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pH值6.3的HAc-NaAc介质中,血清白蛋白使锌(Ⅱ) - 2,2′-联吡啶络合物在-1.20 V(vs.SCE)处的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流降低值与加入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BSA和HS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40.0 mg·L-1、0.5~50.0 mg·L-1,检出限均为0.2 mg·L-1.应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胭脂红酸极谱分析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值为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胭脂红酸在滴汞电极上-0.54V(vs.SCE)处有一个灵敏的极谱还原峰,加入人血清白蛋白(HSA)后,两者之间发生结合反应形成复合物,其还原峰电位不变,而还原峰电流明显下降。峰电流的降低与蛋白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优化了结合反应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建立了测定血清白蛋白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应用于人血清白蛋白的测定,线性范围为2.0~70.0mg·L-1。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考马斯亮蓝G-250光度法一致。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选择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蛋白质对DBC-偶氮羧光散射增强的效应,拟定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pH 4.1的Britton -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DBC-偶氮羧结合,产生强烈的共振光散射.在362 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较大,且光散射强度与加入的蛋白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中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05~7 mg·L-1、人血清白蛋白(HSA)在0.05~8 mg·L-1、溶菌酶(Lyso) 在0.05~7 mg·L-1.该法用于人血清总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孔雀石绿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4.7的NaAc-HAc缓冲液中,孔雀石绿(MG)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使孔雀石绿在-0.72 V(vsSCE)处有一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下降,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浓度在0.5~2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nA)=-4.78+41cBSA(mg/L),相关系数r=0.996(n=10),检出限为0.4 mg/L.可将该方法应用于血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用电化学方法对Cu(Ⅱ)-SCN-二元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0.04 mol/L的高氯酸介质中,Cu(Ⅱ)-SCN-二元配合物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生成一种非电活性的复合物,导致Cu(Ⅱ)-SCN-二元配合物的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流降低值Δip如在一定范围内与BS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5~5.5 mg/L,相关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0.5mg/L,所以该法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离子强度、温度、酸度条件下,血竭总黄酮(tFSD)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tFSD能不同程度地猝灭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荧光强度,BSA的荧光强度猝灭得更显著;在288~298K间,随着温度的升高,BSA-tFSD和HSA-tFSD两荧光体系的猝灭程度降低,推测tFSD对BSA、HSA的荧光猝灭作用不是动态猝灭,而是静态猝灭;在pH6.0~pH10.0间,随着pH的提高,tFSD对BSA(HSA)的荧光猝灭程度上升,说明tFSD与BSA(HSA)之间以非静电作用为主,并形成了不发荧光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7.
韩军英  孙伟  吉洁  焦奎  陆路德 《化学试剂》2005,27(5):283-285
在pH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钙色素与蛋白质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使钙色素在溶液中的游离浓度降低,从而造成钙色素于-0.31V处产生的二阶导数极谱还原峰电流下降而峰电位不变。在优化的结合反应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浓度在4.0—70.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nA=69.93c(mg/L)-192.90,(r=0.992)。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G-250光度法一致,回收率令人满意。此方法还可应用于牛血红蛋白、卵清白蛋白等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新型含硒席夫碱2-苄基亚胺基次甲基-4-(3-苄基亚胺基次甲基-4-羟基-苯硒基)苯酚(BBH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pH值条件下BBHP主要通过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方式使HSA的内源荧光得以强烈猝灭;BBHP与HSA主要有1个结合位点数,298 K时的结合常数为1.392×106 L·mo1-1;该结合反应为自发的放热过程,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o)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两者之间的结合距离r=2.42 nm,同时考察了BBHP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彭贞  张忠平  薛建跃 《化学世界》2006,47(2):78-80,77
结晶紫(CV)是一种三苯甲烷类染料,常用作生物染色剂和无机离子的显色剂,在pH4.5的NaAc-HAc缓冲液中结晶紫与蛋白质能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使结晶紫在-0.82 V(vsSCE)处的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下降,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浓度在0.5~3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38.7 728.84CBSA,相关系数r=0.998(n=10),检出限为0.2 mg/L。可将该方法应用于血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5-磺基水杨酸(SSA)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结果表明,SSA可以猝灭BSA的荧光且使BSA荧光发射峰蓝移,但峰形未改变;随SSA浓度的增大,BSA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红移且强度逐渐增强;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得到BSA-SSA体系中供体(BSA)与受体分子(SSA)间距离为2.42nm。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pH为2.5的BR缓冲酸性介质中,偶氮胭脂红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鸡蛋白蛋白(OVA)及免疫球蛋白(γ-IgG)等蛋白质作用产生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信号,最大散射峰位于594nm处。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增强RLS强度在594 nm处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在0.025~0.406μg/mL之间,生物体液中大部分常见物质均不产生干扰。该法应用于人血清样品测定,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2-乙基-3-甲基-吡嗪(NEMP)的相互作用.应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及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获得3个不同温度下(288、298、308 K)两者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q)...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噻菁染料Dyel,在PBS缓冲溶液中实现对人血清白蛋白(HSA)高选择性检测.向Dyel-PBS体系中加入HSA后,通过检测荧光,发现Dyel在444 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说明此体系可应用于HSA检测.优化检测条件后,在HSA浓度为3-30 mg/L时,HSA与Dye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相似文献   

14.
在pH 4.7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邻二氮菲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使邻二氮菲在-0.99 V(vs.SCE)处的还原峰电流下降,电流降低值与所加的蛋白质(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2.0~22 mg/L,2.0~20 mg/L和4.0~26 mg/L;检测限分别为1.0 mg/L,1.0 mg/L,2.0mg/L。运用该方法测定了人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2,4-二氯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2,4-二氯苯酚(DC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CP使HSA的荧光强度发生了静态猝灭.根据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求出DCP与HSA在292 K、298 K、304 K、310 K下的有效猝...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15,(7):1285-1289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在298 K时分别是7.043 7×102L/mol和0.970 3,化合物与BSA以接近1∶1(物质的量比)的比例生成基态复合物;热力学数据表明化合物与BS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ΔH0,ΔS0,ΔG0);结合距离(r)为3.49 nm,表明化合物与BSA分子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7.
防晒剂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极谱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了2,4-二羟基二苯甲酮分别在B-R缓冲溶液中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在pH4.30的B-R缓冲溶液中,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二阶导数峰电位为-1.20V(vs.SCE),二阶导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mol.L-1~8.0×10-6mol.L-1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s-2)=45.48+1.034×108c(mol.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为不可逆吸附波。  相似文献   

18.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1-甲基-2,6-二苯基-哌啶酮-4(MP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结合位点数(n)、结合常数(KA)和热力学参数如ΔHθ、ΔGθ、ΔSθ等.结果表明,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MPP与BSA以1:1结合,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了MPP与BSA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19.
以电化学法和光度法对铬黑T(Eriochrome black T,EB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pH5.2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液中,EBT有两个氧化峰和两个还原峰,加入BSA后EBT峰电位不变,峰电流下降,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BSA的电分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下降值与所加的BSA量在2.0×10-6~1.0×10-5mol/L、2.0×10-6~6.0×10-7mol/L和6.0×10-7~5.0×10-8mol/L范围内呈线性响应,检测限为1.0×10-9mol/L。通过测定BSA引入前后的一些电化学参数,推测EBT与BSA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探讨了BSA与EBT的结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DBM-偶氮胂(DBM-ASA)与血清白蛋白(BSA)的反应。在室温下,于pH 2.9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及乳化剂OP存在下,DBM-ASA与血清白蛋白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30 nm处,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max=5.73×105L/(mol.cm),BSA在浓度10.0~7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加入乳化剂OP可显著提高体系灵敏度与稳定性。加入少量乙醇能提高反应灵敏度。用本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