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中透明质酸钠生物胶和羊膜术后抗瘢痕化的作用。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6例(60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组18例(30眼),B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组18例(30眼),术后随访12~24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前房角、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7,0.735,P〉0.05);术前两组眼压平均为(26.47±12.990)、(28.03±11.388)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月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1、6、12、24月平均眼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0.093、1.104、0.788、0.039,P〉0.05);术后1周、1月、6月、12月、24月滤过泡、手术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和羊膜均可抑制术后瘢痕的形成,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两者疗效相当,但羊膜价格低廉、取材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的意义。方法我科诊治的60例(76眼)青光眼随机分为羊膜组31例(38眼)和对照组29例(38眼)。羊膜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仅行小梁切除术。分析两组间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成的差异。结果眼压:羊膜组术后降低眼压成功者36眼(94.74%);对照组为32眼(84.21%)。羊膜组降低眼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15.36,P〈0.05)。滤过泡:羊膜组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33眼(86.84%);对照组为25眼(65.79%)。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率高于对照组(X2=12.07,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的手术效果优于单纯的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滤过手术的58例(58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29例(29只眼)和小粱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实验组)29例(29只眼)。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降眼压效果、滤过泡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时实验组平均眼压(14.7±3.6)mm Hg,对照组平均眼压(16.4±5.0)mm Hg,两组之间的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3.1%),对照组手术成功率(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检验P=0.420);功能性滤过泡实验组(89.7%)较对照组(65.5%)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实验组(13.8%)明显低于对照组(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以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两种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136例(142眼)进行随机分组,术毕采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67例(70眼)采用Kolker法作为A组,69例(72眼)采用Shin法作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自觉症状、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眼压情况。结果术后术眼有酸、磨、溢泪等自觉症状的A组30眼,B组2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浅前房A组3眼(4.29%),B组4眼(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滤过泡形态A组Ⅰ型7眼,Ⅱ型59眼,Ⅲ型3眼,Ⅳ型1眼,功能型滤过泡66眼(94.29%);B组Ⅰ型15眼,Ⅱ型51眼,Ⅱ型1眼,Ⅳ型5眼,功能型滤过泡66眼(91.67%)。功能型滤过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Ⅳ型滤过泡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均能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成功率,但Kolker法自觉症状明显,Shin法滤过泡易局限,必要时可两种缝线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治疗的93例(105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患者的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分析各回访时间段的眼压情况,及滤过泡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术后第1天,第1周,第1、3、6月,第1、2、3年各时间段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说明此术式有良好地引流降眼压作用.对两组年龄人群(以55岁为分界)滤过泡情况比较(χ2=9.026,P=0.003<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大于55岁的人群效果更好.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能长期、有效地降低眼压,生物羊膜具有抗滤过泡纤维瘢痕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6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3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B组为对照组3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及角膜、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诊12mo,眼压: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12mo平均眼压:A组为12.3±2.3mmHg,B组为15.7±2.7mmHg,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术后12mo A组功能型滤过泡28眼(88%),B组功能型滤过泡20眼(67%),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浅前房5眼(16%),脉络膜脱离2眼(6%),B组浅前房3眼(10%),脉络膜脱离2眼(7%),滤过泡渗漏1眼(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引流阀(FP7)植入术与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降眼压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我科收治的28例(30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Ahmed FP7型引流阀植入术,B组行经典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眼压值、并发症及成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A组眼压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到末次随访,A组成功率高于B组,并发症低于B组。结论 青光眼引流阀FP7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10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同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和可拆除调整缝线。术后随访4~28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视力:有7眼视力较术前提高,90眼视力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P〉0.05)。眼压:术前(34.48±6.35)mMHg,术后(14.23±4.57)mmHg(P〈0.01)。滤过泡:全部病例出现功能性滤过泡95眼,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结论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丝裂霉素C、可拆除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进而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抗滤过通道瘢痕化的作用.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68眼)随机分为羊膜组和MMC组各34眼.羊膜组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MMC组在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3 mg/ml,时间3 min.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羊膜组的总成功率(包括条件成功率和完全成功率)为94.02%,完全成功率为82.09%;MMC组则分别为81.05%和62.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03,P=0.238;x2 =2.101P =0.210).术后并发症:羊膜组的主要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6眼)、白内障(2眼)、前房积血(2眼)及薄壁滤过泡(2眼);MMC组的主要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8眼)、白内障(7眼)、前房积血(9眼)、薄壁滤过泡(9眼)、持续性低眼压(9眼)、滤过泡渗漏(6眼)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6眼).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能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且并发症较应用MMC者少.  相似文献   

10.
樊闻华  刘玉君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084-2086
目的:对比观察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患者73例82眼随机分为A组(37例42眼)和B组(36例40眼),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mo,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8%(Ⅰ度),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5.0%(Ⅰ度+Ⅱ度),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结束时共38眼(90.5%)为功能性滤过泡,B组共28眼(70.0%)为功能性滤过泡,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眼压获完全控制者共37眼(88.1%),显著高于B组(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平均眼压为15.2±2.3mmHg,显著低于B组(18.5±2.5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4例(3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中、远期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26例(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观察组36眼中2眼形成浅前房,对照组32眼中18眼浅前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观察组〉21mmHg者1眼,对照组〉21mmHg者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观察组功能滤过泡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以及中、远期滤过道瘢痕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单切口术式和双切口术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8例(3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例分为A、B两组.A组(单切口组):15例(17眼),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乳+ IOL植入+小梁切除术;B组(双切口组):13例(14眼),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乳+IOL植入,上方做传统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3-6月.结果 术后随访3-6月,两组视力均有提高.眼压:A组术前平均眼压33.21 mmHg,术后16.24 mmHg;B组:术前平均眼压34.25mmHg,术后15.74 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性;术后平均眼压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功能性滤过泡数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乳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单切口和双切口术式均有良好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的作用,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54例(64眼)青光眼的治疗情况。观察组26例(32眼)采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8例(32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6.2±4.2)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19.8±6.2)mmHg,(P〈0.01),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雅  罗维骁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55-1757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原发性青光眼需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56眼,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8眼,观察组术中均使用黏弹剂,对照组均未在术中使用黏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滤过泡、眼压、角膜内皮的变化并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均能较好的形成前房,术后3mo观察组的滤过泡更为弥散隆起,功能型滤过泡(96%),对照组滤过泡相对扁平,功能型滤过泡(93%);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稍偏高,术后3mo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更低一些;两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使用黏弹剂可使术后早期前房更稳定,并能支撑滤过道顺利渡过早期的瘢痕化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和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将45例(55眼)原发性青光眼并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者随机分成2组:A组:27眼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B组:28眼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术后观察2组患眼眼压、滤泡、前房深度。全部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结果2种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有显著降眼压效果(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眼球按摩促进滤泡形成中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B组多于A组。结论2种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都有相同良好的效果。鉴于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眼球按摩中有较高被动性滤泡渗漏,因此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拟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63例(80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29例(40眼)行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34例(4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眼压、视力及并发症.随访3~6个月.结果 A组:未拆除调节缝线前无浅前房发生,拆除后发生浅前房7眼(17.5%),B组浅前房9眼(2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83,P>2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A组33眼(82.5%),B组28眼(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眼压:术后3个月、6个月,A组眼压控制较好,两组眼压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36,2.489,P<0.05).术后视力:早期A组视力恢复较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4,P<0.05).术后两组主要并发症为脉络膜脱离,B组3眼(7.5%)发生角膜缘切口漏.结论 完全可拆除巩膜瓣调节缝线应用于小梁切除术,降低了术后早期并发症,提高了中远期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0眼)药物治疗24—48h后眼压控制不良,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放液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2-12月。术后1月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38眼(95.00%),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2眼(5.00%)。术后1月视力提高者21眼(52.50%),保持不变者15眼(37.50%),下降者4眼(10.00%),术中术后未发生脉络膜大出血、眼底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放液术是安全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府积极手术.可以擗龟视功能讲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及在眼压的控制和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分析A组74例81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和B组111例12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比较两者在术后1wk内浅前房的发生率,眼压的控制及两组中部分患者术后随访1a眼压的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wk浅前房的发生率A组19.8%,B组8.7%,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χ2=5.28,P<0.05)术后1wk眼压控制率A组88.9%,B组85.7%,两组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χ2=0.43),随访术后1a眼压的控制率A组73.0%,B组90.2%,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6.83,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比率A组80.8%,B组92.7%,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χ2=4.30,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好的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从而避免由此导致的并发症,且远期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