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抓好粮食生产,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大力发展节本增效农业,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特开展了水稻免耕栽培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栽培是利用速效、触杀性除草剂,迅速杀灭田间杂草,放水浸泡加速其腐烂后直接抛秧(直播)的综合轻型技术,免去犁田、耕田等繁重劳动,具有安全、省工、省水、省肥、省成本、增产、增效的作用。2002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县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结的实施计划方案,承担了水稻免耕抛秧示范项目,我们把水稻抛秧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列为重点适用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抛秧面积达35万亩,免耕抛秧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且呈强劲的发展态势。水稻抛秧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为我县粮食生产的节劳降耗、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1 实施概况在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的《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中,要求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稻耕作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国加入WTO后,提高粮食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新举措。我县在2003年成功示范的基础上,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年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0271亩,其中早稻推广3246亩,平均亩产495.6kg,较对照(翻耕抛秧,下同)增产10.8kg;一晚推广6050亩,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抛秧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晶,具有省工、省力、节约耕地用工成本,争取有效季节夺取高产的特点。为使该项新技术在我市得到迅速广泛推广,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发扬成绩,以利再战,现将我市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如下。1 组织管理工作1.1 健全机构高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极为重视,专  相似文献   

5.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稻耕作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为组织该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我站在2003年曾组织泰和、分宜、临川等地示范并召开了该技术示范推广座谈会,汇编了技术专辑,为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在我省扩大示范推广创造了条件。在2004年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危朝安副省长要求加大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我站  相似文献   

6.
按照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要求,我县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栽技术示范列入新技术推广重点,全县推广示范面积6880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1 示范概况在6880亩试验示范面积中,早稻1950亩、中稻370亩、二晚4560亩,主要分布在赤水、甘竹、旴江、头陂、千善、尖峰等乡(镇)。经调查,免耕抛栽早稻平均亩产430kg,与常规栽插产量相当,中稻平均亩产467kg,比常规翻耕栽插略有增产,二晚亩产440kg,比常规栽插增产8%左右。为使该项技术在我县尽早应用,县农技中心安排赤水镇回辛村中堡村小组、甘竹镇洙淇村桥头村小组为水稻免耕抛栽示范中心片,总面积123亩,其中早稻56亩、晚稻67亩,早稻56亩田当中安排了15亩放养雏鸭300羽。2 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7.
2004年年初以来,随着中央、省、市三个“1号文件“的下发,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粮食生产劳动强度,我们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大面积示范列为我市粮食生产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整合力量,突破重点、狠抓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市一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归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稻免耕抛秧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先使用灭生性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摧枯稻桩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塑盘秧抛栽到大田中的一项新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缓和季节矛盾、保护土壤和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我县连续4年应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抛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它具有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保墒、保护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和增产增收等多项优点。金溪县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37万亩,水田35万亩。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民种粮热情空前高涨,各  相似文献   

10.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积极努力,我县2004年早、中、晚稻共推广水稻免耕抛秧27700亩,平均单产均在400kg以上,亩节本增效105元,共增收290.85万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于下。1 备好田块由于免耕稻田要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排灌一定要方便;早稻收割后用于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稻桩要越低越好,这样既减少抛秧的悬空率,又可以降低稻桩再生和晚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现代水稻耕作栽培技术上的新突破,是一项水稻轻型便捷、节本、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是水稻抛秧技术和免耕技术的深化和发展。根据省、市农技站的统一部署,我县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列为2004年重点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狠抓示范基地,搞好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引导大面积推广应用等有效措施,会昌县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就我县2004年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和收益,还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当前种粮比价效益不高,农民外出务工增多的农业耕作新形势下,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为此,我们根据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农业重大项目推广要求,把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列为我市2004年重点示范推广项目,并作为全省该项目重点示范推广县(市)之一。1年来,我们较认真地开展了水稻免耕  相似文献   

13.
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我县按照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要求,将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列入我县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实用新技术之一,在全县大力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2004年的示范推广情况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1.1 推广面积迅速扩大我县从2001年开展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3年来的示范推广,免耕抛秧由过去的早稻免耕抛秧,发展到现在的一、二晚免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发的赣技字[2004]6号《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于2004年在部分乡镇组织并实施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示范推广,通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2004年年初,中央和省、市先后下发了加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英德市农业局1998年晚稻在全市20个农技站开展免耕抛秧与常耕抛秧对比试验.现将英德市1998年试验结果和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抛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茬水稻免耕抛栽在田块条件适宜、肥水管理科学情况下,可以取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免耕抛秧优化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免耕抛秧水稻不同抛栽密度、氮、磷、钾施用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个栽培因子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条件下,增施磷肥的效应最大,其次是增加种植密度,钾、氮肥与产量的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获得水稻产量9 428.1 kg/hm2以上的4个因子优化方案为:种植密度186万~1 935万窝/hm2,施纯氮176.1~183.9 kg/hm2,施P2O5 125.15~133.65 kg/hm2,施K2O 112.2~127.8 kg/hm2.  相似文献   

19.
我区2004年实施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达我区2004年的示范推广任务是3万亩,要求项目区示范推广田100%应用免(少)耕抛秧技术、优良品种或杂交组合、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技术应用率90%以上,薄露灌溉技术应用率75%以上,免耕抛秧示范田比翻耕抛秧田、翻耕插秧田单产分别增加2%和7%左右,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我站以扩大粮食生产面、提高粮食总量、增收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贯彻执行、认真组织落实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现就其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水稻耕作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它具有解放农村劳动力,缓和农事季节紧张,省工、节本、增效等优点。2004年我县在总结2003年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把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作为农民增收、粮食增效的重要手段,继续列为2004年度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在全体项目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实施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县的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现总结如下。1 基本要求1.1 实施计划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站赣农技字[2004]6号文的通知,要求我县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