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PASMC,进行低氧并予以血红素氧合酶抑制剂卟啉锌-9(zinc protoporphyrin IX,ZnPP-9)处理,分为常氧12h组(N1组)、常氧24h组(N2组)、低氧12h组(H1组)、低氧24h组(H2组)、低氧12h ZnPP组(H1+ZnPP组)、低氧24h ZnPP组(H2+ZnPP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ASMC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 1.碳氧血红蛋白(HbCO)检测:采用双波长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bCO的吸光度,用以代替培养液中CO的相对含量。低氧12h培养液中HbCO较常氧时显著增高(P<0.01),至24h恢复至常氧水平(P>0.05);而低氧同时进行干预,H1+ZnPP及H2+ZnPP两组HbCO水平均下降,且明显低于单纯低氧组(P<0.01),两组与常氧组相比亦有差异(P<0.001)。2.流式细胞仪检测PASMC增殖指数(PI)与凋亡指数(AI):H1组PI较N1组下降(P<0.01),H2组则较N2组增高(P<0.001);H1+ZnPP组较H1组PI显著增高(P<0.001),H2+ZnPP组与H2组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H1组AI低于H2组(P<0.01),H1+ZnPP组AI高于H1组(P<0.001),H2+ZnPP组则低于H2组(P<0.001)。3.PC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H1组及H2组PASMC细胞核阳性反应颗粒分别按N1及N2组明显增加(P分别<0.01及P<0.001),H1+ZnPP组及H2+ZnPP组分别较H1及H2组增强(P<0.01)。4.Caspase 3免疫细胞化学:H2组与H1组比胞浆着色增强(P<0.05),ZnPP处理12h及24h分别较H1及H2减弱(P<0.05)。5.NF-κK免疫细胞化学:H1及H2组核染色分别较N1及N2组增强(P<0.001),而H1+ZnPP组及H2+ZnPP组则又分别较H1、H2组阳性核表达增多(P<0.01)。结论 1.低氧12h内源性CO对PASMC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对凋亡可能无直接影响;低氧24h CO促进PASMC凋亡作用明显,而对增殖的影响不显著。2.NF-κB可能参与了内源性CO抑制PASMC增殖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碳对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CO)对缺氧性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7只)、低氧组(6只)、低氧+锌原卟啉组(低氧+ZnPP组)(6只)及低氧+低浓度一氧化碳组(低氧+低浓度CO组)(5只)。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Fas多克隆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与凋亡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1.低氧+低浓度CO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PI)明显低于低氧组和低氧+ZnPP组(P<0.01),低氧+ZnPP组PI高于低氧组(P<0.01);2.TUNEL检测低氧+低浓度CO组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1);3.低氧+低浓度CO组Fas表达高于其余三组(P<0.01);4.低氧+低浓度CO组PI/AI与常氧对照组PI/AI相近约等于1。结论 CO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芯片技术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CO)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增殖相关基凼表达谮的变化。方法 取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20ng/m1)和Hemin(20μmol/L)进行刺激后,用Affymetrix表达基因谱芯片检测其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 Hemin刺激与PDGF刺激相比差异表达基因366条,与增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21条,上调11条,下调10条。其中原来在PDGF刺激下上调表达的一些基因(Map2k3、cyclinD1、PDGFA、mybL1、a.nape10、MMP14等)在经内源性CO刺激后其表达则显著下调。结论 内源性CO很可能是通过作用于MAPK途径来抑制PDGF的促增殖功能,同时伴有cyclinD1、cyclinG1、P21等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钙通道拮抗剂米贝地尔(mibefradil,Mib)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PDGF刺激组、Mib干预组、PDGF+Mib组,PDGF刺激组细胞用25 ng/ml PDGF刺激,Mib干预组细胞加入10μmol/L的Mib干预,PDGF+Mib组细胞予PDGF和Mib联合干预。通过MTT法检测48 h和72 h各组HPASMCs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48 h和72 h各组HPASMCs增殖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以72 h时的差异更明显;其中PDGF组均为最高,与其余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DGF+Mib组与Mib组、对照组,以及Mib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0/G1期及S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GF刺激组G0/G1期细胞比例最低、S期细胞比例最高,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Mib组与Mib组、对照组,以及Mib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各组间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GF组的PCNA表达最高,与其余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DGF+Mib组与Mib组、对照组,以及Mib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b组能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HPASMC增殖,抑制PDGF促进的细胞周期进程,对PC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一氧化碳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血红素氧化酶降血红素产生的内源性一氧化碳(CO)能够活化细胞内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传递神经元信息、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在长期增效、嗅神经发育和功能、伤害感受信号传递、发热反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缺氧缺血性脑损害中,CO可能对神经细胞既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一氧化碳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血红素氧化酶降解血红素产生的内源性一氧化碳(CO)能够活化细胞内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传递神经元信息、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在长期增效、嗅神经发育和功能、伤害感受信号传递、发热反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缺氧缺血性脑损害中,CO可能对神经细胞既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血红素氧合酶(CO/HO)体系在慢性低氧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探讨CO/HO体系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第1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1d组、低氧3d组、低氧7d组、低氧14d组;第2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锌原卟啉(ZnPP)均。均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称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的比例;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第一批大鼠肺内HO-1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低氧7-14d开始形成稳定的肺动脉高压,伴右心室肥大;血浆及肺组织心浆中CO含量分别于低氧1d和低氧14d时两次明显增高(P<0.01);低氧1-3d肺泡及肺泡间质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F=8.72,P<0.001);低氧+ZnPP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氧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CO含量明显 于氏氧组(P均<0.01)。结论 内源性CO/HO体系在慢性低氧刺激下明显增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的双峰现象,其中第2次代偿性增高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HO-1抑制剂的干预研究进一步表明,内源性CO/HO体系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下调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硫化氢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O)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硫化氢(H2S)/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影响。方法SHRVSMC分为氯化血红素(hemin)实验组和hemin对照组,硫电极法测定培养上清中H2S含量,竞争性RTPCR法检测细胞中CSEmRNA水平。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培养上清中H2S含量显著降低[(16.03±2.15)μmol/Lvs(13.31±1.74)μmol/L],CSEmR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0.17±0.04)vs(0.13±0.03)]。结论CO可下调SHR的VSMC中H2S/CSE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芯片技术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CO)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取Sprague-Dawley (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 20 ng/mL)和高氯血红素(hemin, 20 μg/mL)进行刺激后2 h,用Affymetrix表达基因谱芯片检测其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PDGF刺激后,Map2k3(P38)信号通路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Kras、Nras、丝分裂原蛋白激酶的激酶Map2k3 、细胞周期素CyclinD1、CyclinH、CyclinL1等的表达显著上调,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的表达显著下调。Hemin刺激后,P53依赖途径中的一些基因如:Gadd45α、P21、Trp53inp1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内源性CO所引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可能与P53调控途径密切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82-88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辛伐他汀抑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体外培养的大鼠PASMC分为对照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和辛伐他汀联合小白菊内酯(NF-κB抑制剂)干预组,每组6个样本。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ASMC的增殖及细胞周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通过RealTime PCR检测NF-κB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PDGF刺激组的各时间点MTT值,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给予辛伐他汀干预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较PDGF刺激组降低(均P0.05);辛伐他丁联合小白菊内酯干预后上述各指标下降更加明显,但与辛伐他汀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PASMC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NF-κB可能在辛伐他汀对PASMC增殖的抑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3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及地塞米松(Dex)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Dex治疗组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GATA-3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GATA-3 mRNA相对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CD4 T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HE染色评价各组小鼠气管炎性反应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GATA-3及mRNA水平、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ex治疗组GATA-3阳性细胞数及mRNA水平、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哮喘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结果表明Dex治疗组气管炎性反应明显缓解。结论GATA-3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呈高表达。Dex可阻断哮喘鼠肺组织GATA-3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释放,减轻气管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GATA-3在支气管哮喘小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 GATA-3圈套核苷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方法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GATA-3圈套核苷酸治疗组(ODN组)和突变圈套核苷酸治疗组(mODN组),每组8只.采用鸡卵白蛋白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通过呼吸道给药的方式,将GATA-3圈套核苷酸及突变GATA-3圈套核苷酸转染至哮喘小鼠肺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GATA-3蛋白的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肺组织IL-5、IL-13 mRNA表达;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GATA-3蛋白表达水平、肺组织IL-5、13 mRNA表达水平、BALF细胞总数及EOS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1);ODN组小鼠肺组织IL-5、1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a<0.01),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计数亦均较哮喘模型组显著减少(Pa<0.01),HE染色显示ODN组小鼠肺血管周围和支气管周围炎性反应明显减轻;而mODN组小鼠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GATA-3高表达在小鼠哮喘模型效应阶段呼吸道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GATA-3圈套核苷酸通过特异性阻断GATA-3活性,有效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哮喘小鼠呼吸道炎性反应.GATA-3 圈套核苷酸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治疗哮喘及其他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硫化氢体系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胱硫醚 γ 裂解酶 (CSE)基因表达的影响和硫化氢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 人工培养大鼠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实验分为 1.对照组 ;2 .硫氢化钠 (NaHS)组 :10 - 4mol/LNaHS处理 2 4h ;3 .低氧组 :氧浓度 1%以下 2 4h ;4.低氧 NaHS组 :低氧 2 4h ,10 - 4mol/LNaHS。每组各 6孔细胞。用3H TdR掺入估计细胞增殖 ,用定量竞争性RT PCR方法测定CSEmRNA含量 ,评价CSE基因表达。结果 低氧组平滑肌细胞中的CSEmRNA含量较对照组减少 67% (P <0 .0 1)。低氧组细胞的3H TdR掺入较对照组增加 66% (P <0 .0 1) ;NaHS组细胞的3H TdR掺入较对照组减少 3 7%(P <0 .0 1) ;低氧 NaHS组的3H TdR掺入较低氧组减少 2 9% (P <0 .0 1)。结论 低氧使人工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CSE基因表达下调 ,硫化氢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硫化氢(H2S)/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硝普钠(SNP)实验组和对照组,硫电极法测定培养上清中H2S含量,竞争性RT-PCR法检测细胞中CSE mRNA水平。结果SNP实验组较对照组培养上清H2S含量显著升高[(16.16±3.71)μmol/Lvs(22.71±4.84)μmol/L],但CSE mRNA的水平在SNP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16±0.06)vs(0.12±0.04)]。结论SNP对SHR血管平滑肌细胞中H2S/CSE体系发挥复杂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SW872脂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对SW872脂肪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872脂肪细胞 ,0 .6mmol/L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 ,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的总量 ;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肪的聚积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L 6对SW872前脂肪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分析IL 6对SW872成熟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0 .6mmol/L油酸刺激 72h ,几乎 10 0 %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细胞内三酰甘油的含量明显增加 ,油红O染色胞浆内可见丰富的脂滴 ;5 μg/LIL 6对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 ,10~ 5 0 μg/LIL 6明显抑制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IL 6对SW872成熟脂肪细胞的凋亡无影响。结论 IL 6能明显抑制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表明IL 6可能与肥胖有关 ,高剂量IL 6可降低肥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HSC)向粒-单系(CFU-GM)、红系(CFU-E)和淋巴系祖细胞(CFU-TL)增殖分化过程中HOXB6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全反式维A酸(ATRA)对其的影响。方法1.采用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ATRA持续干扰人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观察HSC经人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植物血凝素(PHA)分别诱导后,在培养第3天、第7天和第12天的CFU-GM、CFU-E及CFU-TL集落生成情况。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FQ-RT-PCR)检测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HOXB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人类造血干细胞向CFU-GM、CFU-E和CFU-TL增殖分化过程中,各组细胞HOXB6基因均有表达。2.随时间推移,CFU-GMHOXB6 mRNA在增殖分化的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表达最强烈,第12天表达明显减弱;CFU-E HOXB6 mRNA表达在第3天、第7天和第12天均持续增强;而在CFU-TL中,HOXB6 mRNA表达在第7天最强烈,第12天表达减弱。3.与对照组比较,ATRA可上调各组HOXB6基因的表达。结论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畸形和血管瘤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细胞数的区别。方法共收集真性血管瘤标本37例,根据Mulliken标准分成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血管畸形14例,将标本分成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14例血管畸形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DNA-PREPTMMLPR液和PI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得各期细胞数S%,G2/M%及增殖指数(PI);单细胞悬液标记CD34-FITC/CD31-PE/7-AAD试剂,测定血管内皮细胞数;用AnnxinV和7-AAD双染测定早期凋亡细胞数。结果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S%的细胞分别是5.99±1.85、1.92±0.65;G2/M%的细胞分别是7.46±1.82、5.94±1.63;PI分别是13.49±2.08、7.85±1.78,增生期的PI明显高于退化期(P<0.01);AV %分别是9.84±3.05、16.18±4.89。血管畸形的PI、S%分别是8.39±0.89、2.17±1.18,均比增生组低(P<0.05),与退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M%为6.23±1.64,与血管瘤的增生退化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血管畸形AV %为12.91±4.1,高于血管瘤增生组(P<0.05),与退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增生组和退化组的CD34 %各是0.915±0.33、0.36±0.12,血管畸形CD34 %为0.52±0.14,增生组较其他两组高(P<0.05),而血管畸形与退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1 %增生组、退化组、血管畸形各是7.77±2.48、5.29±1.72、5.775±1.52,三者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PI,S%,AV %及CD34 %可以区别增生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5)、PAH组(n=20)和MSCs移植组(n=20).PAH组和MSCs移植组大鼠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 -1),复制PAH肺血管重建动物模型.3组大鼠在同等条件下饲养.3周后,MSCs移植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5×109 L-1的经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细胞悬液1 mL,PAH组大鼠予等量低糖-Dulbecco改良Eagle's培养液(L-DMEM)注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28 d,观察3组大鼠肺小动脉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PAH大鼠用MSCs移植28 d后,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WD/TD%、VA%)、放射性肺泡计数、肺非肌性小动脉肌化程度均较PAH组显著改善(P<0.01);其肺小动脉的重构及超微结构的血气屏障、线粒体、板层小体等改变均有明显改善.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新生血管并形成侧支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结论 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并逆转肺动脉重构的进程,其作用机制是MSCs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了侧支循环,从而修复野百合碱诱导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