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后进行一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的可能风险.方法 收集双试剂(金伟凯及Ortho)HCV ELISA筛查判为不合格的献血者血液291份,进行核酸检测及血清学确证试验.分析单试剂检测漏检的情况.结果 选用金伟觊anti-HCV ELISA作为单次ELISA检测,291份不合格血标本中97份被判为ELISA检测合格(S/CO<0.7)同时NAT检测合格,其中3份(1.0%)重组免疫印迹(RIBA)确证试验阳性的血液被NAT和ELISA漏检;选用Ortho anti-HCV ELISA作为单次ELISA检测.291份不合格血标本中88份被判为ELISA检测合格(S/CO<0.7)同时NAT检测合格,其中2份(0.7%)RIBA确证试验阳性的血液被漏检.结论 NAT检测后去掉两次ELISA检测中的一次检测模式暂时尚需慎重,需加大样本量迸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献血人群抗-HCV反应性、HCV核酸检测结果及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实验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1个进口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检测系统对HCV进行筛查,对抗-HCV呈反应性或/和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RIBA,将2种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共检测133 959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覆盖核酸检测结果的标本113 380例,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比例0.19%(252/133 959),NAT检测阳性共27例,阳性检出的比例0.02%(27/113 380);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确证实验确证阳性的比例19.8%(50/252)、阴性的比例54.8%(138/252)、不确定的比例25.4%(64/252);27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均为ELISA检测双试剂反应性和确证实验阳性;2家ELISA试剂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2次ELISA+1次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更为安全;针对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标本,应建立献血者跟踪随访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ELISA筛查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情况.方法 对2009年2~5月常规国产和进口双试剂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的107份标本采用核酸和血清学中和试验加以确认,对常规国产和进口双试剂ELISA筛查抗-HCV不合格的184份标本采用核酸和血清学RIBA试验加以确认.核酸和(或)血清学补充试验阳性判为确认阳性,不能被确认阳性者判为假阳性.对假阳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筛查不合格标本中,HBsAg ELISA双试剂阳性、单试剂阳性、灰区标本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0%、58.7%、63.6%,总假阳性率为32.7%;抗-HCV筛查不合格标本中,抗-HCV ELISA试剂假阳性率分别为23.9% 、95.2%、96.1%,总假阳性率为67.9%.HBsAg国产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78.6%(11/14),100%(3/3)]高于进口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50.0%(16/32),50.0% (4/8);x2=5.188,P<0.05];抗-HCV国产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96.3% (26/27),95.5% (21/22)]与进口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94.3% (33/35),93.5%(29/31)]差别不大(x2=1.048,P>0.05).结论 灰区标本的假阳性率极高,但从血液安全考虑灰区设置有必要;抗-HCV ELISA检测的假阳性问题较HBsAg ELISA严重;针对血液筛查假阳性问题,建议对血液及献血者应独立管理,建立献血者归队方案.目前HBsAg进口试剂的特异性优于国产试剂,而抗-HCV试剂的特异性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杨玉发  黄守民 《海南医学》2005,16(8):149-150
目的探讨不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在献血者血液筛检中存在漏检现象。方法采用ELISA法二种不同的HCV抗体筛检试剂对37717人份血清同时进行检测,对于筛检抗—HCV阳性的结果,再用重组免疫印迹(RIBA)法进行确认。结果A试剂ELISA法检出阳性36份而RIBA确认0份阳性,可疑8份,阴性28份;B试剂ELISA法检出阳性67份而RIBA确认4份阳性,可疑32份,阴性31份;A与B两种试剂ELISA法同时检出阳性68份,RIBA确认阳性55份,可疑5份,阴性8份。结论试剂A与试剂B抗—HCV阳性检出的一致性比较,经x2配对计算(x2=12190,P<0.01)得出两种试剂检出抗—HCV阳性标本的一致性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为尽可能减少输血后HCV感染发生,有责任首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ELISA试剂来检测献血者血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ORTH0)公司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阳性者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CV检测,并将抗体检测、抗原检测、NAT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献血者合格血样903份(抗-HCV检测阴性)中未发现HCVC抗原阳性者,不合格血样(n=197)共发现6份阳性(6/197):HBsAg( )中有l份阳性(1/43),抗-HCV( )中有4份阳性(4/56),ALT( )中有1份阳性(1/128);抗-HIv( )12、抗-PT( )3中未检出阳性。结论:现行的抗-HCV检测方法有可能出现HCV感染的漏检,HCV C抗原检测方法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在献血者中开展该项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CV CAg)检测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强生 (ORTHO)公司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 (ELISA)检测试剂 ,对无偿献血者样进行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阳性者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CV检测 ,并将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 (nucleicacidtesting ,NAT)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献血者合格血样 90 3份 (抗 HCV等检测阴性 )中未发现HCVC抗原阳性者 ,不合格血样 (n =197)共发现 6份阳性 ( 6/ 197) :HBsAg( +)中有 1份阳性 ( 1/ 43 ) ,抗 HCV( +)中有4份阳性 ( 4 / 2 1) ,ALT( +)中有 1份阳性 ( 1/ 12 8) ;抗HIV( +) 12份、抗 PT( +) 3份中未检出阳性。结论 :现行的抗 HCV检测方法有可能出现HCV感染的漏检 ,HCVC抗原检测方法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在献血者中开展该项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本站采取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15日~2014年6月底共计39236份献血者标本的 ELISA 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 NA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236份标本中 NAT 阳性220份,阳性率为0.56%;ELISA阳性(HBsAg、抗-HCV、抗-HIV 3项)199份,阳性率为0.51%;NAT、ELISA 阳性157份,占0.40%;ELISA 阴性 NAT 阳性63份,占0.16%,鉴别出27例 HBV -DNA 和1例 HCV -RNA;NAT 阴性 ELISA 阳性42份,占0.11%,ELISA 双试剂检测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为78.9%,HBsAg、抗-HCV、抗-HIV 双试剂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3%、66%、100%。结论:NAT 与 ELISA 平行检测血液筛查模式既能够防漏互补,同时也可以缩短血液检测周期,保障血液的及时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8.
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中和试验对ELISA检测HBsAg阳性献血者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对抗-HCV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检测,并对确认试验阴性献血者进行NAT检测。结果38693份献血者中,ELISA筛查出HBsAg和抗-HCV阳性分别为381(0.98%)份和173(0.45%)份。在ELISA筛查出的381份HBsAg阳性献血者中,经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阳性352份,29份为阴性;173份抗-HCV阳性献血者中,RIBA试验确认79份阳性。59份阴性。35份为可疑;29份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阴性标本和94份RIBA确认抗-HCV阴性或可疑的标本.NAT检测HBV DNA和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HBsAg和抗-HCV确认试验能够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献血者的利益和推动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3种国产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定量试剂检测性能。方法应用已批准上市占国内市场50%以上的3种国产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瑞士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CV Test定量试剂,分别检测经Ortho和DiaSorin公司抗-HCV EIA试剂,CHIRON公司RIBA HCV 3.0SIA及MP Biomedicals Asia Pacific Pte公司确证试剂检测判定的139份抗-HCV阳性及165份抗-HCV阴性血浆样本。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用χ2检验对4种HCV RNA定量试剂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304份临床样本检测中,3种(A、B、C)国产HCV RNA定量试剂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瑞士Roche公司的HCV RNA定量试剂阳性检出率(11.51%、12.83%、14.80%vs 26.97%,χ2值分别为23.38、19.08、13.63,P〈0.01),国产A、B、C试剂的阳性检出率较为一致(χ2值为1.47,P〉0.05)。国产HCV RNA定量试剂漏检样本的HCV RNA载量小于50IU/ml。以罗氏试剂检测HCV RNA水平为依据,国产试剂检测抗-HCV阴性样本的检出与HCV RNA水平不相关(即高值和低值均有检出)。结论应提高国产HCV RNA定量试剂的灵敏度和线性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并与常规抗-HCV ELISA法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5 985例献血者血清标本,先应用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两种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常规初检、复检检测。对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检出的阳性标本,再进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在被检测的5 985份标本中,HCV-CLIA法HCV阳性14份;抗-HCV ELISA法初检阳性15份和复检阳性为16份(其中初检、复检均阳性的14份);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的13份。结论本组HCV-CLIA法与HCV ELISA法初检、复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87.50%;与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比较符合率为92.86%。HCV-CLIA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献血者抗-HCV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151例血清抗-HCV阳性患者的HCV RNA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关系.方法:研究对间接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151例血清抗-HCV阳性患者有85例HCV RNA阳性,阳性率为56.2%.另外,还观察了40例抗HCV阳性病人的双份血清,急性期第一份血清ALT升高、HCV RNA为阳性;经抗病毒治疗后的第二份血清,部分病人ALT复常,HCV RNA阴转,另外部分病人反复ALT异常,HCV RNA则始终为阳性.结论:HCV RNA能鉴别活动性HCV感染及非活动性感染,可为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核心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核心抗原和抗体检测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抗-HCV和HCV-cAg用ELISA法检测,HCV-RNA用RT-PCR法检测。结果1761例病人共测得阳性标本57例,其中抗-HCV阳性54例,HCV-cAg阳性22例,同时阳性为19例。3例HCV-RNA而抗-HCV阴性样本中检出HCV-cAg。22例HCV-cAg阳性标本经HCV-RN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HCV-RNA、抗-HCV和HCV-cAg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检出阳性率,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核心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核心抗原和抗体检测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抗-HCV和HCV-cAg用ELISA法检测,HCV-RNA用RT-PCR法检测。结果1761例病人共测得阳性标本57例,其中抗-HCV阳性54例,HCV-cAg阳性22例,同时阳性为19例。3例HCV-RNA而抗-HCV阴性样本中检出HCV-cAg。22例HCV-cAg阳性标本经HCV-RN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HCV-RNA、抗-HCV和HCV-cAg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检出阳性率,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血清HCV抗原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虎  黄建生 《热带医学杂志》2003,3(1):113-115,97
目前,抗HCV检测已广泛应用于HCV感染的诊断及大规模血液筛查。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的存在以及某些耐受人群未发生血清转化等,使抗HCV检测未能准确反映患者体内HCV的感染状态。而用于确诊及定量检测HCV感染的PCR、bDNA和NASBA等技术也有各自的局限性。血清HCV抗原的酶免疫检测技术(HCAg)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大规模筛查、定量检测等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路线。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其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5.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乙、丙型病毒检测的作用。方法用迈科锐HBV、HCV联合基因芯片检测血清HBV-DNA和HCV-RNA。结果基因芯片检测42例HBV-DNA的检出率为86%(26/30),符合率为88%(37/42),假阳性为8%(1/12)。检测HCV-RNA检出率为71%(5/7)。符合率为92%(39/42),假阳性为2%(1/35)。结论 HBV、HCV联合基因芯片检测HBV-DNA和HCV-RNA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抗病毒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HCV复发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采用小剂量递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HCV RNA载量、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及抗病毒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抗病毒开始治疗时间平均为移植后15个月(2-36个月),7例完成了标准抗病毒疗程。12例中,3例获得RVR,9例EVR,8例ETVR,3例SVR。3例获得SVR中,2例HCV RNA基因型为1b,1例2a;2例获得RVR,3例均获得EVR。抗病毒治疗中,5例提前终止治疗,其中1例因粒细胞显著下降、2例因急性排斥反应、1例因严重感染以及1例因过敏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抗HCV治疗SVR较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患者完成抗病毒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HCV感染患者HCV RNA水平,ALT、AST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细胞因子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s72小时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结果:RNA阳性患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但阳性患者之间,ALT、AST水平无显著差异。不论RNA滴度高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IFN-γ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r=-0.8178,P=0.02;r=0.7517.P=0.04)。结论:血清HCV RNA水平与肝损伤有关,INF-γ在抗HCV免疫应答的同时可能对肝脏也造成了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7基因中1047A/G和2157A/G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Taqman SNP探针和DNA测序技术分别对112例健康对照组和235例丙型肝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7基因的1047A/G和2157A/G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HCV患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7基因中1047A/G和2157A/G多态性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介素-7基因的1047和2157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 (HD)患者丙型肝炎 (HCV)感染率与输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SIA)检测 15 6例 HD患者血中的抗 - HCV。结果 :HD患者的输血次数与血清中的抗 - HCV检出阳性率呈正比升高。结论 :HD患者输血增加感染 HCV的机会 ,接受异体血的次数越多 ,感染的几率则越大 ,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丙型肝炎感染献血者追踪调查结果的分析,从血清学和病理学变化方面对丙型肝炎患者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