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采用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LIQ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然后用阳离子荧光红GN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改性剂和染料的用量、染色温度、pH值和时间对改性棉织物阳离子荧光红GN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K/S值、UPF指数、耐洗和耐摩擦牢度.结果表明:当用6%(owf)的改性剂LIQ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阳离子荧光红GN用量为3%(owf)时,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pH值=5、染色温度40℃、保温染色时间30 min,染色织物的UPF指数达到120,耐洗和耐摩擦牢度均达到3级.  相似文献   

2.
针对锦纶超细纤维上染速率快、竭染率高、且容易产生上染不匀和染色牢度差等问题,从酸性染料的浓度、染色工艺的确定、以及匀染剂的使用等方面,探讨各因素对匀染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owf),匀染剂用量为2%(owf),浴比1:50,pH=5.5,100℃保温50min时,可得到较好匀染效果的织物,且耐磨擦牢度可提高至2-3级.  相似文献   

3.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用直接染色方法和稀土媒染方法对柞蚕丝织物染色,以明度、饱和度、色差和上染率为检测指标,研究了上染工艺和染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5g/L,染液pH=4,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min,浴比1∶40;预媒染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稀土2.5g/L,媒处理温度70℃,时间45min。结果表明,染色后的织物色泽鲜亮,经预媒染织物明度和色差有所降低,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较直接染色织物提高1~2级。  相似文献   

4.
采用阳离子改性剂PECH-amine对天丝织物进行改性,然后用酸性荧光染料染色。探讨了改性剂和染料用量,染色温度、p H和时间对天丝织物酸性荧光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K/S值、耐洗和耐摩擦牢度。结果表明:当改性剂用量6 g/L和10 g/L分别对天丝织物进行改性,酸性荧光艳红FA和酸性荧光嫩黄FA用量2%(owf)时,最佳染色工艺为p H 5~7,染色温度50℃,保温染色40 min,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5.
使用亲纤维型酸性染料匀染剂LA对锦纶染色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亲纤维型酸性染料匀染剂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匀染剂LA能提高染料的匀染性和移染性,匀染剂用量为2.0%(o.w.f),染色时间为50 min,升温速率为2.0℃/min时能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使用亲纤维型酸性染料匀染剂LA对锦纶染色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亲纤维型酸性染料匀染剂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匀染剂LA能提高染料的匀染性和移染性,匀染剂用量为2.0%(o.w.f),染色时间为50 min,升温速率为2.0℃/min时能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添加pH值调节剂和表面活性剂,对蚕丝织物酸性染料低温染色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温度与不同结构染料吸尽率的关系。摸索了表面活性剂对染料上染量、匀染性和透染性的影响。论证了低温染色的关键在于提高染料竭染率的同时,抑制初染速率、增加扩散速率,从而为制定蚕丝织物低温染色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推荐出一种添加缓冲液醋酸—醋酸钠和匀染剂SZ—841、渗透剂SZ—801的低温(70℃)染色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酸性染料对羊毛和锦纶纤维进行染色,分析了pH值、温度和匀染剂对染色性能及羊毛/锦纶同浴染色后纤维同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羊毛/锦纶同浴染色时,仅通过调整工艺条件无法达到染色纤维同色性的要求,需要加入自制匀染剂,并在染色温度为95℃,染色时间为60min,元明粉用量为15g/L,匀染剂用量为1g/L时,可使两种纤维之间的色差较小,基本达到同色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D5沸点高的性质,以其作为介质进行分散染料染色时,无需高压设备即可实现高温染色,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选取分散蓝183与分散红玉167两种纯染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染色工艺为,分散蓝183:染料用量0.8%(owf),浴比1∶10,膨化剂X相对D5用量5.0%,染色温度150℃,恒温时间45min;分散红玉167:染料用量0.8%(owf),浴比1∶10,膨化剂X相对D5用量5.0%,染色温度150℃,恒温时间60min。在此工艺下,常压条件下即可获得超过常规水浴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该染色方法可行,染色过程基本不用水、无需添加任何分散剂,达到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比研究常规条件和超声波条件下活性染料染棉织物上染百分率的差异,得出2种条件下活性艳蓝KN-R染棉织物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对染色过程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达到降低染色温度、缩短染色时间、提高染色织物皂洗牢度和固色率的目的;超声波染色优化工艺为:染料2%(owf),元明粉50 g/L,磷酸三钠8 g/L,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105 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丙烯酸类、硅类化合物合成制备了一种低温促染剂,并分别应用于羊毛纤维的低温染色和常规沸染,测试了上染率、皂洗牢度、摩擦牢度等技术指标. 结果表明:在85 ℃下染色,当促染剂用量为1.5%(o.w.f)时,染料上染率、色牢度等指标均达到常规沸染水平,而纤维损伤则大大低于常规沸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系统分析添加匀染剂对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产生色差的原因。通过分析匀染剂对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的状态与在染液中状态的变化,探讨其造成染色织物变色的原因;通过确定影响染色织物变色的关键因素,揭示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纤维上和染浴中的染料都未发生化学变化;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是匀染剂使染料的聚集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染料的上染率;根据提升性拟合直线方程计算染料量并染色,分散翠兰S-GL添加匀染剂TF-212K和TF-2500染色织物的色差ΔE值从1.64和1.05分别减小到0.73和0.23,其他颜色参数也都有所减小,可见通过调整染料用量可有效减小使用匀染剂染色时易产生的色差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3种不同染色工艺及黄土、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牛奶蛋白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牛奶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6 g/L,染液pH=3,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 m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率都有明显的提高;预媒染与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活性黄B-4RFN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亚麻混纺纱进行染色,并研究其染色性能.在对染料固色率的影响因素(温度、碱剂用量、促染剂用量、时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亚麻混纺纱用活性黄B-4RFN进行染色的优化工艺,即染料用量2%owf.、纯碱15g/L、氯化钠50g/L,温度70℃,固色时间50 min.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活性黄B-4RFN上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亚麻混纺纱的固色率为49.96%,且染色产品具有较高的牢度性能,可以满足一般染色产品对色牢度的要求,具有工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用于活性染料中、深色染色织物,分析了影响湿摩擦牢度提升剂性能的各种应用工艺(包括固色剂用量、固色浴pH、预烘温度、焙烘温度),确定了最佳处理工艺为:湿摩擦牢度提升剂40g/l、pH6~7、预烘温度100℃×4min、焙烘温度120℃×3min。研究表明,在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使用自制的湿摩擦牢度提升剂,固色后织物的耐摩擦牢度提升了1级,且色光变化较小,有利于工厂对色。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染料制备及其在织物涂料染色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活性深蓝K-R接枝到聚乙烯醇侧链上生成的产物先后经过沉降和缩醛化反应制备得黏度、流动性适中的高分子染料,将其用于涤棉织物的染色.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了接枝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对染色织物摩擦牢度、皂洗牢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接枝反应优化工艺条件:温度75℃,时间3.5h,pH值8.5.  相似文献   

17.
以四乙烯五胺、环氧氯丙烷及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无醛固色剂FZ-1,并将其应用于染色后锦纶织物的固色整理,通过对固色剂用量、pH值、固色温度、固色时间、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等条件的研究,优化出最佳固色工艺,即固色剂用量为60g/L,固色液pH值为6,温度为70℃,时间为30min,焙烘温度为110℃,焙烘时间为3min.经固色整理后的染色锦纶织物,湿摩擦牢度达到3级,皂洗牢度达到4级,干摩擦牢度可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Lanasol CE染料对拉细羊毛进行染色,研究纤维修补剂WLX和毛用匀染剂WPN对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修补剂WLX和匀染剂WPN可以明显降低Lanasol CE染料对拉细羊毛的上染速率,明显提高匀染性,而不影响竭染率、固色率以及染色羊毛的K/S值;同时显著降低拉细羊毛在染色过程中所受的损伤,改善染色羊毛的手感.与Lanasol CE染料配套匀染剂Albegal B相比,80s、90s染色拉细羊毛单纤强力分别提高13.26%,16.52%,不同匀染剂对应染色拉细羊毛色牢度相当.  相似文献   

19.
针对棉织物黑豆皮色素直接染色表面色深度(K/S值)低、染色牢度差的问题,利用酸性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研究,并将改性的棉织物用黑豆皮色素进行染色。讨论了改性剂用量、改性p H值、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黑豆皮色素染色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黑豆皮色素上染棉织物的改性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8%(o.m.f)、改性温度80℃、p H值=5、改性时间20min。经改性后的棉织物黑豆皮色素染色与未改性棉织物相比,不仅提高了染色深度,而且织物的皂洗牢度、摩擦牢度也普遍提高了0.5~1.0级。  相似文献   

20.
从天然植物红蓼花中提取染料,将该染料上染柞蚕丝绸织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对比分析了不同染色方法及媒染剂种类和用量对媒染织物色度指标值(L~*、a~*、b~*、c~*、h~*及K/S)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蓼花染料可直接染色柞蚕丝绸织物;各种媒染剂处理均可提高染色织物的染色深度。与其它染色方法相比,后媒染方法染色织物的K/S值较高,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其中硫酸铝钾后媒染样品的色深值及染色牢度最佳。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浓度0.60 A,温度70℃,时间60 min,染液pH4.5。硫酸铝钾后媒染优化染色工艺条件为:媒染剂用量5 g/L,染液质量浓度0.5 A,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45 min。媒染样品的各项牢度可达3~4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