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与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岳麓山大学城周边的流动摊贩的人群构成及经营活动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寻流动摊贩在区域内的时空分布规律,旨在从规划角度提出流动摊贩治理策略。研究发现流动摊贩的集聚特征呈现相对稳定性,为流动摊贩的疏导规划提供了依据。文末基于包容性的多方融合协同原则,分别从规划主体、城市管理主体及流动摊贩主体出发,提出治理策略,以期为新时期的城市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星  过秀成  叶茂  任敏 《规划师》2010,26(2):40-43,49
对于城市规模处于迅速扩展的组团式城市来说,快速路除了承担传统交通功能外,还将作为组团间快速联系通道及引导城市扩展带动城市开发。在分析交通区位线的特点、功能的基础上,确定城市快速路交通区位线的影响因素,并将交通区位线应用于城市规模迅速扩展的组团式城市快速路布局中,具有适应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黄明华  寇聪慧  屈雯 《规划师》2012,28(3):12-15,34
城市增长边界是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与城市行政区划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对用地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应积极构建具有较强操作意义的、能够同时体现城市远景规模和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刚性"与"弹性"有机结合的城市增长边界,通过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保护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与开敞空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博 《规划师》2012,28(2):23-28
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拓展的背景下,近年来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关注趋多;其强调生态环境优先、统筹城乡发展等理念值得肯定,但其规划内涵较为"模糊"。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可知"非城市建设用地"本身难以成为一个真实的规划对象,或者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提出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城乡规划体系的本来目标就是统筹各方发展诉求、合理配置土地使用功能,故应当对"城乡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进行统筹布局和管控,优化用地分类,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制体系,建构城乡统筹的完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出现高速低效、整体结构失衡、整体容量控制失效的问题,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增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本文立足于城市增长边界在我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典型发达国家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分析,试追溯城市增长边界基本内涵,对城市增长边界与我国现有空间管制工具——"三区四线"、"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开发边界"的关系进行辨析。提出我国城市增长边界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体现"底线"思维和城市最终远景规模特征的"永久性"城市增长边界,和基于"分期规划"的理念,体现城市阶段性发展特征的、保证过程紧凑的"阶段性"城市增长边界。最终通过对国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需要结合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平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汤慧  汤放华  王彬 《中外建筑》2012,(10):36-38
本文以湖南大学周边流动摊贩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湖南大学周边流动摊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托,从校园社会生活的角度分析其生成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可行的管理措施。这对解决目前高校周边流动摊贩管理难题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途径,同时也为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的长沙和全国其他城市解决城市流动摊贩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场所空间”和“流动空间”为双重研究视角,运用卫星遥感、产业普查等数据描述空间发展态势,并基于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而构建起城市联系网络;据此对粤港澳地区内部建成空间的发展特征与演变趋势、网络关联的次级结构及中心城市的职能分工等做系统分析,同时亦审视广东省内非湾区与湾区地域的发展差异.研究表明,自新世纪以来,粤港澳地区呈现出沿珠江口大湾区高度集聚发展的特征,大湾区一体化趋势已经较为明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的分工进一步差异化,且职能互补;大湾区核心地域对外链接全球城市网络,对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的区域枢纽职能已经初步形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要义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1)
文章通过对当前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城市流动儿童"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体而言主要从家庭干预、社会干预、学校干预三方面探讨了城市流动儿童"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时空行为大数据,以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为切入路径,以“等级+网络”双维度的叠加分析为研究思路,在对“等级—网络”双维度下城市关联的认知方法、城市关联性评价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展开理论辨析后,确定并建立了从“等级—网络”视角下认知城市关联性的关注点和测度城市关联性的指标体系。同时在优化现有分析手段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样本,定量测度其在2015—2020年间的城市关联性指标变化,并进一步通过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提炼得到了长三角城市关联性的6类演变模式及其对应城市。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呈现出“等级结构弱化”和“网络关联维稳”的发展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已经形成了相对均衡的等级结构,同时在全国人口流动网络之中,长三角城市群内对于人口输送、转运发挥较明显作用的城市依然还是少数的几个省会级城市;在“等级—网络”双维度叠加的视角下,长三角城市根据其关联性演变模式的差异可被划分为“关联性最高且稳定,等级—网络双维均衡”的上海和苏州,“关联性高且稳定,网络维度主导”的杭州和南京;“关联性较高但波动明显,网络维度主导”的合肥、无锡、金华和宁波等共计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切角vs.直角——控制性详细规划“惯性思维”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晖  王嘉 《城市规划》2005,29(5):55-58
通过对国内城市中心区道路交叉口处道路红线切角问题的分析,论证交叉口处道路红线是否需要切角的两个关键因素——道路红线宽度与安全停车视距的逻辑关系。结合我国城市中心区的现行道路设计规范及实际建设情况,剖析我国道路红线切角的原因,提出现行规划道路红线不必切角的规划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