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添加Co,La元素对90W-Ni-Fe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等,研究在氢气保护、真空烧结条件下添加不同含量的Co、La合金元素对90W-Ni—Fe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Co、La元素,可以改善粘结相与钨颗粒间的润湿性,La以固溶强化的方式强化钨颗粒及粘结相,从而提高了合金性能。当Co、La元素含量为1.1%(质量分数)时,合金中出现了La的富集与氧的偏析,导致合金性能降低;当添加0.7%的Co、La时,试样强度及伸长率出现极大值,分别为930MPa和24.0%;添加0.5%的Co、La时,试样相对密度出现99.30%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合金粉末烧结体表面观察法研究了稀土在WC-Co硬质合金中的作用机理。合金中的稀土分别以混合稀土(以La和Ce为主体成分)-Co预合金粉(简称RE-Co预合金粉)形式和La(NO3)3的丙酮溶液形式在湿磨时直接加入。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平均粒径小于200μm的2种球形稀土硬质合金粉末(简称合金粉末)烧结体表面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以RE-Co预合金粉形式加入稀土时,在烧结过程中,合金中的稀土La和Ce以及杂质元素在合金粉末烧结体表面产生了明显的富集,形成了含La,Ce,S,Ca,W,C和O的复杂形式的化合物,在稀土富集物中没有检测到Co。以La(NO3)3形式加入稀土,在合金粉末烧结体表面没有检测到La。说明在合金粉末烧结体表面不存在La的富集或聚集。稀土的添加形式同时也影响合金粉末烧结体表面硬质相WC与粘结相的比例,以RE-Co预合金粉末形式加入稀土,合金粉末烧结体表面粘结相含量较少,因此,稀土的添加形式影响其在硬质合金中的作用机理。以RBCo预合金粉形式加入稀土,合金中的稀土不但具有较好的富集合金中杂质元素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阻止烧结体表面富粘结相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喷雾干燥-热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级93W-4.9Ni-2.1Fe复合粉末和添加了微量稀土La的复合粉末.研究了微量稀土La对合金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稀土La的加入能够有效增加粉末的分散度;微量稀土La在合金中主要以中间相WxNixFexLax0x(摩尔比)的形式分布于粘结相中,该中间相在细化晶粒的同时对杂质元素Ca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使合金性能得以提升.但随着过量La的增加,其生成的中间相容易在钨晶界和钨与粘结相的相界面上产生偏聚,降低了合金的界面结合强度,从而使合金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球磨添加CeO2对La2Mg17-50%(质量分数,下同)Ni复合合金的相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并对合金的形貌和吸放氢性能进行了检测。XRD结果表明,球磨加入CeO2后,在La2Mg17-50%Ni合金中除了Mg2Ni和Ni相外,产生Ce Mg12相。SEM形貌图清晰地看见CeO2附在La2Mg17-50%Ni合金表面上呈白色小颗粒。吸氢动力学性能表明,加入CeO2后,使La2Mg17-50%Ni合金的最大吸氢量从3.298%增加到3.594%。添加CeO2后合金的最佳饱和吸氢温度降为200℃(3 MPa),且吸氢动力学性能提高至1 min内的吸氢量达到3.382%,是其最大吸氢量的94%。然而,CeO2在放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相显微镜、涡流导电仪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La、Ce混合稀土对Al-0.75Mg-0.6Si合金组织、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的La、Ce混合稀土对Al-0.75Mg-0.6Si合金可起到晶粒细化和净化作用,提高Al-0.75Mg-0.6Si合金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着La、Ce混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Al-0.75Mg-0.6Si合金铸态组织晶粒逐渐被细化,电导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逐渐提高.当La、Ce混合稀土添加量为0.5!时,Al-0.75Mg-0.6Si合金的电导率为55.7!IACS,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36 MPa和16.7!,与未添加La、Ce混合稀土相比,Al-0.75Mg-0.6Si合金的电导率提高了5.69!,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1.32!和15.17!.  相似文献   

6.
95W-5(Ni/Fe)合金的延、脆性断裂行为及热处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95W-5(Ni/Fe)合金,研究合金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合金有2种断裂形式,当粘结相与W颗粒界面结合良好时,发生粘结相的延性断裂和W颗粒的穿晶解理断裂,合金的强度和韧性都很高,冲击韧性、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9 J/cm2、883 MPa和10%;而粘结相与W颗粒界面结合较差,粘结相不能完全填充于W颗粒之间时,合金表现为脆性,其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69 J/cm2和596 MPa,断裂前不出现塑性变形。对烧结后的95W-5(Ni/Fe)脆性合金在马弗炉内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 150~1 280℃,用氩气作保护气氛,保温时间0.5~2 h)后,由于改变了W颗粒与粘结相之间的界面结合状态,合金断裂行为转变为延性断裂,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钼对钨基合金砧块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烧结温度及合金成分对合金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以及合金成分对合金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W90%(wt)、Ni:Fe为2:1的合金,在1450℃烧结保温1.5h,合金性能最好,Mo的加入有利于合金的强度、硬度及高温性能的提高,较好地改善了钨基合金砧块的综合性能。Mo有助于W晶粒的细化,它固溶到W相和粘结相中从而达到强化两相的目的。当两相的延性相差不大时,断口大多出现沿W —粘结相的界面断裂,W穿晶断裂数目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镍氢电池负极用低成本储氢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倬  蒋利军  詹锋  李一  田芝瑞 《稀有金属》2003,27(4):443-447
研究了ABS型储氢合金在低Co含量条件下,随B组元替代元素Co,Al,Si等含量的变化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研究了A组元中不同La/Ce比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合金中Co含量的降低,合金的活化性能和放电容量得以改善,但合金的循环寿命下降也比较明显;在试验范围内,随Al元素的加入,合金的循环寿命得以改善,但材料的放电容量和活化性能均有所下降;随合金La/Ce比的降低,合金的放电容量略有下降,但其循环寿命和放电电压平台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稀土元素镧在金刚石工具胎体材料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包镶金刚石颗粒的胎体机械性能、磨损性能及其对金刚石粘结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以LaNi5合金粉末的形式添加稀土镧的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添加稀土镧前后胎体的组织结构变化、合金胎体中的元素分布情况以及胎体与金刚石之间的界面形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MA)制备了非晶态LaMg11Zr+200%(质量分数,下同)Ni+x%La(x=0,5,10)系列储氢合金,并详细研究了La添加对该系列合金的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构分析表明,球磨20h该系列合金都呈非晶态,La添加后合金颗粒得到明显细化;电化学研究表明,La添加后,合金电极充电阻力减小,放电容量随L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适量v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LaMg11Zr+200%Ni+5%La合金电极达到最大放电容量597.2mAh·g-1,循环3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仍为53.5%.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Al-Si系压铸铝合金的热导率与力学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万能电子拉伸试验机与激光热导仪等设备研究了稀土元素La、Ce对压铸铝合金Al-3Si-0.4Cu-1.0Fe微观组织、热导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Ce使合金晶粒细化,α-Al晶粒由枝晶转变为胞状形态,降低了平均二次枝晶臂间距;也能变质合金中的共晶Si相,使其呈细小纤维状形态均匀分布。当稀土元素La、Ce添加量均为0.1%时,合金的热导率、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分别达到167.62 W/(m·K)、201.0 MPa、14.56%,较未添加稀土元素的合金分别提高了11.19%、27.38%和246.67%。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钼业》2014,(3):4-4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Fe—Mo—W合金的汽车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它是以Fe—Mo—W合金为载体,Ce—zr—La复合氧化物和BaO为助剂,负载活性成分Pd制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含量Ce/La(x=0,0.1,0.5,1.0)对AZ91D镁合金显微组织及蠕变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X)观察与分析表明,压铸AZ91D镁合金中添加Ce/La后,除了α-Mg,β-Mg17Al12相之外,还生成了新的稀土化合物Al11RE3(RE=Ce/La)化合物,并且细化了合金显微组织、提高了合金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生成的Al11RE3(RE=Ce/La)高温热稳定相使AZ91D+xCe/La(x=0,0.1,0.5,1.0)合金在150℃,50MPa下的蠕变抗力优于AZ91D镁合金,1%Ce/La的合金与AZ91D相比,蠕变延伸率低了0.2%,最小蠕变速率从2.30×10-8s-1降低到2.02×10-8s-1。蠕变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表明:AZ91D合金的蠕变机制主要以晶界滑移方式为主,Al11RE3(RE=Ce/La)热稳定相在晶界处延缓和阻碍了晶界断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对Sn-Ag-Cu系无铅焊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n-3.0Ag-0.5Cu(质量分数,%)焊料为母合金,探讨了微量稀土元素Ce、Er、Y和Sc对Sn—Ag—Cu合金物理性能、润湿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对焊料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添加微量Ce元素可以更好地改善焊料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泡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Ce和W对铁素体不锈钢在含Cl-溶液中耐点蚀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恒电位极化法测定不同Ce和W含量的铁素体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CPT)。结果表明,W和Ce都可显著抑制铁素体不锈钢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溶解,且含W的不锈钢蚀坑坑底有W元素富集。Ce和W的添加提高了不锈钢在5%Na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并且当W的质量分数达到1%时,可以显著增强蚀坑的再钝化能力。添加Ce和W可提高不锈钢的点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提高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不同成分的铁素体不锈钢在中性氯溶液中都表现出稳定的钝态,而Ce和W的添加可以提高钝化膜的稳定性,扩大钝化区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GW157高比重合金的塑性和韧性,研究了添加稀土元素La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La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其主要原因是La的加入改变了杂质元素氧的存在与分布状态,使氧由界面偏聚转变为稳定的氧化物,减小了它在钨-粘结相的界面偏聚,从而提高了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进而提高了合金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含有混合稀土的烧结(MM,PrNd)-Fe-B磁体,并研究了富稀土合金添加对磁体微观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未添加富稀土合金的MM_(7)(PrNd)_(24)Fe_(74.99)B_(1.01)磁体晶界相中存在La、Ce元素聚集现象,添加6%的(PrNd)_(41)Fe_(57.99)B_(1.01)富稀土合金能够部分消除这种聚集现象,同时矫顽力从11.15 kOe提高至11.98 kOe。微观分析表明,添加富稀土合金后,磁体具有双主相结构。晶界中的La、Ce会置换(PrNd)(2)Fe_(14)B主相中Pr、Nd元素,同时Pr、Nd会置换(MM,PrNd)(2)Fe_(14)B主相中La、Ce元素。晶界中La、Ce元素的均匀分布和双主相结构有助于提升磁体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稀土元素La(0.005%~0.05%)和Ce(0.01%~0.5%)对Ti—13V—11Cr—3Al合金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少量(0.005%~0.05%)的La或Ce显著地改变了合金中沿晶界分布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并使晶粒细化。还发现,添加La和Ce可大大提高固溶状态合金的延伸率(由12.2%提高到16.9%)。并提高时效状态合金在室温和较高温度下的极限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铸造的方法制备了La/Ce配比不同及含量不同的7A04铝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混合稀土(La, Ce)配比不同及含量不同对7A04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混合稀土后,7A04铝合金主要由α-Al基体、MgZn2和Al2Cu第二相、Al8Cu4(LaCe)和Al3(LaCe)稀土相所组成,其中稀土相主要呈块状和骨骼状分布于晶界处,有效抑制了晶粒的生长,铝合金晶粒得到明显细化;铝合金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均随稀土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La/Ce配比为7∶3、含量为0.8%时铝合金的硬度值最大为225 HV0.3,相对未添加稀土的铝合金硬度提高了31%;在La/Ce配比为5∶5、含量为0.5%时铝合金的腐蚀速率和腐蚀电流密度值最低,容抗弧半径最大,其耐腐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金属-金刚石的粘结界面与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研究了在铜基合金中添加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液相下通过与金刚石表面的界面反应而改变了金刚石与合金的界面形态,从而实现合金对金刚石的粘结。进一步提出了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模型和技术途径。这种表面金属化的金刚石颗粒具有一般金属颗粒的可烧结性、可焊接性及表面可导电(可电镀)性。强化了粉末治金或电镀金属基体对金刚石颗粒的粘结力,可大幅度提高金刚石工具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