定,同时测定MIC。并对其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 产金属β-内酰胺 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为9.77%(415/4247),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为ICU、呼吸内科、普外科、脑 外科、骨科。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对其他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具有特殊性。结论 本地区产金属β-内酰 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布科室有特殊性,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 药性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e pseudomon asaeruginosa,IMPRPa)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将分离所得的18株全部耐亚胺培南的PA菌株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在检测,并对部分耐药基因进行了DNA测序。结果10(55.6%)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纸片协同法检测阳性,IMP、VIM、DHA、GES、CARB、TEM阳性率分别为22.2%(4/18)、33.3%(6/18)、11.1%(2/18)、33.3%(6/18)、16.7%(3/18)、22.2%(4/18),oprD2缺失率77.8%(14/1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可存携带2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能在同种和不同种细菌间横向传播,并产生多重耐药,严重影响临床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的诱导和选择性压力下,其耐药突变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喹喏酮类耐药基因、整合子基因.然后分别用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以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和选择,传代1周后,重新测定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对耐药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选择和诱导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染色体型AmpC 90.0%、β-内酰胺酶TEM 45.0%、耐消毒剂及磺胺类基因与β-内酰胺酶CARB均为30.0% 、AmpC β-内酰胺酶DHA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均为阴性,OprD2缺失率37.5%;在抗菌药物选择与诱导之后,在所检测的耐药基因中只有TEM检出率变化较大,从45.0%增至55.0%,由染色体型AmpC基因突变产生的高产AmpC酶菌株由原来的25.0%增加到47.5%.其他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诱导和选择前相比无变化.结论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应用抗菌药物诱导和选择后主要是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改变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西安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中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析产酶株的耐药特性.方法 收集西安地区6所三级甲等医院分离到的非重复性IRPA,采用IPM-EDTA纸片增敏法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IRPA,PCR法检测产酶阳性株的基因型,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IPM-EDTA纸片增敏法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IRPA 21株,检出率18.58%,其中包括6株产VIM型金属酶菌株,6菌株对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结论 西安地区可能存在产VIM型金属酶的IRPA,但多数IR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制可能为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产金属酶的IRPA为多重耐药菌,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方法 应用K-B法检测13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应用多底物.多抑制剂协同法检测、推测其耐药机制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①在本组135株菌耐药6株(6/135,4.4%),非多耐菌耐药3株(3/59,5.1%),多耐菌耐药3株(3/62,4.8%),RCPA,全耐药菌和无耐药菌。②RCPA和全耐菌耐药机制涉及各种碳青霉烯酶2株、外排泵10株和D2通道缺乏10株。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低,不同耐药程度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程度相似;多粘菌素B耐药机制独特,与目前主要的耐药机制关联不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 结果 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 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在我院的感染现状、产金属酶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茵药物的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检测其耐药性。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茵产金属酶。结果分离的136株铜绿假单胞茵中耐亚胺培南的菌株有85株(占62.5%),其中产金属酶的有22株(占16.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干部病房、呼吸内科、脑外科;IRPA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茵(Imipenem susceptible Pseudomonas aeruginosa,ISPA)耐药性有明显差异。结论IRPA对抗茵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ISPA且呈多重耐药,产金属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之一。加强监控和优化使用抗生素,控制IRPA在院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院2006年9月~2007年8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并分析亚胺培南耐药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常规K-B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若结果判定为耐药和中介,则进一步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3.7%,22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0常用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普遍较高,有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受试的11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协同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亚林  万军  周丽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74-3575
目的:讨论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中的协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K-B法通过单一使用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以及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联合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5.0%、35.0%和90.0%,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临床在治疗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经验使用二者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4.
半乳糖专一的绿脓杆菌凝集素(PA-Lectin)能凝集包括大鼠、家兔、小鼠、羊、猪等8种动物的红细胞,除鸡红细胞外,用木瓜蛋白酶处理的红细胞的凝集能力比未处理红细胞要强。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乳糖、密二糖、棉子糖、木糖和Na-EDTA能抑制PA—Lectin的血凝作用,但葡萄糖和N-乙酰葡葡糖胺无抑制作用。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半乳糖与PA-Lectin的结合,其结合常数为6×10~3L/Mol。此外,凝胶过滤分析表明,PA-Lectin的单体易于聚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将半乳糖交联于淀粉,制备了半乳糖—淀粉凝胶(Gal—starch gel),并利用Gal-starch gel亲和层析法成功地提纯了半乳糖专一的绿脓杆菌凝集素(PA-Lectin)。同时,根据产率、纯化倍数、PA-Lectin的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作者将Gal-starch gel法与Gilboa-Garber等报道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外,文中还对Gal-starch gel法提纯的最适条件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绿脓杆菌(PA,又名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动物模型,并从病理学、微生物学、影像学方面进行评价,探索并优化建模方法,为临床绿脓杆菌肺炎相关研究提供可行的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24只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喷雾吸入法,隔日接种反复感染家兔,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接种后隔日一次行胸部CT扫描。比较二组家兔的体重、体温、血象及精神状态;观察实验组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改变。结果吸菌组家兔体重下降,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早期出现寒颤发热,躁动不安,晚期反应迟钝。大体标本早期有明显的充血、水肿及颜色变化等改变,进展期出现脓肿、出血、实变、质地变硬等。镜下观察表现为急性、慢性肺炎和急慢性混杂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使用喷雾吸入法反复感染新西兰兔,可成功建立家兔绿脓杆菌肺炎模型。  相似文献   

17.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 was purified from the strain PA-103 of the bacterium and labelled with ~(125)Ⅰ.Then the exotoxin was injected intomice through their tail vein.Then autoradiographic tracing,histopathologicalexamination,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and antiserum protection test werecarried out in the mic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iver is the target organ ofthe exotoxin and both the hepatocytes and kupffer cells are the target cells whosesevere damag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cute death of the intoxicated animals.  相似文献   

18.
利用CiteSpace软件处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相关文献数据,对历年文献量、主要发表期刊、合作情况、共被引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该领域研究热点、现状、成果等,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E)的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1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的相关基因(TEM、OXA-10群、SHV、oprD2、IMP、CARB、blaDHA、VIM、PER、GES、VEB)。[结果]16株铜绿假单胞菌TEM阳性4株(25.00%)、OXA-10群阳性5株(31.25%)、SHV阳性5株(31.25%)、orpD2阳性16株(100%)、IMP阳性2株(12.50%)CARB阳性1株(6.30%)、blaDHA阳性1株(6.30%)、VIM阳性1株(6.30%)、PER阳性0株(0)、GES阳性1株(6.30%)、VEB阳性0株(0),且部分菌株携带3个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没有导致院内感染的流行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体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Pa,采用LB肉汤-吸痰管系统培养BF,建立体外BF模型,银染法观察BF变化。将黄芩苷作用于BF,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5.65mg/L的黄芩苷即可抑制和破坏BF。结论黄芩苷对体外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