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职称及工作年龄的人员在识别外周血细胞、骨髓血细胞及尿液沉渣有形成分形态识别能力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形态识别能力并制定更为有效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挑选具有典型形态学特征的尿液沉渣有形成分50例、外周血细胞、骨髓血细胞成分50例及便虫卵50例,制成电子图片,要求受评估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识别并书面记录;与准确结果进行比对计算不同层次人员形态学识别之间的差异。以卡方检验计算各组人员识别能力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有41名工作人员参与了本次调查,这些员工均参与涉及形态识别的岗位。所有员工对血液细胞的识别准确率均高于60%,对正常细胞的识别准确率高于90%,对寄生虫的识别准确率最低(61.00%)。高级职称员工及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员工总体形态识别高于低职称及工作年限低于5年的员工,其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1.67%和70.54%。结论:受试人员对常见形态学具有良好识别能力,对少见形态学识别能力较差。今后需在少见形态学及新员工和低级职称员工进一步强化培训强度并优化培训、考核方式,不到福安提高整体形态学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加强细胞形态学培训 有效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细胞形态学培训前后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情况.方法 由具有丰富形态学工作经历和资质的老师事先在显微镜下选定人体血液细胞和尿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的有形成分,让具有上岗资质的检验工作人员在显微镜下于规定的时间内辨认结果,并统计分析与参考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多数工作人员对形态典型的血液细胞和尿液中有形成分均能正确识别,符合率达80%以上;但是对形态不典型的血液细胞、血液寄生虫和尿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标本中的某些有形成分的识别符合率较低;经对相关人员多次培训后形态学辨认的符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加强检验人员的形态学培训是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天娇 《海南医学》2003,14(3):23-23
近两年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国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由原来的直接血涂片或骨髓涂片观察诊断 ,改用现在所用的彩色细胞图谱辨认各种血液细胞 ,这是对于当前血液病诊断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 ,而传统的细胞形态学却日益薄弱而做出的改变 ,目的是为了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特别是年青检验工作者对血细胞形态的认识 ,提高细胞形态学的水平。2 0 0 1年到 2 0 0 2年我科共接到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图谱共 6张 ,每张有血细胞或骨髓细胞图片 10个 ,我室回报结果正确的有 5 2个 ,占 87% ,错了 8个 ,占13% ,根据回报的结果 ,在此做些简单的总结 :发放…  相似文献   

4.
<正>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对全国医院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我院是首批参加单位之一,目的主要是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提高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水平。从1999年开始发放彩图,2007—2008年发放光盘,从彩图和光盘中不断学习认识细胞,现将质量评价结果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过去10年参加血细胞形态学EQA的经验与不足,以求改进提高。方法:对2007~2016年参加的全国血细胞形态学EQA结果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95幅有效血细胞质评图片中,全国参评实验室平均符合率86.9%,本院符合率90.2%,本院骨髓细胞比末梢血细胞错报率高7.5个百分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异型淋巴细胞18次。结论:参加血细胞形态EQA提高了检验人员血细胞识别能力,有效保证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减轻了临床检验人员的工作压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不少检验人员过分依赖仪器,而忽视了对血涂片细胞形态的观察,这样难免会造成很多漏诊误诊,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即使是当前最先进的血液分析仪仍需要检验人员判断仪器做出的报警,进行必要的手工复检,以避免错误结果或异常细胞的漏诊[2]。有资料显示,国内各医院全血细胞计数(CBC)实际镜检率为<15%,大部分医院镜检率<5%,或者不进行镜检[3]。同时对每个血常规标本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互渗式整合培养在检验住院医师能力培养的做法及有效性,提高检验医师整体素质。方法将理论、实践、前沿、持续改进整合互渗,即按照《细则》要求制定轮转方案、轮转计划、小讲课计划、及技能培训计划,整理疑难病例供讨论学习,指导住院医师签发检验报告及形态学诊断报告,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住院医师与带教教师互评,鼓励住院医师参加省市级继续教育。设计能力评估量表,包含德、勤、能、技四方面共25项,对住院医师个人整体素质进行评分。结果住院医师在检验科22个月内完成血液、体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诊断、细胞遗传7个亚专业共24个岗位的培训,参加:1)小讲课85次:内容涵盖检验原理、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仪器操作、形态学识别、结果报告等,并接受培训后考核;2)技能培训103次:血涂片制备、尿沉渣镜检等;3)疑难病例讨论75次;4)出科考核8次:7次专业组考核和1次年度考核;5)签发报告1000余份,其中形态学报告50余份;6)能力验证及性能验证多次;7)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工作;8)临床沟通6次;9)省市级学术活动3次。能力评估均能达到合格,丢分主要为科研和论文。结论根据培养目标并建立整合互渗的系统培养方案,更有利于检验住培人员的人才培养和检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李晓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70-3970
目的探讨血液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之重要性以及血液病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瑞氏染色观察形态,用国际标准化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染色镜检辅助诊断。结果通过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细胞形态室骨髓象分析白血病317例,占72%;ITP56例,占12%;CAA39例,占9%;MM30例,占7%。结论形态学分析是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并通过实验室诊断分析,血液病逐年提高,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后,显示为异常的40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择正常血液标本4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血细胞的血液形态学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中16例血液细胞形态异常,假阴性率为4.0%,另外在联合了血液分析仪和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后显示132例血液细胞形态学异常,阳性率为33.0%;在实验组中128例血液细胞形态正常,假阳性率为32.0%;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异常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中,尽量联合细胞形态学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青  郑霞  汪华  童红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61-1163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骨髓液涂片观察细胞数量质量和变化,可以反映大多数血液病的病变状况[1]。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临床检验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2],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结果准确、及时、有效的保证。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又可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由于实验室所用的仪器、试剂、方法、检验人员素质的不同,检测结果往往差异较大,各实验室的结果缺乏认同性,往往为临床诊疗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包括从采集标本到发出报告的全面质量管理有十分必要的意义[3]。1人员及设施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由经过岗位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的检验或者临床医生担任,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方可签发报告[4]。要求检验人员具有丰富的形态学工作经验,扎实的临床知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制片、染色的差异及细胞本身的千变万化,往往给对细胞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就要靠实践来提高。定期举行或参加区域性及全国性的骨髓读片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在国内进行细胞形态分类,难以用仪器代替,理由是血细胞或骨髓细胞形态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而且分类计数...  相似文献   

11.
梁世波  覃志坚 《求医问药》2014,(3X):182-183
目的:分析常规浆膜腔积液细胞检验的现状与质量控制。方法:选择50张浆膜腔积液细胞图片,将其随机分发给我区5家医院的检验科人员并让他们对分发的图片进行识别。依据图片识别的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再次对我区5家医院的检验科人员进行浆膜腔积液细胞图片识别的调查,并对比两次浆膜腔积液细胞图片识别的质量控制情况。结果:①两次调查中存在的同类细胞:除核异质细胞外,肿瘤细胞、淋巴瘤细胞、细菌、间皮细胞、朗罕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两次调查中的识别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同类有形成份:与第1次调查相比,在第2次调查中,结晶、真菌、浆细胞识别的正确率均显著提高,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第1次识别的正确率相比,第2次识别的正确率明显上升,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质控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增强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骨髓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择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各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展开骨髓形态学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发现,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难治性贫血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较巨幼细胞性贫血组高(P<0.05);全血细胞减少、幼红幼粒细胞所占比例较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低(P<0.05).结论 在病态造血方面,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处,但是难治性贫血诊断应注意与病态造血情况结合,做出综合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诊断,则需要以骨髓形态学的红系巨变为主,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低年资护士对医院感染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临床科室及辅助科室11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有关感染学知识的调查.结果 对医院感染学知识不了解的占14.2%;基本掌握的占72.3%;掌握的占13.3%.22.3%的被调查调查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80,3%被调查人员认为知识主要来自学校教课书;31.2%认为在职自学可以获取;16.9%认为参加专题讲座可以获得.51.7%的低年资护士从未参加过专题教育.结论 应加强医院感染学知识的教育,开展医院感染学知识的全员培训,重视对低年资护士的带教,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的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于朝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47-2948
目的:总结临床检验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对某院2014年202例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前不合格标本有184例,占91.1%;分析中出现误差的标本有14例,占6.9%;分析后有4例标本不符合要求,占2.0%。结论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减少检验误差率,需要临床医护人员配合检验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更需要注重检验人员的技术合格性和操作规范性,积极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市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及培训意愿,以为提出市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方案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近3年市级医院不同岗位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了解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意愿.结果 近3年内,321例卫生技术人员中,有162例(50.5%)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最近1年有126人参与培训,占总人数的77.8%;162例参与培训的人员中,对所进行的培训非常满意56例(34.6%),比较满意32例(19.8%),一般满意15例(9.3%),不满意59例(36.4%);321例市级卫生技术人员中,愿意参加培训287例(89.4%),其中,256例(89.2%,256/287)愿意参加高级别的国家级或省级培训,198例(69.0%,198/287)例倾向于参加时长为1~2周左右的短期培训.结论 市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率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市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其综合素质,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的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7名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制定"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名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以女性居多;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2.63%;所学专业以预防医学为主,占45.61%;兼职比例为56.14%。过去三年中,参加的培训项目缺乏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较少;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对所接受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不高。结论目前北京市针对社区儿童保健人员进行了大量培训,但培训模式传统,学员满意度不高;在今后应做好培训需求评估,改革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乡级计划生育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水平。方法:采用集中理论讲解与分组实践操作的方法对乡级计划生育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血液、尿液、阴道分泌物基本常规检验技术。培训前后分别采用试卷测试、实践操作抽查、自评的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培训后理论测试及实践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乡级计划生育检验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培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训效果应及时进行评估,建立长期培训与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0年来参加卫生部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的经验和不足。方法:对卫生部临检中心22次形态学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0例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有56例误报,误报率约占25.45%。结论:通过室间质量评价开拓视野,但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改进目标,提高细胞形态学的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昆明市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情况,为今后的培训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参加昆明市第九期全科医生培训的115名学员关于临床技能操作的掌握和需求现状等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进行查询。结果培训后学员对临床技能操作完全和部分掌握的均在50%左右,同时50%以上的学员对其培训有非常强的需求。学员认为操作模块实训教学方式非常好的有65人(占56.5%);认为视频、面授、专家讲座相互结合教学方式非常好和好的共114人(占99.1%)。学员基本都能顺利通过技能操作考试,各考试科目(除胸部检查外)的及格率均在95%以上。17项临床技能操作考试科目中,鼻饲和问诊的优秀率最高,均为53.9%(62/115);四项穿刺的优秀率最低,为37.4%(43/115)。结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强、专业性高的临床技能操作。建议采用以视频、面授、专家讲座及临床技能操作模块实训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工显微镜检查仍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金标准",镜下形态识别能力是医学检验人员的基本功。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学生形态识别能力,首先要重视师资培养,加大设备投入力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