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关于五行的起源以及五行学说的本质,历代学者乃至当今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借助历代文献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五行的概念与五行的生克观有不同的起源,五行的概念源自对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夏商之际;而五行的相生相胜源自古人对中原地区五时气象特征的抽象,形成于春秋末期.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也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含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五行学说的形成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周,成熟于春秋战国。"五行"二字,始出于《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各有其特性,它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五行的产生可能…  相似文献   

3.
五行学说属于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特性及"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解释和探索世界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秦汉时期,五行学说被应用于医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黄帝内经》中就详细记载了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体、五志、五色、五声、五音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五行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界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用以识别、归纳各种事物的自然属性。本文从探究五行学说的起源入手,把握五脏五行配属的演变脉络,揭示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以此说明五行学说对目前的中医临床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五行学说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中医学理  相似文献   

5.
关于五行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五行非五材.五材是指具体的物质、材料、元素.五行是指气的5种运动方式.从物候观察,春季是气的展放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便名以"木"气;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生命活动,便名以"火"气;秋季是气的内收运动控制或主导着生命活动,便名以"金"气;冬季是气的潜降运动控制或主导着生命活动,便名以"水"气;而长夏是气的平稳运动控制或主导着生命活动,便名以"土"气.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叫五行相生;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为序相制约、相抑制,叫五行相克.有相生则不会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会造成某行的太过,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化育了生命世界,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相似文献   

6.
霍磊  魏玲  梁媛 《中医学报》2016,(5):682-685
情志相胜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激起患者一种暂时的情志,去战胜、制止、克服另一种偏激的情志,使机体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方法。情志相胜疗法是最具特色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其理论机制目前有"五行相胜说""阴阳互制说""缓急相对说""气机互调说"4种观点。其中五行相胜为其立论基础,阴阳互制、缓急相对作为补充,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属于气机互调。临床中常见多种情志同时致病,一种情志可以伤及多个脏器,即所谓"五志互病"之说。治疗宜辨证论治,整体调整。因此临床治疗不仅仅是单纯的五行相胜、阴阳互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志相胜疗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发展,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及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学习中医必须了解五行,懂得五行学说,前人说:“不通五行,难为中医”。1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及其运动变化。“行”指“行列”,排列顺序及其变化。五行最初叫五才,即五种有用之才。前人说:“五行组成万物,亦组成人”,人有五指、有头、上肢、躯干、下肢;有胚胎期、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死亡期。《灵枢·阴阳二十五》曰:“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古代儒家、道家、中医文献中对五行的阐述和解释,论述了五行在古人观念里的真正含义,总结了儒家五行学说、道家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家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和异同点,着重讨论了儒家五行学说和道家五行学说对中医五行学说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应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五行学说进行研究,认为中医五行学说来源于哲学但不同于哲学;五行学说是不断发展的;五行的中心实质是五脏,五行学说的精髓是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等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关系,主要是五脏相关关系。五脏相关学说提取、继承了五行学说的精华——相互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并赋予它现代系统论的内容,是五行学说的发展,应该用五脏相关学说代替中医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10.
新五行学说"相生"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资生、助长、延续等含义,且特别强调"延续"这种关系;相生顺序是木、土、火、金、水五种物质的递次相生,即木生土、土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制、制约、监视等作用,新增了"监视"属"克"的范畴;相克的顺序是木克金、金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木。文献引用:肖文冲,简燕进,徐联,等."新五行学说"生克制化规律浅见[J].中医学报,2015,30(3):380-382.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是我国法医学的萌芽时期,秦律、《封诊式》、《黄帝内经》均有法医学的内容,战国时期已有包括检验程序、检验人员和检验报告书等内容的检验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国家“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 ,经过200位专家学者前后5年的集体努力 ,已于2000年9月通过验收 ,同年11月公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 )》。这一项目采取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结合的研究途径 ,制定了《夏商周年表》 ,为我国古代夏商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年代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使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有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春秋末年以前经典意识与尚古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哲学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十分明确而清晰的恒常性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原则或法则,这些原则或法则是稳定甚至不变的,而为了证明这些原则与法则的稳定、不变性,当时的人们发现可以诉诸历史经验或诉诸历史典籍,由此遂形成了相应的经验意识和经典意识,久而久之,这些意识形成为一种强烈的传统,并由此催生了先王观念、始祖情愫、尚古意识以及远古传说。春秋时期各国君主动辄引经据典,以及孔子推崇周代,墨子崇尚夏代,而老子喜好远古时期的小国寡民等思想行为,均植根于当时已经形成的经典意识和尚古观念。这一文化传统对后来的中国哲学思想乃至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墨经》由战国时期墨家共同体集团创作,从墨子酝酿,到战国后期总结,《墨经》的知识建构和体系形成过程,持续250年。《墨经》成书约在前3世纪,与公孙龙、荀予同时。墨、龙、荀三家争辩、唱和的踪迹、脉络,历历可寻。《墨经》用先秦古汉语“经”体写作,浓缩精炼,惯常省略,是用于墨家学派传承、教学、争辩的札记、纲要,独创概念术语甚多,使知识结构、语言工具大异于古的现代人,难以读懂。墨家有丰富的概念论和运用概念的艺术,对概念的性质和作用具有独到见解,对概念从外延、内涵作出了种类划分,它对建立中国古代逻辑、哲学和科学的范畴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完素重视五运六气并灵活运用,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只讲小运不讲大运,既是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内经》理论的阐发。他阐发《内经》病机,指出五运主病与六气病机,并补充了"燥"之病机。刘完素主张火热,与其所处年代有关,按照"六气大司天"理论,时值六十五甲子,为燥火用事,阳明燥金司天,故治以寒凉。他阐发亢害承制理论认为造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正是由于五运相互承制,从六气标本逆从理论论治具体病证,认为脏腑经络不必本气兴衰而能为其病。六气变乱,五行正常的制约关系受到破坏,往往相兼为病,而疾病之所以千变万化,就是因为这种"兼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养生康复思想发展史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养生康复学虽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伴随着医疗实践活动,就已开始了养生康复知识的积累,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本文从商周、春秋战国、汉晋六朝、隋唐、宋金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个历史时期,概述了中医养生康复学术思想发展简况  相似文献   

17.
对20世纪出土秦汉医书及当时医学状态、早期医书的形成、出土医书所反映的文献整理内容进行讨论,认为春秋战国至西汉,巫医并存是医学的常态,医书内容古朴而简略,医巫混杂,以方药为主,理论简略且单薄;医书形成与古时"采诗"制度和文献整理有关;出土秦汉医书反映的文献整理内容有编纂目录、收集编述、分类归属、规则行文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运气学说与疫病关系的现代研究文献。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运气与疫病关系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类,分析与总结。结果:通过综述发现,五运六气与疫病的发生发展与流行存在关联性,并且绝大部分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验证阶段,突出的表现为运用运气理论对已经发生的某疫病进行"天候——病候"相关性分析。运气理论的重新受到重视开始于SARS的流行和部分地区中医治疗SARS的卓有成效。结论:中医运气学说在疫病预测方面有独到之处,深入研究运气理论有利于更好地防治疫病,尤其在指导用药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提高疫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从独尊医术到兼重德艺——传统良医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良医”已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概念。考察多种典籍的有关记载可知,当时良医纯粹是基于医术的精良而作出的判断。传统医学名著中最早论及医德的,是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自序”则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医德文献。晋代杨泉首次明确地将医德内涵纳入良医概念,实现了传统良医论从独尊医术到兼重德艺的嬗变。其后,唐代孙思邈对良医概念的道德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扩充,而明代陈实功的“医家五戒”、“医家十要”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系统地总结了祖国传统医德规范,被西方学者推崇为世界最早成文的医学道德法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