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作用明显,可显著降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及总体病死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用药安全有效,无论糖尿病、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或女性患者 均可从他汀类药物干预中获益,降脂治疗由此进入“他汀时代”。4S研究仅仅是拉开了“他汀革命”的历史序幕,随之而来的是对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在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中的必要性与安全性探索,冠心病高危人群强化降脂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与非降脂作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Stains)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能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脂调节作用与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调查2001年6月以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调理血脂异常的处方表明,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其严重不良反应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分别为每100万份处方中有0.04、0.04、0.12和0.19,而氟伐他汀为。说明他汀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氟伐他汀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信息快递     
高血压患者降脂治疗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高血压患者进行降脂治疗能够大幅度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这是最近完成的一项国际性研究表明的。与使用以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为基础的单纯降压治疗相比,加用降脂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使致死性冠心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相对风险减少53%,致死及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对风险下降31%。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是脂代谢紊乱患者中最常用的药物,同时也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CVD)风险最有效的药物,在目前临床实践过程中很少引起严重并发症。然而,案例报道及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引起某些个体记忆缺失和损伤,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可逆。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的日益广泛,他汀类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降胆固醇的处方药,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与高脂血症。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须谨慎,必须考虑到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毒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既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导致癌症,但近期最新研究却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癌症风险[1-2]。本文中就这一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欧洲心脏病学会2010年学术会上报告,欧洲多数国家的冠心病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功劳来自于胆固醇的有效管理。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节胆固醇代谢的经典药物,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顾虑2005年完成的两项研究证实,在已接受现代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更积极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进一步获益,支持了强化降脂治疗的概念。自此,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开始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终点研究也显示: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主要机制是通过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最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效应,尤其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因而,抗炎效应也是其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凝等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降脂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业界动态     
《健康大视野》2007,(1):6-6
前不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召开了"同步解读欧洲最大高血压研究最新结果"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专家介绍,对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使用钙拮抗剂络活喜和他汀类药物立普妥,与单用络活喜相比,使致死性冠心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相对风险减少53%。"这项研究还探讨了 ASCOT 方案中降脂治疗和降压治疗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潜在的协同作用"。胡大一教授介绍说,"结果显示当络活喜和立普妥联合应用时,至少在减少心脏病发作上具有累加作用"。ASCOT 研究是由辉瑞赞助,由研究者主导的临床研究。ASCOT 研究显示,联合长效钙拮抗剂络活喜降压和他汀类药物立普妥降低胆固醇可使患者大幅度减少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他汀类降脂药物立普妥联合长效钙拮抗剂络活喜比他汀类降脂药物立普妥联合β-阻滞剂阿替洛尔更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大量研究证明,胆固醇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的主要方法。近20年来,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的治疗中独领风骚。但是,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同时,其缺点也显而易见。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1)剂量相关的肝功能损害;(2)剂量相关的肌病,严重者可导致横纹肌溶解;(3)长期用药可增加新发糖尿病;(4)可能会损害认知功能。因此,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