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人们对美貌意义的讨论只局限于社会科学领域,如将"美貌"与"道德"对举、"美貌"与"才能""智慧"对举。实际上,美貌的本质在于生物学、在于生物学的根本——生物进化。美貌就是在人类进化的方向上,比平均值多进化了一点。从医学角度来说,一个人进化的完全度即是其元气的充盈度,所以美貌者元气较足。首先美貌者进化层次较高。从头部、面部、额、眉弓、鼻梁、腮、口、唇、上下颌齿槽突、牙、下巴、下颌角、耳垂、脸的宽度、面的中下部所占比例、脖子、女性乳房、腹肌、腹型、腰、臀、头高与身高、脚长比例、直立、直立相关的行走姿势、肤色、体毛等美貌的评价点以及美貌者与智商的关系进行论证。其次美貌者元气较足。笔者以往已揭示元气即人体的有序一面,而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即从低有序度到高有序度。所以,人体进化层次高者其元气则充盈,因此美貌者元气较足,若干美貌与寿命、生育能力关系的研究表明,美貌者元气较足,而元气不足者其容貌衰败,衰败的顺序与进化相反。  相似文献   

2.
    
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北宋汪洙《神童诗》中的话,说得过于偏激,但强调读书,激励世人,尤其是学子,倒也有其可取之处。书籍是人类的结晶,是国家、民族的历史、人文的载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书籍在中国历史上屡遭厄运。前人所称书厄,即指大量书籍亡佚毁损的历史劫难。隋朝秘书监牛弘上表《请开献书之路》称"五厄"(见《隋书》卷四十九《牛弘传》),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一《经籍会通一》屈指为"十厄",说"牛弘所论五厄,皆六代前事","书至  相似文献   

3.
王雪  朱鹏举 《国医论坛》2022,37(1):14-16
历代注家关于《黄帝内经》"手少阴脉动者妊子"说有不同认识,通过分析认为,"手少阴脉"指手少阴心脉,其具体诊察部位在神门穴,"动甚"可释作脉搏搏动有力、滑利甚至是滑数,"妊子"即怀孕之义,故此说讲的是以手少阴心经神门穴脉象诊察妊娠的方法,而不是判断胎儿性别的方法;历代注家的得失表明,学习《内经》一定要具有历史的观念,尽量避免以今释古带来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好的基石     
正与世长存的高楼大厦,必有坚固的根基。长寿亦如此。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跋涉,拥有七个背囊:"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过河时,渡船开出不久,便风起浪涌,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你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渡过难关。"看年轻人哪一样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健康"抛进了水里。  相似文献   

5.
我在2006年一篇文章中谈到"三理养生",后来被许多文章引用,当时说哲理养生只是为了和生理、心理凑成"三理",自己已感到其中的"哲理养生"说法不甚准确。现在许多养生文章谈心理养生和生理养生的比较多,但心理养生和生理养生离不开世界观的影响和指导。哲理只是世界观的一种表达形式。因此,比较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世界观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内因,以补仲景之不足。《三因方》引用《金匮》原文有七、八十处,且有些差异甚大,仔细对照、玩味,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悟。由于历史原因,《金匮》脱简甚多,从《三因方》中往往会得些许补充,这对理解《金匮》的原文也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外学者关于《武威汉代医简》第42~43简"行解"一语之理解,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王辉之"通过散步排泄寒热邪毒"说,二是杜勇之"汉代治疗初期伤寒病特殊方法"说,三是赤堀昭之"渐解"说。将其置于简文语境中认真考究,则不难发现其偏颇之处:王辉说似受"行药"之影响,并误解相关语证,遂直以为"行解"即"行散";杜勇说立论之依据是《居延汉简甲编》509简及《论衡·寒温篇》中之相关记载,因其误解语证,遂致上说,若正确理解其语证,即可证其说之谬;至于赤堀昭氏"渐解"之说,因查无语证,难以立论。文章条分缕析,指陈三家论点之得失,指出"行解"之"行"训"即","解"乃痊愈之意,"行解"应训为"即解"。  相似文献   

8.
(一)吕广在中国医学历史上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据说他是第三世纪孙权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太医令,为第一个注解“黄帝八十一难经”的医家。他较第一个注“素问”的全元起,还早二百多年;所以日本丹波元胤评吕广注众难经说:“盖医经之有注,莫先于此书”是也。依此看来,他在中国医学历史上是应秉笔特书的。但我以为这是因袭的历史传说,换言之,他的历史年代是有问题的,只有先把它弄清楚之后,才能对他的历史评价作出正确的估计。最早记载吕广注解“黄帝八十一难经”的是梁阮孝绪“七录”:  相似文献   

9.
白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现列中国第15大民族。白族自称"白和"、"白子"、"白尼"或"说白语的人",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史书上称为"僰人"、"白人",明代以后称为"民家"。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仿造汉字创制过方块白文,并用方块白文编撰过大量的书籍。云南历史  相似文献   

10.
消渴是厥阴病提纲证第一主症,自成无已解释为"热甚能消水"后,诸家多从其说,近有伤阴及阴竭说,作者认为皆不能合理地解释消渴。在深入研究《内经》及《伤寒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临床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即阳郁不能化水是此消渴的病机。  相似文献   

11.
<正>华佗,名尃,字元化,东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及养生学家。其生活的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疾病肆虐,加之医学发展滞后,天灾人祸,而时人死者甚众。故华佗在《黄帝内经》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启发下,在"治未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而在这孕育了老子、庄子的同一片土地上,华佗也深受其"天人相应,  相似文献   

12.
正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瘟疫,有资料报告,仅我国经历的瘟疫大约就有几百次。医圣张仲景曾在《伤寒论》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近年来,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细菌或病毒的基因发生了变异,或者原来的病原菌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人说作气功到高级阶段:可以“炼神还虚”,达到三花聚顶的程度,便可“得道”。“道”是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因为不好谈,很多气功书避而不谈。我们说,道是有定义、有具体内容的。《老子道德经》第25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1章中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相似文献   

14.
谭其骧 《东方养生》2012,(3):146-149
翁独健(按:中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同志耍我在这次会议期间在大会上讲一通。我说.我不是民族史专家,有什么好说的?他说:不要你讲别的,只耍你讲一讲你们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时是怎样划定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的;也就是说,对历区和民族,你们是如何区别中外的?哪些算中国,哪些不算,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三台山云台观位于县城南4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至今约八百年历史。云台观在天文星系图上位居"三台星",其地脉为九龙捧圣之风水宝地,坐北朝南"一"字走向,左右对称,全在一条中轴线上。其建筑结构内藏精湛玄理,历代皇帝派太监监建,按皇宫式建筑,层次井然有序,建筑布局为三官有象的特景。  相似文献   

16.
金石篆刻(包括书画)与中医、京剧合称"三大国粹"。纵观我国篆刻艺术史,早有各种名目繁多的印谱,却从未见有"本草印谱"的刊行。重修《浙南本草》是浙南地区历史上在地方政府主持下编纂的第一部本草。金石篆刻家们有鉴于其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热情篆刻了《浙南本草印谱》,成为我国医学史上首部"篆刻本草",堪称"本草第一家"。  相似文献   

17.
象数理论是《周易》的根基和核心内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形成,亦源于此,所谓“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河图洛书与脏象结构河图、洛书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久。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洛书”,故《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作易画卦。河图以其十位数,分奇偶配合,排列于中心和四方五个位置,而构成天地合五方、阴阳合五行的象数图形,即: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人成之;四与九同道居四方,因地四生舍,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  相似文献   

18.
玄觉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一位禅学大师,因他经六祖慧能一拨而悟,故有"一宿觉者"之称。以玄觉禅师所著的《禅宗永嘉集》和《永嘉证道歌》为主线,将其养生思想分慕道清修、境智虚寂、禅道机缘、慧光冥契、证道圆觉五大部分进行论述。玄觉认为,戒三业、净六根是证悟禅机的基础,顿悟虽只在一念之间,但禅心的修证却是一个超越自我的思想历程。禅道养生,事实上就是在心理上自我调控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精通天文、历算、地理、医药,一生著述甚丰,医药著作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陶氏生于南朝宋代,卒于梁代。《南史》、《梁书》谓其为“丹阳秣陵人”。但目前出版的各类著作说法却不甚一致。《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中国医学史略》(范行准)、《中医人物辞典》等谓其为:“南京人”(或是说“南京市人”);《中国医学史略》(贾得道)谓其为:“南京东南人”;《中医人名辞  相似文献   

20.
石柱国 《养生月刊》2006,27(2):168-171
风筝史话风筝是源于我国,风靡全球的民间玩具。相传,风筝是春秋时代鲁班发明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一天,鲁班看到鹞鹰在空中飞翔盘旋内心受到启发,于是就“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可他没有为其取名,直到五代李邺制成带竹哨的纸鸢,以线牵引放上天空时,风动哨鸣,宛如古筝,才取名为“风筝”。后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风筝很快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和欧美各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就说中国风筝是“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风筝曾是战争的武器。历史上就有不少关于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