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讨蔗糖对裸燕麦酵素发酵过程的影响,对裸燕麦酵素发酵过程中0~168 h的还原糖、pH、酒精含量、可溶性蛋白、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加糖裸燕麦酵素与不加糖裸燕麦酵素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加糖裸燕麦酵素还原糖含量在72 h降到最低,相比于不加糖样品更快进入发酵后期,168 h时酒精含量是不加糖裸燕麦酵素的2.05倍;pH稳定在3.5左右,低于不加糖裸燕麦酵素(pH在4.0左右)。发酵168 h时加糖裸燕麦酵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多酚含量高出不加糖裸燕麦酵素83.33%、24.23%,说明蔗糖添加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析出和活性物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黄果梨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半甜型果酒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发酵温度、初始糖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并对黄果梨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酒精度、糖度、VC、黄酮、多酚、总酸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果梨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 ℃、初始糖添加量25%、菌种接种量0.05%、发酵时间7 d。该优化条件下黄果梨果酒酒精度13% vol,总糖含量28 g/L,感官评分为92。黄果梨果酒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体系的糖度、总糖含量持续下降;酒精度、总酸含量持续上升;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酒精度的增大,黄酮、多酚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VC 含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随后下降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3.
评价西瓜翠衣的抑制酪氨酸酶和抗自由基作用,并测定其成分的含量。采用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测定方法,分析西瓜翠衣提取物的多糖、总氨基酸和VC含量。西瓜翠衣用95%乙醇作为溶剂,提取物活性较高,其多糖、总氨基酸和VC含量分别为50.10、2.59、26.75 mg/g;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纯化后,水洗脱部位的活性较好且富集量最大;进一步透析水洗脱部位,其透析液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达到58.12%,与0.25 mmol/L曲酸作用相当,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6.82%。通过此研究确定了西瓜翠衣的抑制酪氨酸酶和抗自由基功效及其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以沙棘果实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自然发酵制备不同沙棘酵素产品,将其与沙棘果汁、市售沙棘原浆进行总糖、总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并通过测定脂肪酶活性、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率和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对沙棘酵素的降脂性能进行体外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沙棘酵素的活性成分含量主要受发酵原料本身的特性影响。沙棘酵素具有降脂性能,尤其是添加玫瑰的混合沙棘酵素降脂效果更为明显,其脂肪酶活性为147 U/mL,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率为62%,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为51%。  相似文献   

5.
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莓为原材料,发酵制备酵素,探究发酵过程中总糖、总多酚、总酸及特征性有机酸等功能成分的变化,研究各功能成分与4种抗氧化参数(DPPH、羟基、ABTS等三种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的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降维思想,建立有关草莓酵素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表明:草莓酵素在发酵前期(20 d前)总糖含量下降不多,总酚、总酸、柠檬酸、L-苹果酸等含量略微上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相对较低,且还原力始终低于0.5,不仅对羟基自由基无清除能力,而且起促氧化作用;在发酵中期(20~30 d),草莓酵素中的总糖含量迅速下降,总酸、4种有机酸及总酚等代谢产物含量大大提高,各抗氧化指标均快速提升;发酵后期(30~75 d),草莓酵素的各种代谢产物积累量呈现稳定的趋势,其中柠檬酸和L-苹果酸积累量降低不明显。草莓酵素的还原力呈增加的趋势,发酵后期还原力增加速率变缓。经过30 d发酵,草莓酵素总糖、总酸、有机酸、总酚以及抗氧化活性趋于稳定。草莓酵素综合评价指标(CEI)在第75天综合得分最高,可作为前发酵参考终点或添补糖液、酵液的依据。建立一种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综合性指标评价方法,可为草莓酵素的精准发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燕麦为原料,将其进行发芽处理制成燕麦酵素,研究其发酵过程中的β-葡聚糖、游离氨基酸、多酚及黄酮含量的变化,探究发酵过程中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抑制效果及抑制类型,考察燕麦酵素中的营养素与α-淀粉酶抑制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燕麦酵素发酵时间的延长,燕麦酵素中β-葡聚糖、游离氨基酸、多酚及黄酮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发酵96 h达到最高;燕麦酵素对α-淀粉酶存在着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到72.27%,IC50=30.96 g/L,动力学分析得出:无论燕麦酵素浓度如何,对α-淀粉酶抑制类型均属于混合型抑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燕麦酵素中多酚及黄酮含量与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5),β-葡聚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与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正相关性不明显(P>0.05)。燕麦酵素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营养丰富、具有一定抗氧化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柘树的小青果、花、叶为原料,按植物酵素传统发酵工艺制得柘树小青果酵素、柘树花酵素和柘树叶酵素,研究其氨基酸种类、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种酵素的氨基酸含量丰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2.667、2.870、1.198 mg/mL,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分别为32.8%、32.9%、40.0%,比值系数分别为54.31、31.65、46.49,柘树小青果酵素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三种酵素主要的氨基酸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极少。三种酵素的抗氧化能力都很强,其中柘树小青果酵素抗氧化性能均优于柘树花酵素和柘树叶酵素,且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性能具有正相关性,尤其是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丙氨酸(Ala)、组氨酸(His)、精氨酸(Arg)和脯氨酸(Pro)这六种主要氨基酸含量与还原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99),可以利用还原力来评价柘树植物酵素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银耳酵素发酵工艺和体外消化对其活性物质的影响,以银耳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SOD酶活性、总酸含量和菌落总数为指标,优化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发酵、混合菌种发酵的三种银耳酵素的工艺参数,分析它们在体外消化中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酵母菌发酵最佳工艺:蔗糖10.00%、酵母菌1.00%、35℃发酵20 h;乳酸菌发酵最优工艺:脱脂乳粉5.00%、蔗糖6.00%、乳酸菌1.75%、33℃发酵20 h;混合菌种发酵最优工艺:酵母菌发酵15 h时接种乳酸菌,再发酵20 h。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三种银耳酵素的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有提高。混合菌种发酵银耳酵素发酵效果最好,更易于在胃肠消化中释放活性物质,尤其是多酚类物质,这为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拐枣果蔬酵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拐枣和多种果蔬为原料研制拐枣果蔬酵素,分析原料配比对酵素多酚含量的影响,并优化酵素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拐枣与混合果蔬的质量比为1∶4时,可以使酵素中的多酚含量上升70%以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拐枣果蔬酵素的最优工艺为混合糖(砂糖和红糖质量比为1∶1)添加量30%、发酵温度35 ℃、四川泡菜水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15 d。此优化发酵条件下,拐枣果蔬酵素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力为270 U/mL,还原力(OD700 nm值)为2.165,总酚含量为3.38 mg/mL,且经30 d后熟后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0.
以6株乳酸菌纯种发酵葛根酵素,发酵结束后测定葛根酵素的活菌数、pH值、总酸、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采用两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ABTS和FRAP)评价发酵酵素的抗氧化能力,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酵素中葛根素等主要异黄酮的含量和乳酸等主要有机酸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来拟合整体的数据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优选出适合发酵葛根酵素的菌种。结果显示,发酵的葛根酵素活菌数均达到8.0 lg(CFU/mL),pH值降至3.60以下;还原糖含量减少9.1%~17.9%,总酸含量最高达8.47 g/1 000 g,有机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显著;葛根酵素的总酚含量变化不显著,体外抗氧化活性得到有效保持。此外,发酵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最多增加了40.7%和39.9%。PCA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9%,可综合反映发酵酵素的品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GIM1.155(1.825分)、嗜酸乳杆菌GIM1.321(1.174分)和植物乳杆菌R4(0.621分)的综合评价总得分排名靠前,表明它们在生长代谢和功能作用方面表现更优。与纯种发酵相比,采用这3株菌作为复合发酵剂制备的葛根酵素的品质有所改善。研究结果可为葛根酵素的复合发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菌种发酵对诺丽果酵素品质的影响,选用鼠李糖乳杆菌12(LGG)、植物乳杆菌08(LP-08)、植物乳杆菌K11(LP-K11)、戊糖片球菌03(PP)、乳双歧杆菌36(BLA)分别对诺丽果汁进行发酵,比较不同菌种发酵对诺丽果汁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LP-08发酵后产酸能力最强,其次是BLA;LP-08利用还原糖的能力最强;发酵第5 d时,LP-08和LP-K11多酚含量显著提升29.74%和28.54%(P<0.05);BLA发酵3 d后SOD酶活力显著提高44.59%,LP-08发酵5 d时显著提高43.58%(P<0.05)。LP-08、LP-K11和BLA发酵3~7 d时有利于诺丽果酵素抗氧化活性的提升。BLA发酵后乳酸含量显著提高23.89倍(P<0.05),其次是LP-K11和LP-08。LP-08发酵后总体感官品质最好,发酵后增加了10种小分子有机酸、5种醇及其衍生物、4种醛类和3种酯类,赋予了诺丽果酵素奶酪香、花香和果香。与其它菌株相比,LP-08发酵产酸、产SOD酶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良好的感官品质,在诺丽果酵素的生产中具有更大的研究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杆菌发酵对坛紫菜发酵上清液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制糖脂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福林-酚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法分析乳杆菌发酵坛紫菜上清液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基于1H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发酵上清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和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活力分析实验,评价发酵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的活性。结果:乳杆菌发酵可有效提高坛紫菜发酵上清液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促进乳酸、精氨酸、脯氨酸等代谢产物的释放。乳杆菌发酵增强坛紫菜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乳杆菌发酵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为显著,相当于700 μg/mL VC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此外,乳杆菌发酵坛紫菜上清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较未发酵坛紫菜上清液提高了2.1~2.2 倍,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最高可达(95.3±1.3)%,相比于未发酵坛紫菜上清液提高了95.7%;上清液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增加是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结论:乳杆菌发酵可提高坛紫菜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具有减缓和辅助治疗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潜在功效。  相似文献   

13.
对3种不同发酵时间的诺丽酵素体外抗氧化能力、氨基酸的含量以及蛋白质营养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 延长,诺丽酵素中总酚含量有轻微上升;3种酵素均具有抗氧化能力,且均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性(P<0.05),发酵时间长短对其影 响不明显(P>0.05);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含量有轻微下降,3种酵素均检测出16种常见蛋白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GABA), 半胱氨酸(Cys)未检出,GABA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有所上升,3种酵素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9种必需氨基酸得分(AAS)均> 100%,比值系数分(SRC)均>55,单从蛋白质营养价值来说,从高到低依次为:发酵360 d诺丽酵素>发酵540 d诺丽酵素>发酵720 d 诺丽酵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诺丽果自然发酵基础上接种植物乳杆菌进行强化发酵过程的研究,监测和分析发酵全过程诺丽果的各项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为工业化生产高品质诺丽果发酵液提供工艺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经23 d强化发酵的诺丽果汁综合质量达到最高,其中pH由4.23下降到3.53,总酸由7.99 mg/mL增加到14.95 mg/mL,可溶性蛋白由0.89 mg/mL下降到0.19 mg/mL,总糖由38.13 mg/mL下降到25.14 mg/mL;为诺丽果发酵液带来不良气味的丁酸含量较自然发酵组(NF组)显著降低(P<0.05);活性成分方面,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15.538、0.542 mg/mL,较NF组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槲皮素含量为初始含量的7倍;体外抗氧化试验方面,强化发酵组(IF组)的总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NF组,且较诺丽鲜果均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选择强化23 d作为诺丽果强化发酵终点,此时与NF组同期相比,诺丽果中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得到的诺丽发酵果汁营养丰富、风味柔和,可作为诺丽果工业化发酵生产的一项优选工艺。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米曲霉菌种(Aspergillus soji,A.orgzae)在35℃和湿度>90%的条件下对大米进行固态发酵6 d,比较发酵大米在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金属螯合、多酚氧化酶抑制、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及总酚含量的变化。A.orgzae发酵的大米在金属螯合、多酚氧化酶抑制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上优于A.soji,两者在总酚含量上没有较大差别,且在发酵第4 d时大米的上述四项活性都趋于稳定,故选取A.orgzae发酵4 d的大米探讨其所含活性物质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探讨A.orgzae发酵大米中活性物质对蘑菇酪氨酸酶催化L-多巴氧化的抑制作用并推测其抑制机理。同时,虾血淋巴和虾黑变的抑制实验也证明了米曲霉发酵大米对酪氨酸酶的有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牛蒡和橘子、苹果、山楂、梨、火龙果、木瓜、枸杞、包菜、芹菜等果蔬为原料,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发酵菌种,制备牛蒡复合果蔬酵素。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26 d,接种量2.5%。在此优化条件下,牛蒡复合果蔬酵素SOD活性达50.08 U/mL。将发酵时间延长至49 d,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SOD活性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羟自由基清除率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在发酵时间为26 d时达到最大值,为52.09 U/mL。发酵完成后,牛蒡复合果蔬酵素的总酸、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分别为4.78 mg/mL、5.27%、1.50%vol,呈淡黄褐色,口感清爽微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野生蓝果忍冬进行多酚成分鉴定和抗氧化、抗淀粉酶活性研究。方法:以我国小兴安岭地区的野生蓝果忍冬果实为材料,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分离纯化得到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分离液,测定分离液中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多酚粗提液中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抗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结果:野生蓝果忍冬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多酚,尤其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芸香糖苷含量很高;蓝果忍冬多酚粗提液中总酚含量为82.7 mg/100 g,总花色苷含量为49.8 mg/100 g,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39 mg/mL和0.933 mg/mL,对脂肪酶活性的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2.31 mg/mL,说明蓝果忍冬可以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淀粉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梨汁在加工过程中极易褐变,乳酸菌发酵能有效保护梨汁的色泽。本研究测定梨汁发酵及储藏过程中色泽、多酚氧化酶活性、酚类物质、抗坏血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与未发酵梨汁和添加柠檬酸的调酸梨汁对比,探索乳酸菌发酵对果蔬汁的护色机理。30天储藏期内,未发酵梨汁褐变指数从0.073变化至0.310,显著高于发酵梨汁(0.134);乳酸菌发酵作用有效抑制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得发酵梨汁中的酚类物质的保存率(43%)显著高于未发酵梨汁(16%);发酵梨汁中抗坏血酸稳定性更高,保存率(85%)较未发酵梨汁高(50%),减少了非酶褐变。乳酸菌通过在梨汁中发酵产酸,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保存酚类、抗坏血酸等物质,从而保护梨汁色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不同原料配比黑果枸杞酵素发酵前后主要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以4种黑果枸杞酵素(XD、GD、XF和GF)为原料,对发酵前后的理化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类型和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经过90 d发酵后,XD、GD、XF和GF的可滴定酸、总黄酮、总酚含量和SOD酶活性均上升;总糖、还原糖、pH值、总蛋白质和花青素含量均下降;XD、GD和XF中淀粉酶活性均升高,而GF中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XD、GD和GF中有机酸总量均上升,而XF中有机酸总量有所减少。发酵完成后,XD、GD、XF、GF中有机酸种类分别有12、13、12、12种,主要以乳酸、琥珀酸、醋酸为主;并且4种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因此,黑果枸杞酵素经自然发酵之后,品质良好,并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今后黑果枸杞酵素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适用于果汁发酵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1)和发酵乳杆菌L2(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2)分别发酵胡柚汁,研究胡柚汁发酵过程中活菌数、酸度、pH值、VC、有机酸和色泽变化,以及乳酸菌对发酵胡柚汁总酚、总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乳酸菌在胡柚汁中生长良好,活菌数突破108?CFU/mL,pH值显著降低,酸度和VC显著提高;色差值变化明显,L*值呈下降趋势,a*值、b*值呈上升趋势;有机酸变化显著,酒石酸、柠檬酸、乙酸和乳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草酸、苹果酸和琥珀酸显著下降,其中乙酸、乳酸和苹果酸的变化最为明显;与未接种乳酸菌相比,抗氧化性显著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4.3%、15.9%和0.7%以上;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提高。两种乳酸菌接种发酵显著改善了胡柚汁的品质和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为胡柚汁益生菌发酵加工及益生菌果汁饮料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