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夏热冬冷地区冬冷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板式高层建筑引起风压聚集,使得周边建筑室外风速急剧增加,而在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冬季风环境的考虑,使其在冬季造成室外行人舒适度降低。该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夏热冬冷地区板式高层建筑周边风环境,然后通过CFD模拟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改善和解决的方法,然后提出策略,最后对其策略进行验证。这对建筑规划设计风环境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TJ3风洞中,对浦东一拟建大楼与其周边建筑群之间的风环境群体干扰效应做了试验研究。分别对仅单体建筑、仅周边建筑群、单体建筑和周边建筑群三种情况进行了风洞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各测点处平均风速系数rM和阵风风速系数rG随风向角的变化,进而得到周边建筑群对试验建筑风速系数的干扰因子IF1和试验建筑对周边建筑群风速系数的干扰因子IF2随风向角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处于高层建筑的尾流区或者当建筑并排布置形成街道峡谷时,干扰效应十分显著;矩形截面建筑的尖角效应比较明显;试验建筑建成后对原周边风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风洞试验和风环境评估理论对方形、矩形、椭圆形等基本形体及其相应截面旋转形体的超高层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朝向及不同旋转角度下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朝向变化对方形截面建筑行人风环境影响较小,对矩形及椭圆形等双轴不等长截面建筑影响较大,将短边垂直于主导风向可以显著改善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截面旋转改变了朝向变化对建筑行人风环境的影响规律,旋转建筑与基本截面建筑的行人风环境分布随朝向的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截面旋转不利于方形截面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分布;对于矩形和椭圆形截面建筑,截面旋转可以减小朝向的变化对行人风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探明了截面旋转角度及朝向变化对基本形体超高层建筑周边行人风环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庭具有垂直温度梯度较大的特点,而开启式中庭与周围房间连通,热环境相互影响。为了分析该类中庭的热环境及其对周边空调区的影响,本文以杭州市某栋99.55m高具有贯通整栋建筑的核心式开启式中庭的高层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Ecotect及Airpak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分为夏季供冷工况和冬季供暖工况。结果表明,在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很好的前提下,冬夏季均存在开启式中庭顶部过热的情况,局部高温夏季42℃,冬季39℃;冬夏季中庭对周边办公区域影响较小;冬季中庭的存在有利于减小采暖负荷;中庭存在气流环流。  相似文献   

5.
选择新疆石河子地区某拟建住宅组团,在规划设计阶段初步方案确定后,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判断是否达到绿色建筑对室外风环境舒适度指标要求。结果表明,冬季工况下,住区主要干道及活动区域风速、室外风压、全区域最大风压差等均满足要求。夏季工况下,在室外主要活动区域出现局部无风区及涡旋区,不满足要求。通过调改拟建方案中建筑朝向后,模拟结果满足要求,住区室外风速为0~7.44m/s,平均风速为3.23m/s,住区风速在平均风速以上的区域占40%,住区室外主要活动区域未出现无风区和涡旋区。  相似文献   

6.
建筑风环境对室内空气质量及建筑节能有重要影响。为了评估赤峰某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方案,在夏季、冬季、过渡季3种工况下对其室外风环境、室内自然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软件采用Fluent,湍流模型采用k-ε两方程。首先,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获得室外风速、风压数据。其次,以室外风环境模拟所得风压为条件,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得到其换气次数。模拟结果表明,夏季、过渡季工况下建筑小区人行区域无漩涡,没有无风区;室内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h~(-1)。冬季迎风面与背风面的压差小于5 Pa。总体上,该建筑方案在室外风环境以及自然通风方面满足我国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结构特别是高层结构中,风荷载对结构的安全性与适用性有重要影响。为探究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以及周边建筑的风场绕流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标准k-ε模型的基础上,对单栋建筑和双栋相同尺寸的建筑静态绕流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建筑物表面风压分布及周围建筑的风场分布情况,为城市的中高层建筑规划、风环境评估以及高层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室外风环境对建筑室内风环境影响很大,尤其对建筑防风、自然通风有着决定性作用。冬季建筑防风,可有效减少气流渗透,降低采暖能耗;夏季与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则能降低建筑空调能耗。通风提高人体热舒适感觉,通过建筑周围气流可将房间内热量扩散到外围空气中,通风还可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降低室内CO2浓度。模拟分析了建筑室外风环境,以室外风场、室外风环境对室内环境影响为主要考虑内容。针对沈阳某建筑的2种设计方案,运用CFD软件对该项目在冬、夏季主导风向的典型工况下的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对流场、风压,评价2种设计方案下建筑周围室外风环境质量,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方蕾  李桂文 《建筑节能》2012,(8):9-13,41
诚然,长期以来,太多的人所关注、赞美、效仿的是高层建筑的辉煌。但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也有其危机的一面,恰恰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如高层建筑带来了风环境的恶化和潜在的安全危机问题。从高层建筑周边风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的角度入手,运用fluent软件对哈尔滨不同形态的点式高层住宅建筑对风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从而总结出适合寒地城市点式高层建筑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建筑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逐渐被人所关注,同时,由于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已经干扰到遗产周边居民的正常休闲生活,城市建筑遗产周边规划服务于城市居民的需求日益强烈,因而保护城市建筑遗产并将其与新的城市生活相融合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笔者尝试结合我国现行相关城市规划规范及环境行为学理论,提炼出建筑遗产周边保护规划的设计要素将其量化并最终转变为面积指标,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应用于建筑遗产周边规划中,为规划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带天井的高层住宅建筑的热环境现状以及更好地利用天井的自然通风来改善建筑内的热环境,采用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沙市的一栋带天井的高层住宅建筑进行了热性能试验和分析。在不同的夏日天气状况下,该建筑物居住区房间的平均温度和走廊的平均温度都比室外平均温度低,天井的自然通风在夏季对其周围空间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兰娥  刘佳琼 《山西建筑》2014,(18):234-235
在分析住宅建筑热环境模拟计算软件的基础上,以广州穗园小区高层居住建筑单元为例,用住宅建筑热环境模拟计算软件对居住建筑高层的节能情况进行全年能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夏热冬暖地区高层居住建筑中,Low-E玻璃铝合金窗的使用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达到建筑设计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物及其群体周围所引起的风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日益关心人居环境的今天,有必要对高层建筑物绕流风场进行全方面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标准k-ε模型的湍流模型对相邻高层建筑物之间的绕流流场进行计算,分析了相邻两建筑物之间的风速、风压等流场特征,讨论了建筑物间距等因素对风环境特性的影响,为城市高层建筑住宅小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代主义高层建筑设计原则出发,从环境和可持续性、风力及结构工程、连接及联通的高塔,分析高层建筑创新的可能性。进而结合诺丁汉大学和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专题,都市风电厂、层叠庭院、渲染我的泰晤士、"海勒大厦"——垂直健身中心、"加拉沙大厦"——水库大楼、天空体,研究案例探讨高层建筑的未来设想。  相似文献   

15.
孔德坤  樊佳 《重庆建筑》2014,(11):56-58
该文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对某超高层建筑进行了表面风荷载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漩涡脱落,在结构侧面边缘出现了较强烈的负压区;在周边建筑干扰高度范围内,结构表面风压分布较混乱,结构在干扰高度以上部分风压分布比较规律;局部部位的设计风压应参考各风向角下风压峰值。  相似文献   

16.
扬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资源,扬州市区历史建筑的认定完善了建筑遗产保护体系。文章梳理了狭义的历史建筑概念,并通过对扬州市区历史建筑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建筑年代、功能类型、风貌特征、建筑与环境质量等现状情况,总结了扬州市区历史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酒店类建筑是广州近代商贸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起于外资酒店类建筑,并引发民族资本酒店通过采用西式建筑风格、建筑科学和建筑管理促进广州传统旅舍类建筑向西方先进酒店类建筑演变。文章通过梳理广州近代酒店类建筑的发展脉络,总结其特征,为当代酒店类建筑的发展以及广州近代商贸类中的酒店类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密集区的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在项目建设前期对其周围的风场特性进行研究与评估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某高层建筑密集区的CFD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16个风向角下其周边450m半径范围内的流场特征,分析了其兴建前后该区域的风速比分布特征,并据此分析关键点风速随风向的变化,最后比较了工程建设前后其周围区域的总体风环境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铁项目建设对古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对该工程沿线的古建筑进行保护,通过类比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古建筑产生的振动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不会影响古建筑的安全;同时,建设产生的振动影响在古建筑的振动允许限值内。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建设对古建筑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古建筑加固方案和工程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