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2]·2CH3OH(1),[ZnL2]·CH3OH(2),[CdL2]·CH3CH2OH(3)和[Cu2L2Cl2](4)(HL为喹啉-8-甲醛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3结构相似,中心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硫醇化脱质子配体L-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而配合物4中Cu(Ⅱ)离子与1个中性配体HL和3个氯离子配位,其中2个氯离子为μ2桥联。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尤其是4与DNA的相互作用能力明显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2.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2]·2CH3OH(1),[ZnL2]·CH3OH(2),[CdL2]·CH3CH2OH(3)和[Cu2L2Cl2](4)(HL为喹啉-8-甲醛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3结构相似,中心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硫醇化脱质子配体L-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而配合物4中Cu(Ⅱ)离子与1个中性配体HL和3个氯离子配位,其中2个氯离子为μ2桥联。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尤其是4与DNA的相互作用能力明显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3.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HL)](SO40.5·3CH3OH(1)和[Cu2(L)2SO4]·1.5CH3OH(2)的结构(HL为3-甲基-2-乙酰吡嗪苯甲酰腙)。单晶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Ni(Ⅱ)中心离子与2个酰肼配体的[ONN]配位原子组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2的最小非对称单元中含有1个独立的双核Cu(Ⅱ)配合物分子,它的2个Cu(Ⅱ)中心由2个酰肼配体中的2个O原子桥联。每个Cu(Ⅱ)离子还与L-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和η2-SO42-阴离子中的1个O原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和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4.
合成配合物[NiL2]·CH3OH·0.5H2O(1)和[Cd(HL)Cl2](2)(HL=3-甲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2个拥有N2O电子供体的阴离子配体L-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而配合物2中,Cd(Ⅱ)离子与1个中性三齿配体HL和2个氯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Ag2(HL)(NO32]n1)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HL作为中性四齿配体连接2个Ag(Ⅰ)中心,其中一个Ag(Ⅰ)中心与HL配体中的ON2供体(羰基O,亚胺N和吡嗪N1原子)和2个单齿硝酸根配位,构成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而另一个Ag(Ⅰ)离子与1个单齿硝酸根,1个双齿硝酸根和HL配体中的吡嗪N4原子配位,形成扭曲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另外,相邻的Ag(Ⅰ)离子通过桥联的硝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此外,配合物1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Ag2(HL)(NO32]n1)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HL作为中性四齿配体连接2个Ag(I)中心,其中一个Ag(I)中心与HL配体中的ON2供体(羰基O,亚胺N和吡嗪N1原子)和2个单齿硝酸根配位,构成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而另一个Ag(I)离子与1个单齿硝酸根,1个双齿硝酸根和HL配体中的吡嗪N4原子配位,形成扭曲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另外,相邻的Ag(I)离子通过桥联的硝酸根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此外,配合物1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7.
合成配合物[NiL2]·CH3OH·0.5H2O(1)和[Cd(HL)Cl2](2)(HL=3-甲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2个拥有N2O电子供体的阴离子配体L-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而配合物2中,Cd(Ⅱ)离子与1个中性三齿配体HL和2个氯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8.
以3-乙基-2-乙酰吡嗪N(4)-(对甲苯)氨基硫脲(HL)为原料,合成了[Ga(L)2]NO3·4CH3OH(1)和[In(L)2]NO3·1.75CH3OH(2)两种新型配合物,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同构但具有不同数目的结晶甲醇分子。每个配合物的金属中心被2个拥有[N2S]供体的配体阴离子包围,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9.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2(L)2Br2]·CH3OH(1)和[Zn2(L)2(CH3COO)2]·2CH3OH(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来自1个三齿缩氨基脲配体阴离子和2个μ2-桥联的溴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Zn(Ⅱ)离子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周围的供体原子为N2O3。配合物2中的2个醋酸根的配位模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个为μ-OCO双齿桥联,另外一个为μ-O单齿桥联。甲醇溶液中,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2(L)2Br2]·CH3OH(1)和[Zn2(L)2(CH3COO)2]·2CH3OH(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来自1个三齿缩氨基脲配体阴离子和2个μ2-桥联的溴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Zn(Ⅱ)离子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周围的供体原子为N2O3。配合物2中的2个醋酸根的配位模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个为μ-OCO双齿桥联,另外一个为μ-O单齿桥联。甲醇溶液中,配合物1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  相似文献   

11.
吴浩  王元  宋雨飞  张玲  吴伟娜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11):2057-2062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OAc)](1)和[Co(L)2]Cl·4CH3OH(2)的结构(HL为2-乙酰-3-甲基吡嗪-N-(4-氟苯基)缩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中心与缩氨基硫脲配体中的NNS供体和1个单齿醋酸根配位,形成扭曲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在配合物2中,Co(Ⅲ)离子中心与2个三齿缩氨基硫脲配体配位,拥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2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L)Br]·DMF(1),[Cu(L)Cl]·2H2O(2)和[Cu2(L)2(SO4)]·H2O·CH3OH(3)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中的Cu(Ⅱ)离子与来自1个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体的N2S给体及1个卤素阴离子配位(12中分别为溴离子和氯离子),采取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3中,2个Cu(Ⅱ)中心由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硫原子桥联形成Cu2S2簇,Cu…Cu距离为0.318 0 nm。每个Cu(Ⅱ)离子还与来自同一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处于外轴向位置η2-SO42-的1个氧原子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Zn(HL)(H2O)(SO4)]·H2O}n1),[Cd(HL)Cl2](2)和[Cd(HL)I2](3)的结构(HL为喹啉-8-甲醛乙酰腙)。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Zn(Ⅱ)离子的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与来自1个中性三齿配体HL的ONN原子供体,1个水分子和2个μ2桥联的硫酸根配位,从而形成沿b轴方向的一维链。配合物23中Cd(Ⅱ)与1个中性三齿配体HL和2个卤素阴离子(2中为氯离子,3中为碘离子)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乙腈溶液中,配合物3与配体HL几乎无荧光发射,而配合物12分别在428和408 nm处有强荧光。  相似文献   

14.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HL)Cl2]·H2O(1)和[ZnL2](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Cu(Ⅱ)离子拥有四方锥配位构型,与一个中性配体HL和2个氯离子配位。配合物2中,Zn(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2O电子供体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2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HL)Cl2]·H2O(1)和[ZnL2](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Cu(Ⅱ)离子拥有四方锥配位构型,与一个中性配体HL和2个氯离子配位。配合物2中,Zn(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2O 电子供体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2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OAc)](1)和[Co(L)2]Cl·4CH3OH(2)的结构(HL为2-乙酰-3-甲基吡嗪-N-(4-氟苯基)缩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中心与缩氨基硫脲配体中的NNS供体和1个单齿醋酸根配位,形成扭曲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在配合物2中,Co(Ⅲ)离子中心与2个三齿缩氨基硫脲配体配位,拥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2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d2(L)2(NO32](1)、[Fe (L)2]NO3·3CH3OH (2)和配体硝酸盐(H2L) NO3(HL=喹啉-2-甲醛缩4-氟苯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1中,每个Cd(Ⅱ)离子与一个N2S供体L-、一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和相邻缩氨基硫脲配体的μ2-桥联S原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Fe(Ⅲ)离子与来自2个三齿配体L-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同样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以及粘度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2与ct-DNA的结合模式为插入的结合方式,而配体HL和配合物1与ct-DNA以沟面结合的方式相互作用,且配合物2与ct-DNA的结合能力优于配体和配合物1。另外,细胞毒理实验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中配合物2具有最强的抑制HeLa肿瘤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个新的基于双(salamo)型配体H4L的镍(Ⅱ)和锌(Ⅱ)配合物[Ni3(L)(μ-OAc)2(CH3OH)3]·CH3OH·0.25CHCl31)和[Zn3(L)(μ-OAc)2(CH3OH)(H2O)]·2CH3OH(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稳定性(TGA)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非对称三核构型,其3个镍(Ⅱ)原子均为六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而配合物2是一个对称的三核结构,中心的锌(Ⅱ)原子是六配位的,具有一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与众不同的是另外2个锌(Ⅱ)原子是五配位的,表现为扭曲的三角双锥构型。此外,配合物121通过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最特别的是,配合物12的荧光性质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2] (1)和[Cd(HL)(CH3OH)(NO3)2] (2)的结构(HL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2O电子供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在配合物2中,Cd(Ⅱ)离子拥有双帽三棱柱配位构型,与1个中性配体HL,2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和1分子甲醇配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2的荧光及热性质。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L)(Cl)]·0.5EtOH·1.5H2O (1)和{[Zn(L)(NO3)]·2CH3CN}n (2)的结构(HL为PMBP缩4-甲基水杨酰肼; PMBP=1-phenyl-3-methyl-4-benzoyl-5-pyrazolone)。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与来自烯醇化脱质子配体L-的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及1个氯离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配合物2中,Zn(Ⅱ)离子采取扭曲的三角双锥配位构型,与来自L-的NO2电子供体,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和相邻配体吡唑啉酮N原子配位,形成沿b轴方向的一维链状结构。在310 nm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2在434和459 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而配体的荧光发射峰在521 nm,强度明显弱于配合物。此外,固态配体和配合物2的荧光寿命分别为7.352 8和7.755 6 μ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