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200例体检者,依据所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划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管理,研究组100例接受精细化管理,对两个小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服务态度评分(94.3±2.6)分、操作技术评分(95.1±2.4)分、环境评分(96.2±3.6)分,对照组(79.7±2.1)分、(81.8±4.2)分、(82.8±2.2)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0%,对照组74.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7.0%,对照组83.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应用于体检中心效果可观,具备广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科的护理人员分2组,观察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对出分析2组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医患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得分、专科实践操作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医生对观察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对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以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91.3±6.9)分、操作技能(91.6±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3.5)分、(84.3±12.2)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工作积极性98.0%,医生满意度100.0%、患者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78.0%,86.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能力、操作技能,可提高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膀胱肿瘤患者临床护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时间范围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膀胱肿瘤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综合护理,就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9.2±1.7)d、健康知识评分(9.3±1.5)分,对照组(13.9±2.1)d、(13.1±2.4)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对照组2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膀胱肿瘤患者护理效果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工作的52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研究组护理人员则采取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以及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采取护理层级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且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层级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珑  王根妹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75-1276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层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后将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的各项考评成绩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基本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层级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综合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中器械消毒质量效果。方法:选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科65件待消毒灭菌的器械,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6件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39件循证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消毒质量及各科室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清洗(95.43±2.19)分、灭菌(91.87±2.81)分、包装(91.20±2.29)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满意度98.00%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中器械消毒质量,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与科室间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该文于该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期间的护理人员中,随机选取50名作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业知识、技术、人文素质及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能力,分别(93.64±2.10)分、(94.15±2.33)分、(92.81±1.43)分及(95.18±1.02)分、护理差错率4%、护理缺陷率0%、投诉率0%,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薪酬及排班管理满意度分别为96%、96%、92%及92%。对照组护士专业知识、技术、人文素质及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分别为(81.43±2.50)分、(82.36±1.75)分、(83.10±1.29)分及(85.74±1.08)分、护理差错率28%、护理缺陷率20%、投诉率20%,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薪酬及排班管理满意度分别为72%、68%、60%及6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提升护士的管理满意度,且能够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及患者的投诉率,改善医院的信誉与形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时期内的50例急诊护理人员,依照不同管理理念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护理人员实施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25例护理人员实施柔性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自我满意度、病患满意度。结果:经过调查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技能考核评分为(95.6±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3.5)分,差异对比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我满意度和病患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水平,同时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及病患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将手术室人员随即分为两组,其中19名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实行分层管理模式;其余19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操作考核成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医生与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基础操作考核成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2);医生与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实行分层管理,大幅度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效率,有效提高了医生、病人满意度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张利 《中国卫生产业》2020,(8):25-26,29
目的探究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对于ICU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研究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工作的护理人员共计44名以及同期于该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层级护理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0,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结论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优,能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86例,将护理人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给予临床护理保护措施管理,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投诉率为2.33%,护理缺陷发生率为4.65%,均低于对照组的30.23%,41.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保护后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精细化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在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层流洁净手术室在2015年2月到2016年4月间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6.14±4.23)分、护士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95.21±2.67)分、护理安全(97.01±4.0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87.32±3.09)分、(89.14±4.30)分、(86.27±5.32)分,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能够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中精细化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极大地帮助,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4.
《rrjk》2017,(14)
目的:探究在ICU护理管理中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并择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比较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还可以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8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91.45±6.52)分、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评分为(94.15±4.14)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85.36±6.14)分、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评分为(75.81±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71%;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手术患者手术室细节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手术室护理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耳鼻咽喉科应用SECTRA 3D实时重建虚拟仿真技术解剖教学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校耳鼻喉科解剖教学临床专业学生100名资料,分成两组,其中2016年9月-2017年9月5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50名学生采用SECTRA 3D重建虚拟仿真技术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教学考核成绩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教学后,研究组基础知识(28.17±1.06)分、读片成绩(27.58±1.38)分、解剖知识(22.56±5.74)分、检查结果分析(9.42±0.16)分及总技能考核成绩(87.62±8.93)分比对照组的(24.52±3.29)分、(23.93±3.46)分、(15.03±4.46)分、(9.28±0.34)分和(71.38±10.95)分多多,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满意度82.00%比研究组98.00%少,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 0.05)。结论:耳鼻咽喉科应用SECTRA 3D实时重建虚拟仿真技术解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临床教学考核成绩,并提升其教学满意度,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其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籍护理人员16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人。对照组工作人员采用普通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工作人员采用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比较医生、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护理缺陷发生的几率。结果对照组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77.64±4.3)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8.47±1.5)分,护理缺陷发生的几率为10.53%;观察组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9.79±8.7)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7.16±2.43)分,护理缺陷发生的几率为0%。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绩效考核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满意程度高、降低护理缺陷发生几率的特点,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促进了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实施效果.方法 采取前后对照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组为实施层级管理后的护士,对照组为未开展层级管理的护士.比较实施前后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技能水平和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整体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层级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科室整体护理质量,而且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及护理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护理人员每组10名,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8月~2016年2月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护理人员常规护理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2.78±6.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8±2.35)分。结论: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