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口腔舌鳞癌p53基因突变及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腔舌鳞癌中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的表达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检测38例口腔舌鳞癌、20例口腔癌前病变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p53蛋白在口腔舌鳞癌、癌前病变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16/38)、10.0%(2/20)、0%(0/10)。39.5%(15/38)的口腔舌鳞癌存在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在p53基因突变的病例中,p53蛋白表达与其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结论: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过量表达与口腔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VrEN与Cyclin D1/CDK4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初步探讨PTEN在口腔鳞癌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口腔鳞癌、15例单纯增生、25例异常增生中PTEN、Cyclin D1/CDK4的表达,以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为对照。结果在口腔鳞癌中PTEN阴性、弱阳性表达的占21.8%,显著低于正常组、单纯增生组及异常增生组(P〈0.01);Cyclin D1及CDK4在OSCC中均以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为主,分别占53.3%和100%,显著高于正常组、单纯增生组及异常增生组(P〈0.01)。PTEN与Cyclin D1、CDK4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yclin D1与CDK4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研究结果提示PTEN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口腔鳞癌中PTEN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D1/CDK4,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基因表达及相互作用与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6例上皮异常增生和84例正常口腔黏膜p53、Ki-67、p16和cyclin D1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患者实际癌变率做了3年追踪调查。结果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p53和Ki-6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Ki-67同时过度表达与实际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率密切相关;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p16和cyclin D1表达失衡现象。结论p53和Ki-67同时过度表达及p16和cyclin D1表达失衡是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5.
闻梅娟  冯一中 《河北医学》2014,20(2):213-216
目的:探讨分析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p53在正常人口腔黏膜(NOM)、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在OLK及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56例和口腔白斑患者44例,随机选取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0例NOM、56例OSCC以及44例OLK患者的组织中MDM2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DM2和p53阳性表达率在NOM、OLK及OSCC组织中呈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正常黏膜中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0,口腔白斑组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56.8%和38.6%;口腔鳞癌组MDM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76.8%和69.6%,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口腔白斑组和口腔鳞癌组在MDM2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53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MDM2和p53蛋白在口腔白斑组(r=0.628)及口腔鳞癌组(r=0.829)均呈现正相关。结论:MDM2和p53蛋白功能异常是口腔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MDM2和p53表达水平与OLK和0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PDCD5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新基因PDCD5与p5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白斑,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PDCD5基因及p53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88.2%,白斑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63.3%,口腔鳞癌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30%;正常口腔黏膜组P53染色阳性率为0,白斑组P53染色阳性率为31.7%,口腔鳞癌组P53染色阳性率为60%.将PDCD5蛋白和P53在不同病例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指数(stainingintensity index,SⅡ)做进一步的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提示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以及口腔鳞癌组织中,PDCD5 SⅡ和P53 SⅡ呈明显负相关(r=-0.892,p=0.000).结论:在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组织中,不论PDCD5或p53基因是单独失活,还是同时失活,都可导致口腔黏膜上皮向癌变发展,甚至形成肿瘤;二者同时失活有叠加效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辅助检测口腔黏膜癌变的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3家族的成员p63在口腔鳞癌及其癌前病变(包括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探究其表达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1例正常增生、15例异常增生以及48例口腔鳞癌标本中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在正常及单纯增生组中均表达(100%),在异常增生组和口腔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14/15)和85.4%(41/48)。经非参数秩和检验统计表明,p6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63的表达与上皮增生程度密切相关,其改变可能成为上皮异常增生和癌变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pRb2/p130和P2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b2/p130和p27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8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的pRb2/p130和p27蛋白的表达。采用统计学分析和Image-Proplus5.0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pRb2/p130蛋白在口腔鳞癌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口腔粘膜中的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口腔鳞癌低分化组和高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27蛋白在口腔鳞癌低于正常口腔粘膜中的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口腔鳞癌中pRb2/p130蛋白和p27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性。结论pRb2/p130和p27蛋白在人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两者可能有协同抑制人口腔鳞癌发生和恶性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53和Ki-67在老年人口腔癌前病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53、Ki-67蛋白表达与老年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60例口腔粘膜上皮异常增生(28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32例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30例正常口腔粘膜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患者实际癌变率做了5年临床随访。结果 在正常粘膜组,p53不表达,Ki-67少量表达;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p53、Ki-67少数表达;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p53和Ki-67过度表达,与正常粘膜组、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Ki-67蛋白过度表达与实际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口腔粘膜癌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们的调控基因p53、Ki-6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伟伟  马洪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4):247-249,254
目的 探讨p5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1)p53在OSC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上皮单纯增生、50例上皮异常增生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有8例iNOS表达阳性(80%),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有38例iNOS表达阳性(76%),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皮异常增生组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53和bcl-2的基因产物在正常口腔粘膜(NOM)、口腔粘膜白斑(OLK)及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NOM(10例)、OLK(17例)、OSCC(32例)中p53和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p53在正常NOM中无表达,在OLK中有中度表达(阳性率29.4%),在OSCC中有较强的表达(阳性率56.25%);bcl-2在NOM中无表达,在OLK中有较强的表达(阳性率23.53%),而在OSCC中的表达(阳性率21.88%)与OLK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 p53的突变和bcl-2的过度表达,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了OLK和OSCC的形成;②在OLK的形成过程中,突变型p53和bcl-2的基因产物表达呈正相关,而在OSCC的形成过程中,二者的基因产物无明显相关性;③ bcl-2在OLK和OSCC的形成过程中,并非单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这一机制而起作用;④突变型p53的表达可作为OLK及OSCC的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口腔鳞癌中p27kip的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p27kip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7例口腔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p27kip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27kip蛋白在37例口腔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67.6%、93.3%、10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增高,口腔鳞癌组织中p27kip 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结论:p27kip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为口腔鳞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16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黏膜增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12例口腔上皮单纯增生,20例异常增生,40例口腔上皮鳞状细胞癌进行p16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口腔上皮单纯增生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口腔上皮异常增生、鳞癌Ⅰ、Ⅱ、Ⅲ级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0%、44%和33%。口腔黏膜异常增生、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Ⅰ级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Ⅱ、Ⅲ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分化程度的一个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和c-myc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在口腔鳞癌(OSCC)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0例口腔鳞癌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53和c-myc的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状况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结果:OSCC中p53和c-myc的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0%和63.3%,其mRNA表达率分别是80%和83.3%。p53和c-myc基因扩增量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这两种基因的扩增和mRNA表达在OSCC发生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OSCC中导致p53和c-myc扩增的某些因素可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53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6例正常口腔黏膜,72例口腔鳞癌组织的iNOS和P53表达情况,并分别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NOS与P53蛋白均在OSCC组织中阳性表达(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并分别与口腔鳞癌的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都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iNOS表达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与阴性者;而P53表达阳性者的累计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S和P53的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iNOS基因的表达对口腔鳞癌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