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探讨李仲愚杵针针刺镇痛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了橇针对正常大鼠及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大鼠的不同脑区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影响,并与是针作比较。结果显示:杵与电针一样,在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区后,能明显提高间脑和端脑5-羟色胺与5-羟醋酸吲哚的含量,同时也可使间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下降,杵针对端脑的NE以及两脑区多巴胺的影响未见明显的影响。腹腔注射PCPA后大,大鼠脑内T-HT、5-HIAA含量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及再灌时单胺类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脑缺血时单胺类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3-aceticacid,5-HIAA)的变化,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30min及结扎30min再灌2h后,测定上述递质的含量.结果发现:脑缺血后上述递质在脑组织中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再灌后DA,NE,5-HT均恢复至正常水平,5-HIAA恢复并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SpragueDawley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n=10,大鼠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NS)2ml·kg-1;②利血平组:n=6,大鼠ip利血平2.0mg·kg-1;③苯海索组:n=6,大鼠ip苯海索3.0mg·kg-1,每隔4h给药1次,共5次;④苯海索加利血平组:n=6,大鼠ip苯海索3.0mg·kg-1,每隔4h给药1次,共5次,最后一次给药时同时ip利血平2.0mg·kg-1。各组动物均在最后一次给药后1h断头取脑,分出皮层、海马、间脑和脑干。荧光法测定各脑区单胺递质含量。单胺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结果:①利血平使大鼠皮层、脑干、间脑和海马NE、DA、5HT显著下降,5HIAA显著升高;②苯海索使大鼠皮层、脑干、间脑和海马NE、DA、5HT和5HIAA显著升高;③苯海索和利血平联合用药后,大鼠间脑DA、海马NE显著升高,皮层、脑干、间脑和海马5HIAA显著升高。结果提示:利血平可以耗竭脑内单胺递质,苯海索可以提高脑内单胺递质的浓度,苯海索可以拮抗利血平耗竭脑内单胺递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用萤光法检测急性重复缺氧动物脑组织中DA、NE、5-HT,5-HIAA等4种单胺类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与未经缺氧处理的对照组(A)、缺氧1次的实验对照组(B)及急性重复缺氧4次后饲养2d实验对照组(D)等3组动物相比,急性重复缺氧4次实验组(C)动物脑组织中DA、5-HIAA含量显著升高,NE含量显著降低;5-HT较缺氧1次组显著上升,而A、B、D3组动物脑组织中上述4种成分含量接近。结果提示脑组织中单胺类物质可能参与急性重复缺氧动物对缺氧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大鼠经^60Co-γ线全身照射和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都有显著性改变,但变化特点不完全相同,前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明显升高,后者DA变化不明显,NA则显著降低;前者DA/DOPA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后者5-HT/5-HIA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作者认为这些特异性变化与模型动物体内NA甲基化作用及MAO活性的增强或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苯海索(TH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反脑皮质内单胺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SAH动物模型,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结果SAH后脑皮质内NE(P〈0.01)、5-HT(P〈0.01)、5-HIAA(P〈0.01)的水平均显著升高,DA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HP要明显抑制S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了岩黄连总碱急性给药对大鼠脑中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岩黄连总碱50,100mg/kg,S.C.能显著降低纹状体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对多巴胺(DA)水平无明显影响.但使DA/DOPAC,DA/HVA比值升高,亦使边缘系统5-HT/5-HIAA比值升高.提示岩黄连总碱对这些脑区DA和5-HT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锰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及可能的细胞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经饮水染锰(MnCl2·4H2O2.5和0.5g/L)90d后,取脑组织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双羟苯乙酸(DOPAC),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以及脑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高剂量组的5HIAA和HV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SOD活性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高,DA、DOPA含量与谷胱甘肽含量呈负相关,5HIAA、HVA含量S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锰可影响DA和5HT的代谢,而巯基和SO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欧阳珊  陆雪芬 《湖南医学》1999,16(5):323-325
【目的】分析脑缺血时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变化的规律并比较其敏感性。【方法】结扎成年蒙古沙土鼠左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以动脉假手术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缺血6h新皮层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HT)、3,4-二羟吲哚乙酸(DOPAC)、高香划酸(HVA)、5-羟朵乙酸(%-HIAA)、色氨酸(Trp)含量。【结果】结扎侧单胺递质含量显著降低,其代谢产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溃疡大鼠胃肠道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正常及MPTP(1甲基2苯基1,2,3,6四氢吡啶)溃疡大鼠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3,4-双羟苯乙酸(DOPAC)、多巴胺(DA)、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正常大鼠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含有丰富的DA和DOPAC。侧脑室注射MPTP后大鼠胃体、十二指肠粘膜DA减少并持续较长时间,减少程度同用药时间、剂量平行。胃体DA减少的同时伴有5HT减少、十二指肠5HT升高。提示DA在溃疡病的发生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5HT亦参与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电针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儿童语言智商(VIQ)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对不同年龄组MR儿童的智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正常组与异常组的VIQ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电针“智三针”(即本神双侧、神庭)等穴位后,其VIQ小年龄组平均提高12.46±3.47,大年龄组平均提高10.43±3.2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2.05,P<0.05);BAEP异常组平均提高11.86±4.56,BAEP正常组平均提高9.21±3.1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2.07,P<0.05)。说明电针治疗提高MR儿童的VIQ的幅度,受其年龄层次及BAEP的影响,证明针灸疗效与机体机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电针内关穴诱导大鼠延髓原癌基因c-fos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诱导大鼠延髓内的原癌基因c-fos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电针内关穴可引起大鼠延髓内神经元的广泛c-fos表达,其FOS样免疫反应(FOS-like-immunoreactivity,FLI)阳性刘经元广泛分布于延髓的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下橄榄核、楔束核、楔束外核、腹外侧网状核、疑核,网状结构中也散在分布着ELI神经元如网状巨细胞核等。[结论]提示电针“内关”穴激活了上肢的本体觉传导路,并且激活了延髓内与内脏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  相似文献   

13.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情况,本研究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痴呆程度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口服喜德镇对照组(两组N=33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张氏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社会活动功能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aire,FAQ)评分和对比分析,并检测了两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  相似文献   

14.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模型组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背部给予空白对照药物敷贴;地塞米松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空白对照药物敷贴;穴位贴药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的生理盐水,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治疗药物敷贴,穴位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疗程结束24 h内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观察其炎症情况,并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比较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肺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穴位贴药组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但对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而IFN-γ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中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但地塞米松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穴位贴药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外周血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刺智三针和四神聪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的不同分为3个等级,再随机分为电针组(主要针刺神庭、本神、四神聪等穴位,连续治疗4周)23例和对照组(口服尼莫通,每次 30 mg,每天3次,连续治疗4周)2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DS、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主要症状观察表等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DS、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好转(P<0.01),其中以电针组的疗效较好(P<0.01)。【结论】提示电针智三针穴、四神聪穴对血管性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所形成的功能障碍,以及主要症状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皮下埋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62例,按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皮下埋线组31例和针刺组31例,两组均在治疗3周后综合评定疗效,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分级评分。[结果]皮下埋线组基本痊愈15例(48.4%),显效7例(22.6%),有效7例(22.6%),无效2例(6.4%),总有效率为96.3%;针刺组基本痊愈9例(29.0%),显效9例(29.0%),有效10例(32.3%),无效3例(9.7%),总有效率为90.3%。两组比较,皮下埋线组的基本痊愈率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均有改善(P<0.01),且皮下埋线组的改善作用比针刺组更优(P<0.05)。[结论]皮下埋线治疗可提高颈椎病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制中药药膏(附子、人参、肉桂、丁香、冰片等组成)穴位敷贴大椎、关元、中脘、足三里穴,对照组给予不舍药物的安慰膏穴位敷贴与治疗组同样穴位;2组均每日敷贴1次,每次1h,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压及防石胶囊预防胆囊胆固醇和胆红素结石的作用。【方法】①预防胆固醇结石实验:将75只豚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每天只喂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熊去氧胆酸(UDCA)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UDCA(剂量为50 mg/kg),防石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加防石胶囊(剂量为1 g/kg),耳压组喂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并每天按压耳穴中胆俞、胆囊穴及日月等穴;②预防胆红素结石实验:将64只豚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每天只喂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喂胆红素结石诱石饲料,防石组喂胆红素诱石饲料加防石胶囊(剂量为1 g/kg),耳压组喂胆红素诱石饲料并每天按压耳穴(穴位同前)。【结果】2个月后检测结果显示:预防胆固醇结石实验中模型组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钙离子浓度显著性升高,防石胶囊及耳压法可显著性降低结石发生率及钙离子浓度;预防胆红素结石实验中模型组胆囊结石发生率及胆汁中胆红素含量显著性升高,防石胶囊及耳压法均可显著性降低结石发生率及胆红素含量(均P<0.05或P<0.01)。【结论】耳压及防石胶囊能预防胆囊胆固醇和胆红素结石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它们能分别降低胆汁中钙离子浓度及降低胆红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针灸配合中药复元汤( 主要由鹿茸、杞子、人参、丹参等药物组成) 对血管性痴呆(VD) 的疗效, 将6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针灸中药结合组( 简称针药组) , 每组各30 例, 治疗2 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 评分值、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 以及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 尤以针药组显著。故认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补肾中药治疗VD患者, 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刺胃经穴位对超重大鼠褐色脂肪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超重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褐色脂肪细胞形态学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 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剌组。正常组喂普通饲料,其他组饲喂高脂饮食12周;针剌组针刺超重大鼠的足三里、内庭穴15 d, 各组治疗前后均测量体质量、体长、计算体质量指数(Lee's指数),治疗后剥离肾周脂肪称(湿)质量,并取肩胛间褐色 脂肪组织,处理后于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大鼠体质量下降,Lee's指数和肾周脂肪质量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电镜下可见针刺组大鼠褐色脂肪细胞的毛细血管变得丰富,胞质中 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嵴排列致密。[结论]针刺胃经穴位对超重大鼠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可能与改变其褐色脂肪细胞的形 态、提高产热效能和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