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皮区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年3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针治疗仪取穴头部晕听区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34例。其结果按全国统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29%,显效率为64.71%。用精神病简明症状量表中幻听项目评分析准进行评定,治疗后均分显著下降,治疗前,后BPRS量表分值变化对比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皮区电针操作简便安全,无毒性副作用,对年体弱,伴有躯体疾病患者及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幻听严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针治疗仪取穴头部晕听区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34例。其结果按全国统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29%,显效率为64.71%。用精神病简明症状量表(BPRS)中幻听项目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治疗后均分显著下降。治疗前、后BPRS量表分值变化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皮区电针操作简便安全,无毒性副作用,对年老体弱、伴有躯体疾病患者及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幻听严重者,无论在门诊、病房均可采用治疗。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针治疗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照研究1991年1月至1992年11月用智能电针仪(CCEA)治疗我国常见精疾病(抑郁症,神经症,精分裂症)98例及26例焦虑抑郁状态病人,同1987年8月至1989年9月用普通电针仪(WQ-6F)治疗我国常见精神疾病71例及25例焦虑抑郁状态病人,采用国内统一总体评定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其结果表明:CCEA总体显效率为77.6%,WQ-6F总体显效率为60.5%经卡方检验,P〈0.05,差…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针刺百会印堂穴 ,采用智能电针仪进行治疗。根据治疗前后Y—Bocs和HAMA量表评分变化及传统的四级疗效评定标准定疗效。结果 :治疗 2 1例强迫症病人 ,显效率为 4 2 8% ,有效率为 85 7%。Y—Bocs和HAMA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电针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新方法 ,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电针合并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电针合并抗抑郁剂对抑郁症的疗效,并与单用电针组进行比较。方法 共纳入4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抗抑郁剂组(以下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时间为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结果 从治疗第2周后,两组内的HAMD、SDS、SAS评分的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1),其中合并组在第2周的HAMD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4周、第6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根据传统疗效评定标准分析,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结论 电针合并抗抑郁剂与单用电针均对抑郁症有较好疗效,前者起效更快,而后者副反应更少,在临床上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抗抑郁量表(HAMD)评定以及安全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训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四神聪穴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智能电针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本  孟素荣 《中国针灸》1994,14(1):17-20
69例患者对照观察,显示智能电针仪具有良好疗效,临床有效率42.11%,优于对照组。文中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精神病症状进行了动态平价,甲状腺素和雄激素做了检查,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其智力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8例V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HET),每组34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AQ)、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韦氏记忆量表(WMS)的变化情况,共观察42d。结果;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药物组显著,其有效为79.41%,而药物组为20.58%(P<0.01)。VD患者智力呈全面低下,但其恢复则有快有慢。结论:提示电针疗法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电针近期疗效优于药物DHET;临床上应仔细分析VD患者的智力结构,治疗和康复训练必须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9.
电针与百优解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有效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段冬梅  图娅  陈利平 《中国针灸》2008,28(3):167-170
目的:评价电针与百优解治疗轻、中度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A组)、电针组(B组)、针药组(C组)各25例。A组口服百优解,每天20mg;B组采用电针疗法,取穴以百会、印堂为主;C组口服百优解加电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TESS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78.3%,B组为82.6%,C组为91.7%,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改善躯体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使用百优解的C组不良反应较A组少。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减轻百优解的不良反应,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透刺配合体针治疗脑卒中抑郁症( PSD )病人前后脑电图的变化。方法: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评定抑郁程度,观察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30天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6.25%。 HAMD总分和SDS指数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脑电图检查比较,异常率从治疗前40%降低到治疗后15%,且均为轻度异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部电针透刺配合体针治疗PSD有改善患者脑电图中异常脑电波的作用,该研究为头部电针透穴刺法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针加康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康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效果,以筛选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6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60例、电针组58例、康复组42例。针康组采用电针加康复综合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结果针康组周围神经病损后运动功能评定和感觉功能评定的优良率(95.0%)较电针组(72.4%)和康复组(69.0%)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康复治疗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按动疗法和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分别采用按动治疗和电针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2周和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和4周时2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功能活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按动治疗组的各项积分均低于电针治疗组(P〈0.05或P〈0.01);按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9%)优于电针治疗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按动疗法和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按动疗法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穴按压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中风后焦虑患者在基础针刺及口服西药黛力新的基础上,进行耳穴按压及电针的治疗,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的评分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56%,自理能力均明显增强。结论:耳穴按压结合电针是治疗中风后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从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中选取患者103名,随机分为2组:针刀治疗组(46例)、电针治疗组(57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治疗,每个部位1次,3次为1个疗程;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0天;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临床痉挛指数评分、残疾程度Rinkin Scale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评定。结果:针刀治疗组、电针治疗组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在各量表评分比较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病例治疗后进行对比,得出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残疾程度评定方面针刀组优于电针组,在临床痉挛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方面针刀组与电针组有相同的作用。结论:针刀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随访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有效率68.3%,2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泥丸八阵”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电针“泥丸八阵”穴+百优解)和对照组(单纯用百优解)。用汉密顿(HAMD)抑郁量表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泥丸八阵”穴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在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和感觉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感觉和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尸〈O.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O%,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可以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衡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71例。治疗组采用平衡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方法,对照组只使用普通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0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52%和83.3%(P〈0.05),治愈显效分别为67.12%、41.6%(P〈0.01)。结论:平衡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