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高藻引黄水库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溴离子的高藻引黄水库水为处理对象,采用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进行连续运行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pH为7.8~8.1,出水色度、浊度、CODMn、UV254、TOC、藻类总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7%、53.8%、83.7%、68.6%、99.6%和100%;出水检出BrO3-,但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动力条件对引黄水库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维持光照、温度、营养盐等影响因子的一致性,设置不同流速,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流速小于0.19 m/s时,吸光度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流速大于0.22 m/s时,吸光度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流速在0.19~0.22 m/s之间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徐玲 《山东水利》2012,(9):53-54
常规水处理工艺处理高藻高有机污染原水难度大,淄博引黄供水厂通过复合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技术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进行试验分析和生产验证,研究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引黄高藻水库原水的除藻、除有机物的处理效果,为水厂实施原水污染应急方案和技术措施,完善常规水处理工艺探索新的途径。为提高水质,自2006年来一直持续投加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供水出浊控制在0.2NTU以下。  相似文献   

4.
水库水随季节变化而出现各种水质问题(高藻、高锰、低pH)是较普遍的现象。某水厂根据跟踪检测结果,对水库原水出现的水质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在生产工艺中采取投加不同净水药剂的方法,建立了氧化—吸附法除藻、氧化法除锰及中和法提高pH的安全保障系统。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水厂及时应对季节性原水水质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藻类暴发期间,容易使出厂水浊度升高,并产生藻腥味。以实验室小试结果为依据,对在预氯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集水槽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生声运行结果表明,预氯化-粉末活性炭工艺能有效去除出厂水中由藻类引起的异味,抑制沉淀池及滤池中藻类滋生,并可降低出厂水的浊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黄河下游引黄水库夏秋季节高藻水。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处理高藻水时,聚氯化铝最佳投加量为4mg/L,PPC最佳投加量为0.6mg/L。进行了混凝—沉淀—超滤和PPC预氧化—混凝—沉淀—超滤工艺中试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能将出水浊度控制在0.1NTU以下;投加0.6mg/LPPC能使组合工艺对原水UV254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0%和28%。将PPC预氧化技术和超滤技术联用,具有协同除污染作用,降低进入膜表面的污染负荷,缓解膜污染。  相似文献   

7.
针对引黄水库水低温低浊、高藻、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通过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研究开发了以超滤膜为核心的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积累了超滤膜净水厂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的大量实践经验。在东营建立了国内首座10万m3/d规模的饮用水膜处理示范水厂,出水水质满足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为今后超滤技术在城镇净水厂建设以及老水厂改造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除藻与控藻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过龙根 《中国水利》2006,(17):34-36
对我国富营养化湖泊藻类的去除和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针对目前使用的除藻与控藻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富营养化湖泊藻类控制的可行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是除藻技术的直接手段,而生物法是通过生物对藻类的控制来达到控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聚合氯化铝铁强化混凝去除藻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对微污染黄河水库水进行了强化混凝除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原水水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15mg/L,此时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4.67%和80.15%;PAFC的最佳pH范围是5.0~9.0,试验过程中无需对原水进行调节pH值;投加高分子助凝剂(JY)对原水的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混凝剂的复配可改善PAFC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JY的投加量为0.3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12.9%.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引黄水库冬季藻类异常繁殖造成出厂水异臭味问题,通过对环境因子以及藻类自身生物学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冬季藻类大量繁殖的限制因子是温度。水库冰封后20 d左右和解冻前20 d左右的水体温度适宜藻类大量繁殖,其繁殖产生的分泌物导致水体藻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增加,引起了出厂水的异臭味。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祥龙  彭勃  郭正  封克俭 《人民黄河》2004,26(10):26-27
为了解黄河流域水污染变化趋势,选取代表年份,对近20年来黄河干流水质状况、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水质呈明显恶化趋势;废污水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趋势有所减缓;生活污水所占比例已从80年代初的20%增加到2000年的近30%;主要污染物CODcr的排放量从80年代初的45万t增加至2000年的150万t,增加2倍多,已远远超过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20年来流域废污水大多为超标排放,说明流域废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2.
鸭子荡水库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命脉工程,承担着为基地工业、生态、生活提供用水的大任,其安全与正常运行关系着宁东乃至宁夏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研究了鸭子荡水库运行水质情况,分析了水库水温、浊度、pH值、COD、氨氮等指标,为鸭子荡水库后期蓄水运行方案的制定、二期水厂水处理工艺选择、消毒方案选择等提供了依据,可为黄河银川都市圈西线、东线供水工程等类似取水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及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水质状况及治理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汾河水库及其干流上游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概要性评价,分析了引黄水进入汾河前后水质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水体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质COD监测与评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原状水样COD值与含沙量的关系,推导出水样COD值与泥沙有机质含量间的转换关系式。经实验验证,原水样的COD值与其中悬浮泥沙的有机质含量定量相关,在一定条件下,泥沙COD值与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关系式互相换算。在此基础上对黄河原状水样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水相未受污染时,评价结果不能合理反映水质客观情况;水相受污染时,评价结果难以区分污染影响”的结论。另外,还对黄河COD澄清水监测与评价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黄河水质COD监测与评价采用原状水和澄清水同时进行的方案为最优,建议在水中含沙量不大于200mg/L时监测评价原状水,大于200mg/L时监测评价原状水和澄清水。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引黄水库水质变化及底泥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水力停留时间、水源系统特点等因素影响,胜利油田引黄水库水质与引黄水质存在差异。引黄水库水质变化与底泥污染负荷研究表明:引黄水库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藻类总数、溶解氧等指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水库水体沉积物中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底泥有机质含量高的全氮含量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大伟  徐辉  王刚 《人民黄河》2003,25(10):12-13,16
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加以研究以找到水污染防治的应对措施是急需的,也是必须的。在分析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造成水污染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分析实证研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了流域、区域与行业的统一管理,流域管理与科技的结合,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来源,流域责任意识的树立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各方的权、责、利,使各方都有所为、有所得,调动多方的积极性,真正建立权威、高效、统一、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等防治水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潼关—小浪底河段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黄河干流潼关—小浪底河段 1999年 1月中旬以来的严重污染状况 ,指出其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污染物主要来自渭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及入黄排污口。造成这次污染的主要原因除黄河流量小等自然因素外 ,还有流域省 (区 )水污染治理不力、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等人为因素。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黄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体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质量实施保护性管理 ,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4年南盘江水污染情况的调查、采样化验结果.对水污染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的大量水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水污染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