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②方法对26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患者主要见于青壮年男性,猝死发生时记录到可救治的心室颤动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V1、V2导联以ST段下斜型抬高、T波倒置为主。④结论Brugada综合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心电图表现与文献资料相似。有家族史者比无家族史者病情更凶险。  相似文献   

2.
Brugada综合征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从而识别此类病人。方法分析2例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结果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都表现为不完全性RBBB,V1~V3导联ST段抬高。结论对于有反复晕厥或心悸、胸闷等症状的青壮年男性,若心电图表现为不完全性RBBB,V1~V3导联ST段抬高,要高度警惕Brugada综合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可引起室颤和猝死高危风险的心脏离子通道异常疾病,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伴V1~V3导联阵发性或持续性ST段抬高(≥0.1mV).目前尚未见中国哈萨克族人群Brugada综合征发病率的资料.文中通过对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住院患者心电图的回顾性分析,初步了解哈萨克族人群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按照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对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1995年1月至2006年8月9046例心电图资料进行筛选. 结果:9046例中,年龄16~74岁,平均(37.7±14.6)岁.23例心电图呈Brugada样心电图征,发生率为2.54‰,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16‰(11/2643)和1.87‰(12/64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16~45岁和>45岁人群中发生率分别为3.42‰及1.34‰,两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典型(Ⅰ型)和不典型(Ⅱ、Ⅲ型)Brugada心电图改变分别为2例及21例,发生率分别为0.22‰及2.32‰. 结论:Brugada样心电图征在新疆哈族住院患者总发生率为2.54‰,以青壮年男性多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40-43
目的:探究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在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征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伴有猝死家族史(心电图胸前导联呈ST段抬高)的3个家系(9个成员)为试验组,另择取同期来本院体查的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常规与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检查,探究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对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征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9个成员均行体格、超声心动图检查,家系1常规与高位右侧胸前导联未显现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家系2先证者常规心电图J波呈现增高,V1’~V3’导联J波呈增高趋势,维持0.15~0.5 m V;家系3中的例1、例3心电图提示为Brugada综合征,V1"~V3"导联J波明显增高,维持0.2~0.7 m V。32例健康体检者中,20例常规心电图呈早期复极,1例V1’~V3’导联J波明显增高,11例V1"~V3"导联J波显著增高,所有健康体检者均不吻合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标准。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而言,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能有效提升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2例心脏性摔死获救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中25个成员进行调查。结果除2例先征者外,家系中还有5例心电图具右束支传导阻滞伴STV1~V3抬高特征,支持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疾病,值得临床医生和心电图技师重视。  相似文献   

6.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V1~V3导联的ST段抬高、T波倒置,伴有或不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特征:患者可突然发生晕厥、室速、室颤或猝死,其特点是:无明显诱因,常发生在10Pm~8Am之间,既夜间睡眠期间.尸检无明显异常.应将Brugada综合征现象作为恶性心律失常高危因素的标志,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跟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Brugada综合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有着相似之处,需要与之鉴别.  相似文献   

7.
Brugada综合征     
《疑难病杂志》2007,6(12):713
Brugada综合征符合亦称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抬高、猝死综合征,是指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发生的“特发性”心室颤动(IVF),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ST段抬高和猝死的一组病征。本征首先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 P和Brugada J两兄弟在IVF中发现一群有特殊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临床病征。以后世界各地不断有病例报道,1996年日本Miyazaki等首次将此独特的临床电生理病征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近年来国内亦有少数病例报道。本征占所有心律失常性猝死的5%~10%,以男性为主(男女之比一般为10∶1,远高于IVF的2∶1),发…  相似文献   

8.
1992年西班牙Brugada P及Brugada J[1]两兄弟首先报道了8例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抬高+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史的病例.1996年日本Miyazaki等首次将具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特点但心脏结构正常的一组临床病例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据统计,中青年时期突然死于心脏疾病的患者中Brugada综合征占20%[2].本文通过对3例Brugada患者临床及心电图进行分析,探索导致Brugada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进一步了解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分析52 461份心电图Brugada综合征的检出情况。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2月,从我院门诊心电图室收集常规心电图52 461份,严格按照筛选标准检出具有Brugada综合征特征的心电图,并对检出的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共检出Brugada心电图征病人39例(0.74‰),均为男性,其中Ⅰ型10例,Ⅱ型26例,Ⅲ型3例。39例中确诊Brugada综合征6例,疑似诊断1例。确诊的6例病人,4例安装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现生存良好;2例拒绝安装ICD者死亡。结论 Brugada综合征在本组人群中检出率为0.11‰,占已检出Brugada心电图征的15%;建议对于确诊的Brugada综合征病人给予ICD治疗,否则发生猝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Brugada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缺陷并具有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而不出现尖端扭转现象)、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倾向的原发性心电紊乱性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从静息基因携带者(仅携带SCN5A突变基因,无临床症状,在基础和药物激发条件下心电图仍无异常)到猝死者之间,还包括仅通过强钠通道阻滞剂激发试验才表现出心电图异常者、无症状的自发心电图异常者、晕厥反复发作者、猝死生还者,代表了一个较宽的临床病谱.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家族聚集性.在亚洲,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多见于无心脏结构异常的年轻男性,猝死通常发生在后半夜睡眠中.心电图表现为正常的Q-T间期、右束支传导阻滞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自1991年Brugada P和Brugada J[1]报告于临床以来,由于其显著的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和夜间猝死这一凶险的预后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001年Hurst JW将Brugada描述的V1-V3导联特征性心电图表现称为"Brugada"波.Brugada波[2]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构成Brugada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RS-T抬高(终末R′波和ST段上抬)可能是一种正常变异.然而,19 92年Brugada报导V1~V3导联右束支阻滞和持续性ST段上抬与心源性猝死有关,并提出具有此心电图特征的患者属特发性心室颤动的一个亚群.本文通过对78例病人的频谱心电图加以分析,并通过1~3年的随访,认为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频域心电图中功率谱、脉冲响应、相关函数的阳性对Brugada综合征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国人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附4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人Brugada综合征(BrS)的临床特征,采用计算机和人工文献检索收集文献及本院的病例,由两位医师进行分析,剔除重复的、非国人的病例。共49例,男性45例,女性4例,19-73(42.9±13.2)岁。有临床症状40例,主要表现为猝死29例、晕厥27例;有猝死或晕厥家族史17例,14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率82.4%;无猝死或晕厥家族史32例,15例发生MVA,发生率为46.9%(P<0.05)。14例有MVA发生时间记录,其中11例发生时间段为7:00pm-7:00am;ECG显示V1、V2导联ST段以下斜型抬高为主,V3ST段以马鞍型抬高为主。提示国人中BrS并不少见,其特征与国外报告相似。  相似文献   

13.
孙春荣 《河北医学》2003,9(7):672-672
Brugada综合征是西班牙学者Brugada 1992年首先报道的[1] 。是没有心脏结构改变而具有特异性的心电图表现 ,能反复发生室颤而引起的心脏猝死的一种新的心脏综合征。我院于 2 0 0 2年 6月遇到 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4 3岁 ,因凌晨 4时睡眠中突然出现胸闷 ,全身乏力 ,神志清醒 ,持续约 4 0min ,症状未完全消失。急查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V1~V3导联ST段抬高0 .3~ 0 .6mv ,并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P -R间期 0 .2 0s ,Q -T间期 0 .34s。既往无心脏病史 ,心电图正常 ,门诊可疑以急性前间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14.
Brugada综合征     
1992年西班牙学者Brugada等[1]首先报道了8例具有特殊临床特点和心电图特征的新病症,其特点是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心电图表现为V1~V3导联ST段持续性抬高,右束支阻滞,正常Q-T间期,反复发作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猝死,后称为Brugada综合征。近年在美国、日本相继报道,最近在中国人群中亦有发现。由于该病与猝死密切相关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Brugada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心电图特征、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等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Brugada综合征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主要分布在亚洲,尤以东南亚国家发病率最高,它是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15.
郑忠良  高雪玲 《中外医疗》2009,28(36):174-175
Brugada综合症是一种和钠通道相关的遗传性心电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晕厥或猝死家族史,以及特征性的心电图,也有人称Brugada波,即:右胸前V1~V3导联ST段穹窿型抬高为特征。多发生在30~40岁之间。治疗:目前无重大突破,置入性心脏除颤器(ICD)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药物:有效的有奎尼丁。  相似文献   

16.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 :V1 ~ V3导联的 ST段抬高、T波倒置 ,伴有或不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特征 :患者可突然发生晕厥、室速、室颤或猝死 ,其特点是 :无明显诱因 ,常发生在 10 Pm~ 8Am之间 ,既夜间睡眠期间。尸检无明显异常。应将 Brugada综合征现象作为恶性心律失常高危因素的标志 ,予以高度重视 ,密切跟踪观察 ,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Brugada综合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有着相似之处 ,需要与之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1997~2004年入住我们医院的21例Brugada综合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观察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探讨发热与Brugada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男20例,女l例)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中有4例(均为男性)为发热性疾病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起病。结论 发热作为Brugada综合征的常见诱发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年体检的心电图资料,对其中266例呈早期复极表现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9101例中共检出早期复极综合征266例,发生率2.92% 男5.10%,女0.22% 18-40岁男性207例,占总发生率的77.8%.ERS特征性心电图最常见于V4、V5、V6导联,肢体导联单独出现者少见,往往合并胸导联同时出现J 波,运动时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电图的早期复极表现.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40岁以上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应提高对有症状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将16例患者按症状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症状)10例,B组(有不明原因的晕厥或猝死)6例。定期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归档。结果B组中3例监测到室速、室颤,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另外13例为特发性Brugada综合征样心电图改变。结论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心律失常和心电图两部分表现来判断。  相似文献   

20.
Brugada波是一种特殊的心电图,Brugada波患者常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称为Brugada综合征.因Brugada综合征预后严重,Brugada综合征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院近几年住院病人中,发现4例Brugada波患者,其中2例具有Brugada综合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